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21
摘要关键词: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原则;方法一、引言毕业论文是汉语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
选题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合适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原则1. 科学性原则: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即选题要符合汉语言专业的学科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或对已有研究进行拓展和深化。
3. 可行性原则:选题应具有可行性,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能够完成研究任务。
三、选题方法1. 查阅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语言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找选题的切入点。
2. 咨询导师法: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确定合适的选题。
3. 实践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寻找选题的实践意义。
4. 跨学科研究法: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汉语言专业进行探讨。
四、选题注意事项1. 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选题过大可能导致研究深度不足,选题过小则可能缺乏研究价值。
2. 避免选题过于陈旧或过时: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避免研究内容过于陈旧。
3. 避免选题过于主观或主观性过强:选题应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
4. 避免选题涉及敏感话题:在选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涉及敏感话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五、结论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等原则,结合查阅文献、咨询导师、实践调查、跨学科研究等方法,选择合适的选题。
同时,注意避免选题过大、过小、陈旧、主观性过强以及涉及敏感话题等问题,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摘要关键词: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原则;方法一、引言毕业论文是汉语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一、选题背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学科,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汉语,掌握汉语言言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学作品及其理论研究方法。
作为一个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对特定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需要选取一个有一定研究意义的课题,既要与专业相关,又能展现出个人的研究能力和特长。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选题建议1. 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汉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选择探讨汉字的起源、发展历程,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或是汉字的书法艺术等方面的课题。
通过对汉字文化的研究,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扩大视野。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熟悉古代文学作品,可以选择其中一部重要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从文学风格、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的独特之处,或者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3. 当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研究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可以选取一部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批评与研究,探讨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或者对作者的作品风格、创作思路进行分析。
通过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了解当代文学的新潮流、新思潮。
4. 方言与文学研究方言是汉语言文学的一大特色,不同地区的方言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选取某个方言进行研究,了解其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探索方言与文学的关系,或者进行方言与标准汉语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方言与文学的研究,把握汉语言文学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5. 网络文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成为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可以选取某个网络文学作品或研究网络文学现象和特点,探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课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引言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文字和文学作品。
在撰写汉语言文学论文时,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
选题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选题,并提供一些选题的建议。
选题建议1. 汉字演变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其演变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一篇以汉字演变和发展为选题的论文可以探讨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规律、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等内容。
2. 古代文学名著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研究古代文学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社会历史。
论文可以选择一部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探讨其创作背景、文学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3. 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20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艺术形式。
一篇以现代文学作品为选题的论文可以选择一位现代作家或一部现代小说,对其作品的风格、主题、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4.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探讨文化与文学密不可分,研究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一篇以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为选题的论文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探讨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5. 当代汉语言文学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更新。
一篇以当代汉语言文学的热点问题为选题的论文可以选取当代作家的作品,探讨如当代女性写作、民族文学、都市文化等问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
结论汉语言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汉语言文学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本文介绍的选题建议,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选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希望这些选题建议能够对汉语言文学论文的选题有所帮助。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选题背景在当今社会,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之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选题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本毕业论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选题建议1.古代经典文学的当代价值–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当代青年文学创作的特点与趋势–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分析当代青年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与作用。
3.网络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以网络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当代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研究方法本文选题建议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学科理论和实践案例,全面深入地探讨选定主题。
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揭示汉语言文学领域的某一方面特点,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对学术界和实践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学生在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选题不仅关乎个人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更是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把握。
希望同学们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自身兴趣、擅长和未来发展方向,选取一个既具有研究价值又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论文选题,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小说集《呐喊》思想价值研究《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性研究论《野草》的艺术特征郁达人小说的艺术特色郭沫若诗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研究论老舍小说的国民性批判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的悲剧内涵研究曹禺《雷雨》的悲剧性内涵研究曹禺《日出》中陈白露形象研究徐志摩诗歌意象研究巴金小说《寒夜》的悲剧内涵研究新感觉派小说艺术特色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特征研究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研究萧红《呼兰河传》的主题意蕴研究论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研究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人性美钱钟书《围城》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研究朦胧诗的艺术特点研究舒婷诗歌的意象研究海子诗歌中的“麦地”意象研究海子诗歌中的家园主题研究先锋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论苏童小说中的江南文化特色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艺术特色余华小说《活着》中福贵形象研究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研究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研究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形象研究小说《狼图腾》的生态意识研究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特征研究《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研究《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研究《史记》中人物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悲剧内涵研究汉乐府诗中婚恋题材作品研究《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研究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论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蕴陶渊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研究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论王维山水诗的色彩艺术孟浩然王维诗歌比较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论李商隐诗意象研究试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白居易感伤诗研究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和李清照亡国词的比较研究试论唐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唐传奇中的形象研究苏轼诗歌的哲理内涵辛弃疾词的风格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研究试析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三言”“二拍”中的形象研究《西厢记》的叙事艺术《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论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儒林外史》中的儒生形象研究《西游记》惩恶扬善的主题内蕴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比较研究《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神曲》的艺术特点堂吉诃德形象及典型意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真实性”研究《伪君子》的艺术特色《浮士德》的象征寓意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巴尔扎克作品的社会意义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普希金的抒情诗奥斯丁小说的婚姻观研究狄更斯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研究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茨威格作品的艺术特点《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复活》的思想意义《局外人》的存在主义特色研究“黑色幽默”小说研究: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福克纳作品文学特色研究伍尔夫作品艺术特点研究马尔克斯小说与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特色法国新小说研究20世纪英国戏剧研究名著电影改编研究:以XX为例经典作品传播研究:以XX为例美国不同族裔作品研究:以《追风筝的人》为例美国非裔作家作品研究:以莫里森《宠儿》为例美国犹太作家作品研究美国戏剧研究:奥尼尔、阿尔比等剧作家作品。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一,古代汉语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二,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三,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41,汉字的前途42,"修辞与语境"浅谈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48,谈"成语的活用"49,谈"叠用句"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53,常用字字频研究四,逻辑学1, 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7,脏话的社会解构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55,意境说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65, 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67, 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71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86,《论新写实小说》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理论史系列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6,博客与文学创作7,网络时代的文学8,文学经典的生成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三,比较诗学系列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1,古代神话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3,盘古神话研究4 ,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5,《周南·关雎》接受史论6, 论《诗经》中的水文化7,《诗经》与原始宗教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14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19,孔子诗论分析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23, 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28, 《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29, 《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30, 《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0,曹植诗风的衍变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16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17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18 ,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19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27,试论阮籍《咏怀》诗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32,论阮籍《咏怀诗》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35,论"魏晋风流".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1,冯延巳词研究2,郑谷诗研究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4,论贞观诗风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9,秦观艳情词分析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14,晏几道的爱情观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29, 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30,《长恨歌》主题新探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35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36 ,论杜牧的咏史诗37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39 ,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40 ,重评西昆派41 ,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42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43 ,论苏轼的婉约词44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45,江西诗派评述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48 , 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49 , 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50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52,苏辛词风异同论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1,《西游记》与心学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27,薜宝钗论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32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33 ,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35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36 ,《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37 ,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38 ,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39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0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1 ,《西游记》的谐趣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44 , 陶渊明与曹雪芹45 ,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46 ,钗黛合一论47, 薛宝钗的诗与诗论48, 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51,王熙凤论52,探春论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56, 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1、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2、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3、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4、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5、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6、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7、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8、何其芳散文研究9、《最小说》研究10、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25.论"京味小说"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汉语⾔⽂学毕业论⽂选题指导汉语⾔⽂学毕业论⽂选题指导 汉语⾔⽂学毕业论⽂质量滑坡,原因是多⽅⾯的。
客观上,就业形势紧张,同学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时间和精⼒;⽤⼈单位往往只重视学历⽂凭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暇顾及毕业论⽂质量(甚⾄未完成论⽂就已签约),⼜对同学形成⼀种误导;⽽常规教学和毕业论⽂专项⼯作上的某些疏漏,则是汉语⾔⽂学毕业论⽂质量滑坡的主观原因。
这⾥侧重于教学管理,谈谈提⾼汉语⾔⽂学毕业论⽂质量,把好选题关的对策。
1.汉语⾔⽂学毕业论⽂——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是由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过程。
问题意识是科学研究的⽴⾜点。
培养问题意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是学术热点的评介,也可以是前性问题的引导,还可以是边缘性、交叉性问题的阐发以及冷门问题、盲点问题的告知……它是多学科教学合⼒作⽤的结果。
教师要坚持在“教中教”,即在教会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教会学习的⽅法。
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2.汉语⾔⽂学毕业论⽂——⿎励⾃主选题 汉语⾔⽂学毕业论⽂选题概括说来有三种类型:学⽣⾃主选题、师⽣商议选题和教师命题。
它们各有利弊,但相互⽐较,更应该⿎励、倡导的是学⽣⾃主选题。
这是因为,选题是⼀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主选题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的主体作⽤。
上⽂曾说,选题好⽐采矿。
选题之前,有关学术信息的搜集就像这采矿之前的勘探,这是确保“科学决策”的可靠的技术⼿段。
强调⾃主选题,选题要以掌握必要的学术信息为前提。
这必要的学术信息包括:前⼈对这⼀论题作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是什么?⽭盾的症结在哪⾥?有哪些代表性意见?代表⼈物是谁?等等。
如果说论题是观照的对象,它总有⼀个学术背景。
就像我们观照⼀个苹果,苹果树是它的背景;观照⼀棵苹果树,⼀⽚果林是它的背景;观照果林,莽莽群⼭⼜是它的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摘要:本文旨在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汉族文化艺术、语言文字的专业,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本文将从诗词、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修辞学、方言等多个方面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些有趣和有挑战性的选题方向。
第一部分:诗词与古典文学1. 诗词的翻译与传承:探究诗词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分析传统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2. 唐宋诗人作品比较研究:选取唐宋两代不同流派的诗人作品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其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影响力。
3. 古代戏曲与现代戏剧的比较:以评剧、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戏剧对古代戏曲的借鉴与创新,观察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演变。
第二部分:现代文学与批评1. 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主题变迁,关注性别、家庭、身体等议题对女性创作的影响。
2. 文学与社会政治反思: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反思,思考文学作品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功能。
3. 文化地域与现代性冲突:以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为例,研究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反应,分析地域与现代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修辞学与语言研究1. 古代修辞艺术研究:探讨古代修辞学的发展与特点,研究修辞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应用与影响。
2. 语言文字与社会变迁:以汉字和方言为研究对象,考察语言文字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区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3. 现代网络语言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和影响,研究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社交交流的影响。
结论:本文提供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一些参考方向,包括诗词与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批评、修辞学与语言研究等多个领域。
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方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帮助其在选题过程中更好地决策,并产出有深度和价值的毕业论文。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并提出避免误入选题误区以及建立正确选题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选题作为课题研究的起点,它不仅影响着研究的路径和方法,更决定着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深入思考并实践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是确保研究质量和学术成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选题的意义、常见的误区以及有效的选题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术能力的集中体现,而选题环节则是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更能引导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深入挖掘、系统思考,从而在学术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选题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与价值。
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术领域内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一个紧跟学术前沿的选题,能够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选题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从古代文学到现代语言学,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课题。
这样的个性化选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积极性,还能够促进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选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基础。
一个好的选题应当具备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避免走入研究的死胡同。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资源条件,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术压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语言学方面:1.说汉语的音节2.说同音词3.说同义词4.说汉语的词类划分5.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6.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现代汉语方面:1.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4.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如何整理异体字4.规范汉字的研究5.汉字的前途6.“修辞与语境”浅谈7.“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8.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9.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0.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1.谈“的活用”12.谈“叠用句”13.谈“比喻”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4.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5.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秋雨的散文10.论余华的小说11.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2.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3.舒婷诗作简析14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5.评王安亿的《长恨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涵盖了汉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汉语言和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选题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路和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在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位古代文学家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或者研究明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等。
二、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在现代文学研究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位现代作家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鲁迅的小说创作和思想,或者研究当代女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主题等。
三、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变化等。
在语言学研究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汉语口语中的语音变异和语调特点,或者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等。
四、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研究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或者跨文化交流等问题。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或者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等。
五、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比较文学研究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研究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文学的比较,或者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之间的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等。
例如,可以选择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或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印度古代文学的相似性等。
汉语言毕业论文选题5篇范文第一篇:汉语言毕业论文选题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文学方向*** 1.《诗经》的审美特色 2.《诗经》题材内容分类研究 3.论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4.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5.论《诗经》感伤文学的美学价值6.《生民》等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7.略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8.论《战国策》的论辩技巧 9.《论语》的文学价值 10.《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11.庄子散文的思想与艺术 12.试论荀子散文的风格 13.论《离骚》的思想和艺术14.论《九歌》的特色15.论《九章》的抒情艺术16.汉赋作家作品及特色研究17.论《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18.《项羽本纪》的悲剧特色 19.论《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 20.两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21.论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22.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23.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24.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2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26.论正始诗歌的美学倾向 27.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无我之境”28.论南朝民歌对《诗经》婚恋诗的承继29.二谢诗歌风格比较浅议 30.论《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31.试从魏晋南北朝文学看文人创作心态32.论魏晋南北朝散文创作的美文化倾向 33.论唐代诗赋取士 34.论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35.论唐代科举制度对文学发展的作用36.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37.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38.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浅议 39.论李白儒释道思想内涵 40.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41.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42.论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43.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44.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45.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46.论大历诗风的意象特征47.论白居易新乐府诗歌内涵48.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9.论李贺诗的怪诞50.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51.杜牧的史论诗52.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53.论唐代古文运动的贡献54.论韩愈散文的“气” 55.论唐传奇的叙事特征56.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57.柳永慢词的创新价值58.苏轼诗歌的审美特征 59.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60.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61.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62.论“易安体”的艺术特征63.李清照前后词风比较论64.论辛弃疾词的审美特征65.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66.花间词与宋词的雅化67.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的意义68.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69.论《琵琶记》的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70.论《西厢》主题的流变及其意义71.试析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以《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描述为视角7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之浅析73.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74.从《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75.《水浒传》男性英雄视野下的女性观76.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77.《水浒传》中宋江悲剧命运根源探析78.浅谈《西游记》中的道教理想 79.论《西游记》中的五行观念80.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商人特征81.被畸形社会所扭曲的人性──《金瓶梅》潘金莲性格探源82.《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 83.从《聊斋志异》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 84.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85.假宝玉,真顽石——《红楼梦》贾宝玉形象探析86.论《牡丹亭》、《红楼梦》之孝亲意识与中国古代孝文化87.论《红楼梦》中黛玉、妙玉悲剧性格的共同性 88.精美和谐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89.论曹雪芹对黛、钗和“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情感态度90.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91.从钗黛诗词作品看其性格的异同92.《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对比艺术93.《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94.《聊斋志异》中的“狐男”形象 *** 1.钱钟书《围城》的智性之美与谐趣之乐 2.钱钟书《围城》讽刺艺术研究3.丁玲小说描写类型之流变4.巴金小说《寒夜》的沉思意蕴5.老舍短篇小说特色研究6.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乡村叙事7.陈染小说的姐妹情谊书写8.戴望舒诗歌的现代诗情特质9.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10.艾青诗歌意象的忧郁情结 11.冯至《十四行集》的抒情特质 12.杨沫《青春之歌》的激情书写13.杨沫《青春之歌》的成长叙事14.论官场小说的商业媚俗倾向15.徐志摩诗歌特色研究16.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17.论《死水》的艺术活力18.张爱玲散文特色研究19.苏青与张爱玲作品对比研究20.郁达夫作品研究21.萧红作品研究22.鲁迅作品中的意象研究23.赵树理作品研究24.沈从文与湘西文化研究25.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26.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研究27.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28.余华短篇小说的“流浪意识” 29.秦文君儿童小说研究 30.中国现当代寓言研究31.郑渊洁童话特征研究32.郑春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人物形象研究33.儿童散文的艺术特征研究34.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研究35.迟子建作品研究36.十七年时期散文研究37.《白鹿原》研究38.新时期军旅文学研究39.“新写实小说”研究40.新文学的发生与现代媒介——鲁迅与中国现代报刊41.论第一代女作家的文学创作42.从《尘埃论定》到《空山》——论阿来创作的整体时空结构43.由《妻妾成群》到碧奴——苏童女性题材小说论44.西学东渐——《野性的呼唤》与《狼图腾》比较研究45.20世纪末“美女文学”的生产机制探析 46.论网络文学的得与失47.河南当代作家群新世纪创作研究48.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狼图腾》 49.自由骑士——王小波创作论50.红颜他处应有恨——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51.文学之根——寻根文学再解读 52.宗教与性灵——论《穆斯林的葬礼》 53.城市文学创作与旅游文化关系简论 54.从《一无所有》中看摇滚乐中的个性意识55.浅论王朔的《动物凶猛》的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56.浅论《我与地坛》中个人对生命的沉思 57.论王安忆《叔叔故事》个人对时代的反省 58.中国近十年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59.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60.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池莉作品61.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老舍作品62.清宫历史题材剧研究 63.中国当代穿越剧特点研究64.海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65.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66.电影《老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67.探析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68.苏童小说与电影改编69.当下罪案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70.当下悬疑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 71.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72.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73.从文学到电影:张爱玲电影编剧研究74.张艺谋电影风格论75.论陈凯歌电影风格论76.李安电影风格论77.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78.试论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79.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7.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8.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9.误会巧合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20.《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21.高老头形象分析22.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爱情悲剧23.《双城记》的艺术技巧24.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25.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26.试比较《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奥涅金的形象27.果戈里讽刺的艺术特色28.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二、文艺理论方向1.博客写作研究2.网络写作研究3.80后写作研究4.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研究5.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研究6.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研究7.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研究8.文学的期待视野研究9.文学批评模式研究 10.文学价值取向研究 11.自然美研究 12.社会美内涵研究 13.科技美范围研究 14.艺术美研究 15.人体美尺度研究 16.崇高的审美范畴研究 17.优美研究18.喜剧的审美范畴研究 19.悲剧的审美价值研究 20.文学中的审丑因素研究21.文学中的荒诞因素研究22.气韵内涵研究23.中和内涵研究 24.意境内涵研究 25.《文心雕龙》研究 26.《二十四诗品》研究 27.王国维三种境界研究28.莫言小说的狂欢化叙事的特征及其意义29.当代小说的“乡下人进城”的文化解读30.论贾平凹作品中的意象写实艺术31.张爱玲现象研究32.论新媒介与文学的存在方式33.论网络话语的文化意味 3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 35.论视觉文化中的当代文学转型36.民间立场与口语写作:当代诗歌的文化突围37.台湾现代乡愁诗研究38.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39.余秋雨散文的“寻根”情结 40.论史铁生散文中的诗意美41.萧红小说中的死亡和生存的日常叙述42.中国当代情景喜剧研究 43.论网络游戏与影视作品的互动三、语言类1.试论古代汉语中的几个代词2.古代汉语词义商榷几例(可以某部作品为例)3.先秦偏义复词研究(以某部作品为例)4.试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5.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6.先秦“其”字结构研究(可以某部作品为例)7.先秦“所”字结构研究(可以某部作品为例)8.《论语》中“者”字结构研究9.《论语》的介词研究10.《论语》的连词研究11.《论语》的语气词研究12.《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探析 13.判断句研究综述14.《论语》中代词(或其它词类)研究1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16.《左传》“焉”字(或其它字)研究17.《左传》被动句研究 18.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19.先秦的假借字与通假字20.《诗经·郑风》语气词(或其它词)研究21.浅析《论语》中“言语类”动词22.近代汉语中的存在句23.近代汉语中的祈使句24.近代汉语中的兼语句25.关于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研究综述26.某部著作里的“比”字句研究27.某部著作里的“连”字句研究28.试论语篇中省略的作用29.试论语音中停顿的作用 30.试论语气词的作用 31.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研究 32.现代汉语兼类词研究33.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34.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35.浅析高中语文对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路与做法36.某一作家作品的言语风格37.某一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 38.某一作家作品中的比喻 39.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现象 40.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41.从修辞效果看商品广告词的成败42.各类商标(如酒、鞋、烟等)的命名及文化特色43.人名中的修辞44.浅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表意45.网名面面观46.儿童用语浅说47.女性语言初探 48.电视栏目名称探析 49.某一民俗中的语言文化50.店名(或牌匾名)的社会文化统计分析51.城市流行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52.校园流行语与当代大学生心理探析53.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语病探析 54.病句研究的意义55.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调查与研究56.对外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57.对外汉语教师的现状和能力的调查与研究58.试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异同 59.汉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2.论语文综合性学习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4.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5.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6.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7.浅谈教材处理的艺术8.试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9.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10.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五、其它1.试论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2.论逻辑学学习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3.生活中的常见逻辑错误及纠正方法4.修辞的逻辑基础研究5.试论用多重复合判断理论解决多重复句问题的方法6.试论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的关系7.逻辑学中“或”的意义及生活中的常见的错误研究8.生活中的常见的划分错误及纠正方法9.生活中的常见诡辩错误及纠正方法 10.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界定研究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36、多音字浅谈55、人名、地名与修辞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61、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创作特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52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72论白石词的主要特色57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58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44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67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73论范成大论范成大79论苏轼史学思想9.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论“广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83现代白话新诗的艺术流变61多余的人奥涅金的进步性33、论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法32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新发展15.孔子教学观研究66张爱玲的古典情结与现代情结21浅析传统家族本位的宗法观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语言:新时期流行语发展与变异微博语境下的言语表达流行语在广告中的运用言语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网络语体研究化妆品商标的命名研究鞋类商标的命名研究网络语言中的通假现象研究方文山歌词的修辞学研究淘宝网服饰类广告文案的修辞研究现代美发店店名的修辞研究南阳市街道名研究90后命名的调查研究论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中美领导人新年讲话用语的对比分析论景点广告的语言策略90后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研究论郑渊洁“皮皮鲁”系列作品的语言特色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策略网络称谓语研究广告对抗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春晚流行语研究近年来汉语外来词汉化现象研究“老师”称谓语的泛化研究环保类标语口号的语言学考察当代女性社交称谓语研究南阳企业内刊编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指向——以***企业为例企业文化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以***企业为例南阳与襄阳诸葛亮品牌文化比较研究张仲景品牌文化的开发与推广研究南阳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对策当今企业文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调查与研究现当代文学:柳青的当下意义——重读《创业史》红色经典的永恒价值——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论新时期文学的自然书写及其审美意蕴永远的“先锋”——论先锋小说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创新社会转型与“80后”小说创作论九十年代的学者散文论舒婷(北岛、食指)诗歌的人文主义理想追求河南当代小说家(李佩甫、墨白、李洱、周大新、周同宾、乔叶、计文君、南飞雁等)研究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蕴含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怀旧热”现象分析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网络穿越小说研究微博文学研究穿越题材电视剧热播原因探析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新世纪城市小说研究新世纪农民工形象研究——以近年来的农民工小说为例论现代(或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韩少功、毕飞宇等)小说创作论新时代女性爱情婚姻观透视——以《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为例论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论余华小说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论当代小说中的“弑父”情结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论刘震云小说对人类精神困境的开掘女性作家(池莉、方方、铁凝、陈染、林白、王安忆、北北、盛可以、乔叶等)创作研究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走向研究当代小说作者低龄化现象研究从《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电影美学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王家卫电影的色彩研究台湾青春偶像剧创作特色研究TVB电视剧创作模式研究阎连科/刘庆邦/刘震云等某部作品的叙事特色(语言特色)革命加恋爱题材作品创作的历史演变网络耽美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浅析《三言》《二拍》中的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论苏轼诗(或词)中的自然美从张先词题序到姜夔词题序——论宋词题序发展演变论姜夔词题序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的咏梅词——论两宋诗词中梅花意象的嬗变论清代公案小说中的清官形象论唐传奇中的负心汉形象论唐诗中的弃妇形象论李白的“水”情结论赋比兴手法对现代歌曲的影响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及现实意义论影视剧《新三国》对《三国演义》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水浒》对《水浒传》的现代改编论影视剧《新西游记》对《西游记》的现代改编论电影《画壁》对《聊斋志异.画壁》的现代改编网络三国题材小说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网络三国游戏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现代三国评书与《三国演义》之关系探讨汉魏之际“朝露”思想的现实意义曹丕诗文中建功立业精神的现代解读《史记》与影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形象之比较论西门庆形象的现代文化警示意义《左传》中的梦境描写及其叙事意义宋代都市风情词研究论李贺诗中的感官意象唐代寒食诗研究宋代元日词(上元、清明、寒食、中秋)研究(任选一个节日)网络购物广告中的古典文学化用情况研究论唐传奇中的超现实情节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杜甫诗中的和谐文化精神论宋词中的女性美从现代视角看林黛玉薛宝钗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外国文学: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美狄亚形象骑士文学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侠义小说中侠客形象对比(选两部具体作品对比)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论《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研究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从《剪刀手爱德华》看哥特小说对电影的影响但丁的《神曲》对电影《七宗罪》的影响伊阿宋与陈世美形象比较中小学教育:多媒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学龄期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涵盖了汉语的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即将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希望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可以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汉字,探讨其形态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
也可以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究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规律。
这样的选题既能展示汉字的独特之处,也能让人对汉字的美感和智慧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学遗产,包括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可以选择某一位古代文学家或某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也可以选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三、现代汉语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可以选择某一方言或某一地区的口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标准汉语的异同以及背后的语言变化原因。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中使用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为语言教学和翻译等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四、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汉语言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
也可以选择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如唐诗盛世、宋词之风、元曲的兴起等。
这样的选题既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汉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随着汉语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
可以选择某一教学方法或某一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中文语言和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撰写一篇毕业论文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选题显得至关重要。
二、选题建议
1.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可以选择某位古代诗人或某个诗词派别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诗词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现代汉语小说研究
•可以选择某位当代小说家或某部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文学特点和社会意义。
3. 汉语方言资源调查与整理
•可以选择一种汉语方言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比较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4. 汉语言学史研究
•可以选择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语言学家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汉语言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三、选题注意事项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选题;
•确定一个清晰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搜集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论文的学术性和可靠性;
•确保论文的结构严谨,主题论述明确,论据充分、合理。
四、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同时要注意选题的社会和学术意义。
通过认真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撰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毕业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都是成熟学科,资料都很丰富,看你兴趣。
个人觉得写资料丰富的不如写资料不丰富的,毕竟写论文还是要看资料的,资料少了你可以少看……
资料最少的自然是新世纪文学,比如现在的青春小说,网络文学什么的都是可以做的。
不推荐古代汉语,训诂神马的太难了。
现代汉语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当前的语言现象,如火星文之类。
文艺理论主要是就是找一种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福柯,布尔迪厄,巴赫金的文论中的某一点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资料也仿佛,比如研究某个词牌,某位诗人,某个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也不好做,大部分都被研究过了,不过只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话,做做作家作品分析也是可以的,还有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潮研究。
当代文学的话也分好几段,十七年,敏感词年代,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主要也是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研究,比如朦胧诗,先锋派。
外国文学的话还包括比较文学,方法差不多,理论+文本分析。
你可以分析莱辛的作品之类的。
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在哪。
懒得看书最好还是选个资料少的~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
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与加大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误区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引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毕业论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包括论文选题、收集资料、设计提纲、选择案例、逻辑论证及反复修改等多个环节,是一项科学、综合、系统的工作。
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通过确定选题,能够确定最终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然后进行资料的收集,由此可见,论文的选题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内容,也决定着采取怎样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直接关系到整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论文选题误区(一)缺乏学术价值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是学生是否通过答辩的关键,但是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是将一些已有定论的论题进行翻新,根本没有进行理论创新,毕业沦为依然是传达一些已经存在的结论性意见。
这样的选题缺乏创新性,根本没有学术价值,丧失了毕业论文创作的意义[1]。
(二)偏离专业方向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这样使得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是不能围绕专业的主要内容进行,而是将论文难易作为考虑的重点,这样会造成学生以侥幸心理“打擦边球”,或者是直接偏离本专业。
(三)选题贪大求全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单一性,汉语言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覆盖面极广,增加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难度。
研究过于宏观的选题对知识储备与理论基础都有很高要求,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这两方面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转)来源:胡佳红的日志一,古代汉语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二,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三,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41,汉字的前途42,"修辞与语境"浅谈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48,谈"成语的活用"49,谈"叠用句"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53,常用字字频研究四,逻辑学1, 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7,脏话的社会解构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55,意境说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65, 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67, 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71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86,《论新写实小说》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理论史系列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6,博客与文学创作7,网络时代的文学8,文学经典的生成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三,比较诗学系列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1,古代神话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3,盘古神话研究4 ,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5,《周南·关雎》接受史论6, 论《诗经》中的水文化7,《诗经》与原始宗教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14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19,孔子诗论分析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23, 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28, 《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29, 《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30, 《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0,曹植诗风的衍变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16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17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18 ,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19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27,试论阮籍《咏怀》诗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32,论阮籍《咏怀诗》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35,论"魏晋风流".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1,冯延巳词研究2,郑谷诗研究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4,论贞观诗风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9,秦观艳情词分析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14,晏几道的爱情观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29, 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30,《长恨歌》主题新探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35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36 ,论杜牧的咏史诗37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39 ,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40 ,重评西昆派41 ,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42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43 ,论苏轼的婉约词44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45,江西诗派评述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48 , 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49 , 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50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52,苏辛词风异同论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1,《西游记》与心学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27,薜宝钗论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32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33 ,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35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36 ,《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37 ,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38 ,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39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0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1 ,《西游记》的谐趣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44 , 陶渊明与曹雪芹45 ,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46 ,钗黛合一论47, 薛宝钗的诗与诗论48, 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51,王熙凤论52,探春论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56, 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1、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2、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3、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4、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5、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6、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7、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8、何其芳散文研究9、《最小说》研究10、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25.论"京味小说"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7,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史诗的结构艺术8,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9,从"互文性"上分析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借鉴10,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11,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看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艰辛进程12,在女权主义批评视觉下重构美狄亚形象13,基督教的罪感意识对西方文学的影响14,中世纪文学体现出的理性与原欲的对抗15,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16,"智慧和爱"的引导——重读《神曲》17,浅析列那狐形象18,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9,试析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0,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21,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22,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23,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4,《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25,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26,从夏洛克形象看莎士比亚的宗教种族观27,对巴洛克风格的再认识28,"三一律"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影响29,试析《伪君子》的结构技巧30,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31,卢梭"返回自然"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32,"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33,浮士德的两难命题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35,"怨"与"慕":中西爱情诗比较36,浅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