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个税起征点以及计算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12.34 KB
- 文档页数:1
个税等级对应公式2011年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500元,使得缴纳个税的人数从8400万降到了2400万。
那么个人所得税究竟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里有个计算公式:个税=[(工资-三险一金-起征点)*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1、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 “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算在这里)3、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4、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额对应5、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全月应纳税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不超过1500元3% 0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 105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 555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 10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 2755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5505超过80000元45% 13505举例:假设您的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这个城市的三险一金标准是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
那么:应纳税额=6000-6000x(8%+2%+1%+8%)-3500=1360(元)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1360 x 3% -0 = 40.8 (元)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
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现在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 - 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个人交税的标准个人交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了解个人交税的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税收,那么个人交税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首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以及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的全年所得。
而非居民个人则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的所得。
其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主要包括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根据不同的所得类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有所不同。
再次,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收入3500元。
超过3500元的部分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征收。
具体的税率为,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3%;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税率10%;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税率20%;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税率25%;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税率30%;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税率35%;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的,税率45%。
最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时间是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
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手机APP、自助填报终端等多种方式进行纳税申报。
同时,也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代理机构进行纳税申报。
综上所述,个人交税的标准是根据个人所得类型和所得额来确定的。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每个纳税人都能够依法纳税,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税计算规则个人所得税是政府从个人所得中征收的一种税收,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为了实行有效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统一的计算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税的征收对象及征税基础:1.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为营业所得、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利息、股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个人独资经营所得等所有形式的营业性收入、工资、劳务报酬等经济收入,以及投资所得,例如股票红利、股息、利息等。
2.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基础是指个人的实际纳税收入,即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实际发生的所有收入减去个人允许扣除的税后收入。
二、个税的税率:1.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营业性收入的税率为3%-45%;劳务报酬的税率为5%-45%;投资所得的税率为3%-20%。
2. 具体税率将根据个人收入水平进行确定,若个人收入超过法定认定的最高月收入水平,则按最高税率既定标准实行征税。
三、个税的减免:1.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形式有多样,主要有个人允许扣除的税额和减免税额两种。
2. 个人允许扣除的税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从个人的实际纳税收入中扣除的一部分税额,一般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住房租金等。
3. 减免税额是指政府在规定时间段内,从实际纳税收入中减免税额,多用于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
四、个税的缴纳:1. 个人所得税一般按月缴纳,但有些地方特殊情况或规定的税种则按季缴纳。
2. 个人所得税缴纳期限为每月25日止,若未在期限内缴纳,则应以月度滞纳金的形式支付拖欠的税款。
总之,个税计算规则主要包括:征收对象及征税基础、税率、减免及缴纳税款的期限等。
政府关于个人所得税规则的正确掌握和落实,对于建立完善的税收征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工资个人所得税扣税标准及计算方法工资要交的税属于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公民在到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后应该交纳的所得税额度,交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工资到底要交多少税,工资个人所得税的扣税标准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4、个税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比现行政策延长了8天,进一步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举例】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新税法规定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一览个人工资扣税标准1、计算公式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__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缴税。
2、工资扣税标准: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__12-5000__12)×3%-0=900/12=75元。
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以自然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取得各项收益时依法交纳的一种所得税。
因为我国个人所得收益一般都为劳动所得,所以一般都由用人单位公司代为缴纳,也就是代扣代缴,但也有自行申报的情况,一是年所得收益超过12万的个人,二是从多处获得收益的个人,三是在境外获得收益的个人,四是个人独资等类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包括中国公民,个人独资企业以及港澳台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获得收益所得的外籍人员,特别是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中国境内因提供劳务所获得的收益,转让财产获得的收益以及购买中国境内企业公司证券股票获得的分红股利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税申报介绍个人所得税法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法,就是有关个人的所得税的法律规定。
在我国,个人年度收入超过一定的限额时,必须进行个税申报。
自行纳税申报是指以下两种情形:(一)纳税人取得应纳税所得后,根据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计算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并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终了后,根据全年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项目、数额、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应补退税额,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如实填写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办理相应事项。
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其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
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于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具体来说,工资、薪金所得在每月3500元以下的,税率为3%;超过35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5000元至8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8000元至17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17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3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4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为了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我国还设定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
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人月收入超过5000元时,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还有一些可以扣除的项目,包括基本减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专项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等。
其中,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旨在实现公平、公正,通过设定不同的税率和扣除项目,尽可能地减轻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也鼓励高收入者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税务部门会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调整。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个人所得税的最新政策,以便及时、准确地缴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
2011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000元。
计算方式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
在财政学中,起征点与免征额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用,否则无法区分税法中的一些规定。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
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二者的区别是:假设数字为2000,你当月工资是2001,如果是免征额,2000就免了,只就超出的1块钱缴税,如果是起征点,则是不够2000的不用交税,超出2000的全额缴税,即以2001元为基数缴税。
历程1981年,个人所得税正式开征,当年个税收入只有500万元。
月均收入能够达到800元起征标准的中国公民少而又少,其余都是外籍在华高级职员交纳的。
198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纳税的扣除额标准(即起征点)降低至400元。
个⼈所得税征交起点是多少
个⼈所得税在今年1⽉1号的时候就已经从3500元提⾼到了5000元,以后的计算⽅法,都是按照5000元的标准来进⾏计算的,具体规定如何的呢?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所得税征交起点是多少
个⼈所得税起征点(正确叫法是个⼈所得税费⽤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税制改⾰,⽽制定的税收制度。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个⼈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资-五险⼀⾦-扣除标准
新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新个税2018年10⽉1号执⾏。
⼆、个⼈所得税起征点
(正确叫法是个⼈所得税费⽤扣除标准或者免征额)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税制改⾰,⽽制定的税收制度。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关于个⼈所得税起征点起交点,⽬前已经固定为5000块钱,这个从2018年10⽉1⽇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正式执⾏,1⽉1⽇的时候开始实施的,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一)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二) 个税的计税对象在职在岗职工每月工资性收入扣除3900元(国家税法规定为3500元,重庆市还可按通讯补贴400元每月从当月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实际起征点为3900元)及医保和公积金,达到起征点的,按照七级累进税率计税。
其他人员一次性劳务费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税。
(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计算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共7级(见下表)。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 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为当月的工资、薪金之和,减去法定扣除额度(目前我校规定为3900元/月)及扣缴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
当月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及适用税率计算得出。
(1) 在职在岗职工工资性收入计税1) 工资个税计算(每月计算一次)应纳税所得=工资应发合计﹣3900 - 公积金﹣医疗保险–社保—职业年金工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当月零星收入个税计算(发放一次计算一次)零星收入个税=(工资系统的应纳税所得﹢第一次零星收入﹢第二次零星收入﹢第三次零星收入﹢……﹢第N次零星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资系统已扣个税﹣零星收入累计已扣个税3) 年终一次性奖励,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计算方法:(年终一次性奖励÷12)后的商数对应查找个税速算公式套算公式①(适用当月应纳税所得高于或等于3900元):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②(适用当月应纳税所得低于3900元):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应纳税所得与3900元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某人某月工行工资和交行工资津补贴收入8000元,假设公积金700元,医保50元,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8000-3900-700—50=3350元应交个税=1500*3%+(3350-1500)*10%=45+185=230元(工行工资扣税金额,工资查询系统中在工行工资栏目内)或者:应交个税=3350*10%—105=230元如果,该职工本月还有交行零星津补贴5000元,零星津补贴应纳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5000+8000-3900-700-50=8350应交个税=1500*3%+3000*10%+(8350-4500)*20%=1115元或者:应交个税=8350*20%—555=1115元1115元扣除工行工资中已交税230元后,余885元,即零星津补贴应该缴纳的个税(工资查询系统中零星津补贴的扣税金额).(2)外籍个人工资性收入计税当月应纳税所得=工资性收入—4800当月税款=当月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四)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税率及计算个人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简称综合所得),应当按照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应当按月或者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年个税计算公式什么是个税?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对个人的收入所得进行征收的一项税收。
个税计算公式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总体上遵循“三步走”的计算方法,即:1、确定应税所得额:应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 + 经营所得 + 特殊所得(利息、股息、红利等)+ 其他所得(财产出售、财产租赁等)- 不计入所得的部分(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 应税所得额 - 个税起征点(当前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月)3、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按照下表中的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元)税率(%)速算扣除数(元)≤36000 3 0 36000~144000 10 2520 144000~300000 20 16920 300000~420000 25 31920 420000~660000 30 52920 660000~960000 35 85920 ≥960000 45 181920以上就是个税的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过程根据以上计算公式,个税的计算过程如下:1、首先,确定应税所得额:要将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特殊所得和其他所得汇总在一起,然后减去不计入所得的部分(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就是应税所得额。
2、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额减去个税起征点(当前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月),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3、确定应纳税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按照上表中的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就是应纳税额。
4、最后,减去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的个税。
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明确的规定,上述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可以帮助个人快速准确地算出自己应缴纳的个税。
一、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是怎样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等) - 起征点。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注:目前起征点仍是按5000计算。
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
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二者的区别是:假设数字为2000元,你当月工资是2001元,如果是免征额,2000元就免了,只就超出的1元钱缴税,如果是起征点,则是不够2000元的不用交税,超出2000元的全额缴税,即以2001元为基数缴税。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及方法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及方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
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__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XX年6月30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并于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房贷抵扣个税怎么操作?房贷抵扣个税的办理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填好后纳税人可以选择通过单位申报或自行申报。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房贷抵扣个税是什么意思?2019年国家针对个税推出了新政策,其中就增加了一项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说用户的收入可以在扣除子女教育费用、继续教育费用、大病医疗费用以及住房贷款等费用之后,再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而所谓的房贷抵扣个税也就是指,有房贷未结清的群体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可以先扣除房贷利息,再将剩余的收入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起征点5000元)-个人所得税|华律办事直通车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5000元,那么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怎样的呢?请看下文了解。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举例】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5000)×3%—0=9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3%;2、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10%;3、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20%;4、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25%;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6、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35%;7、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4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税率5%;2、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10%;3、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20%;4、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税率30%;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0元的部分,税率35%;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个人交税的标准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都需要了解和遵守的税收政策。
了解个人交税的标准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是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来确定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个人交税的标准。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这些都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纳税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进行申报纳税。
其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分级征收的,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来确定税率。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七个级别,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也是不同的,纳税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确定适用的税率。
再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指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综合所得超过多少元才开始计征个人所得税。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每年为5000元,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的综合所得低于5000元,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按照相应的税率进行纳税。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的。
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扣除和减免,从而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注意各种收入的计算和抵扣,以确保纳税的准确性。
最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是每个纳税人都需要履行的义务。
纳税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以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
同时,也需要保留好相关的纳税证明和资料,以备税务机关的查验。
总的来说,个人交税的标准是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来确定的,纳税人需要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起征点、计算方法以及申报和缴纳程序,以确保自己的纳税义务得到履行。
希望每个纳税人都能够依法纳税,共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含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所得的一部分需要纳税,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计算。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其计算公式。
1. 税率表:所得级别税率速算扣除数不超过3,000元 3% 0超过3,000元不超过12,000元 10% 210元超过12,000元不超过25,000元 20% 1,410元超过25,000元不超过35,000元 25% 2,660元超过35,000元不超过55,000元 30% 4,410元超过55,000元不超过80,000元 35% 7,260元超过80,000元 45% 15,210元2. 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薪资 - 社会保险费 - 住房公积金 - 赡养老人支出 - 子女教育支出 - 扣除费用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直接从应纳税额中减去的数额,可以根据应纳税额的额度来选择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3. 示例计算:假设某人的年应发薪资为50,000元,社会保险费为5,000元,住房公积金为2,000元,赡养老人支出为3,000元,子女教育支出为1,000元,扣除费用为800元。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 50,000 - 5,000 - 2,000 - 3,000 - 1,000 - 800 = 38,200元其次,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4,410元最后,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8,200 × 0.3 - 4,410 = 4,320元所以,该人年度个人所得税为4,320元。
总结: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所提供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所得额的不同进行调整,高收入者的税率较高。
通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和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个人所得税,并在年度纳税时进行申报和缴纳。
请注意,个人所得税计算存在地方性差异,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请以当地税务局的规定为准。
2013年最新个税起征点以及计算依据
核心提示:2013年最新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税率表是什么?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由原来的9级调整为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目前还是使用此税率表。
详细内容请阅读全文,(来源法律快车网)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