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一、中国古代历史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中国历史朝代的时间和特点。
2.炎黄子孙、夏朝的建立、禹治水、尧舜禅让等中国古代传说和史实。
3.周朝的分封制、西周的天命观、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学说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流派。
4.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等重大事件。
5.汉朝的文景之治、王莽的新政、三国时期的割据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
6.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梁、陈、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创和发展等历史事件。
7.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儒学复兴、维持海防的重要措施等历史事件。
8.元朝的统一、元朝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历史事件。
9.明朝的开国和弘治、景泰、成化、嘉靖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海外航海等历史事件。
10.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嘉庆、道光、咸丰等时期的历史事件。
二、近代中国历史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3.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要的思潮和文化运动。
4.国共合作和蒋介石的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长征等历史事件。
5.抗日战争的全民抗战、重庆国民政府、八路军、新四军等历史事件。
8.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0.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历史事件。
三、世界古代历史1.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东古代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2.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帝国等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3.远古时代: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远古时代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4.古代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罗马帝国等古代帝国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5.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等世界宗教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四、世界近现代史1.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文明1. 黄河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2. 长江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3.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特点-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和思想家-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局-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局-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孟子和墨家思想- 荀子和法家思想- 墨子和兼爱思想二、封建社会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措施- 秦朝的短暂和衰落2.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发展-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东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3.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成就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进步-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和特点三、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扩张-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海外扩张的原因和影响2. 近代和改革思潮-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改革思潮的涌现和主张3.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上是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考点解析第一模块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内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首先是周王对诸侯国: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以自己的名义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其次是诸候国对周王: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制的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法的核心)。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宗法制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点解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来源——主观努力——2、诞生:(内容)3、意义: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1、性质:2、失败原因:(1)客观:敌人的疯狂镇压。
(2)主观: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使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④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军队,给敌人喘息机会⑤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
(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3、经验教训:(1)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2)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3)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盟,才能取得胜利;(4)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2)国内: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仍落后政党——思想——催化剂——2、经过: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3、意义:(1)历史地位:(2)对俄国:(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4、特点:(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
(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课题1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知识点二清朝前中期统治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危机——农民起义①背景: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②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外部危机——闭关锁国①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___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③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知识延伸——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
(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
(4)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
(5)明太祖时期,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2.学术情境——明太祖加强皇权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宰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
202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一轮必背知识点一、重要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二、中国近代史总结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中国现代史总结1.时间范围:1949-90年代2.四个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三、新中国外交史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复兴1.时间:14 世纪 - 16 世纪2.兴起地点:意大利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4.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1.代表人物及航线-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2.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三、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欧洲宗教和思想的解放。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640 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3.重要文件:《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3.重要文件:《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4.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5.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六、法国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重要文件:《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
4.拿破仑帝国: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前期具有正义性,后期具有侵略性。
高三历史一轮知识点默写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重压,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在高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
为了巩固历史知识,提高默写水平,以下是高三历史一轮知识点默写,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1.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辽、金、元三个朝代在中国史上组成的一个整体时期,相继由契丹、女真、蒙古三民族建立。
- 辽朝:契丹族所建,被称为“大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金朝:女真族所建,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朝代之一。
- 元朝:蒙古族所建,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统一了中国。
2. 明清时期-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
- 清朝:由满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
3. 民族抗争运动-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爆发在武昌的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结果使得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 五四运动:以激烈反对《凡尔赛条约》和反帝爱国为勾结的上海学生政治运动为开始,4月30日爆发,不断扩大化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 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中国反帝爱国的一次伟大群众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4.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由孙中山等人创立的中华民主国家,后继者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与中共进行了长达20年的武装斗争。
5.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指的是1937年中国发动的一次全面抗日战争,英勇抵抗了来自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持续了8年之久。
6.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中国封建主义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7.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是指从1978年开始,中国以经济、政治和文化多个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
这一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8.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地区的关系问题。
高考第一轮历史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阶段,以下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3. 魏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两晋的变迁,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以及唐朝的文化成就。
5. 宋元明清: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元朝的统治特点,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事件,以及晚清的民族危机。
2. 民国时期:掌握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抗日战争的历程。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
4.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
世界史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世纪:掌握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
3. 近代化进程:了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事件。
4. 现代世界: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进程。
历史方法论1. 史料分析: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档案、遗迹等史料。
2. 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历史事件。
3. 历史观点: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学派,学会比较和评价。
结束语: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通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六)
1.比较下列组织:
①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这是新中国外交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③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欧洲共同体"1967是由三个共同机构合并成立的分别是欧洲
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①是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
成立于1961年9月。
②是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
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③是国际国币基金组织。
(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
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④是东盟。
前身是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总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⑤是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简称为"世界银行"(theWorldBank;,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WorldBank;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⑥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
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集团。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⑦是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
它是目前世界上的军事集团。
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同年8月,北约正式成立。
⑧是联合国。
(UnitedNations,UN;1945年10月,联合国(UnitedNations;正式成立。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⑨是世界贸易组织。
(WorldTradeOrganization;;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
⑩是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简称OPEC;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等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剥削,维护产油国的民族经济利益。
宣布成立该组织。
总部设在维也纳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文献
①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
②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思想武器的是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
③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1776年通过的美国《独立宣言》。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的是拿破仑《民法典》
⑤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也是至今资产阶级宪法中存续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
是1787年美国宪法
4.古今中国重大科技: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商朝。
②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是战国时的《甘石星经》。
③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战国时的《石氏星表》
④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九九乘法口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⑤记载了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是东汉时的《九章算术》
⑥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农业百科全书;的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⑧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⑨"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5.下列科技出现先后:
①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国,1946年;
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
③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6年;
④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7年;
⑤国际互联网问世(1969年;
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
⑦袁隆平"南优2号"(1973年;
⑧我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年;
⑨"神舟"五号发射(2003年;
⑩"神舟"六号发射(2005年;
6.比较:希腊先哲
①提出"万物皆由水生成"的是泰勒斯("哲学之父";
②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是普罗泰哥拉
③提出"知识就即美德"("knowyourself";的是苏格拉底。
④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亚里斯多德。
7.比较:
①古代希腊城邦政体是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等:
②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③美国确立起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8.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9.中国加入APEC是在1991年,加入WTO是在2001年。
10.第一个发生剧变东欧国家是波兰。
标志着苏共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是"八一九"事件。
1991年苏联解体。
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
13.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14.亚洲四小龙"是指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15.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体现印章和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