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案检查的总结及整改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检查小结及整改措施教案检查小结及整改措施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在教案的编写、检查和整改工作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本文将对教案检查工作进行小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案检查小结1. 教案编写情况教案编写是教师备课的基础,良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力的支持。
经过教案检查,我们发现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清晰。
部分教案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导,难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部分教案的教学内容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缺乏差异教学的考虑。
(3)教学策略不合理。
部分教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案检查结果教案检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问题。
其中,60%的教案质量良好,但仍有40%的教案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 教案整改措施(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确保目标具体、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4)加强评估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对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教案的编写和备课能力。
三、教案检查工作的改进方向从教案检查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方面:(1)加强教师的教案编写培训。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案设计水平。
(2)建立多级评估机制。
除了教研组的内部评估外,引入校领导和专家的评估,提高教案检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导语】通过总结报告,深知过去⼯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的成绩。
以下是整理的教案检查总结报告,欢迎阅读!1.教案检查总结报告 为突显教育局“规范教学管理”主题,全⾯促进学校的教学⼯作规范,同时为进⼀步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本学期教务处将各教师的任课教案进⾏了较细致、全⾯的检查。
⼀、整体检查情景 1、总体检查情景良好,绝⼤多数教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进度,并书写在⾃我的教案本上,以指导⾃我的教学实际。
每个课时教案突出“三维”⽬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为本,⾯向全体,进取倡导⾃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必须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部分教师的教案具有资料详细规范、项⽬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法、课后⼩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部分教师要备好⼏门或好⼏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门、每⼀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对备课⼯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样、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样年龄、不⼀样层次的学⽣,采取不⼀样的科学资料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必须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
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善的作⽤。
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在为数不多的优秀反思中,也确实有教师做到了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了在设计,真正到达了反思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绝⼤部分的教师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
可是个别教师的教案资料没趣味味性,不能引发学⽣思考,应当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
个别教师的教案书写不能解释⾃我的教学进度、不能落实教材的资料。
2、个别教师的备课过程过于简单,拿来主义相当严重,教学活动⽆体现,⽂字性表述偏少,且字迹不够⼯整。
教案检查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案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检查和整改。
本文将针对教案检查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教案检查问题及整改措施1. 教学目标不明确问题描述: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表述含糊,不具体,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整改措施:-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
-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目标,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问题描述: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整改措施:-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排序,确保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扩展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问题描述:教案中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当,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整改措施:-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 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启示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改进。
4. 教学评价不全面问题描述:教案中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整改措施:-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小组合作等多个维度。
- 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描述: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丰富性。
整改措施:-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
-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教学常规检查小结1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一起好好小结过去这段努力的时间吧。
你所见过的小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常规检查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常规检查小结1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反馈如下:一、检查时间:20xx年5月4-6日二、检查内容:本次检查重点为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培优辅差、成绩检测、专业报告册。
三、主要情况:(一)教案检查:1、优点:大部分数学老师的教案设计都比较规范,结构完整。
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具准备、过程、板书、反思等各个环节均能在自己的教案当中明确地体现出来。
教学反思也写得比较详细,有几位老师不仅有详细的教学过程,还认真写了本课时的反思,书写工整,值得大家学习。
2、存在问题:(来自: )(1).部分教师备课缺少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等环节。
有的老师教案不是很规范。
还有的数学老师没有备练习课。
(2).教学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不够深刻,不能更好地反思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指导思想。
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不能以草草的两句话了结。
(3).从这次的备课检查中发现老师们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对于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平时要加强学习,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要深入思考每一堂课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突破的方法,并写入教案中。
希望各教研组组织你们的学员认真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使大家对课标的认识得以提高,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4)、有个别教师没有做到超前备课。
(二)作业检查:1、优点:作业上交齐,作业都能按时批改,有问题时会当面讲解或集体订正。
2、存在问题:1、不及时批改作业,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
教案检查整改措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和执行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检查和整改。
本文将探讨教案检查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案检查常见问题1. 教案结构不合理:部分教案在编写时结构混乱,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导致教学内容不清晰,学生学习难以把握。
2. 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教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模糊不清,不具体、不可衡量,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
3. 教学资源匮乏:少数教案缺乏教学资源的引用和准备,无法有效地支持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不合理:部分教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存在问题,教学过程过于被动,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二、针对上述常见问题,下面是几个教案检查整改的具体措施:1. 合理规划教案结构:教案应包括引入、导入、展开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清晰明确,层次分明,确保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设定明确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能够通过评估和考核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动力。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查、了解和准备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材、多媒体设备和其他辅助教具等资源充足,并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案中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教案中应设置适当的反馈和评估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辅导。
三、教案检查整改的实施过程1. 教案检查的时机和频率:教案检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实施中进行,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进行随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教案作业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范文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
一个合理、有针对性的教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对近期教案作业进行了检查和总结,以寻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二、检查总结1. 教学目标在检查教案时,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够明确和具体。
一些教案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的细分和层次。
这样的教学目标难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
2. 教学内容部分教案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存在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只是简单的罗列知识点,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我们还发现一些教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交互式、探究式的教学形式。
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降低。
4. 教学评估教案中的教学评估环节也是我们检查的重点。
一些教案中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这种评估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整改措施,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细分。
教师应该清楚地表达教学目标,尽量避免过于宽泛的描述。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目标。
(2)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
只有合理设置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1)合理设计知识点和学习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和层次性,避免散乱无章的罗列。
同时,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案整改措施篇一:教案作业整改措施2013-2014第二学期教育局教研室对我校教师教案及学生作业检查时出现的问题我校进行整改措施方案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县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局要求,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超前准备教案,及时批改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将检查的情况反馈如下:一、教案方面:(一)主要优点:总体上看,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且能做到提前备课。
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材及班级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
教案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楚。
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学习的形式方法多样。
大部分的教师的教案备注和课后反思写得详细、深入,具有实效性,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能把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写清楚。
增减内容写得也详细。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五名教师教案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设计 2、三名教师教案没有教学反思。
3、三名教师教案二次备课过于简单。
4、一名教师教案无二次备课。
整改措施:1.深入解析教材,认真备课。
2.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接受能力及反映。
3.“二次备课”时总体要求是“标、增、改、删、调”,具体方法如下:“标”标记教案中的重难点,主要知识以及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
4.“教学反思”争对学生的反映,结合教材,教案,教法,设计板书时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的联系和呼应,位置的安排和调整,虚实的配合,都要周密计划,力求顺理成章的写好板书,总结,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5.“板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有清晰的条理性、要有适当的条理性。
作业方面:(一)主要优点:九名教师作业批改认真,其中有一名教师作业有学生订正,有教师的二次批改,作文一篇。
关于教案检查的总结及整改措施一、背景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上交教案,并进行定期检查。
在教案检查中,除了发现教案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从中挖掘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案检查的问题在一段时间的教案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教案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案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难以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策略单一一些教案的教学策略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有些教案的教学内容比较繁琐,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方式不够灵活部分教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不能因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三、整改措施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注重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同时要注重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2.多样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样化教学策略的运用,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要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重要义不多,引领学生关注重点及细节,不要过分宽泛,以保证教学效率和效果。
4.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四、结语总之,教案检查是学校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从教案检查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好整改计划,用更好的教案、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实践“以教带学”的教学目标。
教案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教案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定期对教案进行检查,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对近期教案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二、教案检查的情况及问题分析1. 教案的编写规范性不足教案是教师备课的框架,它应该具备一定的规范性。
但是,在教案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案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些教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明确,而且没有明确教学重点,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下降。
(2)语言表述不清晰:一些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表述不清晰,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影响教学效果。
(3)缺乏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教案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际应用的设计,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2. 教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设计是教案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
然而,在教案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过程过于呆板:一些教案的教学步骤极为呆板,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兴趣无法持久。
(2)缺乏差异化教学:一些教案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评价方法单一:一些教案的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只关注学生的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全面地展现。
三、整改措施的制定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教师教案编写规范性的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教师教案编写的规范性,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求教师按照学校的教案编写规范进行备课。
同时,学校将建立一个教案审查团队,定期对教案进行评审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案编写的质量。
2. 强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和实践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培训和实践。
关于教案检查的总结及整改措施教案检查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案检查的总结和整改措施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案检查的总结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次回顾和反思。
通过对教案检查的总结,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其次,对教案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教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对于教案检查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首先,要加强教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案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要保证教案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其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要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和评价来进行有效指导和检查。
再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教学活动要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最后,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实用性和及时性。
教学评价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教案检查的总结和整改措施的制定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对教案检查的总结和分析,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于教案检查的总结及整改措施
历时一周的教案检查,在教导处四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劳动下已经结束了,汇总大家的检查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而深入的讨论,大家感受很深。
众所周知,教案是一个教师对一堂课,乃至一本书甚至一个学年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构想的具体体现,而备课又是常规教学五环节之首,其意义足见一斑。
因此,检查教案也就理所当然是教导处实现学校常规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教案检查,我们结合前一段时间“市教育局调研”中对教案检查的反馈意见及存在问题,分别对“教学进度计划表”、“总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统称“教学计划”)、“课时教学预案”、“教案书写”以及教研组教案批阅等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下面逐一进行小结告知大家,并提出整改措施作为教案规范依据。
1.教学进度计划表
这在“调研”反馈中是存在问题较大的一个环节。
进度计划表每位教师的教案里都有,但内容大多数过于简略,很不具体。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以“周”为时间单位计划进度,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极不相符,有些甚至实际进度根本在计划中就没有,计划与实际进度两张皮。
再加上对造成不相符的原因和处理情况没有记录,表现在教研组教案批阅上就出现了一周三课时批阅一次,四、五课时批阅一次,或者七八课时批阅一次的现象。
教导处查阅教案也无法把握真实进度。
个别调查组长和一些老师其中的原因,答案是:组长在审阅教案时教师反映,当堂任务没有完成或效果不理想而加课,或者作了一节练习课,所以出现上了五节课写了四课时。
等等原因吧。
我们知道有限次的这种情况肯定存在,因为每一个老师他都不能保证他的每节课都能完全达成预期效果,但若周周如此,不备课而上加课,那你的课堂效果如何?四十五分钟质量如何体现?产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习惯养不好,教学单位时间效率不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影响,这是进度计划反映的问题。
2.总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计划)
大多仅涉及知识目的,对“教育、教学养成目的”的计划陈述不够,计划也不够,很多老师就在“教师教学用书”上摘抄一段或一部分充数,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或者是理解能力上问题,发生了摘抄辞不达意的现象。
我想这可能是对教材体系把握上的一个问题,对教材整体认识不够,把握也就不够了。
3.课时教学预案(课时教案)
这也是“调研反馈”中反映的一个主要出问题的环节。
我们的教案在形式上缺少重难点突破方法的预设和教法、学法上的预设。
内容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在教学流程中体现不出来,教法、学法在教学流程中也体现不出来,所以“反馈意见”指出:我们的教案没能体现教学方法,新课
改理念学习不够,不能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去,我们还在用旧的方法教学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说我们现在上课还声嘶力竭地喊,满堂灌,经常这样喊我们的身体能受的了吗?等等,我也不一一列举了,一句话:“教案反映我们学习不够,备课不规范”,也就有了我们每周星期五晚上的关于课改新理念的学习。
这也是一个佐证,或者说是一个前因后果吧。
那么常用的教法有哪些呢?一般地有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引导法、开放式讨论法,还有就是类推迁移法、温故知新法,以旧拓新法,练习或单元小结中的建构法、归类提练法等等有很多。
常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法、实践法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就是教学目标、重难点的预设只是部分教师备课写的一个环节,不能充分地在教学步骤中体现出来。
如设有三个目标,流程中只体现一个,或者连一个也没有体现等等,备课和上课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
总之,在教案中,我们的教案多知识少方法(教法、学法)多环节少过程,多结果少知识的动态生成的现象较为严重。
4.教学反思
在调研前小学组大部分教案没有写教学反思,中学组有部分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调研后的教案上老师们大都开始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的意义大家是都知道的。
有人说“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顶得上一个专家”。
但是怎样写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有的教师不会写!我觉得笼统的讲就是:写教学预设与三维目标的现实生成、以及课堂教学监控三者之间的矛盾。
具体怎样写反思呢?后面我们准备了一份简单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今后对教学反思我们提一个基本要求:提倡每课时写教学反思,做不到的话,最差也要每一课写一次教学反思(每篇课文)或者像数学每一节写一次教学反思,单元后写一篇单元反思。
5.教案书写
调研中检查人员指名到班到科,说我们“有的老师书写潦草,不知道对学生怎样要求书写”。
这是个书写习惯的问题,我们检查教案,也发现确有其事,希望改变这个习惯,这也不是个难事。
本次教案检查也发现很多教师教案写的较为规范,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值得肯定和推荐。
如小学组赵东红老师语文教案,书写整齐规范,“三维目标”简洁明确,不像有些教案不管三七二十一抄了一大堆,结果没有实现还增加工作量。
她的教案有重难点预设,尤其是调研后的语文教案突出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还有教法、学法的体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宋军老师的教案中有一个突出现象,他在每课时上都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时间预设”,这对接触新课的老师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若能在教学反思中对此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必定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帮助。
个别老师的教案也很有特点,除基本环节外,其中有三个地方应该说是亮点:一是在“总的教学计划”中,他预设了这么一个目标:在期中考试后,对七年级学生针对性的成立一个“奥赛辅导班”,通过节假日无偿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培养优生,这个计划中时间、内容特别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表明杨建平老师是一个肯于想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老师;二是坚持写教学反思,他的教案几乎节节课都有教学反思;三是他在教案中结合学校要求的开展“单元测试”教学活动,专门设计了“单元测试分析”部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另外,文科组还有一些教案内容上也是不错的,看得出,是花了心血编写出来的、有实效的教案,就不一一例举了。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以上总结会不太全面,对的请大家支持,不合适的请谅解,会后我们也可以交流。
我的态度是“干着总比等着强”,在其位谋其政。
请大家今后多提意见,我们一定为大家作好服务工作。
最后根据“调研”要求和教案情况,我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请王燕老师做了一个PPT,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请做好记录。
今后的教案我们照此环节进行检查。
当然了,要因人,因课,因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导处计划在末期前对教案再进行一次排查,以规范这些内容、格式和环节。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外
3.写教学机智
4.写学生创新
5.写“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矩,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记下这些得失,进行归类取舍,考虑再教这一课如何再作。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长期积累,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