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保险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6
仅供学习之用,请勿转发和上传网络2021/4/6第三章第3章保险的基本原则对应课本第4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掌握保险运行中的基本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代位原则、分摊原则的概念,订立本原则的意义及内容,把握其在保险实务中的地位及其具体应用,并认识到这些原则的落实对保险的影响。
教学重点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以及构成可保利益的必要条件;近因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及赔偿方式;保险代位原则的含义;分摊原则的计算。
相关案例分析。
3.1 最大诚信原则3.1.1 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3.1.2 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3.1.3 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法律后果 3.2 保险利益原则3.2.1 保险利益的概念3.2.2 保险利益构成的条件3.2.3 保险利益的意义3.2.4 保险利益的认定3.2.5 保险利益的转移、消灭3.2.6 保险利益的存在时间目录3.3 近因原则3.3.1 近因原则的含义3.3.2 近因原则确定近因的方法3.3.3 近因原则的运用3.4 损失补偿原则3.4.1 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3.4.2 损失补偿原则的实施3.4.3 损失补偿的方式和计算方法3.4.4 损失补偿原则的派生原则之一3.4.5 损失补偿原则的派生原则之二目录3.1最大诚信原则3.1.1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P8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条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是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他方不得隐瞒欺诈,而应当善意地、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保险的信息不对称性。
故保险中的诚信原则有“最大诚信”原则(pr in c i ple of u t m o s t go o d f ait h)之称。
3.1.2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1.告知告知:是指在保险合同订立前、订立时及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对已知或应知的危险和与标的有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向保险人作口头或书面的申报;保险人也应将对投保人利害相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据实通知投保人。
第三部分保险的基本原则学习目的与重点[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员对保险的基本原则有所认识,尤其是掌握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补偿原则、代位原则、分摊原则的含义。
熟悉并了解这些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1.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与确立条件2.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与内容3.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与范围4.代位原则及行使代位求偿权的前提条件5.重复保险情况下的分摊方法6.近因原则及应用第一节保险利益原则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一)保险利益及其确立1.保险利益的含义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倘若保险标的安全,投保人可以从中获益;倘若保险标的受损,被保险人必然会蒙受经济损失。
2.保险利益确立的条件确认某一项利益是否构成保险利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法律认可的利益。
保险利益必须是被法律认可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一致。
它产生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或法规以及法律所承认的有效合同。
凡是违法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利益都是非法利益,不能作为保险利益。
(2)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利益。
保险利益必须是客观上或事实上的利益,包括现有利益和预期利益。
现有利益是指在客观上或事实上已经存在的经济利益;预期利益是指在客观上或事实上尚不存在,但据有关法律或有效合同的约定可以确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产生的经济利益。
如,预期的营业利润。
(3)必须是经济上可确定的利益。
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上已经确定的利益或者能够确定的利益,即必须是能够以货币来计算、衡量和估价的利益。
如人的精神创伤是无法以货币来衡量的,所以通常不作为保险利益。
(二)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它的本质内容是投保人以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保险人可单方面宣布合同无效;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事故,被保险人不得因保险而获得不属于保险利益限度内的额外利益。
1.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投保人必须对投保的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如果投保人以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保险人可单方面宣布保险合同无效2.最大诚信原则的: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得隐瞒有关保险活动的任何重要事实,双方都不得以欺骗手段诱使对方与自己签订保险合同,否则导致保险合同无效。
3.近因原则:是指导致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最接近的原因4.补偿原则:是指当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遇约定的海上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时,保险人给予被保险人损失补偿。
5.保险代位原则是指保险人依照法律或保险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后,依法取得向对财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进行求偿(或追偿)的权利或取得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
保险代位原则包括代位求偿权和物上代位权。
6.代位求偿权:指当保险标的因遭受保险事故而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自支付保险赔偿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向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7物上代位权:物上代位权是指保险标的因遭受保险事故而发生全损时,保险人在全额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后,依法拥有对该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代位取得受损保险标的物上的一切权利。
8.损失赔偿方式:定值赔偿:赔款=保险金额×损失程度(%)按比例赔偿:保险保障程度=保险金额/出险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100%保险赔款=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9.保险标的:保险标的是指保险合同指向的物、服务或其他经济利益与责任。
10.保险价值:保险价值是指保险合同所指向的保险标的实际价值。
11.保险金额:是被保险人以其保险利益为基础对保险标的的实际投保的金额,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和对被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最高限额。
12.保险费率:是保险费与保险金额的比例。
13.保险费:是指被保险人根据合同的规定,为取得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提供的保障而支付给保险人的费用。
保险学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指保险业务发展和实施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保险业务的稳定运行和保险利益的最大化。
保险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的公平原则。
保险的公平原则是指保险合同中的权责平等和交换等价原则。
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一种约定,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易。
双方应当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权责,并根据约定支付相应的保险费。
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被保险人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只有遵循公平原则,保险合同才能够得到合法有效的认可。
第二,保险的合法经营原则。
保险业务必须依法经营,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监管部门申请登记。
同时,保险公司应当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业务风险,确保业务合规和安全。
第三,保险的互助原则。
保险的互助原则是指保险业务的本质目标是通过互助方式传递风险和分担损失。
保险公司是为了满足被保险人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需求而设立的,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被保险人在遭受风险时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
通过保险互助原则,人们可以在风险发生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有效地减少了个体的风险负担。
第四,保险的普遍原则。
保险业务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个体提供风险保障,也是为整个社会提供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服务。
保险业务不仅要满足少数人的特定需求,也要满足大多数人的普遍需求。
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应当基于整个社会的风险情况和人群需求,以更好地服务公众利益。
第五,保险的经济原则。
保险业务是一种商业性的运作,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在经营业务时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保证风险保障和利润回报的合理性。
保险公司应当通过科学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手段,控制业务风险,提高业务效益。
总之,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险业务发展和实施的基石。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保险业务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风险保障和经济辅助服务。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利益成立的条件应为合法的利益应为经济上有价的利益应为确定的利益应为具有利害关系的利益主要险种的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信用保证保险的保险利益保险利益的时效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意义避免赌博行为的发生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便于衡量损失,避免保险纠纷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及其存在原因含义存在的原因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违反告知的表现漏报误告隐瞒欺诈近因原则近因原则的含义认定近因的基本方法从最初事件出发从损失出发近因的认定与保险责任的确定单一原因造成的损失同时发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损失连续发生的多项原因造成的损失间断发生的多项原因造成的损失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补偿以保险责任范围内损失的发生为前提补偿以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为限坚持损失补偿原则的意义维护保险双方的正当权益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赔偿而得到额外利益损失补偿原则的限制条件以实际损失为限以保险金额为限以保险利益为限损失补偿原则的例外人身保险的例外定值保险的例外重置价值保险的例外损失补偿的派生原则重复保险的分摊原则代位追偿原则[本章特别提示]1.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在投保时可以不具有保险利益,但索赔时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2. 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而索赔时不追究有无保险利益。
3. 告知的形式有无限告知和询问回答告知,我国采用询问回答告知。
4. 保证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已存在,可分为确认保证和承诺保证;根据保证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
5. 确认保证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过去或现在某一特定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
6. 承诺保证指投保人对将来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保证。
7. 默示保证:保险的船舶必须有适航能力;要按预定的或习惯的航线航行;必须从事合法的运输业务。
8. 弃权是指保险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某种权利。
9. 禁止反言是指保险人已放弃某种权利,日后不得再向被保险人主张这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