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气病辨证
- 格式:ppt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27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4题)A.气陷证B.亡阳证C.气逆证D.气脱证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大纲中“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和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理解型考题。
容易混淆的选项为B和D。
亡阳证要有汗出湿冷、肢体厥冷的表现,而气脱证是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气脱后,收摄功能缺失故表现出题目中的一系列症状。
2.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皆可出现的表现是( )(2011年第25题) A.面色晦滞B.舌苔厚腻C.狂躁妄动D.表情冷漠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痰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应用型考题。
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都会有情志的改变,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火热邪气,故表现为阳证和热证,前者多表现为虚证和阴证。
A选项、D选项属于痰蒙心神证,选项属于痰火扰神证。
故选B。
3.心悸气短,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淡白,脉细弱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4题)A.气阴两亏证B.津血俱亏证C.精血不足证D.气血两虚证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辨气血证候,属于应用型考题。
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属于气虚,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属于血虚。
故选D。
4.患者头晕乏力,过劳则甚,面色少华,证属( )(2009年第25题)A.痰湿内困B.气虚C.血虚D.肾精不足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属于理解型考题。
头晕乏力,过劳则甚为气虚的表现,头晕为气虚精气不能充养脑髓的表现,面色少华为气虚水谷精微化源匮乏所致。
故选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饮证表现的是( )(2008年第25题)A.痰多色白质黏滑B.胃脘振水音C.舌苔白滑D.肋间饱满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中痰与饮的区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目的要求]了解病性、病性辨证的概念;掌握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气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的表现。
[教学内容]1.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
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3.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气病证候、血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的分类,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5.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6.喜证、怒证、思证、忧证、悲证、恐证、惊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教学要求]一、辨六淫证候1.掌握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熟悉内风与外风、伤寒与中寒、内湿与外湿、寒湿与湿热、内燥与外燥的区别。
二、辨阴阳虚损证候1.掌握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汗出特征,了解其证候分析。
三、辨气血证候1.了解常见气病证候的分类。
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了解常见血病证候分类。
掌握血虚证、血脱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熟悉血瘀证的成因。
3.了解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
熟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证候表现的原因、病机。
四、辨津液证候1.掌握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的概念、病位及临床表现,了解饮证的证候分析。
3.了解病性“水”的特征、形成机理。
掌握水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4.熟悉痰、饮、水、湿的异同与关系。
5.掌握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了解津亏与液脱的一般差别。
五、辨情志证候熟悉情志为病的病理和症状特点;喜证、怒证、思证、忧证、悲证、恐证、惊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情志证的证候分析。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1.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A. 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B. 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C. 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D. 气虚固摄失职E. 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2.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A. 面色苍白B. 唇甲色淡C. 心悸多梦D. 手足发麻E. 肢体浮肿3.痰证的临床表现是A. 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B. 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鼻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C.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D. 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呕恶,纳呆E. 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淡而嫩,脉细弱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 【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瘀证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重。
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的包块。
出血反复不止,色呈紫暗色,血中多夹有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妇女崩漏。
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瘀斑,肌肤甲错,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3.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痰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咳喘,痰多黏稠,喉中痰鸣,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喉中异物感,头晕目眩,表情淡漠,神昏神乱,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气癭,痰核乳癖,舌苔白腻,脉滑。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
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而同时存在。
(一)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所产生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
四诊:也叫诊法,是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
望诊,是对患者全身或局部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辨别患者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的询问以了解病情及有关情况。
切诊,是诊察患者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以测知体内、体外一切变化的情况。
根据以上四诊合参的原则,不能以一诊代四诊,同时症状、体征与病史的收集,一定要审察准确,不能草率从事。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张景岳称为“阴阳”、“六变”。
四诊所得的一切资料,须用八纲加以归纳分析:寒热是分别疾病的属性;表里是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是分别邪正的盛衰;而阴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它从总的方面,亦即最根本的方面分别疾病属阴属阳,为治疗指明总的方向。
辨证: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各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有相互联系,并且都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诊断与病案:诊断分常见疾病诊断和征候诊断两个方面。
疾病诊断简称诊病。
就是对患者所患疾病以高度概括,并给以恰当的病名。
征候诊断即辨证,是对所患疾病某一阶段中证候的判断。
病案,古称“诊籍,又叫医案,是临床的写实。
它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治疗经过与结果等,都如实地记录下来,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病案分析统计,经验总结,医院管理等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因此,临床各科都应有完整病历、病案记录。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就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得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就是中医学应有得、独特得内容,它就是治疗时立法处方得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就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得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得处理能力、二、证得内涵“证"就是中医学特有得理性概念,就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得结合,就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得结合。
三、辨证得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得一般思维规律,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得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得证名。
八纲辨证就是辨证得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就是辨别证候得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就是以病位为主得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就是中医学辨证分类得方法、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得】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得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
虚实辨证:实证、虚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得含义、类型;证候真假得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得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得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1。
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得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得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得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1。
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得相对性;表里两纲得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
气血津液辨证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杨爱萍【目的要求】1.掌握气病、血病、气血同病、津液病各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熟悉气血津液辨证的实质是辨别证的原因与性质,熟悉其辨证意义3.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气血津液辨证【授课方式】 CAI课件【课 时】 6学时气病辨证证型:虚—气虚证、气陷证实—气滞证、气逆证、定义: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来 的证侯。
病因: 久病重病劳累过度 年老体弱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 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气虚证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定义: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候。
成因: 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劳累用力过度等。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 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舌淡 苔白,脉弱。
气陷证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定义: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气机阻滞 运行不畅所表现出来的证侯。
成因: 病邪内阻,七情郁结阳气虚弱,温运无力 用力闪挫等临床表现:胀闷,疼痛,嗳气,或矢 气之后可减轻,并常与情 志有关,舌淡红,脉弦。
气滞证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定义: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所 表现的证侯。
成因: 情志不遂感受外邪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咳嗽,气喘;胃气上逆—嗳气呃逆,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晕目眩,昏厥,吐血气逆证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血病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of blood disease证型:虚—血虚证实—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等定义: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 现全身虚弱的证侯。
成因: 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 脾胃虚弱,生血乏源; 思虑太过,阴血暗耗; 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临床表现: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 白以及全身虚弱的表现。
血虚证气血津液辨证 血病辨证定义: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各种证侯。
成因: 气滞—运行受阻;寒凝—凝滞不通;气虚—推动无力; 外伤—络破血溢等。
临床表现: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 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 脉涩等。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如何把握病机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八纲辨证则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八纲辨证,我们能够对疾病的本质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把握病机,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这八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体系。
要准确把握病机,首先需要对每一个纲有清晰的认识。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它涵盖了疾病的整体属性。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活动的、向上的、兴奋的、亢进的都属于阳;而沉静的、向下的、抑制的、衰退的则属于阴。
比如,一个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振奋,多属阳证;反之,面色苍白、声音低微、精神萎靡,则多属阴证。
阴阳的辨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要结合其他六纲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表证、热证、实证多属于阳;里证、寒证、虚证多属于阴。
表里主要是判断疾病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
表证通常是指病邪侵袭人体的初期阶段,病位较浅,病情相对较轻。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里证则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等内部,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里证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咳嗽、气喘、腹痛、腹泻等。
在把握病机时,要明确病邪是在表还是在里,这对于确定治疗的方向至关重要。
如果病在表,应当采用解表的方法,使病邪从体表透出;若病在里,则需根据具体的脏腑气血情况进行调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寒证多由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不足所致,表现为怕冷、肢凉、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
热证则多因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口渴、面红、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寒热的辨证对于选择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寒证宜用温热的药物来散寒;热证则要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
虚实反映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情况。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常见的症状有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实证则是指邪气亢盛,如外感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或体内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积聚。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一、A11、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临床表现A、面色淡白B、唇甲色淡C、心悸多梦D、手足发麻E、倦怠乏力2、以下哪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的特征A、出血反复不止B、大便黑如柏油C、血色深红D、夹有血块E、皮下紫斑3、症见出血,身热烦躁,口渴,舌质绛,脉数。
此属A、血热证B、血瘀证C、血寒证D、气不摄血证E、血脱证4、血瘀证特有的面色是A、面色萎黄B、面色青黑C、面色淡青D、面色淡白E、面色黧黑5、血瘀证的疼痛特点为A、胀痛B、酸痛C、重痛D、刺痛E、冷痛6、以下哪项不是气闭证的临床特点A、突发势急B、内脏绞痛C、二便闭塞D、汗出不止E、呼吸气粗7、以下哪项不是气脱证的表现A、呼吸微弱B、汗出不止C、少气乏力D、面色苍白E、舌淡脉微8、气滞证的特点是A、头晕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9、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形体消瘦并见脱肛,此表现为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逆证10、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脉虚,属于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阳虚证E、气滞证11、与气逆证相关的脏腑是A、肺脾胃B、肺脾肝C、肺胃肝D、脾胃肝E、肺脾肾12、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的是A、气陷证B、气虚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不固证13、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腹痛拒按,舌有紫斑,证属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C、血瘀证D、气虚血瘀证E、气不摄血证14、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此属A、胃阳虚证B、胃气虚证C、饮停胃肠D、痰浊中阻E、胃寒证15、胸胁肋间饱满,咳唾引痛此属A、饮留胃肠B、饮停胸胁C、饮溢四肢D、饮停于肺E、肝气郁结16、津液亏虚证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孔窍皮肤干燥B、口渴不欲饮C、大便时干时稀D、小便淋漓涩痛E、脉象细数17、阳水的水肿特点为A、眼睑先肿B、足胫先肿C、足胫、下肢先肿D、眼睑、颜面先肿E、上肢、眼睑先肿二、B1、A.血虚证B.血脱证C.血热证D.血寒证E.血瘀证<1> 、身热,吐血色鲜红质稠属于A B C D E<2> 、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属于A B C D E2、A.气虚证B.气陷证C.气不固证D.气脱证E.气闭证<1> 、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属于A B C D E<2> 、头晕眼花,脘腹坠胀属于A B C D E3、A.气不摄血证B.气虚血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随血脱证E.气滞血瘀证<1> 、症见衄血、面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舌淡白,脉弱属于A B C D E<2> 、症见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属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气血津液辨证1.肝气上逆可见A.呃逆B.咳喘C.腹胀D.心悸E.眩晕答案:E2.肺气上逆可见A.呃逆B.咳喘C.腹胀D.心悸E.眩晕答案:B3.饭后咳声不断,低沉而长,需斜靠于床否则气下坠感明显,舌淡脉缓,为A.气逆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虚证E.气郁证答案:B4.情绪激动,心烦易怒,头痛,面红耳赤,自觉气少腹上冲咽喉,舌红脉弦,为A.气逆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虚证E.气郁证答案:A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应辨为A.血瘀证B.血寒证C.气滞血瘀证D.血虚证E.气虚证答案:B6.下列哪项不属于肝风内动证A.血虚生风证B.阴虚动风证C.阳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答案:C7.头晕目眩,不常见于下列哪项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肝风答案:D8.患者胸胁饱满,支撑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可见于A.寒水停肺B.饮停心包C.饮停胸胁D.饮留胃肠E.饮停四肢答案:C9.患者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痛如针刺,痛处不移,舌淡暗,脉沉涩,此属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虚血瘀D.肝气郁滞E.瘀滞胸膈答案:C10.患者自汗、盗汗并见,其证候为A.阳气亏虚证B.精血不足证C.阴液亏虚证D.气阴两虚证E.血液亏虚证答案:D11.患者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舌淡苔白,证属A.气陷B.亡阳C.亡阴D.气脱E.血脱答案:D12.患者症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眩晕自汗,脘腹坠胀,舌淡脉弱,宜诊为A.气虚证B.阳虚证C.气陷证D.气脱证E.气闭证答案:C13.下列哪项不是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A.自汗不止B.小便失禁C.滑胎D.崩漏E.呼吸微弱而不规则答案:E14.患者,男,46岁。
腹痛腹泻2天,日泻10余次水便,经治已缓,目前口渴心烦,皮肤干瘪,眼窝凹陷,舌淡白苔薄黄,脉细无力。
其证候是A.津亏B.阴虚C.亡阴D.外燥E.实热答案:A15.大失血所致的气脱,称为A.阳气虚脱证B.气不摄血证C.亡阳证D.血虚气脱证E.气随血脱证答案:E16.患者月经先期10余天,量多质稠,经色深红,口渴心烦,舌绛,脉滑数,为A.虚热证B.阳虚证C.血寒证D.血热证E.实热证答案:D17.临床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A.痰浊上壅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答案:D18.血瘀证的色脉改变,不包括A.面色黧黑,唇甲青紫B.腹壁于筋,丝状红缕C.脉滑而数,舌红苔黄D.皮下紫斑,肌肤甲错E.出血紫暗,夹有血块答案:C19.血虚必有的特征证候是A.心悸失眠B.经少经闭C.肢体麻木D.头晕眼花E.颜色淡白答案:E20.因情志过极所致的“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A.神情不宁B.突发昏厥C.胀闷不舒D.胀痛窜痛E.脉弦有力答案:B21.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水饮答案:B22.“气不固”不包括A.小便失禁B.月经淋漓C.遗精滑精D.气短自汗E.心悸头晕答案:E23.面白无华,短气,身倦乏力,便血,舌淡,脉细弱,此属A.气随血脱证B.气不摄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陷证E.血虚证答案:B24.腹部坠胀,子宫脱垂,多属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E.气不摄血证答案:B25.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E.面色淡白答案:A26.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脉涩,舌紫暗,此属A.寒凝血瘀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肝气郁结E.气血两虚证答案:B27.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证属A.血虚证B.气虚证C.气血两虚证D.气不摄血证E.气滞血瘀证答案:C28.患者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性情急躁,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辨证为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血寒证D.血瘀证E.气血两虚证答案:B29.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腹泻,脱肛,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属A.气虚证B.气血两虚证C.气陷证D.气滞证E.血虚证答案:C30.疼痛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属于( )A.血瘀证B.血寒证C.气滞血瘀证D.血虚证E.气虚证答案:B31.临床中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脾肺肾B.肺胃肾C.肝肺胃E.心肾肺答案:C32.气滞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A.头昏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答案:B33.年迈,耳鸣如蝉,腰膝酸软,脊以代头,证属A.气虚B.血虚C.精亏D.津亏E.液少答案:C34.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 )A.血虚证B.阳虚证C.阴虚证D.亡阳证E.气虚证答案:E35.大出血后出现气短,心悸,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诊断为( )A.气血两虚B.气虚失血C.气随血脱D.气虚下陷E.阴虚阳亢答案:C36.面色无华,气少懒言,头晕乏力,反复感冒,证属A.气虚B.血虚C.精亏D.津亏E.液少答案:A37.头晕、眼花、头发干燥,月经延期及量少,面色萎黄,证属A.气阴两伤B.精气耗竭C.元气耗伤D.血虚失养答案:D38.头晕、心烦、多梦、记忆力差,面色萎黄,证属A.气阴两伤B.精气耗竭C.血虚失养D.津液不足答案:C39.患者高热烦渴,脉疾无力,汗出如油,热而沾手者属于A.暑伤津气B.阳气耗竭C.阴液耗竭D.湿热郁蒸E.阴阳俱亡答案:C40.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属于A.伤津耗气B.津随气脱C.津气两伤D.气随津脱E.表热里寒答案:D4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气闭”的原因A.暴惊B.忧思过度C.大怒D.外伤内挫E.蛔虫阻塞经络答案:D42.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A.风痰B.寒痰C.热痰D.湿痰E.燥痰答案:D43.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A.脾、肺、肾B.肺、胃、肾C.肝、肺、胃D.肝、心、肺E.心、肾、肺答案:C44.下列哪项不是血虚的主要表现A.手足发麻B.面色熏黑C.心悸多梦D.头晕眼花E.月经衍期答案:B45.气虚类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气陷证B.气虚证C.气不固证D.气结证E.气脱证答案:D46.下列关于气不摄血证的辩证要点的表述,哪项最正确A.慢性出血B.面白气短C.神疲乏力D.舌淡脉细E.以上诸证同见答案:E47.“干、渴、瘦、细”是下列哪证的辩证要点A.血虚证B.气虚证C.阴虚证D.津液亏虚证E.消渴病答案:D48.痰湿凝聚可产生A.咽喉嫩红,肿痛不甚B.咽喉漫肿,颜色淡红C.咽喉微痛,淡红不肿D.咽红肿痛,黄白脓点E.喉部两侧,红肿突出答案:B49.头晕目眩,最少见于下列哪项中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肝风答案:D50.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致痛的特点A.刺痛B.绞痛C.固定D.拒按E.夜重答案:B51.营分证的发热是A.发热微恶风寒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骨蒸潮热E.身热夜甚答案:E52.血瘀证特有的症状是A.面色黧黑,肌肤甲错B.面色苍白,四肢不温C.唇甲色暗,胸胁胀痛D.面色青黑,少腹冷痛E.面色淡白,身倦乏力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