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9
- 格式:docx
- 大小:12.78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XXX《写作研究描写景物》教材分析:《写作研究描写景物》是一次作文训练,主要研究内容是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进行写作练。
教学目标:1.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景物。
2.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写景的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描写景物;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写作的兴趣,也研究到写作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写作的意识和能力。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1.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2.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突破使用有关景物描写的好文章,品读并借鉴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能够有效匡助我们写作。
教学设想方案教学设想: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的描写方法,进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景物描写;学会借景抒情,进步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使用远程教诲收集下载相关文字材料,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本人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文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二、写作借鉴(多媒体表现)“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品味他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能够有效匡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XXX的《春》和XXX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曾经全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各处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初中景物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捕捉景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景物描写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引发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角度、词语选择、句式运用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3. 实践训练:教师给出一个景物描写的话题,如“校园一角”,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 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的景物描写作品,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景物描写的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写景作文教案实用9篇写景作文教案 1导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导学重点: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导学难点: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预习案:、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二、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下面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景物名称、景物所在位置、景物的主要特点。
)导学流程:一、教师谈话,导入本次习作的内容。
(2分钟)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2分钟)三、检查预习情况。
(10分钟)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1)了解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特点的不同写法。
(2)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特点。
(3)写景的过程中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
2、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准备:指导学生到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地方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明确要求,小组交流。
(20分钟)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__题。
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4、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__。
5、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写景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景物描写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 掌握一些常用的写景描写手法与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出生动、精彩的写景描写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概念讲解:写景描写的定义与特点;2. 手法讲解:运用五官、运用色彩、运用比喻等;3. 示例分析:选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段落进行分析;4. 练习演练: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写景描写作品。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自然、人物、环境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展示作者的感受和表达情感。
好的景物描写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手法讲解(1)运用五官:通过对景物的形状、大小、声音、气味等进行描写,使读者能够通过感官来感受到景物的存在。
例如:"远处的青山犹如巨人躺卧在地,散发着清新的松木香气。
"(2)运用色彩:通过对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整个场景的氛围和色彩变化。
例如:"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金黄的阳光洒满了大地,一片和煦的暖意弥漫在空气中。
"(3)运用比喻:通过将景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增强描写效果,使读者更容易形象地理解。
例如:"夜空中的星星犹如点点银河,闪烁着冷艳的光芒。
"3. 示例分析选择几个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技巧。
例如,选取《红楼梦》中的描写江南春天的段落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细节、色彩和比喻的运用来表达景物之美。
4. 练习演练教师提供一幅美丽的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以此为素材,尝试撰写一段生动、精彩的写景描写作品。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与技巧,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与想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课堂讨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观点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撰写的写景描写作品进行评分,评价其描写效果及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
小学观察景物作文教案模板写景作文训练——观察景物的特点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景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
教学重点:观察与思考教学难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
经过长期努力,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
绘画需要观察,写作也是如此。
今天我要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抓住景物的特点。
(板书)二、示标:(多媒体)1.学习通过观察与思考抓住景物特点;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状物。
三、观察的重要性师: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景物,数不胜数,可是让同学们描绘景物时却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缺乏必要的观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请大家看投影。
师:谁能为此图配诗?生: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师:这位同学用《咏鹅》来配画,可谓相得益彰。
作者观察到了哪些特征?生:曲项、白毛、绿水、红掌。
师:如果作者对鹅儿浮水这一景物缺乏精细的观察,他就不能写得如此生动,由此可见,细致的观察是写好景物的前提。
没有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就不可能将景物准确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怎样观察师:仅仅懂得观察对于景物描写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善于观察景物,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
请大家看两段文字(多媒体)《春花图和春风图》师:朱自清先生从哪些角度描绘春花?生: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
1/4师:我们知道观察景物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姿态、质地等方面入手。
朱自清先生又是调动了哪些感官去认识和体味春风?生:触觉、嗅觉、听觉。
师:我们对事物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仔细听,详细问,用手摸,用嘴尝,用鼻嗅。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方面观察景物,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尝试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难点1尝试运用多种手法,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4.尝试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赏读推敲学写景。
(1)妙用修辞,增添景物魅力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增添景物感染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生动细致描绘景物的前提。
(2)学会观察,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形状、色彩、声音等,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写出景物的个性神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春》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调动多种感官,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3)讲究顺序,写出景物层次常用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早一晚,春一夏一秋一冬)、空间顺序(远一近,上一下,中间一四周)、观赏顺序(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远观,近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江苏省姜堰市七年级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教案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写景类的作文,虽然说观察了,景物在心中,但美景在心中,笔下难展现,这是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和老师普遍头疼的问题。
于是,教会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1.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写。
3.学会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4.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训练难点1.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写景。
2.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四、训练流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想到北方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写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随后,让臣下对下联。
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人关起门来翻了大量的资料,但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满意。
这时,乾隆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通州的街上转来转去,他发现这地方有许多的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听后,拍手叫好,赏赐了许多珍宝。
其实,这位默默无闻的人之所以能妙对且受赏,就在于他的观察揣摩,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事物、景物。
(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
观察小鸟怎样飞翔、清晨的小花开放时的姿态、闪动着繁星的静谧的夜……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比如树木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
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
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三)欣赏图片,自由描述。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
2. 描写景物的基本技巧。
3. 优秀景物描写文段的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优秀景物描写文段。
3. 实践法:学生练习观察和描写景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激发学生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景物的基本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观察。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景物描写文段,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写家中或身边的景物,提高描写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是否正确、全面。
2. 评价学生描写景物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景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 收集一些优秀景物描写文段,用于分析和欣赏。
3. 准备练习纸和书写工具,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2. 引导学生尝试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 组织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观察景物的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观察和描写各种景物,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工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细节和美感,进而资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保护它们。
下面,我将从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两个方面来探讨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首先,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写常常涉及到对生态环境的感知。
比如,当我们观察一片美丽的风景,我们会注意到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昆虫等。
我们可以描写每一朵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每一棵树的树干、树叶和枝丫,以及每一只鸟的颜色、动作和鸣叫声。
这些细节的观察和描写能够使我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妙。
另外,在观察自然景观时,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界中学习到许多智慧,比如看到大海的壮丽和浩渺,我们可以学习到宽容、包容和胸怀,看到高山的峻峭和坚韧,我们可以学习到坚持、奋斗和不屈。
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并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中。
其次,人工建筑的观察和描写则主要涉及到对建筑风格和设计构造的感知。
当我们观察一座建筑物时,我们会注意到它的外观、结构和功能等。
我们可以描写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以及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装饰。
比如,当我们观察一座古老的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描写它的砖石结构、雕塑和壁画等,以及建筑师留下来的历史印记。
而当我们观察一座现代的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描写它的钢铁结构、玻璃幕墙和高科技设施等,以及建筑师追求的创新和科技。
观察和描写人工建筑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积淀,感受到人类对美和实用的追求。
总的来说,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在于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各种景物。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工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观察和描写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和尊重自然环境,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观察和描写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欣赏和珍惜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
(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择特定的景点。
【课前预习】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自选喜爱的景物,花一定的时间实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知识积累】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以下有二种途径供你参考:(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
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1.选择最佳视角。
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个切能够表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
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能够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
所以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实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仅仅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
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能够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
“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例如观察长城,能够远眺,能够近瞻,能够仰望,能够俯视,还能够身处长城上观察。
因为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表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
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最好的或者最具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能力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你看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时,你一定很想把见到的美景记录下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因此学会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二、方法指导(一)景物描写的含义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描写景物的技法1.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正面、侧面结合描写景物。
如《三峡》中多处运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9 课题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型
新授
课时
总二课时
备课
时间
11.21
主备
复备
执教
授课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学会提炼景物的特点,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写景。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授课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
了解散文笔法。
六.教学过程
【亮标明学】
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互学
1.朗读并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来感知景物的特征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2.讨论交流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味)
②恰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③换时换位感知(有一定顺序)
④发挥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3.请大家自由品读,用心领悟这些方法的妙处。
【释疑助学】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的描写。
描写景物,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要写出特色,就要注意观察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令特色,包括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不同的景色,传统节日不同的
景观;二是地域特征,南北东西、山川湖海、城镇乡村、风景名胜,都有其各自的风光特色。
写出景物特色的诀窍为十个字:细节、形象、特色、感受、体验。
细节:“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
”(屠格涅夫)
形象:“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种种感受,由此得到的种种启迪、联想、思想感情上的升华,都需要凝聚在足以吸引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
”(袁鹰)
特色:“一个风景有一个特别的美,永远独立。
假若在作品中随便地写些风景,即使写得很美,也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老舍)
感受:“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
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
它除了自然的美外,同时包含着作家抒发感情的美。
”(碧野)
体验:“写景最好是住在那里一段时间,经历些个风晨雨夕,寒往暑来,一句话,得在认识上下一番功夫。
”(吕叔湘)【精练固学】
作文题目:《家乡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