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级地理下册巴西
- 格式:ppt
- 大小:7.06 MB
- 文档页数:21
课题第二节巴西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目标1. 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2. 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3.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4. 能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5. 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6. 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7.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8.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9. 知道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存在的危机。
10. 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亚马孙热带雨。
2. 巴西工农业的特征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难点:1.巴西工农业的特征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建议与反思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巴西人民过狂欢节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巴西的地理位置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南北美洲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到巴西,位于哪个大洲上。
2. 教师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二)巴西主要的地形区以及地形特征1. 教师展示巴西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到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
2.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地形类型。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2/3。
亚马。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距离深入理解和运用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巴西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巴经贸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国际友好合作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是本册书中关于南美洲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了解。
但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以及独特的政治制度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观察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巴西的独特政治制度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准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巴西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被称为世界“绿肺”。
由于历史原因,亚马逊雨林的滥砍滥伐现象一度非常严重。
砍伐和破坏热带雨林,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碳,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据估算,热带雨林储存着大约2000亿吨碳。
2000-2005年,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砍伐雨林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雨林地区碳排放总量的60%。
于是,巴西联合发布了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研究报告——“巴西REDD机制的重点在亚马孙”,REDD是英文“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缩写,强调REDD机制在保护亚马孙雨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建立巴西的REDD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1.全球行动计划,目标是从发达国家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2.最近10年,巴西加强了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
现在被列为“印第安人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约有2亿公顷,占巴西境内雨林面积的38%。
由于历史原因,亚马逊雨林的滥砍滥伐现象一度非常严重。
近年来随着巴西政府的各项保护措施出台,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巴西政府保护热带雨林的具体措施:1.通过卫星监控雨林。
如果发现任何超过25公顷的雨林消失,那么第一时间就会派专人去发生地检查,制止非法砍伐。
目前这一“监控信息处理”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2.除了天上的“眼睛”,“地上”也有精兵强将。
巴西环境与可再生资源研究所(IBAMA)负责人乌戈称,目前他们机构已经与联邦警察、当地执法部门甚至军队开展了合作。
现在有六个小组全天候活跃在亚马逊雨林地区,哪里有非法砍伐的情况就去哪。
由于许多盗采者还有武器,每个小组中,一半是监管机构人员,另一半就是武装警察。
3.在IBAMA研究员丹尼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们监管范围内的“母亲河木材厂”,见识了他们如何开展工作。
走进这家私有木材厂,立刻能看到呈金字塔形堆放的原木,大的直径超过了一米,小的直径也有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