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二十原子的量子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62
量子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经典物理在解释微观世界运动规律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为克服这些困难所提出的一些新的假设。
教学重点:普朗克假设的基本思想;德布罗意假设的基本思想和数学表述。
教学难点:物质波概念。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辅以浏览部分历史人物图片以提高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课程介绍一、量子力学研究内容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上地位1、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三大基本理论之一。
物理学基本理论分三大块:经典物理学---研究低速、宏观物体;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物体;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
2、相对论、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二大支柱。
3、量子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凡涉及原子分子层次的现代科技都离不开量子力学,如半导体技术、纳米材料、激光、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等。
现代医学、生物基因工程也与量子力学紧密相关,许多疾病、有关生命现象只有在原子分子层次上才能加以解释。
三、量子力学特点1、抽象独立于经典物理,自成一套系统,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难以理解,如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没有运动轨道等。
理论本身一些内容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如薛定谔方程、E=hν等,原因是微观粒子太小,目前实验无法直接观察。
2、理论形式本身不是唯一的。
量子力学目前主要有二种理论形式: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另外还有路径积分理论(比较少用)。
其原因是量子力学理论基本上结合实验假设、猜测出来的,主观成份较多。
3、量子力学参考书很多,较适中的有: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量子力学惠和兴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量子力学曾谨言量子力学基础关洪还有各高校的量子力学教材等。
四、本章概述:本章作为讲述量子力学的绪论,主要介绍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微观世界时人们发现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微观现象时出现的困难。
第20卷 第2期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 o l.20N o.2 2002年6月JOURNAL OF TA I YUAN INSTITUTE OF EDUCATI ON Jun.2002如何看待《原子物理学》中的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赵秀琴1, 贺兴建2(1.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初期的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量子论建立过程的物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原子物理学;玻尔理论;量子力学中图分类号:O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601(2002)022*******《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的初期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不断地提出经典物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来解释并提出新的结论和预言,再用新的实验检验、修改或推翻,让学生掌握这种常规物理学的发展模式和过程。
通过量子论的建立过程的物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特别是近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玻尔理论的创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学的观察和实验已开始深入到物质的微观领域。
在解释某些物理现象,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固体比热等时,经典物理概念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危机。
为了克服经典概念的局限性,人们被迫在经典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与经典概念完全不同的量子化概念,从而部分地解决了所面临的困难。
最先是由普朗克引入了对连续的经典力学量进行特设量子化假设。
玻尔引入了原子定态概念与角动量量子化规则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预言了未激发原子的大小,对它的数量级作出了正确的预言。
它给出了氢原子辐射的已知全部谱线的公式,它与概括了发射谱线实验事实的经验公式完全一致。
第二十章 量子力学基础§20-1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定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
人们逐步弄清了原子的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认识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中一大支柱,有力地推动了一些学科(如化学、生物、…)和技术(如半导体、核动力、激光、…)的发展。
本章介绍量子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光谱分为下面三类:线光谱:谱线是分明、清楚的,表示波长的数值有一定间隔。
(所有物质的气态原子(而不是分子)都辐射线光谱,因此这种原子之间基本无相互作用。
)带状光谱:谱线是分段密集的,每段中相邻波长差别很小,如果摄谱仪分辨本领不高,密集的谱线看起来并在一起,整个光谱好象是许多段连续的带组成。
( 它是由没有相互作用的或相互作用极弱的分子辐射的。
)连续光谱:谱线的波长具有各种值,而且相邻波长相差很小,或者说是连续变化的。
(如:太阳光是连续光谱。
实验表明,连续光谱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的物体发射的,而气体不能发射连续光谱。
液体、固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原子间相互非常强烈。
)1.氢原子光谱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家测量了许多元素线光谱的波长,大家都企图通过对线光谱的分析来了解原子的特性,以及探索原子结构。
人们对氢原子光谱做了大量研究,它的可见光谱如下图。
其中从光波向短波方向 数的前4个谱线分别叫做αH 、βH 、γH 、δH ,实验测得它们对应的波长分别为:A =H 6563α、 A =H 4861β、A =H 4340γ、A =H 4102δ。
在1885年从某些星体的光谱中观察到的氢光谱谱线已达14条。
这年,6 5 6 3 A4 8 6 1 A4 3 4 0 A 4 1 0 2 A oooo图 20-1瑞士数学家巴尔末(J.J.Balmer),发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谱线,可归结于下式:,,,54321122=⎥⎦⎤⎢⎣⎡-=n n R λ 式中λ为波长,1710097.1-⨯=m R 称为里德伯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