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以及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这一框分三目对本专题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阐述,第一目是从民事法律关系讲起,涉及含义和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中公民是学习要掌握的重点,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有切身关系。
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个难点,但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由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二、三两目分点进行介绍。
第二目说明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实现民事权利,不仅需要完善立法,而且需要民事主体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社会成员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不仅利己,而且能够促进法治的完备、社会的进步。
第三目主要讲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明确民事权利实现的要求,懂得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知道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案例材料中,寻找和概括法律争议点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能够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争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法,树立民法精神。
3学情分析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初中时已经学过一些基本法律知识,这为学习民法常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于民事法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认识现象但把握不住本质。
4重点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涉及民事主体权利的维护和义务的履行。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案例教学法与合作探究法结合,以生活中的民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专题一民事权利和义务学案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判一判(1)民事法律关系包括所有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2)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 )(3)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当事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且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等价有偿的。
( )提示(1)×(2)×(3)×2.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1)决定因素: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要求①自觉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这些冲突。
②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③增强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
(3)承担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想一想如何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提示增强权利意识,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义务意识,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总那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说一说当事人在权利受到侵害,超越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还能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示不能。
根据民法总那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专题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列举事例,说明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懂得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感受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树立维权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难点:列举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和内容。
3.民事主体的分类:_____________、依法成立的_______或者其他组织。
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民事主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民事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也有赖于公民依法维护权利意识的增强。
6.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民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制度。
即时巩固:1.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里的公民、法人应该是( )A.特殊主体 B.一般主体C.平等主体 B.财产主体2.法律上的民事主体是指( ) A.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B.除公民(自然人)外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C.智力成果、商业标记和人格利益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事行为能力B.民事主体的内容C.民事客体的对象 D.人们的实际行动4.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①主体②法律事实③内容④客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要点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习目标] 1.理解民事falv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民事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明确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
3.知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4.通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学习,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初步树立民法精神。
一、民事falv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falv关系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事falv关系包含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2)民事falv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因具体的falv关系而有所不同。
(3)民事falv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falv 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1.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falv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S H Z Y 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各项falv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三、违反义务须承担falv责任1.我国falv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falv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定了相应的falv责任。
2.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falv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总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falv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居投身于政治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三)教学难点: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五)学法指导:讨论法、归纳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那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进行新课第二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1、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探究与共享的六幅图片并思考教材上提出的两个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归纳点评:2、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思考: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及内容?①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是依法享有的。
课件展示: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监督权。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课件展示:图片“国家领导人投票选举”并思考问题:上述图片说明了我国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师提出问题: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含义和地位是什么?议一议:你选举班干部是不是选举权的体现?你被选举为班干部是不是被选举权的体现?为什么?那下面呢?镇长的选举,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呢?学生讨论回答。
高三政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重点: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难点: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实例引入法、讲授法。
导入新课整体把握法具体操作:知识结构,导出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弄清这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间的关系,弄清这节课知识在整个这一章节知识中的地位。
师:那么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呢?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一起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主体内容教学师:让我们一起先来看这样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不是什么官,我是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活一天就要给老百姓干一天事。
”这就是人民公仆李润五做干部的思想境界。
“我是人民的儿子,只要是人民的需要,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就是一个普通水电修理工徐虎的思想境界。
材料二:2000年2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作出一审判决。
胡长清因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月8日在南昌被执行死刑。
师:李润五、徐虎与胡长清的根本区别在哪些方面?生:是否为人民干实事、为社会作贡献,是否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否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是否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师:胡长清为什么被剥夺了生命权和政治权利?生:他为一己私利,危害社会,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不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未尽到对国家、对他人的义务,因而也就失去了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师:可见,作为公民,在权利和义务的问题上都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性特征的具体要求。
1.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师:哪位同学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生: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①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师:以上两点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生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师:根据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是什么?对公民的要求生:公民要认真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专题二民事权益和义务[ 考点显现 ]1.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责任;2.人身权;3.全部权和担保物权;4.知识产权;5.民事权益的执行与界限。
核心考点各种民事权益1.人身权(1)人身权的内涵公民的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能够分别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益,是以实现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益。
(2)人身权的地位和作用人身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最基本的权益,它是其他民事权益存在的前提,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和发展不能够缺少的条件。
(3)人身权的种类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人身权的种类及其内容可见下表: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法生命健康权是一个公民有权决定、使公民享有再公民的人格尊法律保护公民的通律人最基础的权益。
用和依照规定改变现、使用和排严受法律保护讯自由、住处不受保法律保护公民的生自己的姓名,有权除他人损害自入侵等隐私权,保护命健康权使用笔名也许其他己肖像的权益障公民个人生活的别名平易法法律禁止损害公民未经自己同法律禁止用侮禁止搅乱公民正常的身体,损害公民法律禁止他人干律意,不得以营辱、诽谤等方生活,禁止以书身体造成损害或死涉、盗用、假冒公禁利为目的使用式损害公民、面、口优等形式宣亡的,要补偿和支民的姓名止公民的肖像法人的名誉扬他人隐私付相关的花销特别提示名誉权和隐私权均以尊严性精神利益为客体,我公民法关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
但二者又有显然的差异:(1)二者涉及的内容不同样。
隐私是公民不愿公开的奥秘,而名誉是一种社会议论。
(2)损害的方式不同样。
损害名誉经常是采用侮辱、诽谤的方式,而损害隐私表现为公开散布。
(3)权益主体不同样。
名誉权的主体为公民或法人享有,而隐私权只能为公民全部。
2.财产权(1)范围:财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
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平时指物权,包括全部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2)保护财产权的法律依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新人教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只有在平等、公平和法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首先,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具备正确的认识。
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下所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是公民基于道德和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不能片面追求权益而忽视义务的履行。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发展。
其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心他人的权益,守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不歧视、不欺负他人,以平等和公正待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对权利和义务的尊重和认知,社会整体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公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家乡、关心国家的发展。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贡献。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不偷懒、不推诿责任,不浪费公共资源。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且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最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法治途径来保障。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懂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以暴力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只有在法律的庇护下,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红线,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单项选择题: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些平等主体包括()①公民之间②个人和国家之间③法人之间④公民和法人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其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④人身权的客体是人的身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③是相互对立的,享有权利就无需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④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入和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例如()①“民告官”案例②大宗毒品走私案例③消费者维权诉讼案例④农民工追讨工资案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①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②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③支付违约金④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关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单独适用B.必须合并适用C.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D.单独适用和合并适用二者只能选其一二、非选择题:7、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
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
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
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点)理解: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运用:公民如何正确履行义务;2.能力目标: ①综合分析问题能力;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发展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遵纪守法、维护法制的观念,培养崇高的集体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2)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2. 讨论法 3. 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又应履行哪些义务?2.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所应履行的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讲授新课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居中板书)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板书)观看视频资料:陈良宇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材料。
(同学讨论,教师归纳)以上事例说明,在我国,无论你的官衔有多高,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我国在适用法律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板书)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
意义: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原则;与侵权和腐败作斗争的法律武器包括: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板书)让学生阅读教材63页,加深印象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板书)举例说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为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又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二专题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
一、教学目标(或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2、能力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感受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树立维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三、教学难点
列举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四、教学过程:。
法制教案:第二课民事权利和义务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学习要求1、知道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了解民法的现状和前景3、了解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4、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积极维护合法权利,自觉履行义务5、了解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及时维权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从道德层面,谈谈小林和他父母的做法?从法律层面,谈谈小林和他父母的做法?假如没有悬赏公告,小林是否应该索要酬金?小林(未满十周岁),失物归还后,父母代领了500元酬金,为什么?•“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
《民法通则》第79条、92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
•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拾得人归还失主时,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诺,支付报酬。
至于当事人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若没有悬殊公告,小林应该将拾得东西返还失主,不能索取报酬。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小林是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活动应有法定代理人(父母)代理。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概括民法相关内容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事主体依法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买卖关系 B 师生关系 C 借贷关系D共有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现状现行的民事法律是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主体(平等)----公民、依法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客体-----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物体、行为、智力和商标、人格等”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法体现了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关怀!与我们息息相关!材料一: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政府的干部2004年一年间在乡镇一家饭馆赊账吃饭,打下盖有公章的欠条1.8万余元,导致饭馆倒闭。
试分析材料中民事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民事主体---乡政府的干部和饭馆;客体---赊账吃饭行为;内容---乡政府干部支付饭资的义务和饭馆要求还请欠条的权利。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活动3:杨女士的做法有什么意义?1、维权的重要性: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制完善和社会进步。
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权利?2.民事权利的实现(1)具备法律依据(学法、懂法)(2)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法)(3)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守法)3.依法维权的意识随着社会主义的法制的建设的发展和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例如:“民告官”、消费者维权诉讼等三: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学生活动4:学生和相关教师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1、违反民事义务的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防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单独使用、合并使用)3、诉讼时效: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再支持。
学生活动5:小春爸爸要求还款的权利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本案的难点是如何确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即是否从2003年5月1日起算?如果是,则到2005年9月就已经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了。
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算起,那么,上述借款的时间显然并不是起算点,因为借款之日并不是债权受到损害之日。
真正的起算点应当是还款日。
但由于本案未写明还款日期,故应当以债权人要求还款的日期为准,因而,本案债权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课堂小结: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C 5、D 6、C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些平等主体包括()①公民之间②个人和国家之间③法人之间④公民和法人之间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其说法正确的是()①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④人身权的客体是人的身体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③是相互对立的,享有权利就无需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④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深入和各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例如()①“民告官”案例②大宗毒品走私案例③消费者维权诉讼案例④农民工追讨工资案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①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②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③支付违约金④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关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单独适用B.必须合并适用C.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D.单独适用和合并适用二者只能选其一二、非选择题:7、综合探究:案例:刘峰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市教委下属的一家美术杂志社闻讯后即来信表示,他们将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刘峰能寄来几幅作品供他们挑选。
刘峰的父亲刘洪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了三幅作品,但之后一直没有回音。
第二年6月,刘洪在该杂志社的期刊上发现有刘峰的两幅作品但没有给刘峰署名,便立即找到杂志社,质问为何不通知他作品已被选用,而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
然而该杂志社称,刘峰年仅8岁,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享有著作权,因此没必要署名;杂志社发表刘峰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的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1.根据我国法律,刘峰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2.杂志社发表刘峰作品的行为是否为教委对刘峰成绩的肯定1.《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刘峰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权。
2.该杂志社虽然为教委下属,但它是教委下属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是教委的工作部门。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因而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教委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仅代表自己的意志,不能代表教委,它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杂志社与刘峰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适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杂志社选用刘峰的作品,就应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为刘峰署名并支付报酬。
补充阅读:《民法通则》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法通则》第十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接受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从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