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小溪巴赫2
- 格式:pdf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9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小溪巴赫知识点原文欣赏《小溪巴赫》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
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
”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
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
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来写巴赫.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这一次,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看看你能不能走进他?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其实这资料早已经并不新鲜,只是我的外语太差,德语更是一窍不通。
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那时十多年前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变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但这支着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
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溪流,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
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身,互成正比。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我们总爱说意义,有时意义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义代表着价值。
第一册重点篇目概述《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作者:梁衡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
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作者:史铁生线索:合欢树故事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
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作者:欧·亨利(美国)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常春藤叶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写法:1、欧·亨利式结尾: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作者:葛剑雄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作者:栗良平主要人物: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线索:阳春面开端: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发展: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零陵中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一备课组共有陈秋景、陆宁昌、王富娥3位教师,经过集体讨论,备课组成员就高一学年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一教学教育质量。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2008年高考考试手册对高一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注意新课讲授与阅读理解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夯实的有机结合,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整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要求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第二学期要抓紧时间,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使用好教材,精心备课,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在课文设问上、读与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上进行探索。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3、作文教学加强课前指导,精心选题,课后精心批改与讲评。
四、具体措施1、备课(1)内容要求:①集体备课,深入研究。
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每位语文教师各自的优势,轮流主讲,精心进行备课(备试卷重点难点解读、教学过程方法设计、课后训练要点设计/试题命题思路、作业情况反馈),并多和区内兄弟学校联系,搜集筛选信息,保证备课质量。
②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③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夯实:如每天名句积累、每周一节课外古诗文阅读指导。
④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结合教材进行长期阅读名人传记,后进行阅读交流。
⑤集体备课固定时间:每周一下午1:30;地点:高一办公室。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二单元4.边城(节选)——沈从文5.合欢树-—史铁生6.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里柯克三单元7.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8.邂逅霍金——葛剑雄9.一碗阳春面—-栗良平四单元10.再别康桥——徐志摩1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12.双桅船——舒婷13.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14.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和民族心理-—张同道第五单元15.蒹葭——诗经16.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7.病梅馆记-—龚自珍18.诗二首:咏史—-左思饮酒——陶渊明第六单元19.促织——蒲松龄20.香菱学诗——曹雪芹21.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2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注:红色为背诵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第一单元老王-—杨绛项链——莫泊桑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小溪巴赫——肖复兴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为了忘却的记忆—-鲁迅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哦,香雪—-铁凝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药》点评--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阿旁宫赋-—杜牧黄州快哉亭记——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第五单元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无作者)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楼——杜甫书愤——陆游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诗赋论——袁行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练习注:红色为背诵。
《小溪巴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方法,领会“小溪〞与巴赫及巴赫音乐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语言走进文本,了解巴赫那“看似平凡实那么伟大〞的精神内说明: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
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法,如果先理清了写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特点。
肖复兴的作品文笔细腻,意味隽永,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细加品味和体会。
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本文,要引领学生走进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从而获得终身收益的精神食粮。
本文内容不是很深奥,道理作者写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师做太多讲解,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探究、体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过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的特定涵义。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是如何将小溪,巴赫及巴赫音乐融合在一起的。
说明: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也一定要上成语言实践课,因为教师讲得再精彩,读得再流畅,写得再生动,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还得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实践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沉浸在文章优美的意境中。
让学生在读写背等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X的语言,通过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听这段旋律的感受。
高一(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发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当代散文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梁衡代表作有《晋祠》《夏》《把栏杆拍遍》居里夫人: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边城》沈从文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等风格特征: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的意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样式。
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内心的痛心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
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
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
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合欢树》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合欢树:1. 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 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安徽2022高一语文教材目录上学期第一单元:“生命体验”一、沁园春·长沙.二、跨越百年的美丽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第二单元:“美好感情四、边城五、合欢树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第三单元:“人我之间”七、最后的常春滕叶八、邂逅霍金九、一碗阳春面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十、再别康桥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十二、双桅船十三、地球,我的母亲!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第五单元:“树木花卉”十五、蒹葭十六、种树郭橐驼传十七、病梅馆记十八、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饮酒(结庐在人境)第六单元:“古代小说鉴赏”十九、促织二十、香菱学诗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下学期第一单元:“平民生活”一、老王二、项链三、当炉女.第二单元:“杰出人物”四、回忆鲁迅先生五、小溪巴赫六、春天的故事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八、为了忘却的记念九、我有一个梦想第四单元:“小说及其欣赏”十、哦,香雪十一、变形记(节选)十二、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走出沙漠》《药》评点第五单元:“亭台楼阁”十四、阿房宫赋十五、黄州快哉亭记十六、项脊轩志十七、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快阁》第六单元:“古代诗歌鉴赏”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二十、律诗三首《终南山》《登高》《书愤》二十一、绝句三首《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总目录高一(上)第一单元生命之美《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第二单元领悟亲情《边城》(节选)沈从文《合欢树》史铁生*《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第三单元人与人交往《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邂逅霍金》葛剑雄*《一碗阳春面》栗良平第四单元中国新诗《再别康桥》徐志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双桅船》舒婷*《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第五单元寄情于山川草木《诗经蒹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病梅馆记》龚自珍*诗二首:《咏史郁郁见底松》左思《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第六单元明清小说《促织》蒲松龄《香菱学诗》曹雪芹*《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高一(下)第一单元平民意识《老王》杨绛《项链》莫泊桑*《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伟人品格《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小溪巴赫》肖复兴*《春天的故事》叶旭全第三单元为理想而奋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现代派小说《哦,香雪》铁凝*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药》评点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之感悟《阿房宫赋》杜牧《黄州快哉亭记》苏辙《项脊轩志》归有光*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第六单元中国古典诗歌《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楼》杜甫《书愤》陆游*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高二(上)第一单元读书生活《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二单元书评《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密室的生活——评《安妮的日记》》莱文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说数》沈致远*《自然笔记》杨文丰第四单元散文《想北平》老舍《我所认识的蔡元培先生》冯友兰*《草莓》伊瓦什凯维奇*《漫谈散文》季羡林第五单元山水喻哲理《诸子喻山水》《秋水》(节选)庄子《前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六单元宋词、元曲宋词四首:《雨霖铃》柳永《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苏幕遮》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窦娥冤》(节选)关汉卿元曲二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长亭送别》王实甫*《词的起源与特点》吴熊和高二(下)第一单元大自然联想《故都的秋》郁达夫《晨昏诺日朗》赵丽宏*《瓦尔登湖》(节选)梭罗第二单元金钱和权力《守财奴》巴尔扎克《关汉卿》(节选)田汉《别了,哥哥》殷夫*《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第三单元人类文化《拿来主义》鲁迅《胡同文化》汪曾祺*《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于沛第四单元说明文、应用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第五单元历史遗产《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新序》二则刘向*《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单元古代散文《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石钟山记》苏轼*《劝学》荀子*《古代散文学习漫谈》张中行高三(上)第一单元意境《雨巷》戴望舒《荷塘月色》朱自清*《荷花淀》孙犁*《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第二单元思想和精神《宽容》序言房龙《激流》总序巴金*新时期诗歌二首:《相信未来》食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第三单元品味与格调《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老人与海》海明威*《谈白菜》李锐*《悼念一颗枫树》牛汉第四单元议论文《未有天才之前》鲁迅《简笔与繁笔》周先慎*《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漫谈说理文》朱光潜第五单元亲情、家乡情《采薇》《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陈情表》李密*诗词三首:《月夜》杜甫《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苏轼第六单元史传作品《秦晋殽之战》左丘明《鸿门宴》司马迁*《苏武传》(节选)班固*《伶官传序》欧阳修*《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高三(下)第一单元叙事文学中的典型人物《阿Q正传》(节选)鲁迅《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套中人》契诃夫*《典型》傅道彬第二单元审美《画说》张大千《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昆剧的故事》刘厚生*《音乐短章》纪伯伦第三单元青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生命的节日》季栋梁*《傅雷家书》两篇傅雷第四单元戏剧《雷雨》(节选)曹禺《曹操与杨修》陈亚先*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戏剧文学》谭霈生《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陈刚第五单元古人品格《论语》七则《孟子》二章*《国殇》屈原*《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左忠毅公逸事》方苞第六单元真善美境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兰亭集序》王羲之*《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秋声赋》欧阳修*文论十则:《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写作调动你的积累写出你独特的感受让思想展翅飞翔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曲折多变)“画眼睛”——描写的艺术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议论的角度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驳斥谬论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让文章鲜活起来文章不厌百回改口语交际聆听复述发言演讲讨论与访谈辩论综合学习优雅的汉语2.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3.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4.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文化意蕴探究6.楹联的世界走近杰出的科学家8.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9.我所敬慕的作家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文言虚词文言中的固定结构文言中的特殊句式修辞6.复句。
《小溪巴赫》练习卷(答案)7/1.第6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2).(拟人)用“站立”“抖落”等词将巴赫的音乐拟人化,(3).(对比)且将其音乐与出土文物作对比,(4).生动形象地突显出巴赫的音乐具有旺盛生命力,历久弥新的特点,赞誉其音乐的不朽价值。
7/2.第10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排比。
(2).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强调小溪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总是以清静的姿态默默流淌,突出了小溪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表达作者赞美之情。
7/3.第10段划曲线的“它不是一杯烈酒”“它只是你的眼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比喻。
(2).这两个比喻突出了小溪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
(3).从而表明巴赫的乐曲不会在你内心马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震动,它只会在你需要时悄然来到你心中,它的美是恬静、持久的。
7/4.“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总是一如既往,拥有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
8/1.文章的标题“小溪巴赫”的含义是1 巴赫的音乐和巴赫的性格、品格像小溪。
2 小溪涓涓细流,永不停流,生命力旺盛,而巴赫的音乐也常青常绿,价值永存;3 小溪一如既往,拥有稳定、匀称、安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而巴赫的品格也沉静、谦逊、宠辱不惊,长久地影响着后人。
4 巴赫德文名的意思是小溪。
8/2.第6段“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真正有价值的音乐,看起来很平常,但它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被埋没,相反越长越有生命力。
8/3.第10段“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
高中第1-6册讲读课文梳理第一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1、选自《光明日报》。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4课《边城》(节选)沈从文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
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
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
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