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室布局和配置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19
消化内镜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
一、消化内镜室建设
1. 选址与面积
- 应选择安静、空气流通的区域,远离污染源
- 面积应根据诊疗量和设备配置适当安排,建议不少于120平方米
2. 环境布局
- 预检室、诊室、内镜操作室、清洗消毒间、休息室等功能分区合理- 操作室应采用无尘和防潮设计,地面防滑、墙面光滑易清洁
- 配备空调、新风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设备配置
- 内镜机、内镜冲洗装置、内镜消毒柜等专用设备
- 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入设备、急救设备等辅助设备
- 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数据传输和存储
二、消化内镜室管理
1. 人员管理
- 配备专职内镜医师、护士,定期培训提高技能
- 制定工作职责和流程,加强团队协作
- 注重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暴露
2.设备管理
-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定期保养维护
-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预防交叉感染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使用和维修情况
3.质量控制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 开展内镜质量控制,定期评估和改进
- 重视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4.继续教育
- 组织学术活动,更新专业知识
- 鼓励参与学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
- 加强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消化内镜室的建设与管理事关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需要制度保障、精细管理、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内镜诊疗服务。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消化内镜中心的布局消化内镜中心的建设与布局是每个医院发展的重点内容,软式内镜的发展很快,各个医院都比较重视消化内镜的发展,消化内镜的改造与布局应具备符合本单位实际、符合院感要求、方便患者就诊、实用性强等原则,下面根据我们对消化内镜中心的布局谈谈体会:1、消化内镜中心改造的中心思想消化内镜中心的布局与改造应本着高起点、省内领先的原则,避免短时间内重复改造,在选址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内镜中心的扩容性及升级性,尽量留出可发展的实际面积,选址一般宜在门诊或离门诊较近的地方;因内镜中心服务的群体大都为门诊很患者,离门诊近些可以更方便患者就诊,避免长时间等待电梯。
楼层的选择则应在较低的楼层或与药房和收费处较近的楼层。
一方面,内镜检查患者大多空腹或前一天进行了肠道准备,身体较为虚弱,可避免长时间等待电梯;另一方面,内镜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治疗或使用一定的药物,距离药房和收费处较近,可方便患者。
2、消化内镜中心的布局功能性分区:内镜中心的功能性分区应包括,患者等候区、预约台、护理站、检查区、麻醉复苏区、医护办公区、内镜清洗消毒区、内镜存储区、洗手间、医护更衣区、内镜配件储藏室等等。
各个区域应尽可能能通风,护理站的位置应离检查区、复苏区,患者等候区最近,清洗消毒间应离检查区较近。
内镜中心的通道最好设置为患者通道、医护通道、物流通道等。
患者通道尽可能与医护通道分开,患者通道最好能分为行走通道与平车通道,物流通道尽可能与患者通道分开。
内镜洗消平面示意图内镜检查间复苏室3、胃镜室及结肠镜室布局胃镜室面积约20m2,左右为宜,一般须摆放内镜检查床(最好为轮状)、内镜主机、配件摆放柜和医生办公台。
内镜检查床和主机应位于房间同侧,墙面设计摆放配件的橱柜、墙式吸引和氧气。
需注意同时配备2套吸引,一套供内镜使用,另一套供吸引口腔内液体使用。
医生办公台位于房间另一侧,(不宜离内镜主机太近)有各种单据、图像采集的终端和打印机等。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胃镜室的设计与管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玉明)胃镜室的设计与管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玉明)消化内镜室的设计与管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玉明1、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年版)的要求,结合江苏省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消毒培训讲座的要求,内镜消毒的规范性已提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面前,作为卫生执法的一部分,非执行不可。
“为确保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进行内镜的清洗及消毒预防交叉感染非常重要,这也直接关系到内经诊治水平与质量。
故凡进行内镜操作的业务人员,都必须把这一问题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张志宏)2、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不容忽视(于中麟)(1)消化内镜自1973年从日本引入,当时表演采用消毒为三桶法。
(2)三桶法(至今仍有单位在使用)(3)洗消机(一台镜子一台清洗机;标准:一台主机三根镜子一用一吸一吹)(4)消毒剂多样(至今尚无权威的结论)(5)内镜室设计大小不规范(国外、内都无统一的规范,国内亦无样板可参照)(6)消化内镜的管理(201*-12-06)201*-03-28卫生部令:消毒管理法确定消毒器械‘消毒剂卫生许可证。
201*版操作规范(7)展望:清洗剂、含消化酶剂、消毒剂干燥、清洗、消毒时间,对现有消毒剂的评估,内镜统一的规范及管理,工作人员的防护。
3、内镜室设计的原则:(1)一室一机,操作间要独立一个房间要大于20(2)操作和清洗要分开(3)查前要筛选:HBV及HIV两对半和艾滋病(4)乙肝携带者要有独立的操作室(5)一人一镜(6)清洗时间要充分20分钟(7)清洗、消毒液要有效、无毒、无刺激性(8)一人一手套(9)内镜操作部要清洗要求单手操作(10)医患通道要分开(11)一人一活检钳一次性60元/根或多备消毒(12)必备相应科室及设备4、内镜室的构成:普通的消化内镜室:预约准备室,检查室,办公室,资料室;内镜中心:接诊预约室,候诊室,内镜诊疗室(若干间),术后复苏观察室,器械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医生办公室,护士技师办公室,多媒体示教室,储物室,更衣室,患者用卫生间,工作人员用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