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4.21 KB
- 文档页数:3
红花黄色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作者:赵洪双周康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6期赵洪双1,周康2(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5;2.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摘要:红花是集药用、食用、油料、饲料和染料于一身的高经济价值作物。
红花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从红花花冠中提取得到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具有化疲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对血管栓塞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均有疗效,且具有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本文对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理论研究、药物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花;羟基红花黄色素A;药理作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一年生生的菊科属草本植物,花色鲜红,故称红花,红花是集药用、食用、油料、饲料和染料于一身的高经济价值作物,在我国有丰富的资源。
从红花中提取得到的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为多种水溶性查尔酮成分的混合物,其中经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wer yellow A,HSYA)含量最高。
红花黄色素具有化疲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对血管栓塞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均有疗效。
同时,红花黄色素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允许鼓励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1]。
1 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朴永哲[2]等探讨了红花黄色素(SY)缓解大鼠心肌的缺氧性损伤作用及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可减少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LDH漏出,缓解心室肌组织ATP含量下降及其超微结构的损伤;红花黄色素可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混悬液中线粒体的肿胀及其膜流动性下降。
从而得出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改善大鼠心肌能量代谢,进而缓解心肌缺氧性损伤。
有学者研究HSYA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红花黄色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危急的事件,是目前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AMI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于年轻化,特别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当前各国指南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
PCI可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降低死亡率。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红花黄色素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心肌保护作用。
标签:红花黄色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7年2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住院的AMI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4.8±7.4)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0 min~12 h,平均(4.31±0.79)h。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并根据临床情况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对照两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12.5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起始冠脉内推注剂量为10 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 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24 h。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PCI术后第1 d及14 d完成以下实验室检查及指標:①由2名或以上有经验的介入治疗的手术医师共同判断术后有无无复流现象,在排除血管夹层、血栓、痉挛等情况后,以球囊扩张。
②由2位有经验的心脏超声医师共同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患者左侧卧位,床头侧抬高,M型超声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连续10次以上心动周期观察,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③化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测定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④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脑梗塞;⑤其他不良事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加重再住院、新生肿瘤、全因死亡等。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有活血、化瘀、通脉功能,近年来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通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的文献检索,对红花黄色素注射剂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标签: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有活血、化瘀、通脉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有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保护心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生长,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也有用于治疗其他与血管病变相关疾病的报道。
因该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血液中[1],口服不易吸收,更适宜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2]。
本文就红花黄色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述,以供参考。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1 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
TIA患者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后[3],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有效地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状态,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74%、97%,明显优于给予丹参注射液的36%、72%。
1.2 治疗脑梗死脑梗死是因脑部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4];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5],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对症治疗,红花黄色素总有效率达90.0%,高于对照组川芎嗪的63.3%(P<0.01);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状况,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综合功能的提高均有明显疗效,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6]。
2 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和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1 治疗稳定型心绞痛[7]Meta分析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Ⅱ、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疗效数据,结果显示,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后,心绞痛患者单项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改善的有效率分别60.0%、77.7%、73.0%,症状综合疗效有效率为81.7%,均优于其他中药制剂或安慰剂组。
红花黄色素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一、内容描述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Pigment,简称SYP)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天然色素,主要来源于红花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花黄色素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红花黄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本文从细胞水平的实验研究入手,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揭示其在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
其次本文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能够影响多种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钙离子通道等,从而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收缩等生物学行为。
此外本文还从整体动物实验的角度研究了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程度,以及对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验证其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有效性。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对红花黄色素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潜在靶点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B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红花黄色素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复杂,病程长预后不良。
因此研究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红花黄色素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萜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
红花黄色素是从藏红花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黄色染料,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血压、调节血糖等。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疼痛、炎症、出血等多种疾病,下面对其临床应用作相应介绍。
一、治疗疼痛红花黄色素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痛、肌肉酸痛、风湿痛等。
此外,红花黄色素还可以通过舒缓肌肉及缓解神经压力的作用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从而缓解精神紧张引起的疼痛。
二、抗炎红花黄色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具体表现为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外周血液的炎症反应等。
因此,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胃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三、促进血液循环红花黄色素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病、糖尿病等。
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常用于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降血压红花黄素具有降血压作用,可增加药物的降压效应,缩小血管内腔,并减轻心脏对动脉压的反射性兴奋,起到增加心脏血排量和降低血压的双重作用。
常用于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患者。
五、降血糖红花黄素可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分泌及糖代谢,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好、疗效佳、副作用小等特点,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在临床实践中,红花黄色素注射剂常常作为治疗痛经、风湿关节炎、胆囊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但是,在使用时应注意该药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该药物,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红花黄色素对老年心肌梗死者心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血hs-CRP、HCY、UA及LVEDD、LVEF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住院NSTEMI患者60例,平均年龄(80.57±8.1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硝酸酯、β-阻滞剂、调脂、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组(n=30):常规治疗+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1次/d,静滴)。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2w时检测血hs-CRP、HCY、UA水平,观察LVEDD、LVEF变化。
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伴发糖尿病、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hs-CRP、HCY较治疗前降低,药物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UA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但药物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③2w时各组患者LVEDD较治疗前降低,药物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LVEF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药物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
结论①红花黄色素应用2w可降低老年NSTEMI血hs-CRP、HCY水平;②红花黄色素可降低老年NSTEMI者心脏LVEDD,升高LVEF,改善心脏左室收缩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afflow Yellow(SY)on hs-CRP/HCY/UA and LVEDD/LVEF with eldly NSTEMI patients,explore the mechanism in myocardial prote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chosen into the experiment,who in hospital during octo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ith eldly NSTEMI,the average age is 80.57±8.13,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0)and treatment group(n=30).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Nitrates,Beta-receptor blocker,lipid regulation,antiplatelet,anticoagulation etc),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xtra SY injection(100mg,QD). All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2 weeks.The level of serum hs-CRP/HCY and UA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and LVEDD/LVEF also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1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age,gender,diabetes,hypertension with the two groups(P>0.05);2 The level of hs-CRP/HCY in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before,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The level of UA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before,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3 At the end of 2nd week LVEDD was decreas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and the trend is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 the same as LVEF is increas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and more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 Conclusion 1 The level of hs-CRP/HCY were reduced by SY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NSTEMI who received the treatment for two weeks. 2 There was an effect of SY that can decline LVEDD,improve LVEF and make th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of heart better.Key words:Safflor yellow;Elderly patients with MI;hs-CRP;HCY;Cardiac function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导致心室重量、容量增加和心室构型改变,与心功能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相关,是决定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1]。
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症状的影响目的研究分析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症状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将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依那普利和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红花黄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心悸胸闷的有效率(94.4%)、头晕治疗总有效率(88.9%)以及肢体麻木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悸胸闷的有效率(72.2%)、头晕治疗总有效率(61.1%)以及肢体麻木治疗总有效率为(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采取红花黄素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有效治疗心悸胸闷,同时对于头晕和肢体麻木治疗效果也较好,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血压;胸闷心悸;红花黄素;治疗近些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高血压常常并发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威胁者患者的生命安全。
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常常伴有头痛、头晕以及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做好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的临床治疗始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
我院通过对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采取红花黄素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25例(69.4%)为男性,11例(30.6%)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82.6)岁。
将3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等情况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18例高血压并发胸闷心悸患者口服依那普利10mg每日两次,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每日两次。
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齐洪娜;李佳;王磊;何佳起;张建军;王维展【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行6min步行距离测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ysC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2%)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LVEF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ysC 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CHF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浆NT-proBNP、CysC及hs-CRP水平.【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4页(P354-357)【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红花黄色素;心功能;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老年人【作者】齐洪娜;李佳;王磊;何佳起;张建军;王维展【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衡水市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导致晚期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
红花黄色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心血管疾病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是从传统活血化淤中药红花中提取而来,为多种水溶性查耳酮成份的混合物,被以为是红花中的要紧有效成份。
红花黄色素又可进一步分离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B、红花黄色素C,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被以为是红花黄色素中含量最高的黄酮成份,也是红花发挥药理作用的要紧物质。
大量研究说明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1]、糖尿病并发症等有疗效,并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肿瘤等普遍作用。
最近几年来对该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1 降压作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常常引发严峻的心、脑、肾并发症,是目前造成人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要紧缘故之一。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错综复杂,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滑腻肌细胞增殖等。
目前为止,大量的实验说明红花黄色素具有降压作用。
1.1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刘发[2]等将1g·kg1·d1和2g·kg1·d1的SY持续周围周周后作用最强,且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阻碍。
通过放射免疫法发觉给药五周后两组SHR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均有所下降,仅在SY大剂量组AngⅡ降低显著。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强烈的缩血管物质,是维持和升高血压的关键物质。
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血液循环中AngⅡ增多.直接引发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使血压升高:组织中AngⅡ增多那么对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致使器官发生结构的改变。
SY可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来降低血压,而且能降低AngⅡ增多对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
1.2 爱惜内皮细胞血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中层、外膜三层,内膜要紧为内皮细胞,1993年Ross[3]提出内皮功能障碍概念,慢慢比较深切熟悉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VEC不单单具有屏障作用,仍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具有壮大的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