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当地民俗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锦州的介绍锦州,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锦州市是中国辽东半岛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辽宁省的沿海重要城市之一。
锦州市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东临渤海,西靠蒙古国,南接河北省,北连辽宁省丹东市。
锦州市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城市位于浑河入海口处,有“滨江锦州”之称。
锦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名城,锦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锦州市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既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化的建设成就。
城市中心区域繁华热闹,商业氛围浓厚,各种现代化设施齐全。
而城市的郊区则是一片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锦州市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锦州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古城墙、明清古建筑、古代宫殿和寺庙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锦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锦州市还有许多自然风光优美的景点。
城市周边的山川湖泊、森林草原、海滨沙滩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锦州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锦州戏曲、锦州民间艺术、锦州美食等。
这些民俗文化展示了锦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锦州市的独特魅力。
游客在锦州旅游时,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欣赏精美的手工艺品,感受锦州人民的热情好客。
总的来说,锦州市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自然风光迷还是美食探索者,都能在锦州找到自己的乐趣。
锦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底蕴,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让人流连忘返,留恋不舍。
欢迎您来锦州,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魅力!。
介绍一下锦州这个城市锦州是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东临渤海,西靠辽西平原。
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之一,锦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以及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锦州这座城市。
一、历史沿革1. 锦州的起源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锦州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定居。
而真正使锦州成为一个重要城市的是公元7世纪时建立于此地的辽东郡治。
2. 锦州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据点,锦州在历史上屡经战乱。
特别是明代末年和清朝初年,这里成为了多次战争发生和决战之地。
3. 锦州近代发展近代以来,随着交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锦州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工业基地。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锦州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辽宁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二、地理位置1. 地理环境锦州地处辽宁省东北部,东临渤海,西北与辽阳、鞍山相连,南靠营口。
地处渤海湾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 气候条件锦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
由于受到渤海的调节作用,气候相对较为温和。
三、经济发展1. 工业发展锦州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在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尤其是钢铁和石油化工产业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
2. 经济特色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
同时,在加强与沈阳等城市之间的合作中,锦州的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文化特色1. 历史文化作为辽东郡治,锦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锦州城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古迹,如辽东总督衙门、大明湖等。
2. 民俗文化锦州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锦州会举办盛大的元宵灯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五、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锦州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龙凤山风景区、葫芦岛风景区等。
锦州人怎么样锦州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地处辽宁半岛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历史价值。
本文从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对锦州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锦州历史悠久,因盛产锦绣而得名。
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枢纽,锦州曾长期承担着辽宁半岛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锦州见证了辽金元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兴衰,也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为锦州人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提供了历史基础和思想支持。
二、地理环境锦州地处辽宁省东北部,是辽宁半岛的重要交通枢纽。
其地理位置优越,风光秀丽,气候稳定,是东北地区的旅游胜地。
锦州人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中,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更有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三、社会特征锦州人居住在一个小城市之中,与大城市相比,人们的生活和习惯更加纯朴,互相的帮助和关爱也更加普遍。
锦州人热情好客,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尤其是在家庭、血缘和职业等方面,锦州人对群体和集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四、文化传承锦州人文化传统丰富,习俗多样,民间艺术也非常有特色。
锦州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包括民间故事、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
作为锦州本土文化的代表,锦绣文化和锦州史话等文化活动开展,不只是为锦州市民传承历史文化,也是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文化艺术空间,文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充实锦州人文化内涵。
总之,锦州人集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于一身,成为独具特色、富有地方特色和创造性的群体。
这种群体性的特征,是锦州人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也是锦州人自治和开发的珍贵宝藏。
因此,我们应该为锦州人文化和地方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传承和发扬。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老街景区介绍锦州老街景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中心,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作为锦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锦州老街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了解和感受锦州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一、历史渊源锦州老街景区是因锦州营城改造而建造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坐落在滨海路与朝阳街之间,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这里是锦州市的发源地,也是古时候锦州城市中商业繁华的中心。
锦州老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锦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格锦州老街景区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为主,包括了众多的民居、商铺和宗教建筑。
这些建筑保留了古时候的面貌和风格,独特而精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锦州古城墙,它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古城墙遗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来到锦州老街景区,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古老的街道风貌。
三、文化活动锦州老街景区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锦州市都会举办盛大的元宵节灯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锦州老街景区还举办了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戏曲表演、古装展览等,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锦州的传统文化。
四、美食街锦州老街景区还拥有一条著名的美食街,这里汇集了锦州市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和正宗的锦州菜。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锦州独特的美食,如锦州水饺、锦州豆皮烧饼、狗不理包子等,满足你的味蕾享受。
五、旅游服务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锦州老街景区的旅游服务相对完善。
景区内设有旅游咨询中心和导游服务中心,游客可以获得详细的景区介绍和相关的旅游信息。
此外,景区内还有酒店、商店和停车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在锦州老街景区,你可以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品味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如果你来到锦州市,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魅力的景区,让你的旅行更加精彩与难忘。
锦州有特色的私房菜锦州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一座历史悠久且美食丰富的城市。
锦州的私房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锦州有特色的私房菜,让您了解锦州的美食文化。
一、锦州辣子鸡锦州辣子鸡是锦州最具特色的私房菜之一。
它的做法独特而麻辣,受到了许多食客的喜爱。
辣子鸡的主要材料是鸡肉和辣椒,鸡肉经过浸泡和煮熟后,配以大量的辣椒和香料搅拌炒制。
这道菜色香味俱佳,麻辣中带有一丝温润,让人食欲大增。
二、锦州麻辣炖锦州麻辣炖是锦州私房菜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主要材料是鱼、豆腐和蔬菜等,配以特制的辣椒酱和香料进行炖煮。
炖制过程中,各种食材的鲜味与辣椒的香辣完美融合,使得锦州麻辣炖成为了一道口感丰富、香辣可口的私房菜。
三、锦州酸菜炖肉锦州酸菜炖肉是一道品味独特的锦州私房菜。
它以猪肉为主料,搭配锦州独特的酸菜,调味后炖煮而成。
酸菜的酸香和猪肉的鲜美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锦州酸菜炖肉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独具锦州地方特色,深受锦州人民的喜爱。
四、锦州拌海参锦州拌海参是一道独特的私房菜,它以锦州特产海参为主料,并搭配蔬菜和香辣酱进行拌炒。
锦州的海参质地鲜嫩,营养丰富,与蔬菜和香辣酱搭配后,呈现出一种口感丰富、香辣可口的美味。
锦州拌海参既可以作为主菜品尝,也可以作为冷盘或凉菜享用,非常受欢迎。
五、锦州炖鱼翅锦州炖鱼翅以鱼翅为主料,搭配特制的炖料进行制作。
鱼翅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充满鱼香味,使得锦州炖鱼翅成为一道奢华和美味并存的私房菜。
锦州炖鱼翅是宴席中的常见菜肴,也是招待贵客的上佳之选。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锦州的私房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赢得了众多食客的喜爱。
锦州辣子鸡、锦州麻辣炖、锦州酸菜炖肉、锦州拌海参和锦州炖鱼翅都是锦州私房菜中的经典之作,它们的口味很有特色,并且独具锦州地方特色。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锦州,一定不要错过品尝这些独特美味的私房菜。
辽宁国家级非遗名录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项目,不仅代表了辽宁地区的文化精华,更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少北拳与沈阳北市摔跤少北拳,这一源远流长的武术流派,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数代传人的发展与创新,如今已经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武术品牌。
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高超的自卫技能深受人们喜爱。
少北拳不仅注重技击实用,还强调内外兼修,融合了中华武术的精髓。
沈阳北市摔跤,作为辽宁地区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种摔跤形式强调力量与技巧的结合,展现了辽宁人民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
二、传统技艺:桓仁盘炕技艺桓仁盘炕技艺,是辽宁地区独有的传统技艺之一。
它采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盘炕,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辽宁地区的传统文化。
三、传统戏剧:锦州皮影戏锦州皮影戏,是辽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
它以皮影为主要表演元素,通过灯光、音乐、唱腔等多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丰富的舞台效果。
锦州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独特,剧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历史剧目,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剧目。
这一传统戏剧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辽宁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四、传统舞蹈:辽西太平鼓辽西太平鼓,是辽宁西部地区特有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以太平鼓为主要道具,通过舞蹈者的精湛技艺和激情表演,展现出热烈欢快的氛围。
辽西太平鼓的表演形式独特多样,既有单人表演,也有多人集体表演。
这一传统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辽宁地区的传统文化。
五、传统美术:锦州锡雕锦州锡雕,是辽宁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形式之一。
它以锡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錾刻等技艺手段制作出精美的锡制工艺品。
锦绣之州——锦州
文 /赵 晨
行走的课堂
47
锦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锦州辽东湾地质公园和锦州辽阳皇陵。
锦州辽东湾地质公园是中国的海岸地质公园,以独特的岩石地貌和海洋生态景观闻名于世。
锦州辽阳皇陵是中国古代皇室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陵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杰2. 锦州的民俗文化
锦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每逢节日,锦州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
也很有特色,如锦州鼓、锦州大秧歌、锦州刀马旦等,都是锦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
3. 锦州的历史文化街区
锦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是锦州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包括南市老街、北市老街、兴隆街等。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和文化遗产,是锦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在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中体验到锦州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风貌。
48。
(锦州满族风俗锦州市的满族,有满洲八旗,他们是从东北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麓迁来的,还有汉军八旗多数是从山东蓬莱移来的。
居住锦州的满洲八旗主要有瓜尔佳氏(汉姓关氏)、满洲镶黄旗。
铁岭民族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
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
全市共有31个民族,即:汉、满、锡伯、朝鲜、回、蒙、藏、维吾尔等葫芦岛的传说葫芦岛是半岛,伸向辽东湾内,因头小尾大,中部稍狭,状如葫芦而得名。
该半岛西与秦皇岛港相对,东与营口港遥遥相望,港口朝南,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季结冰微薄,是我国..)鞍山千山的故事:从前七仙女从空中飞过,见该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于是新生爱怜将一篮子鲜花洒落凡间,于是形成了千山的几百九十九座山。
后来以为当地的父母官经过统计发现了果然是九百九十九座山后,便人工填了一座,遂成千山。
另还有望儿山的故事。
太子河的故事。
等等。
太子河的故事:相传战国末年,天下一统之时。
燕太子丹为了保卫祖国从秦逃回辽东今辽阳。
派荆轲去刺杀秦王,最终遭到失败。
秦王嬴政大举进攻到来时,太子丹纵身跃入太子河中,不见了踪影。
后来这条河称为太子河。
关于棋盘山的美丽传说古时候在长白山的天池,每逢莲花盛开之日,各路神仙都到天池沐浴采莲,游山逛景。
有一年,八仙中的两仙铁拐李和吕洞宾,在天池边与诸神告别,正拂袖驾云驰行,忽然发现脚下有一座奇山如雪,闪闪发光,直刺双目。
眨眼间,他们收云拨雾,来到山崖。
只见山石如玉,碧树似翠。
两位仙人沿石而上忽见一块平整的巨石,又光又滑,四四方方,犹如棋盘。
铁拐李惊叫道:真是个好棋盘,吕兄,何不暂歇对奕?他们从中午下到傍晚,分不清谁输谁赢;到了晚上映着明月,接着是你车我马,也分不出输赢。
次日,黎明时分,山下一个砍柴人上山砍柴,只见两位老者不紧不慢地对奕,禁不住走向下棋的老人,一眼不眨地看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年青人觉着肚子饿了,赶忙跑下山回到家里吃口饭,又返回山上。
锦州当地民俗班级:在Z1106姓名:张琦学号:1241110625辽宁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山黑水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民风豪迈的特点,东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和大方,并且由于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的民风与关内迥然不同,甚至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东北十大怪。
正式与众不同,所以我将在东北十大怪,方言,饮食这几个方面来简略的描述一下东北的生活习俗。
首先来说一下东北十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人有将纸糊在外的习惯。
因为早期的时候东北人家大多比较穷苦,窗户上没有玻璃,所以只好将纸糊在窗户外面。
亦可以用来御寒,又可以用来防止别人从外面看见屋内。
最早的时候是将纸糊在窗户里面,但是后来发现这样横容易被风吹开,经过实验发现胡在外面可以坚持的时间更久于是便演变成了一种将纸糊在窗子外面的习俗。
等到后来有了玻璃以后仍然保留着将纸糊在窗户外面的习俗。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现在的农村还能看到许多老太太在休息的时候吸大烟袋。
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由于东北的冬天很长,大家都有猫冬的习惯。
农村妇女为了打发时间就抽大眼袋。
不只是在冬天,平常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那些农村妇女也会掉个大眼袋。
一来可以休息的时候抽上几口,有可用来访问驱虫。
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流行抽烟袋,而是改为抽烟卷了。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记得在我的印象里,总是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农家小屋里,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觉。
那个可爱的孩子总是躺在一个竹篓里。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东北人认为只有这样悠出来的孩纸长大后才高大挺拔。
不仅如此,这样走还可以出尽孩子入睡。
就像现代人哄小孩的时候总是将他们抱起来来回的悠。
第四怪,噶啦哈姑娘爱。
这个东西我小时候经常玩,到技术不够高,总是输给别人。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嘎拉哈是用羊的膝盖骨做的,每杀一头羊的手时候才能取出来一两个,很少。
所以大部分都是用塑料制的,便宜。
记得一下课直接就蹲在教室的地上跟同学玩,每次都会玩的手上全是泥,然后然自己的同座损一顿。
022I艺术设计研究I Design Study锦州传统锡雕工艺的创新发展研究任泽雨摘要:锦州传统锡雕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点独特,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制作材料选取特殊、工艺流程精工细作。
以锦州传统锡雕工艺的源流为岀发点,分析其艺术特色,探讨其创新与发展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锦州传统锡雕工艺艺术特色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又称瓜雕。
据史料记载,锡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并发展于秦汉、成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锡雕凭借自身独特的造型与材质备受民众青睐,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锡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逾千年,不同的地域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锦州传统锡雕作为东北地区锡雕工艺的代表,其发展历史有300多年。
现阶段,锦州传统锡雕因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同质化工艺品的替代等因素影响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满足社会需要,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一、锦州传统锡雕工艺的传承流变(-)锦州传统锡雕工艺探源锡雕作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就锦州传统锡雕工艺而言,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道光十一年(1831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皇帝颁给杨家的圣旨中提到'杨威爱锡'”[1]。
而其中的“杨家”便指的是打锡艺人杨景玉,杨景玉所制的锡器被宫廷青睐,杨家因此得名“御用工坊”,且名噪一时。
随着封建势力逐渐被取缔,杨家锡雕的受众逐渐由宫廷转向民间,这也使得杨家锡雕褪去了宫廷锡雕的华丽风格,增添了民间生活朴实的色彩。
杨家锡雕艺人为了谋生,经过不断的迁徙,最后在奉天省锦州府(今锦州)落脚,从事打锡生意。
锦州传统锡雕便是以此为根基.经过几代传承,锡器的制造结合锦州地方民间习俗,形成独特的造型特点,锦州锡雕艺人经过不断地创新与摸索,将杨家锡雕逐渐发展成为极具锦州地方特色雕刻艺术。
(-)锦州传统锡雕的五代传承从传承的角度来看,锦州传统锡雕共经五代传承。
辽宁省锦州市苏家屯简介苏家屯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锦州市苏家屯的特色和魅力。
第一部分:历史源流苏家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苏家屯曾为北方辽东地区的重要商贸和军事城镇。
这里是连接东北和中原的重要节点,也是满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苏家屯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商人。
第二部分:文化底蕴苏家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例如苏家屯古城、苏家屯碑林等。
苏家屯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代城池遗址,堪称中国北方地区最完整的明代城城址之一。
苏家屯碑林是一个古代碑刻群,记录了苏家屯的历史与文化,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苏家屯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每年的春节,苏家屯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光和参与。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地方美食,欣赏到传统的表演和展览,深入了解苏家屯的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地理特点苏家屯地处辽宁省锦州市中部偏西的位置,东临朝阳市,南接辽阳市,北靠锦州市区。
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
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苏家屯河、锦州峪等重要河流和湖泊。
苏家屯的土地质量优越,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同时,苏家屯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山峦起伏,风景如画。
四季的苏家屯都有独特的魅力,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是郁郁葱葱的季节,秋天是金黄色的季节,冬天则是银装素裹的季节。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迷人的自然景观,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结语苏家屯是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又处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这里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苏家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机会亲自前往苏家屯感受其魅力。
锦州春节的民风民俗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其丰富的节日文化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本文将带您走进美丽的东北城市——锦州,一探那里的春节民风民俗。
在锦州,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结束。
在这个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以各种形式欢庆新年,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幸福安康。
首先,小年的到来标志着锦州人开始忙碌地准备过年。
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清理掉一年的尘垢,寓意着祛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
同时,人们还会贴上对联、窗花等,用红色装饰家中,增添节日气氛。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这是中国人团圆的重要象征。
在锦州,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有鱼和饺子。
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则形似古代的金银财宝,寓意招财进宝。
春节期间,锦州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打灯谜”。
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猜灯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增强家人间的互动交流,增进感情。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锦州春节的一大特色。
这些传统的表演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也寓意着驱邪避凶,祈福平安。
总的来说,锦州的春节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气息和传统文化韵味。
无论是打扫卫生、贴春联、吃年夜饭,还是打灯谜、舞龙舞狮,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为锦州的春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锦州古诗词一、锦州历史与文化概述1.1 锦州的位置与地理特点1.2 锦州古代的历史渊源1.3 锦州的文化遗产二、锦州的古代诗词2.1 锦州古代文人的身影在古代,锦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
他们在这片烟波浩渺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
这首词以婉转的笔触描绘了锦州江河湖海的壮丽景色,使人感受到了锦州的美丽与独特。
2.2 锦州自然景观的描绘锦州地处东北沿海,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文人们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例如,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中有这样的描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通过对江渚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江河的宁静和秋风的凉爽。
2.3 锦州的历史人物与传说除了自然景观,锦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人物与传说。
文人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景仰与敬仰。
例如,明代文学家岳珂创作的诗句中有这样的描写:“庸君当锦,折戟救位;又频逃乱,含冤皆白。
”这段诗描绘了锦州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庸君,赞颂了他的勇敢和正义。
2.4 锦州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锦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文人们通过诗词来描述这些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并在其中寻找灵感。
例如,明代文学家高启用诗句描绘了锦州人民丰收后的喜悦:“锦州耘熟未生尤,好风扬起云霞舒。
”三、当代对锦州古诗词的传承与创作3.1 锦州当代文人与古诗词在当代,锦州的文化传统依然得到了重视和发扬。
当代文人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承与创作,将锦州的历史与现实相融合,创造出独具锦州特色的诗词作品。
例如,现代文学家李腾岩以《悼亡诗之二十三》中的诗句表达了对锦州古代文人的敬仰:“冷香浮雨色,衰艳绕秋林。
”3.2 锦州当代诗词作品的主题与风格当代文人对锦州的诗词创作主题较多地涉及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1. 简介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常见于中国锦州一带。
它属于字谜游戏的一种,以锦州特有的红太阳焰舞元素为创作题材,融合了字谜和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起源与发展红太阳焰舞是锦州当地的一种传统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舞姿。
字谜作为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应运而生。
起初,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只是在锦州当地的一些民间娱乐场合中流传,大多由老一辈人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游戏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并逐渐发展成为集智力竞技和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3. 规则与玩法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的规则相对简单,但富有挑战性。
具体玩法如下:•准备:参与者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字谜卡片和舞蹈动作卡片。
字谜卡片上写有谜底,而舞蹈动作卡片上则对应着不同的舞蹈动作。
•分组:参与者根据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一名担任字谜解答者的成员和一名担任舞蹈者的成员。
•游戏开始:每轮游戏开始时,解答者从字谜卡片中选出一张,默默阅读后开始思考答案。
同时,舞蹈者从舞蹈动作卡片中选出一张,准备表演对应的舞蹈动作。
•答题与表演:解答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字谜,并逐字输入到安排好的电子显示屏上。
舞蹈者则在解答者回答的同时,按照舞蹈动作卡片上的提示进行舞蹈表演。
舞蹈动作应与字谜的答案相关联,形成一种视听上的连贯。
•评判与得分:评委根据解答者的正确率和舞蹈者的表演水平,给予相应的评分。
每轮结束后,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累计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4. 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锦州地方文化的展示和传承。
它融合了当地的舞蹈艺术和民俗元素,使游戏更富有地域特色。
同时,通过舞蹈动作与字谜的结合,将智力游戏和视觉艺术相结合,为参与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在艺术表达方面,锦州红太阳焰舞字谜注重舞蹈动作与字谜的契合。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22•【字号】锦政发[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锦政发[2008]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政府批准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7项),现予以公布。
锦州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市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锦州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和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锦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7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义县风物传说义县非遗研保中心二、传统戏剧(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筱玉凤白派评剧表演艺术锦州市艺术研究所2.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锦州市艺术研究所3.姚撼岳裘派京剧表演艺术锦州市艺术研究所4.凌海皮影戏凌海市文化馆三、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大刀张举刀拉弓杂技表演艺术锦州市艺术研究所2.宋氏魔术锦州市艺术研究所3.少北武术锦州市少北武术研究会四、传统医药(共计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北镇肖式中医北镇市文化馆2.凌海传统中医凌海市文化馆3.锦州杜氏正骨术锦州市群众艺术馆4.义县传统中医义县非遗研保中心五、传统手工技艺(共计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黑山玛瑙雕黑山县文化馆2.戏曲偶人造型工艺古塔区文化馆3.锦州小菜制作工艺凌和区文化馆4.“益发和”回民糕点制作工艺古塔区文化馆5.黑山史氏传统雕塑绘画黑山县文化馆。
锦州当地民俗
班级:在Z1106
姓名:张琦
学号:1241110625
辽宁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山黑水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民风豪迈的特点,东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和大方,并且由于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的民风与关内迥然不同,甚至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东北十大怪。
正式与众不同,所以我将在东北十大怪,方言,饮食这几个方面来简略的描述一下东北的生活习俗。
首先来说一下东北十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人有将纸糊在外的习惯。
因为早期的时候东北人家大多比较穷苦,窗户上没有玻璃,所以只好将纸糊在窗户外面。
亦可以用来御寒,又可以用来防止别人从外面看见屋内。
最早的时候是将纸糊在窗户里面,但是后来发现这样横容易被风吹开,经过实验发现胡在外面可以坚持的时间更久于是便演变成了一种将纸糊在窗子外面的习俗。
等到后来有了玻璃以后仍然保留着将纸糊在窗户外面的习俗。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现在的农村还能看到许多老太太在休息的时候吸大烟袋。
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由于东北的冬天很长,大家都有猫冬的习惯。
农村妇女为了打发时间就抽大眼袋。
不只是在冬天,平常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那些农村妇女也会掉个大眼袋。
一来可以休息的时候抽上几口,有可用来访问驱虫。
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流行抽烟袋,而是改为抽烟卷了。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记得在我的印象里,总是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农家小屋里,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觉。
那个可爱的孩子总是躺在一个竹篓里。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东北人认为只有这样悠出来的孩纸长大后才高大挺拔。
不仅如此,这样走还可以出尽孩子入睡。
就像现代人哄小孩的时候总是将他们抱起来来回的悠。
第四怪,噶啦哈姑娘爱。
这个东西我小时候经常玩,到技术不够高,总是输给别人。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嘎拉哈是用羊的膝盖骨做的,每杀一头羊的手时候才能取出来一两个,很少。
所以大部分都是用塑料制的,便宜。
记得一下课直接就蹲在教室的地上跟同学玩,每次都会玩的手上全是泥,然后然自己的同座损一顿。
感觉那个时候特别的开心。
第五怪,火盆土炕烤爷太。
东北人都有点火盆烧土炕的习惯。
东北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候寒冷,三九天的时候有的地区都能打到零下四十多度。
所以为了保暖,很多东北农家都会点火盆烧火坑。
火盆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铁盆在里面加上柴火或者是煤炭,点燃后放在屋子里取暖。
火炕呢就是东北人不睡床,睡用水泥和石头砌起来的跟床一个形状的东西,但是在砌的时候要砌成空心的与做饭用的招灶坑相连,是烧饭的烟囱其中通过,多抗进行加热,从而取暖。
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家就有一个,但睡的时间长了容易上火。
第六怪,百褶皮鞋脚上踹。
这个东西就是因为买不起棉胶皮鞋穿,于是,人们才就地取材,就用干蒲草编成鞋子,穿在脚上,以御风寒。
因为蒲草叶片中有蜂窝状的空隙,所以具有防寒隔热的功能,所编的鞋上有许多的褶,非常实用。
不过说实话,这个东西我还真就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估计我姥爷当年打小日本的时候穿过吧。
第七怪,吉祥喜庆黏豆包。
东北人有吃粘豆包的习惯,豆包从表面上看有白的也有黄的,
有的时候后还在下面贴一张苏子叶,就是一种树叶,具体是什么树我也不清楚,反正在我的印象里味道不太好,而且还特别的粘牙。
不过我身边的的人还就喜欢吃他的这几个特点,比如是我爸妈。
黏豆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东北早期没有大米白面这种细粮,而只有粟米、谷子等粗粮。
为了改善生活并处进食欲,进行的一种粗粮细做,由此产生了粘豆包。
豆包的外面基本是面粉做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材料不同。
而豆包的里面都是红豆做的馅。
再配上一片苏子叶,吃起来就会有一种清想的口感。
第八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东北的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为了能够过冬,一般的人家都会储存大量的蔬菜。
但同时又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蔬菜的变质问题。
同时东北的主要蔬菜就是大白菜,于是便发明了积酸菜。
就是在秋天白菜成熟的时候把好几百斤的白菜煮熟后放在一个大缸里发酵,到入冬的时候酸菜就腌制好了。
我最喜欢吃我姥姥积的酸菜了,每年我都会去姥姥家吃酸菜。
而且我喜欢吃刚刚腌好的酸菜,带些酸味但不太浓,刚刚好。
让人怀念啊!
第九怪,捉妖降魔神仙舞。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东北人俗称的跳大神。
我对跳大神的了解全部来自于父母等长辈。
记得小的时候这个东西在我的印象里是很神秘的。
长大后随着知识的增长,逐渐了解到跳大神其实是满族萨满教的一种祭祀礼仪,后来被一些人用来欺骗农村人,说是能够降妖除魔。
第十怪,烟囱其在山墙外。
这个东西记得有两个说法。
其一是以前的气墙技术不好,下雨后雨水会顺着烟囱流到屋子里,于是改成将其修在山墙外面。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将烟囱修在外面可以在冬天的时候用来储存粮食。
下面我们来说说东北的方言。
东北的方言很有意思,因为它的变化并不是像其他方言那样在音调上变化不明显,而是在词语的意思上有很大的变化。
而且都东北话最大的特点和就是平翘舌不分。
总是把卷舌的音发成平舌的音。
到现在这个毛病我还没有改过来。
记得在小学,每次考语文的时候拼音题都是最让我头疼的项目之一。
在东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字就是“整”。
以为“整”这个字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啊。
“整”的含义可以有吃,做,烧等等。
比如“整点啥”就是吃点啥的意思。
下面我们再谈谈饮食。
东北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地区。
为了保暖和增加能量,东北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我就是。
每次到我姥姥家吃饭的时候都会发现姥姥炒的菜理由很厚的一层油。
而且姥姥做炒饭的时候都会叫很多的油,当你快有吃完炒饭的时候就会发现碗底还留有很多的油。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把这些油到回油瓶里的冲动。
东北的才有以最大的特点,就是炖菜的种类比较多,最出名的就是烂炖。
其实就是把一堆原料放在锅里用水煮,加点调料,别有一番风味啊。
东北菜以炖菜为主的原因主要是在以前,东北的满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每日都在迁移奔波中过日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做菜。
用锅炖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烹饪方式,所以便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烹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