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危害及防护
- 格式:docx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卫生与防护措施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广泛普及。
然而,危险化学品的不正确使用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
因此,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职业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职业卫生与防护措施。
第一、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危害。
在接触任何一种危险化学品之前,工人应该熟悉该化学品的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危险。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甚至致癌性。
通过了解并识别危险化学品,工人可以更好地准备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在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过程中,工人必须正确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好防护眼镜、戴上手套和穿戴合适的防护服。
不同的化学品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防护装备,因此,工人应该根据化学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良好的通风管理。
合理的通风系统对于降低有害气体和蒸气浓度至关重要。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作区域,必须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果没有适当的通风,有害物质可能会在空气中积聚,增加工作者的潜在危险。
另外,对于特别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需要使用局部排风系统或者防毒面具。
第四、定期健康检查。
与危险化学品工作相关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或健康问题。
一些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肝脏问题等。
通过定期检查,工作者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五、正确的储存和处理。
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完毕后必须正确储存和处理。
这包括将化学品储存在安全的容器中,并将其置于符合安全标准的储存区域。
在处理废弃物时,工人应该按照相关法规和指南,正确处理和处置废弃物,以减少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综上所述,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卫生与防护措施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工人们需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了解,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良好通风系统的运行,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此外,正确的储存和处理也是保障工作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采取了充分的职业卫生与防护措施,才能将危险化学品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保护工作者的职业健康。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危害预防一、我们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危险化学品,如果我们不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很有可能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危险化学品的伤害。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聚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1、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引起刺激: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缺氧(窒息):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昏迷和麻醉:某些高浓度的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
致癌: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
尘肺: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产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心疾病。
煤粉、石棉等可引发尘肺病。
2、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危害:(1)对大气的污染及危害: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
(2)对水体的污染及危害;含氨、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赤潮”和“水花”。
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生物体内富集,使其受到伤害或死亡,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3)对土壤的污染及危害:土壤酸化、土壤碱化、土壤板结。
三、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1、不要直接曝晒化学品,应将其放置在通风处。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某些危险特性的物质,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1.1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伤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会引起皮肤或呼吸道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
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
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大量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容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汞和有机溶剂可导致胎儿畸形。
致突变:某些化学物质对人类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异常。
尘肺:可引起尘肺的物质是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它会破坏表皮细胞和组织,并导致烧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
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1.3危险化学品的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可以从原子核内部运输,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其放射性强度大,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射伤害: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对肠胃的伤害;对造血系统伤害。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潜在危险性的化学品,其腐蚀性质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主要表现为其对物体的腐蚀作用,可分为强酸、强碱和氧化性物质。
1. 强酸:强酸具有腐蚀性,能与物体表面的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热量和溶解产物。
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盐酸等,它们能迅速破坏皮肤、黏膜和组织等。
2. 强碱:强碱能与物体的脂肪酸生成皂基,破坏细胞膜,导致蛋白质和细胞结构的变性。
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接触它们会引起灼伤和溃疡。
3. 氧化性物质:氧化性物质能引发或促进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
例如,过氧化物和高氯酸等,接触它们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危险化学品对人体、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防护措施:1. 个体防护措施:(1)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避免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强酸、强碱和氧化性物质。
(3)对于易挥发的危险化学品,应戴上适当的呼吸防护器材,如面罩或呼吸器。
2. 安全操作措施:(1)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2)在操作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进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培训和合理规划的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布局。
(3)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储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
3. 应急处理措施:(1)设置应急洗眼器、喷淋器等洗涤设备,以及干粉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2)建立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制度,确保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或事故时能迅速采取对策。
(3)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能力。
4. 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规划和设计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区域,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者其他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或排放可能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改变水的酸碱度,使水生物失去生存环境;污染物也可能聚集在水体中,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2. 大气污染危险化学品的燃烧、蒸发或释放会导致大气污染。
例如,工业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会破坏大气层臭氧层,加速气候变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则可形成臭氧和雾霾,影响空气质量。
3. 土壤污染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或渗透可能污染土壤,给植物和生物带来危害。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农作物产量;同时,这些化学物质也可能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防护措施1. 合法管理和监测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执法,确保企业和机构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提倡替代和绿色化学品通过鼓励和支持研发和应用替代品,可以减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绿色化学品的推广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安全生产和设施管理企业和机构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健全的设施,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储存、标识和处理废弃物。
4. 增强应急能力和意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机制,提升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挑战。
通过合作研究和经验分享,可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防护能力,减少环境风险。
结语危险化学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在生产、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对人类健康、财产以及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
这些危害包括皮肤刺激、眼睛烧伤、呼吸道损伤、中毒甚至爆炸和火灾等。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刺激和伤害:某些化学品会引起皮肤不适,如红肿、疼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溶剂都可以导致皮肤损伤。
2. 眼睛烧伤和损伤:某些化学品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如眼睛发红、刺痛、灼伤等。
例如,强酸、强碱和某些腐蚀性气体都可以损害眼睛。
3. 呼吸道损伤和中毒:许多化学品具有刺激性或损伤性,对呼吸道有害。
吸入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致命。
例如,氨气、氯气和一些有机溶剂可以引起呼吸道损伤和中毒。
4. 中毒和内脏损害: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进入人体内部,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这些化学品可以在人体内积蓄并对器官产生有害影响。
例如,重金属、农药和某些药物可以引起中毒和内脏损害。
5. 火灾和爆炸:一些化学危险品具有易燃或爆炸性质,当它们与火源或氧气接触时,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这些化学品也可能导致火灾蔓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财产和环境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在接触化学危险品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和口罩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隔绝接触,减少危害。
2.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系统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浓度,减少人员接触。
通风系统应能有效排除有毒气体、蒸汽和烟雾等。
3. 标识和储存:化学危险品必须在使用前进行正确标识,以便人们可以识别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此外,危险品也需要正确储存,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泄漏或不当处理引起意外。
4. 安全操作:使用化学危险品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化学危险品的性质、使用方法和应急措施。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在储存、搬运、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健康危害、物理危害、环境危害和火灾爆炸危害。
1. 健康危害: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刺激性、腐蚀性、神经毒性、肺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
- 刺激性:化学品会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炎症、瘙痒、红肿、糜烂等反应。
- 腐蚀性:一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能够破坏皮肤和眼睛组织,引起严重的灼伤和组织坏死。
- 神经毒性:某些有机溶剂、重金属和农药等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头晕、眩晕、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
- 肺毒性:一些气体、烟雾和粉尘等化学物质能够损伤肺组织,引起咳嗽、气急和肺功能损害。
- 致畸性和致癌性: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中会增加患癌症和畸形儿的风险。
对于化学危险品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防护装备,如穿戴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等,确保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能够降低暴露风险。
- 通风防护:确保工作环境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有害气体和蒸汽的浓度,可以通过机械通风或者房间换气等方式来实现。
- 操作控制: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防护屏障、密闭系统和负压操作等,减少化学品的扩散和泄漏,降低接触风险。
-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应急措施和应对步骤,特别是在泄漏、火灾和事故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 标识和储存:对化学危险品进行正确的标识,包括标签和标志,以便对其进行正确辨识和存储。
同时,要确保危险品处于安全的储存环境中,防止泄漏或者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2. 物理危害:化学危险品的物理危害主要包括爆炸、燃烧和压力危害。
- 爆炸: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易燃爆炸性质,当与热源、电火花或者其他激发源接触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使用危险化学品时的防护要点和措施危险化学品是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或其他相关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物质,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使用危险化学品时的防护要点和措施。
一、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数据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之前,首先要详细了解该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数据。
这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燃烧性等信息。
通过对化学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使用危险化学品时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包括穿戴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戴上防护镜或面罩、戴上防护帽等。
不同化学品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三、确保通风良好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保证工作环境的通风良好。
这可以通过打开窗户、设置通风设备或使用化学排风柜等方式实现。
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
四、避免吸入或接触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可以通过佩戴口罩、穿戴防护手套、避免接触皮肤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五、妥善存储化学品合理存储危险化学品也是保护安全的重要环节。
化学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存储柜或储存区域,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存储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和阳光直射,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六、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这包括遵守安全操作步骤、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不逾越容器的额定容量等。
只有严格遵守规程,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七、应急准备和应对无论做好了多少防范措施,事故难以完全避免。
因此,必须做好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
这包括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熟悉使用安全设备的方法、了解急救知识等。
在事故发生后,要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八、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化学品的危害性教育、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应急处理演练等。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化学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其中一些化学品会对人体、动物、植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些化学品被定义为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爆炸、火灾、中毒和其他安全事故。
因此,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对于安全地使用化学品至关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危险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过敏、腐蚀等作用,其中一些可能是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
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是由物质的性质、剂量、接触部位和时间决定的。
例如,二氧化硫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如果接触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肺部疾病。
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在低浓度下吸入,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在高浓度下吸入,则可能导致窒息和死亡。
2.对环境的危害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多种负面影响。
其中,有些化学品可能会被残留在土壤或水中,溶入水体中的化学品可能会影响水生物的生态平衡,有些化学品的排放可能会导致酸雨形成或者导致温室气体的释放。
二、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需要符合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同时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使用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1.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应该符合防潮、防爆、防火、防腐等要求。
在存储危险化学品时,化学品的种类和性质应该分类存放。
同时,需要定期清理化学品容器和储罐,以确保化学品的质量。
存储区域应该配置火警报警器、消防器材和救援设备。
未经授权的人员禁止进入存储区域。
2.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危险化学品应该在封闭的专用运输工具中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和密封性。
在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时,需确保车辆位于正常操作状态下,防止车辆侧翻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
3. 生产现场的防护生产现场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安装通风系统和排气系统等,以确保化学品不会在操作过程中向空气中释放。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潜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等特点,因此正确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1. 毒性:危险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表现为短时间内剧烈的生物反应,如头晕、呕吐、失去意识等。
慢性中毒则是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健康伤害。
2. 致癌性:一些危险化学品被认为是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癌症。
如苯、甲醛等。
3. 神经系统损害:某些危险化学品能够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神经性疾病,如氯仿、苯酚等。
4. 皮肤病变:接触某些危险化学品可能引起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如酸、碱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1. 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设计的储存设施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密封。
2. 使用防护装备: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等。
这些装备能够隔绝危险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 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危险化学品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操作导致的事故。
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及正确处理方法。
4. 通风措施:在工作场所中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的残留。
避免有害气体在室内滞留,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5. 预防性医学检查:对于长期从事危险化学品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与处理。
6.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严禁将危险废弃物随意倾倒,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三、结语正确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监控,采取有效的预防与保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1.1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
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
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可致使胎儿畸形。
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人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
尘肺:能引起尘肺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
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1.3危险化学品的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其放射性强度大,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造成3种类型的放射伤害: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对肠胃的伤害;对造血系统伤害。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
1.1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
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
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
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
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可致使胎儿畸形。
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及防护措施1、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产生泄漏后的危害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有毒性气体,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967,燃点609℃,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是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2%。
泄漏后会导致人员中毒,中毒表现:剧烈头痛、头昏、心悸、恶心、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脱离中毒场所,松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
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后迅速好转,中度或重度中毒者,应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应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直至医护人员到来为止。
2、甲醇的理化性质及产生泄漏后的危害理化性质:甲醇(CH3OH)为无色透明、易然、易挥发的液体,略有酒精气味。
误服能引起中毒,失明。
分子量32.04;沸点64.5℃;熔点-97.1℃;相对密度0.792;蒸汽相对密度1.11;易与水、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剂混合;爆炸极限为6~36.5%。
侵入途径:呼吸道、胃肠道、皮肤。
中毒表现:甲醇进入人体,常有8~36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潜伏期。
轻度:可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不稳如醉酒状态,一般可在数日内恢复。
中度:严重者出现意识朦胧,精神失常,记忆力丧失等。
重度:可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意识障碍、双目失明、心动过缓,并很快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甲醇致死量为30毫升,口服5-10毫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可使双目失明。
预防措施:接触甲醇岗位应配备3型褐色过滤器防毒面具及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检修设备时,应选用长管防毒面具,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
急救方法:在作业环境中大量吸入甲醇气而发生中毒时,应使患者迅速脱离事故现场、脱除被甲醇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暖并保持安静,尽量使其处于避光处。
发生口服甲醇中毒,立即通知急救车送医院治疗。
甲醇泄漏后要防止甲醇起火,应对泄漏区的甲醇进行围堵和稀释,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毒性、腐蚀、放射等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由于危险化学品的不当使用或管理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和环境破坏,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保障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是防范措施的基础。
常用的分类包括易燃物、易爆物、氧化剂、毒害物、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
各类危险化学品需在包装上标明相应的危险性标志、安全标志和警示语,以便人们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
其次,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使用、存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
危险化学品的验收、储存、使用和处置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和操作程序。
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对事故的应对和处置措施进行充分的演练,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响应速度。
另外,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监控与监测能有效预防和减轻事故的危害。
通过建立危化品监控网络,不断监测有害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利用传感器、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边界的监控,防止未经允许和授权的人员非法接触危险化学品。
此外,开展危险化学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防范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危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和特定人群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最后,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调查与治理,总结经验教训,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进一步推动改进措施的落实。
通过建立事故数据统计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和趋势,为防范措施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概率,减轻事故的危害,保护人身安全和环境健康。
但值得注意的是,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体使用者,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火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性的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1.1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刺激:二氧化硫、氯、煤尘会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
过敏: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
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在夜间,以及呼吸困难。
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单体,福尔马林等。
窒息麻醉和昏迷: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地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致癌: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易引起膀胱癌;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易引起皮肤癌;接触氯乙烯单体易引起肝癌;接触苯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畸:某些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可致使胎儿畸形。
致突变:某些化学品对人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
尘肺:能引起尘肺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煤粉和铍。
1.2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腐蚀性物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
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1.3危险化学品的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化学品能从原子核内部,自行不断放出有穿透力、为人们肉眼不可见的射线,其放射性强度大,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如果人体受到过量射线的照射,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危险化学品危害及防护
危险化学品分为毒性危险化学品、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危险化学品。
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
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刺激、过敏、窒息、麻醉和昏迷、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尘肺。
毒性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要注意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泄;给中毒患者呼吸氧气。
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还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
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会引起表皮细胞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而且被腐蚀性物品灼伤的伤口不易愈合。
内部器官被灼伤时,严重的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甚至会造成死亡。
特别是接触氢氟酸时,能发生剧痛,使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腐蚀性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除腐
蚀性外,还具有毒害性、氧化性、易燃或遇湿分解易燃性等其他危险性。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包括放射性、易燃性和氧化性。
造成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肠胃和造血系统的伤害。
从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着眼,应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人身安全的主要手段,以防止危险化学品由呼吸道、暴露部位、消化道等侵入人体。
因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所以应重点选用呼吸道防毒劳动防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