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城市特色定位:突出彝族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王建才【摘要】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述。
如今色彩艳丽的彝族刺绣不仅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近年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彝绣产品也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加了楚雄的旅游收入。
作为楚雄热门景点的彝人古镇,已经发展了“彝家公社”、“彝绣大观园”等四家刺绣专营店,加上市内大大小小的民族服饰刺绣专营店,在楚雄刺绣专营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品种多达上千种,楚雄彝绣产业发展速度,前景广阔。
%As an important vehicle of the Yi culture and the culmination of wisdom and technique of the Yi people,the Yi needle embroidery,with its patterns and symbols,is a cultural presentation of their myths,legends and history. Today,the colorful needlework is attracting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admir-ers,both local and remote,generating revenues for the Yi people. Now several franchised stores of Yi em-broidery products are opened in Yi Ren Gu Zhen,or the Ancient Town of the Yi. These stores,together with many others in downtown Chuxiong,where thousands of embroidery handicrafts are available on the shelves,herald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Chuxiong’s needle embroidery industry.【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设计【作者】王建才【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6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彝族刺绣作为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彝族服饰的灵魂。
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姓名:倪祖繁考号:272106400207考区:指导教师:谢晓霞论文定稿时间:浅谈楚雄彝族年俗及其文化内涵姓名:倪祖繁考号:272106400207 考区:楚雄市摘要:天文历法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彝族十月太阳历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都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楚雄市大过口乡大宜基彝族村是楚雄典型的彝族聚居地,位于楚雄市中山镇、三街镇、大过口乡接壤处。
全村虽然只有49户人家但全都是彝族,是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留比较完整,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该村过年有一些有趣的习俗。
是楚雄彝族人民过年习俗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能看到有关彝族年的年节遗俗,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本文拟对当地彝族的过年习俗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楚雄彝族;十月历年节遗俗;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冬天将要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即将来临。
虽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五十六个民族大部分都有过年(春节)的传统习俗。
因为春节在人们有关岁时节令的记忆中,是祭祀最多,娱乐休闲时间最长的节日,过年也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当然要对将来一年的生产生活作出一些具体的安排部署。
而我们所过的阴历新年,正值立春节令前后,是小春作物的中耕管理阶段,是农事相对空闲的时候。
如《礼记·月令》里,在“孟冬之月”下面,就特别提到“劳农以休息之”等语,也就是说农民劳作之处田野,辛苦之余,谁不喜欢娱乐热闹,到一年的事情做完了,自然要庆贺娱乐一番,做一些求神祭祀,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
也就是形成阴历过年为何时间会过得这么长的真正原因。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各民族乃至同族异居的人,欢度节日(春节)的礼仪习俗也不尽相同。
彝人古镇项目定位:云南黄金旅游线上的彝族文化特色小镇总占地面积:3161 亩(核心区1.5 平方公里) 总投资金额:32 亿元【项目概况】彝人古镇项目位于云南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占地面积3161 亩,总投资32 亿元,是集彝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是楚雄州十大文化产业之一,是云南省30 个文化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旅小镇领域,彝人古镇核心区已成为业内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特色活动】彝乡恋歌:“彝乡恋歌”是一项以“天天长街宴、夜夜火把节”为主题的彝族原生态歌舞伴餐类旅游产品。
它通过连通的环形水上吊脚楼这一特殊用餐环境和“彝家八大碗”这一特色餐品,营造和再现了彝族人民摆设长街宴同族共聚、诚挚待客的餐饮文化。
在品尝彝家美食之余,中央水榭舞台的表演更是精彩纷呈,让游客朋友们赏心悦目、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将彝族文化进行集中展示。
“彝乡恋歌”节目安排上,特设置了“多彩彝乡”和“火舞彝乡”两个部分。
通过这两个部分把彝族文化精品经过重新创编包装后,加3入流行互动元素,更突出本地彝族文化特色,提升了彝人古镇景区的旅游品质,适应市场发展和外地游客需求。
游客可以参与在火塘会广场举行“火舞彝乡”篝火晚会的互动环节,和彝族同胞一起围着火把跳舞,体验崇火民族的热情和豪放,感受中国彝文化歌舞艺术的精华所在。
祭火大典:祭火大典是彝人古镇倾力打造的一台以彝族火文化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大型实景歌舞文艺演出,是“夜夜火把节”的一个展现。
它表现和反映了彝家人民对火的崇拜和敬仰,展现彝族同胞火一样的性格、火一样的热情。
迎宾仪式:每天19:00 至19:30,都会在彝人部落门口上演彝家人接待贵宾的最高礼仪——过山号、拦门酒、大刀舞,让四面八方的游客体验彝家儿女火一样的热情和“管你喜欢不喜欢”的好客民风。
【业态分布】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要,彝人古镇整体规划打造各类特色商业街。
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楚雄彝族的饮食习惯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土豆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
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土豆等。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
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
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来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是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彝族的社交礼仪表现在食俗文化中是很有特点的。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
有的地方有妇女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的饮食习俗。
四川凉山的彝族,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如客人来到你家,应先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
彝家人走访亲友时处处离不开酒,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
凉山彝族待客的礼仪由其经济状况而定,同时要看接待的是什么样的客人。
招待一船客人是杀鸡,将鸡头敬给客人,客人要看鸡舌根骨卜,懂得凉山彝族食俗的人都知道,鸡虽是杀给你吃的,但不能吃得太多,应剩一些,不然会闹笑话。
招待贵客一般杀猪或羊,猪或间凡待客的都烹制成坨坨肉。
非常尊敬的客人来了就要打牛来招待,但杀牛招待客人的家庭不多,过去这项礼节大多在土司家中用。
楚雄彝族服饰图案研究与现代运用探讨以马樱花、八角纹、羊角纹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楚雄彝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聚焦于马樱花、八角纹、羊角纹三种典型纹饰,剖析其在传统彝族服饰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形式及工艺技法,进而探讨其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运用与传承价值。
通过对楚雄彝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综合考量,揭示这三种纹饰作为彝族文化符号的独特内涵与审美意蕴。
马樱花,以其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显著地位和彝族民间传说中的神圣象征,成为楚雄彝族服饰中最富代表性的植物图案。
其鲜艳的色彩、繁复的构图与精致的刺绣技艺,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美的崇尚,更寓含了对生命繁衍、族群兴旺的美好祈愿。
本研究将详述马樱花纹样的形态特征、色彩搭配、位置布局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场合服饰中的变异性,展现其在彝族服饰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八角纹与羊角纹作为彝族服饰中颇具特色的几何纹饰,承载了彝族先民对宇宙秩序、生命轮回、力量崇拜的深刻理解。
八角纹以其规整的几何形态象征宇宙八方,蕴含平衡和谐的理念,而羊角纹则借羊这一彝族重要的生产生活符号,传达出勇猛、坚韧与吉祥的意象。
文中将分析这两种纹饰的构成逻辑、象征意义及其在彝族服饰中的功能分区与组合规律,揭示彝族服饰图案设计的哲学思维与美学原则。
在现代设计视角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提炼马樱花、八角纹、羊角纹的视觉元素与文化基因,使之与现代设计理念、材料技术、市场需求相融合。
通过对彝族传统服饰图案的数字化转译、抽象化重构、跨界融合等策略的研究,展示其在时尚设计、家居饰品、公共艺术乃至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以此论证彝族服饰图案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与持久生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楚雄彝族服饰中马樱花、八角纹、羊角纹的深度解读与现代应用探索,既揭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彰显其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潜力与文化传承意义,为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推动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对话交流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简述《楚雄民族特色文化赏析》楚雄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文化。
本文将简单介绍楚雄民族特色文化,带领读者一同赏析这个独特的地域文化。
首先,就楚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个地区处于滇西北高原的边缘,与缅甸接壤。
这种地理环境带给楚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楚雄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其中彝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占据了主要位置。
他们各自保留并发展了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传统艺术,形成了楚雄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
其次,楚雄的音乐、舞蹈和服饰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雄的舞蹈以彝族的水龙灯舞、苗族的花灯舞、白族的踩高跷舞等为代表,独特的舞姿和韵律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楚雄的服饰则以华丽多彩而融合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风格,展示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影响。
此外,楚雄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其中,楚雄的木雕艺术尤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木龙、木雕屏风等。
这些木雕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现了楚雄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楚雄还有独特的手工艺品,如苗族的银饰、彝族的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楚雄还有许多重要的民俗活动和节日。
比如,每年的彝族三月三祭孔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交流。
这种活动结合了宗教信仰、传统乐器、民族舞蹈和民间传说,展示了楚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总之,楚雄民族特色文化是中国云南地区重要的独特文化之一。
这里的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音乐舞蹈、精湛的手工艺品以及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和节日都值得我们去赏析和感受。
通过深入了解楚雄民族特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楚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建设用地 (4)第三章建筑容量与绿地控制指标 (6)第四章建筑间距 (10)第五章建筑退让 (10)第六章城市景观 (17)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 (19)第八章道路交通与停车泊位 (21)第九章市政设施及其他公用设施 (20)第十章城乡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利用. (34)第十二章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村庄建设与安置规划 (35)第十三章建设项目规划核实 (37)第十四章附则 (39)第十五章附件 (39)附件一:用词说明 (39)附件二:名词解释 (39)附件三:计算规则 (44)附件四: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 (4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法实施城乡规划和管理,维护公共利益,改善人居城乡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结合楚雄州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楚雄州域各县市城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与建设等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各县市也可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本规定另行制定或细化本规定的相关条款,但各项控制指标不得小于本规定控制的最小值或大于本规定控制的最大值。
州域内各镇乡规划管理技术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根据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各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特定区域,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特定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特定区域内的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要求。
第四条各县市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
第五条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使用的地形图应当采用经各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城建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
《楚雄民族特色文化赏析》课程的主要内容
《楚雄民族特色文化赏析》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楚雄彝族文化:介绍彝族的起源、历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2. 楚雄苗族文化:介绍苗族的起源、历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3. 楚雄傣族文化:介绍傣族的起源、历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4. 楚雄回族文化:介绍回族的起源、历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5. 楚雄其他民族文化:介绍其他民族的起源、历史、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音乐舞蹈、传统节日等。
6. 楚雄民族工艺品:介绍彝族刺绣、苗族银饰、傣族贝叶经等民族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特色。
7. 楚雄民族建筑:介绍彝族土掌房、苗族吊脚楼、傣族佛塔等民族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8. 楚雄民族文学与艺术:介绍彝族叙事诗、苗族山歌、傣族舞剧等民族文学与艺术的特色和价值。
以上是《楚雄民族特色文化赏析》课程的一般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师有所差异。
四、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属于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之一,地处云南省中部,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
1、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人口273.30万人,城镇化率40.44%;2015年辖1个县级市、9个县。
经济状况:2015年全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62.9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8.29亿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59.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1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5.94亿元。
长征沿线县市区:红军长征经过楚雄州1市7县,分别是楚雄市、武定县、禄丰县、南华县、牟定县、姚安县、大姚县、元谋县。
2、特色产业
3、特色资源
(续上表)
4、旅游资源
(续上表)。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特色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08•【字号】楚政通[2008]54号•【施行日期】2008.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特色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楚政通〔2008〕54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特色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八月八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特色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特色规划的管理,突出彝族建筑文化和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传承历史、保护文化、形成地方特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云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楚雄州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州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以及其他需要作特色规划控制的区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城乡特色是指以突出彝族建筑文化为主体、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等多元文化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城乡风貌和建筑风格。
城乡特色规划是指在城乡建设中,为保障民族、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历史建筑文脉和自然景观在一定区域的有效体现而制定的专业规划。
彝族建筑文化是指建筑规划布局、建筑群落、单体建筑的外装饰体现彝族建筑文化特征。
第四条城乡特色规划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规划先行的原则;(二)彝族建筑文化为主体,多民族建筑文化并存的原则;(三)科学、文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以历史文脉为背景,保护为主、开发适度的原则;(五)彝族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六)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一部分第一节:我国彝族的分布1、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我国彝族2、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3、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4、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
是我省历史悠久,分布最广、人口和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丰富的一个民族。
第二节:云南彝族1、云南彝族主要有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2、据人口普查,全国彝族人口有六百五十七万人,而云南就有四百零四万五千多人;在云南128个县(市),其彝族在104个县(市)均有分布定居点和聚居村寨;而彝族人口上万的县市有70多个,自治州二个,自治县十四个。
第三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高原中北部。
东临昆明,南界玉溪、思茅;西接大理、丽江;北隔金沙江与四川凉山相望。
建国后,楚雄地区为楚雄、武定两个专区,1953年武定并入楚雄专区,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首府设在鹿城。
第四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县市楚雄州辖武定、双柏、牟定、南华、大姚、永仁、禄丰、元谋、姚安九个县和楚雄市,1984年楚雄县改市,禄劝县划归昆明市,至此,形成了九县一市的格局。
第五节楚雄州的民族、人口州内共有彝、汉、傈僳、苗、傣、回、白、哈尼、壮等36个民族,在境居住百年以上的有彝、汉、傈僳、苗、傣、回、白、哈尼8个民族,人口均在4000人以上。
其中万人以上的有彝、傈僳、苗、回、傣、白6个民族。
2003年统计,全州总人口2550304人,占全省人口第七位,男女性别比为106.5(以女性为100计),少数民族808458人,占总人口的31.7%,彝族占总人口的25.6%,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76%(彝族有13个支系,彝族是州内的自治民族,遍及全州,法律规定彝族文字在州内与汉字并列通用)。
楚雄州城市特色定位:突出彝族文化
楚雄日报讯(周有方李光辉)10月12日,州委、州政府专题听取楚雄市彝族城市特色研究暨街区改造规划汇报。
州委书记丁绍祥要求,楚雄城市的特色定位,要突出彝族文化,彰显地域文化,兼容现代文化。
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马红梅,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张之政以及州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了汇报,并就彝州首府楚雄市特色城市改造提升规划提出了意见建议,对工作进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丁绍祥指出,楚雄州作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一度时期以来,楚雄市、州建设局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就楚雄城市的特色、品位提升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成果有特色、有深度。
为进一步突出楚雄的彝州特色,构建我州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谋划楚雄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2008年州庆50周年时充分展示彝州的“彝味”,展示楚雄特有的地域文化,展示楚雄城市的现代文化。
楚雄市城市定位的关键,在于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突出彝族文化,彰显地域文化,兼容现代文化,创新城市建设规划,把城市建设和彝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用彝族文化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彰显和创造地域文化充实城市的文化含量,兼容现代文化丰富城市的现代魅力。
丁绍祥指出,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城市的特色在于城市地域与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的基础在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
城市的特色、文化又在左右着城市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特色、文化。
楚雄的城市特色定位,要突出彝州地域文化中特有的彝族文化,兼容现代多元文化;作为彝州,城市特色一定要打“彝牌”,地域文化必须服从彝族文化;城市特色的改造提升,要更多地融入彝族粗犷、豪放的图腾文化,融入古老的彝族文字符号,充分体现文化差异性的美。
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继承和弘扬彝族古建筑的文化,在有条件的老城区改造中,借鉴和学习大理古城、丽江四方街的成功经验,用一系列优秀创意确立楚雄的城市形象,塑造楚雄市“彝族风情文化”的品牌,提高楚雄作为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特别是建筑和门牌、门匾上,要增加彝文字等民族文化色彩,体现彝族风情和风格,让人感受到到了楚雄就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
丁绍祥强调,楚雄的城市改造提升,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目前,改造的重点要放在上章村入口节点、火车站入口节点、程家坝入口节点、龙川江滨河景观休闲带及桃源湖广场的改造提升上,相对集中特色区域,以便分区分片实施。
杨红卫在讲话中指出,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尤其是围绕2008年州庆,如何强化提高楚雄的城市设计水平、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提高增加楚雄城市的美誉度、影响力,延续楚雄城市的特色“香火”,最终达到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楚雄市要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和文化街区等方面突出彝族文化特色,体现地方人文内涵,打造城市彝族文化品牌,建设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要循序渐进,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彝族文化特色明显的旅游、康体、健身、娱乐等设施,扎实做好楚雄城市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丰富楚雄市的旅游、文化内涵,突出彝族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达到“到楚雄看彝族文化,品彝族文化大餐”的城市品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