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12.14 MB
- 文档页数:59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
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语。
4.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5.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要素】2.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3.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赏花的愉悦心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
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语。
一、交流平台1.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1)引导:在本单元课文学习时你提出了哪些不懂的问题?(2)(学生交流)提问:这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学生交流)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结合交流成果,共同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可以解决问题。
2.小结:遇到问题,可先深入思考,自己解决不了再请教别人或者上网捜索。
网上的东西只能参考,需要找到更权威的资料求证才行。
二、识字加油站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一组字,说一说前面的字与后面的字有什么关系。
(前面的字减偏旁后,变成了后面的字)(1)出示:滨、洁。
(2)提问:去掉偏旁后,有谁知道读什么?(3)出示正确读音,学生读。
(4)组词,理解。
2.提问:那“减、挑、挺、预”这几个字去掉偏旁,是什么字呢?你们认识吗?(1)师生交流去掉偏旁的字:咸、兆、廷、予。
(2)出示正确读音,认读。
(3)组词,理解。
3.点拨:去掉偏旁后,新字的读音有的不变,有的只是声调有变化,有的却完全变了。
4.引导:刚才,我们去掉偏旁认识了一些字,那可不可以给一些字添上偏旁呢?(1)出示:中。
(2)添上月字旁,认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词语运用。
1. 有些词语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如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等,我还知道这样的新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了新含义的一项是()A. 在马库努度岛周围的水域中,你可以尝试潜水..、双身..、风帆冲浪船行驶等活动。
B. 老师拿着一个文件夹...快步走进了教室。
C.该系统用鼠标控制,采用按钮式操作、弹出式菜单选择、弹出窗口..提示、全中文平台。
二、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今天出门的时候还是细雨蒙蒙,走着走着就一头扎进了雾里;在雾中走着走着,抬头却又看到了若隐若现的阳光;从高处看去,今天的仙岛真是“雾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句子,完成题目。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为准确地说明了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的_________________。
我能照样子再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权上。
原来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②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
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
每当猎豹开始捕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③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
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语。
4.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5.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要素】2.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3.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赏花的愉悦心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辨析两组形近字的区别。
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语。
一、交流平台1.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1)引导:在本单元课文学习时你提出了哪些不懂的问题?(2)(学生交流)提问:这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学生交流)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结合交流成果,共同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可以解决问题。
2.小结:遇到问题,可先深入思考,自己解决不了再请教别人或者上网捜索。
网上的东西只能参考,需要找到更权威的资料求证才行。
二、识字加油站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一组字,说一说前面的字与后面的字有什么关系。
(前面的字减偏旁后,变成了后面的字)(1)出示:滨、洁。
(2)提问:去掉偏旁后,有谁知道读什么?(3)出示正确读音,学生读。
(4)组词,理解。
2.提问:那“减、挑、挺、预”这几个字去掉偏旁,是什么字呢?你们认识吗?(1)师生交流去掉偏旁的字:咸、兆、廷、予。
(2)出示正确读音,认读。
(3)组词,理解。
3.点拨:去掉偏旁后,新字的读音有的不变,有的只是声调有变化,有的却完全变了。
4.引导:刚才,我们去掉偏旁认识了一些字,那可不可以给一些字添上偏旁呢?(1)出示:中。
(2)添上月字旁,认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首诗歌和一篇散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朗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发音不准确、停顿不当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提高朗读水平。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阅读。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音、语调、停顿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不准确、停顿不当等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的内容包括了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学习,以及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等方面的训练。
这一单元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于对联、谚语等语言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习作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书写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阅读理解和习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难点:对联的创意编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深度理解和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用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和用法。
3.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对联、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
4.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主要内容包括:词语盘点、读读记记、日积月累、阅读短文及练习五部分。
具体章节为:《语文园地二》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积累优美句段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词语盘点、读读记记、日积月累三部分的内容。
难点:阅读短文的理解及练习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词语盘点(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学生自主完成词语盘点表。
3. 读读记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词语盘点中的优美句子,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2)学生自主朗读,进行记忆。
4. 日积月累(5分钟)教师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5. 阅读短文及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2)教师讲解短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练习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2. 读读记记3. 日积月累4. 阅读短文及练习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语,每个写5遍。
2. 背诵读读记记中的优美句子。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你从短文中学到了什么?答案:1. 见学生作业。
2. 见学生作业。
3.(1)短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公园里散步时的所见所闻。
(2)从短文中,我们学到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课的主题是“家乡的美”,通过一组描绘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语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语篇,理解基本的语言意义。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写作表达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各不相同,这为课堂讨论和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和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写作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故事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教师总结:家乡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上,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绘家乡的语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会填写汇款单时,数字要大写,会认8个生字。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小丽:我通常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小博: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查资料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小如:我是请教别人知道的。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解决不会问题的方法,用“”画出来。
3.以上几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提到了几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分别是什么?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2.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3)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别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4. 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文章中回顾当时是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示例: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理解“演化”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下文,就会明白“一部分恐龙为了躲避敌害或者寻找食物而逐渐变成了鸟的样子。
”在学习《琥珀》一文,解决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就可以查资料,明确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二、识字加油站你认识汇款单上的地址和所汇金额吗?和同学交流。
(板书:汇款单)出示: 1.认一认(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篇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三篇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不能失信》和《小兵张嘎》,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口语交际”等栏目。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方法。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对于一些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以及一些深层次的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引导。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启示,联系生活实际。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优质示范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情节发展。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课件等。
3.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导入
•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部分:师生互动,进行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语调和表达。
•第三部分: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思考,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4. 拓展
•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提出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2.准备下节课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表达能力上还有待加强,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最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教案【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该怎样解决。
2.通过加减偏旁认识新字。
3.知道有的词语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了解近几年出现的词语,能介绍一种事物。
4.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样做?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识字加油站。
1.出示前两行字词,学生读一读,谈谈发现。
2.出示后两行字词,学生读一读,谈谈发现。
3.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4.出示相关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1.下面这些词语,有的是近几十年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
选一两个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
a.云技术多媒体互联网克隆b.桌面窗口文件夹潜水(1)读词语。
(2)说说自己能理解的词语。
(3)学生交流理解的词语,对于一些新词语,可以查词典解决。
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板书:查字典组合法换词法联系上下文同义词法 )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
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中。
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