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第一篇总 说 明 书.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3.58 KB
- 文档页数:3
本册目录G312线公路设计(9)第 1 页共 1 页编制:复核: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道路设计第三篇路基路面、排水工程第四篇护坡工程第五篇桥涵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SI—3G312线公路设计(9)第 1 页共 1 页编制:复核:总设计说明SI—1一、概述G312线公路位于省,从至山丹段微丘区二级公路的设计,路线总长为83km。
本设计设路段是第九段,从K0+000~K3+480,全长3480m。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居民的出行、生产以及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沿线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拉动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务依据依据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教研室2013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行车道宽2×3.7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交通年限为15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大比例图纸上进行纸上定线。
4、任务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6)《公路排水设计规》(JTJ 018—97)(7)《公路桥涵洞设计手册》(8)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人民交通,2009.(9)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2008.(10)鹤年.流体力学[M].:人民交通,2008.5、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山丹地形气候山丹气候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区。
总的特征是:气温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无明显的夏季。
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而强烈。
公路设计总说明书公路设计总说明书1:引言1.1 简介在本文档中,将介绍公路设计的全面信息,包括相关要求、设计标准、工程流程等。
本文档旨在为公路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2:背景2.1 公路项目概述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本公路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地点、长度、预计交通流量等信息。
3:目标和目的3.1 设计目标列出本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例如提高交通效率、增加安全性等。
4:设计要求4.1 路线选择描述选择公路路线的依据和考虑因素,如地形、土地利用等。
4.2 道路几何设计要求详细描述设计公路的几何要求,包括设计速度、设计车道宽度、坡度、水平和垂直曲线等。
4.3 结构设计要求说明道路结构设计的要求和标准,包括路面材料选择、厚度设计等。
4.4 横断面设计要求描述道路横断面的设计要求,包括路肩、排水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
4.5 路基设计要求说明路基设计的要求,包括路堤高度、路基宽度、路基材料等。
4.6 道路照明设计要求列出道路照明设计的要求,包括照明设备的布置、照明灯的灯具类型和位置等。
5:设计标准5.1 国家标准列出适用于本公路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5.2 地方标准介绍适用于本地区公路设计的地方标准和规范。
6:工程流程6.1 前期工作描述公路设计前期工作的步骤和内容,例如勘测、资料收集等。
6.2 设计阶段详细描述公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审查、修改等。
6.3 技术审查说明公路设计的技术审查流程和要求,包括设计文件的提交、评审等。
6.4 勘测施工介绍公路设计完成后的勘测和施工过程。
7: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附件1:地形图- 附件2:土地利用图- 附件3:设计图纸和方案8:法律名词及注释- 法律名词1:详细注释1 - 法律名词2:详细注释2。
公路设计阐明书目录第 1 章设计总阐明 (2)第 2 章平面设计 (6)第 3 章纵断面设计 (7)第 4 章横断面设计 (9)第 5 章路基设计 (11)重要参照文献 (11)结束语 (12)致谢 (13)第一章设计总阐明本设计是三级公路设计。
重要作了如下工作: 一方面采用纬地5.83进行了路线设计, 涉及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 接着在路线设计基本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 涉及普通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 设计过程中重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
同步本设计体现环保意识, 强调环保。
1.1地理位置图(略, 详细状况见路线设计图)1.2设计根据依照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地形图1.3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一条三级公路, 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 路基宽度为10米, 双向车道, 无中央分隔带, 土路肩为2 0.75米, 行车道为2 4.250米。
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总长739.464米,起点桩号K0+000.00, 终点桩号为K0+739.464。
设计路线共设立了二个平曲线, 半径分别为600m , 200m,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立了2个变坡点, 1个凸形竖曲线, 1个凹形竖曲线, 半径分别为 ,3000米。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 它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中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称为路线平面, 路线平面形状及特性为道路平面线形, 而道路空间位置成为路线。
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和限制时, 路线要变化方向和发生转折。
2.1 公路级别拟定依照给定条件,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基本原则:(1)路线走向基本走向必要与道路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进一步、细致研究、论证、比选基本上,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 效益好, 并有助于施工和养护。
说明书一、概述本项目为某地区高速公路一段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该段路线全场长2.960公里,全线挖方50586.7m3, 填方27790.3 m3,防护工程 m3,路面m3,大桥252米/1座,涵洞5 道,互通立交1座,占地235.4 亩,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总预算5592.8844万元,平均每公里1889.488万元。
二、路线1、平面线形设计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3个交点,平曲线半径分布在410~500之间,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
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50米。
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410米,共1处,最大半径500米,共1处。
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160米。
2、纵断面线形设计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0.35%,最小坡长为200米。
第十二章设计资料及参考图例第一节设计资料一、历史背景以及任务依据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主要包括: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该地区交通运输环境、道路经过地区的人口、经济发展概况,历年来的国民经济资料等。
如果是旧路改建,还应说明旧路的技术状况等。
2.任务依据:项目建设单位的任务书,任务书中应包括公路等级、路线的基本走向及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指标、相关的建议及其要求等的说明。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及其评审意见与建议等;有关会议的文件、纪要等。
二、交通资料交通调查及交通量调查资料:主要包括交通流量、流向、交通的组成及其比例等。
三、路线资料1.地形、地质水文资料:(1)路线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图;(2)区域地质图、构造地质图、剖面图等:主要包括沿线地质构造、土质分类和分段、土壤类型、岩性等情况。
(3)水文地质资料:地表径流以及流向、洪水位、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情况、深度、补给条件、变化规律、岩石的透水性、水质分析等。
(4)特殊与不良地质资料: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等。
(5)地震资料:路线所经过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次数与时间、地震特征、地震烈度等。
2.测量资料路线所经过地区或附近地区的国家级控制点资料。
3.相关道路的资料(1)与路线起终点相接的道路的设计资料。
(2)与路线交叉的道路的设计资料。
四、沿路筑路材料资料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主要筑路材料的来源、运距、单价等资料。
第二节参考图例一、道路计图纸格式和规定(一)、图纸的规格及相关规定1.图幅与图框道路设计图纸图幅和图框均采用表12-1规定的尺寸。
为了装订方便,一般要求采用同一种尺寸与规格的图幅,如公路设计图一般采用A3的图幅,城市道路设计图以A2或A3加长为主。
通常图幅短边不可加长,但长边可加长,长边加长的长度应为:A0、A2、A4应是150mm的整倍数;A1、A3应是210mm 的整倍数。
平面图尺寸可根据图纸需要选大号,再折叠进图集。
总说明书一、概述、受益情况、建设必要性(一)任务依据Xxxx设计勘察设计任务是根据业主委托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察设计。
项目实际设计xxxkm,解决xxx通行困难的问题。
二、设计标准及测设经过(一)设计标准:1、技术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文及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23号文2、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特殊路段为10公里/小时)。
2、路基设计宽为:5米。
3、路面设计宽为:米。
4、路肩设计宽为:米每侧,培土路肩。
5、路面结构:15cm厚泥结石路面+2cm水泥稳定碎石磨耗层。
6、最大纵坡:%(地形复杂);最小纵坡:%。
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荷载。
8、设计洪水频率:桥涵1/25,路基1/25。
(二)测设经过我公司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外业测量任务。
经过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带队和村民的配合,我们公司人员采用GPS卫星定位和RTK移动站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绘工作,并对筑路材料所在石场和运距、原有道路边坡土质情况、原有构造物的质量情况及错车道和需新增涵洞的位置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直至勘测结束。
总说明书一、概述、受益情况、建设必要性(一)任务依据Xxxx设计勘察设计任务是根据业主委托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察设计。
项目实际设计xxxkm,解决xxx通行困难的问题。
二、设计标准及测设经过(一)设计标准:1、技术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文及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23号文2、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特殊路段为10公里/小时)。
2、路基设计宽为:5米。
3、路面设计宽为:米。
4、路肩设计宽为:米每侧,培土路肩。
5、路面结构:15cm厚泥结石路面+2cm水泥稳定碎石磨耗层。
6、最大纵坡:%(地形复杂);最小纵坡:%。
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荷载。
8、设计洪水频率:桥涵1/25,路基1/25。
(二)测设经过我公司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外业测量任务。
经过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带队和村民的配合,我们公司人员采用GPS卫星定位和RTK移动站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绘工作,并对筑路材料所在石场和运距、原有道路边坡土质情况、原有构造物的质量情况及错车道和需新增涵洞的位置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直至勘测结束。
总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该设计路段为省横线万宁至至洋浦高速公路。
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
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
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JTG C20-2011)3)《公路勘测规》(JTG C10-2007)4)《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6)《公路排水设计规》(JTGT D33-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17)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四、技术标准: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
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
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一、平曲线设计1、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综合经营公司厂区道路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篇总说明一、测设主要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9;2、部颁《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3、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4、部颁《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5、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6、部颁《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7、部颁《公路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8、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9、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0、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2、部颁《公路排水设计技术规范》JTJ018-96;13、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4、部颁《公路砖石与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15、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6、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8、《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19、《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20、《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21、《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社设字[2000]285号;24、其他相关规范、手册。
二、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四级及以下;2、设计速度:10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6米(8米);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米,一般最小半径30米;5、最大纵坡:10%,最大合成纵坡一般路段10%,最大超高横坡度:8%;6、最小缓和段长度:10米,最小平曲线长:20米;7、最小坡长:一般路段60米,困难路段40米;8、两平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两同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4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30米,两反向曲线间一般最小长度:20米,特殊路段极限最小长度15米(平曲线间直线段长度是按《路线设计规范》7.2.2条的规定执行,对于特殊路段,按《规范》“设计速度小于等于40km/h的可参照执行”的规定执行的);9、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第一章总说明1.道路修建意义公路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设施,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要致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快路快富。
”同时,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具有机动灵活、受交通设施限制少、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等特点。
它对商品流通、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山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该公路位于四川省内江市。
公路沿沱江修筑,主要任务是运输及与加强各村落间以及村落与附近城镇的联系,同时为沱江沿线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沿江道路可以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使水陆运输相结合,加强沿江地区和外界的物资交流。
可以达到方便工农产品的运输,提高村民的出行便捷度的目的。
2.初始资料(1)CAD地形图比例尺1:1000(2)线路起点中心坐标为B0+000(3)根据调查起始年平均日当量轴次为400辆,预测年平均增长率为6.5%。
(4)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年限8年。
3.道路等级论证老师给定三级公路。
4.地形地貌描述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Ⅳ4区,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
平均年温15℃~28℃,一月均温6℃~8℃,七月均温26℃~28℃,最高气温可达41℃,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5598℃左右。
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
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天左右。
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涝交错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显著。
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历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两头旱,插花干旱年年现”之说。
年相对温度在80%左右。
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
内江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面有低山环绕。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一)概述xx公路工程的修建对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及沿线镇区发展规划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镇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本项目勘察设计的主要依据有:1、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相配套的有关规范、规程;2、项目委托书及相关技术要求;3、双方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
(三)测设经过受业主委托,由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按一阶段施工图进行勘察设计,作业中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进行实地放线和资料收集工作,其主要测设经过如下:1、控制测量为满足本项目设计、施工的要求,沿线布设控制导线3.146公里。
导线点采用RTK进行施测,导线点高程采用假设独立高程。
坐标系统采西安80坐标系,测量成果经外业验收后进行了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本测区的基本平面、高程控制。
2、中线测量中线全部采用全站仪实地放线,全线为20m一桩(特征点加桩),路线纵断面采用全站仪施测。
3、专业调查外业测设期间,各专业组人员对拟定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情况、路基构造物、桥涵的相关资料及其它构造物的拆迁、当地材料价格等均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设计标准根据xx政府的委托,本段路线以交通部颁发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为20Km/h的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路基、路面宽度: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两侧土路肩各0.5米(横断面布置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设计荷载:公路-II级;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25;4、路面类型:水泥砼路面;5、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30米;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15米;6、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5米;7、最大纵坡:9%,受限路段12%;8、最小坡长:60米。
三、沿线自然自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地形、地貌该段路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沿线主要地质特征为:山岭重丘区第四系全新冲积粘土、亚粘土、填积土和淤泥,局部洪积软亚粘土和下伏亚粘土。
第一篇综合说明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编制原则第三节编制范围第二章工程基本概况第一节工程简介第二节主要施工内容第三节施工条件第四节项目管理重点第二篇施工组织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思路第一节施工组织原则第二节施工组织总体思路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机构第二节施工组织目标第三节项目部主要人员安排及施工队伍任务安排、劳力组织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安排第一节施工总体计划安排原则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第四章施工准备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第五章设备、人员、材料配备第六章特殊工程管理第一节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措施第二节施工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三篇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章驻地建设和拌和场地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一节工程特点第二节总体施工安排第三节施工方案第四节场地建设第二章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法第三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第四章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第五章桥梁伸缩缝施工第四篇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章工程质量目标、承诺和保证的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第二节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三节质量保证框图第五篇工期目标、承诺和保证措施第一节工期目标及工期承诺第二节保证工期的措施第六篇季节性施工措施第一章雨季施工措施第二章农忙季节施工措施第三章夏季高温施工措施第七篇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第一章安全生产目标第二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第四章安全防护事故处理措施第八篇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措施第一章施工环组织机构及体系第二章施工环境保护的措施第三章施工环境保护检查和监控措施第九篇文明施工、地方协调措施第一章文明施工第二章地方协调措施第十篇其他应说明的事项第一章廉政建设第二章消防、治安等保证措施第三章交通保障措施第四章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措施第五章项目施工管理规范化保证措施第一篇综合说明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一、业主提供的国道351线(原省道210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图纸、补充技术标准、工程量清单、补遗等。
说明书一.路基横断面布置本任务段为红旗渠(K0+000~K0+600)矿区公路,路线长600m,根据业主指示和要求,整体式路面宽9m,行车道宽2 4.5m。
1.填方路堤在坡脚处设置护坡道,护坡道宽1m。
2.挖方段设置排水沟,尺寸为0.5m(宽)*0.6m(高)。
3.土路肩上布设护拦、交通标志等设施。
4.开挖边坡坡比为:一级边坡1:0.5,二级边坡为1:0.75,三级或三级以上边坡坡比为1:1.(注:开挖石方为20m一个台阶)5.其他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二.路基设计(一)设计的原则和要求1.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太行山系岩石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当地自然条件,结合路基填挖情况,以及施工、养护、营运等因素结合进行路基设计。
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设计原则和一般要求(1)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具体要求。
(2)全面调查设计资料,包括,沿线地形,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地震、材料等。
(3)兼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
(4)沿河路基防止冲刷和水淹。
(5)耕种地区节约用地。
(6)地面横坡陡于1:5时的填方路基,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形。
(7)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方边坡可修筑护肩和挡墙或半山桥。
(8)坡积层处的挖方路基,适当的放缓边坡,或在挖方设矮墙。
(9)挖方路基,不同上层边坡采用折线形或台阶式或上挡墙。
(10)就地取材,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11)坚持与环境相协调。
(12)路基结构要防止下沉与坍塌,必要时可以修反压护道。
(二)填方路基设计1.填方路堤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取1:1.5;边坡高度大于8m时,从路基边缘算起每隔垂直高度8m处设置向外侧4%的平台,宽1.5m。
2.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般路段清除表层20㎝厚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一般采用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
总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该设计路段为省横线万宁至至洋浦高速公路。
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
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
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JTG C20-2011)3)《公路勘测规》(JTG C10-2007)4)《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6)《公路排水设计规》(JTGT D33-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17)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四、技术标准: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
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
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一、平曲线设计1、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0级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邵永高速公路永州至零陵段施工图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年月邵永高速公路永州至零陵段施工图设计(K0+000~K3+684.862)班级:学号:所在函授站: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规模邵永高速公路是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在湖南省境内的一段,二广高速公路(编号G55)纵贯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6个省,也是湖南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邵永高速公路起点位于邵阳县长阳铺镇梽木山,连接已建成的潭邵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安邵高速公路,向南经邵阳县、东安县、永州市冷水滩区,终止于永州市零陵区接履桥镇与已通车的衡枣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永蓝高速公路相接。
本设计中为永州市至零陵镇段第I标段,该段道路全长3686.948米,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3+686.948,全线道路路基红线宽度为26米。
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标准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11-9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J033-95)(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规范》(JTJ034-2000)(6)《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20-97)三、道路段工程地质资料1,地形、地貌本标段道路线路分布地段原为东南沿海丘陵地段,为河谷沉积型盆地地貌,至钻探施工时道路段南面段已经人工退填,其填土高度为2至4.1米,北面为天然形成积水塘面,场地地形不平坦,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全段最大高差约为30米,部分场地尚需要回填整平。
二、道路段工程地质资料2,气候永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分明,秋夏之间受台风影响,暴雨较为频繁,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零下-2℃,年平均降雨量1580mm,蒸发量约为1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年影响0-6次,锋利一般为5-6级,最大9级,台风一般伴随着大雨。
第一篇总说明一、沿线地貌、地形、地质及自然地理特征①根据调查了解本地区属南来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湿度为21.5℃,一月平均湿度12.5℃,七月平均湿度28.5℃。
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夏热冬暖、偶有奇寒、雨量充沛、雨季较长。
②本路线地区处西江中下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洼地、平原,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0%左右。
北部怀集悬与阳山悬交界的大稠顶海拔1626米。
③自然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委雨林为主,森林覆盖率66.3%,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油茶、油桐等经济林。
二、设计依据①地形图4张,比例为1:2000;②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路线》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路基》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小桥涵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方左英、方福森《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三、本次设计采用纬地道路设计软件。
四、附经济技术指标表。
第二篇路线设计一、路线平面设计通过方案比选进行路线平面设计中有考虑以下几点:1、尽量使平面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平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避免断背曲线;3、尽量避免小偏角。
4、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使工程量数理少,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二、路线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内容:纵断面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平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
目录第一篇总说明书 (2)1.1 基况本概 (2)1.2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和确定 (2)第二篇路线 (2)2.1 路线平面设计 (2)2.2 路线纵断面设计 (4)第三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5)3.1 路基横断面设计 (5)3.2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及路面设计 (6)3.3 路基排水设计 (9)3.4 路基防护设计 (11)第四篇桥梁、涵洞 (11)4.1 桥梁设计 (11)4.2 涵洞设计 (11)第五篇路线交叉 (12)5.1 路线交叉设计 (12)第六篇其他沿线设施及环境保护 (12)小结 (13)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13)第一篇总说明书1.1基本概况本设计为某市至某市的高速公路k0+000-k2+980的设计。
根据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为高速公路。
路线经过地形为平原微丘。
全线总长2.98km。
有 3个平曲线、3个竖曲线、涵洞5道,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度26m。
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
本设计说明书进行路线方案的论证,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推荐一个最佳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设计,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环境评价等各方面内容。
1.2道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和确定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
公路的路线位置受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我们设计的任务就是在调查研究、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条有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
1.2.1 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道路等级的确定应从公路网规划的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根据远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依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共同决定。
设计路线在平原微丘区。
根据其使用性质及地形限制,要求道路交通等级为高速公路。
1.2.2 行车速度该地区为平原微丘区,根据地形条件,该路设计为高速公路,选用行车速度为V=120km/h。
总说明书
一、概述、受益情况、建设必要性
(一)任务依据
Xxxx设计勘察设计任务是根据业主委托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察设计。
项目实际设计xxxkm,解决xxx通行困难的问题。
二、设计标准及测设经过
(一)设计标准:
1、技术规范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文及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23号文
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特殊路段为10公里/小时)。
2、路基设计宽为:5米。
3、路面设计宽为:3.5米。
4、路肩设计宽为:0.75米每侧,培土路肩。
5、路面结构:15cm厚泥结石路面+2cm水泥稳定碎石磨耗层。
6、最大纵坡:8.0%(地形复杂);最小纵坡:0.3%。
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荷载。
8、设计洪水频率:桥涵1/25,路基1/25。
(二)测设经过
我公司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外业测量任务。
经过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带队和村民的配合,我们公司人员采用GPS卫星定位和RTK移动站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绘工作,并对筑路材料所在石场和运距、原有道路边坡土质情况、原有构造物的质量情况及错车道和需新增涵洞的位置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查,直至勘测结束。
测设方案采用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规范、规程及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完成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路线布设概况
1、路线布设原则
路线布设结合沿线的地形、地物条件,对路线平面、纵面线形进一步优化设计,减少高填深挖,使路线平纵线形更趋合理。
(l)路网布局要合理。
路线应在尽量使用高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短捷,以缩
短公路的营运里程和建设里程,降低造价及运输成本,提高道路经济效益。
(2)平面线形以保证线形的连续性和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使线形舒展流畅,在不显著增加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服务水平,以利项目功能的发挥和营运效益的提高。
(3)纵断面设计力求在保证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前提下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坡度均衡,使平纵线形组合协调,当平纵组合设计不够理想的路段,则采用透视图进行检查、改进,使路线保持连续性,满足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反应的要求。
(4)与沿线村屯规划相协调。
2、建设规模:
道路全线挖方总量:9566立方米;填方总量:4586立方米; 15cm泥结石面层13101平方米,水泥稳定碎石磨耗层13101平方米;错车道15道;新建盖板涵1-0.8米*0.8米总计17/112道/米;挡土墙607/267立方米/米;立沿线单柱式标志牌14座,道口标注桩6根,公里碑4座,建路碑1座。
四、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xxx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麓,属中山地形。
西北地势较高,向东南倾斜,以德隆坡为南北分界线。
南部岩层向西南和东南倾斜,北部岩层向北倾斜。
境内,北部石山层峦迭嶂,中部、南部土山连绵起伏。
城厢镇北部及坡荷、定业等乡,以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岩溶为主。
南部包括xxx,以土山为主,杂有山石。
(2)地质:xxx山露的地层有中、上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
xxx除一些零星河床阶梯地外,没有出露大面积第三第四系地层。
由寒武系组成的坡荷背斜、由三迭系组成的下华—那孟向斜、坡酬—百坎向斜、戈造—那布向斜、宋平—定业盆地是xxx地层褶皱的特征。
(3)气候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7℃,日照1656.5小时,降雨量1258.4毫米,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
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
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
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
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4)水文:路线基本为地而水及地表潜水,没有发现明显的地下泉水和地下水(河)。
五、工程建设条件
1、沿线筑路材料沿线水泥、涵管等材料从县城采购,碎石、砂等材料从附近石场采购。
2、水项目位于处有河流、水利渠等取水比较方便。
3、电公路沿线附近有电网分布,电力充足,用电方便,施工时可与有供电部门协商使用,确保施工及生活用电。
六、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本工程无民房拆,占用水田耕地不多,路线设计已考虑尽量少破坏沿线地貌、地形、林场、天然树木及建筑等,尽量利用旧路。
线形设计尽量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形成合理的组成和良好的空间线形,使之顺畅、舒展,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七、其它
1、在本工程设计中充分学习和贯彻了新规范和新技术。
2、工程采用GPS卫星定位和RTK移动站仪器进行实地测量。
3、全部设计采用海地道路Hard2013、海特涵洞、理正软件、AUTOCA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