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文明探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 格式:pptx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21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1课时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课程标准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 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情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 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描述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析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思考、研究远古居民的文明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的认识,从而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小故事导入历史的概念。
那么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由此,引出古人类遗址,进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授:利用视频介绍北京人并提出问题:北京人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2、北京人的外貌特征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通过古猿、北京人复原图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得出。
)3、北京人的生活通过图片、视频及其截图等由学生概括,教师总结⑴使用打制石器(介绍旧石器时代。
)⑵使用天然火(说出火种的来源,火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火的意义。
)⑶过群居的生活(根据图片资料和阅读卡等材料分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活动:找错误山顶洞人利用山顶洞人复原图、山顶洞人的骨针与饰品、及山顶洞人人工取火想象图等与北京人进行比较提问: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说明了什么?从外貌特征,火的使用情况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说明人类在进化、在发展。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第1节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作用(1)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人类认识自己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
2.成果(1)在这些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
(2)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复原原始先民的体貌特征,推测他们的生活环境,想象他们的生活方式。
1.特点: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原始先民用砾石打制出粗糙的工具,砸开坚果,切割兽肉,挖取植物块根。
2.时间: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3.含义: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4.代表:今天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是一个经典场景。
5.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人类已经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生活地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3.食物来源:北京人主要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和猎取动物来获得食物。
4.生产工具:他们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用这些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5.社会组织:过着群居生活。
(1)原因: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
(2)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6.火的使用(1)用火情况: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较大的灰烬堆。
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等。
这说明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2)火的作用: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三万年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部分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仍以打制石器为主,懂磨制、钻孔技术获取食物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猎取动物采集、狩猎、捕鱼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群体群居生活氏族生活第2节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1)时间:大约一万年前。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地域特征。
能试着描述早期中华文明人们的生产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地,描述自然环境特征。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探讨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探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
2学情分析1、从学习心理分析:好奇性强,对未知事物探究心理强;好动,注意力专注度差,易分散;应多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
2、从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传说、故事、影视等,相关的知识储备较少,需教师补充教学资源,并注意引导。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
难点:为什么出现文明,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至今。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中华文明探源观看视频《中华印象》师:如何要你以一个词来形容你对中华文明的印象,你会选择哪些词?生:神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师:你们知道,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活动2【活动】追溯文明1、将图8-32至图8-41的10件历史文物或遗迹的发掘地,在图8-31《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中相应的地名,标出下划线。
思考1:历史文物或遗迹的发掘地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2:这一分布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3:黄河、长江流域的早期农业生产模式分别是?生活动(略)活动3【活动】图说文明2、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下列一组历史文物或遗迹,记录从中获取的信息并写出小组的发现或结论。
生探究交流(略)活动4【活动】文明探因师问: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生思考交流(略)师小结:随着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进步(1)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家庭(2)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财富和权力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国家(3)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原始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