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放样方法(交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8.07 KB
- 文档页数:5
.
RTK放样实验
1,按照点校正实验步骤依次实施,最后在测区任意测量三个点坐标。
那么,我们就把本次任务中存储的这三个点坐标当做放样点的坐标数据,通过以下步骤按坐标把他们放样到实地,也就是在实地重新找到他们的位置。
(实际工作中,放样点的坐标可通过相关图纸计算得到,一般需要事先存入任务中,可通过“键入点”实现)
2,测量点放样常规点放样,选择增加,共六种方法,选择从列表中选择,在点的列表中选择你要放样的点,导入放样点成功后,选择放样,再选择开始屏幕上显示出放样的形象化界面。
3,画圈中间打叉的符号代表放样点位置;⊙表示你的位置;红色箭头指示的方向可以在选项中选择:正北方向或前进方向;右侧显示向哪个方向移动,上移显示填或挖的高度(即现在高程点与放样高程的差,可先不考虑)当你移动时你的运动轨迹会显示在界面上;
当接近接收机时,箭头变成大圆,目标点在十字丝中心,×表示你的位置,稍许移动,使×和十字丝中心重合。
重合时发出“嘀”的一声,表示你的放样点正确率很高。
手簿不响的话,再找找试试。
4,执行测量,确定放样点名称,选择“地形点”,执行测量,得到所放样点的坐标和设计坐标的差值,若差值在要求范围内(Δ北≤0.03m,Δ东≤0.04m一般不考虑高程问题),选择确定,则继续放样其他店,否则重新放样。
(在第三步中若手簿没有发出“嘀”
的一声,则精度达不到Δ北≤0.03m,Δ东≤0.04m的范围。
具体认不认可要看具体工作要求)
注意:放样点工作,也要在自己建立的任务之中进行,因为里面有你键入或存储的放样点坐标数据,若打开别的任务,里面不会存在你的数据。
;.。
三大步骤轻松搞定RTK(求转换参数、测量及放样、数据传输)RTK技术在各种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工程选线及工程放样中应用广泛,与其他常规仪器相比非常明显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
但在整个GPS应用方面,测量知识的流通面还非常有限,再加上普通测量员或非测量专业人员普遍对新技术理解不深,在进行GPS测量时,往往会按照培训人员的要求机械化地去操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对整个测量工作效率产生影响,GPS的优越性也不能完全被发挥出来。
因此,熟练操作RTK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转换参数仪器连接好后,先要新建一个工程或者打开一个工程,然后就是求转换参数。
根据RTK的原理,参考站和移动站直接采集的都为WGS84坐标。
参考站一般以一个WGS84坐标作为起始值来发射,实时地计算点位误差并由电台发射出去。
移动站同步接收WGS84坐标并通过电台来接收参考站的数据,条件满足后就可达到固定解。
移动站就可实时得到高精度的相对于参考站的WGS84三维坐标,这样就保证了参考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测量精度。
如果要符合到已有的已知点坐标系统上来,需要把原坐标系统和已知点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数求出。
在RTK应用中,转换参数大概分为校正参数、四参数、七参数和拟合参数,这些参数全部体现在手簿即工程之星里面。
四参数和七参数并不是一个概念,四参数是同一椭球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表示为△X、△Y、A(旋转角)、K(尺度比)。
七参数是两个不同椭球之间的转换参数,表示为△X、△Y、△Z、△α、△β、△γ、△K,三个平移、三个旋转和一个尺度参数,是不严密的。
四参数和七参数是不能同时使用的,两者只能选其一,那么在具体测量时怎么确定这两种参数是一个关键问题。
RTK直接测量的坐标是属于WGS84坐标系,我们通常用的是国家标准坐标系统,比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两者并不是一个椭球,那么原则上讲需要七参数才可以实现两个椭球的转换,我们才有可能采集到54坐标。
(完整版)GPS-RTK点位放样详细过程GPS-RTK点位放样步骤1、安置仪器RTK设备分为基准站和流动站两部分,基准站包括三脚架、主机、转换器(放大器)、电源(蓄电池)、天线、连接电缆。
流动站包括碳素对中杆、主机、手簿。
手簿和主机之间使用蓝牙传输。
目前很多RTK设备向一体化发展,使用内置电源,不再使用沉重的大电瓶。
同时数据链发送天线(UHF)也逐渐使用内置电台。
有些RTK设备同时具备电台传输(UHF)和通信网络传输(GPRS)两种功能,在测区较小时使用电台传输,测区较大时使用通信传输。
RTK基准站的设置可以分为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和未知点两种情况。
常用的方法是将基准站架设在一个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未知点上,使用流动站在测区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知点上进行点校正,并求解转换参数。
通常基准站和流动站安置完毕之后,打开主机及电源,建立工程或文件,选择坐标系,输入中央子午线经度和y坐标加常数。
通常建立一个工程,以后每天工作时新建文件即可。
2、求解参数GPS 接收机输出的数据是 WGS-84 经纬度坐标,需要转化到施工测量坐标,这就需要软件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和设置。
四参数是同一个椭球内不同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的参数。
四参数指的是在投影设置下选定的椭球内 GPS 坐标系和施工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四参数的四个基本项分别是:X 平移、Y 平移、旋转角和比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参与计算的控制点原则上至少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控制点等级的高低和分布直接决定了四参数的控制范围。
经验上四参数理想的控制范围一般都在 5~7公里以内。
南方测绘灵锐系列RTK提供的四参数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1)利用“控制点坐标库”求解参数,人工输入两控制点的GPS 经纬度坐标和已知坐标,从而解算四参数。
(2)利用“校正向导”求解参数,使用两点校正功能,在两个已知点上分别做校正,则软件会自动纪录下求得的转换参数。
(3)直接导入参数文件“*.cot”,在南方静态GPS数据处理软件GPSadj中,将测区静态控制时得到的参数文件复制到手簿中相应的工程文件夹中。
rtk坐标测量和放样的一般步骤“哎呀,这 RTK 坐标测量和放样到底是咋回事呀?”我一边嘀咕着,一边和同事们来到了施工现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站在这片待建设的土地上,周围是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我看着手中的仪器,心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
“别着急,慢慢来,咱们一步步来搞清楚。
”同事老张笑着对我说,他是我们这里的老大哥,经验特别丰富。
我深吸一口气,说:“行,那咱就开始吧!首先这第一步是啥呀?”老张耐心地解释道:“第一步啊,得先架设基准站,就像给我们的测量搭个稳固的台子一样。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然后呢?”“然后就是设置流动站啦,让它和基准站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开始测量呀。
”老张边说边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我在一旁认真地看着,不时地问这问那。
“那这个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啥呀?”我好奇地问。
“嘿,这可得注意好多呢,比如说要保证仪器的稳定,不能有晃动啥的,不然数据就不准确啦,那可就麻烦喽!”老张笑着回答我。
我们就这样一边操作,一边交流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对 RTK 坐标测量和放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不就像是我们在给这片土地绘制一幅精确的地图嘛!基准站就是那个原点,流动站就是画笔,我们一笔一笔地勾勒出它的轮廓。
而放样呢,就像是给这幅地图上标注出一个个具体的点,告诉我们该在哪里建造什么。
经过一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我看着这片土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我想说,RTK 坐标测量和放样真的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神奇的技术啊!它让我们能够如此精确地掌握土地的信息,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使用RTK设备进行道路测量的教程一、输入线元文件使用RTK自带道路设计功能(现在大部分RTK设备都带有这个功能)依次输入平曲线、竖曲线,输完之后检查核对、保存。
道路平曲线输入优先使用交点法,交点法仅适用于完整交点输入,立交闸道、卵形曲线、回头弯、虚交只能用线元法输入,遇到断链,断开输。
二、道路放样1.加载道路中线、竖曲线;2.道路中中桩号(逐桩坐标)放样:点击“→”输入里程”x+xxx.xx”,左右偏距为0,点击确定根据放样提示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位置。
3.道路边桩放样: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左或右偏距xx,点击确定。
根据放样提示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位置。
三、横断面采集1.加载道路中线。
2.采集断面数据: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左右范围线为50米,点击确定.(实际范围线根据需要采集)从左到右边依次采集,采集中桩时,必须得打钩。
采集完” Kx+xxx.xx “后,点击“→”输入里程”Kx+xxx.xx”,采集下一断面线。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断面采集完。
3.导出数据:支持海地、纬地断面线格式导出;进横断面点苦,选择相应格式的断面线,输入文件名,点击确定导出数据。
道路测量注意点:1、显示实时里程偏距:道路放样或横断面采集均可以显示,进配置把显示实时里程打开即可!2、征地红线放样:征地红线放样建议使用点放样,把特征点在excel表格里整理保存为.csv全部导入手薄;使用点放样功能,选择放样点,根据放样提示方向东西南北移动找到放样点。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们东英时代的讲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哦!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也欢迎各位学测量的朋友到学校考察,培训,全面系统化的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测量知识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测量员。
第六章道路设计和放样道路设计以及放样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功能,本章主要介绍道路设计的步骤和道路放样。
§6.1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功能是道路图形设计的简单工具,标准道路一般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综合曲线组合而成,修建公路之前,首先设计单位需要设计出公路的《直曲表》,就是该条公路的参数数据,然后勘测方会根据该《直曲表》进行勘察放样工作,勘察放样前就需要使用道路设计,将设计方提供的《直曲表》在软件中输入生成道路设计文件,使用该道路设计文件进行勘测放样作业。
道路设计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模式.图6—1 道路设计§6。
1。
1 道路基本要素以及特殊类型说明在介绍设计的两种方法之前,我们先对道路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做一下介绍,《直曲表》中的主要项目:坐标和桩号:起始点和各交点的里程和坐标计算方位角:直线的方位角曲线间直线长:直线长度转角:Z表示左偏,Y表示右偏;元素法设计中,转角左偏时,半径需要输入负值.半径:圆曲的半径曲线长度:一般包含第一缓曲长、圆曲长和第二缓曲长。
曲线总长:第一缓曲长+圆曲长+第二缓曲长(某些直曲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缓曲长和曲线总长,那么圆曲长就要通过计算的到了)断链:因局部改线、分段测量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桩号不相连接)的情况叫“断链"长链:桩号重叠的称长链短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对于断链的处理,一定要使用分段处理,生成两个道路设计文件。
卵形曲线: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同向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
即圆缓圆的情况;也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是缓和曲线的一段,只是在插入的时候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是一条完整的缓和曲线。
我们简单的理解,出现圆缓圆的情况,即是卵形曲线,必须使用元素法设计。
一般高速公路的匝道都是卵形曲线。
回头曲线:曲线总转向角大于或接近180°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也称套线。
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是指利用RTK技术进行道路放样的过程。
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道路建设中,RTK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精确测量和放样道路,确保道路建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首先,进行RTK设备的设置和校准。
在进行道路放样之前,需要确保RTK设备的正常工作。
首先要对RTK设备进行设置,包括设置基准站、接收机和天线等参数。
然后进行设备的校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接着,进行道路放样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提前准备好道路放样的相关资料和工具,包括道路设计图纸、测量工具、标志杆等。
同时,还需要对道路进行勘测和清理,确保道路放样的顺利进行。
然后,进行道路放样的实际操作。
在进行道路放样时,首先要确定放样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放样。
通过RTK技术,可以实时获取道路的坐标和高程信息,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误差和偏差,确保道路放样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道路放样的检查和调整。
在完成道路放样后,需要对放样结果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放样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的施工和验收。
总的来说,RTK道路放样操作流程包括设备设置和校准、准备工作、实际操作和检查调整等步骤。
通过RTK技术,可以实现道路放样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工程测量学角度交会法放样数据
【最新版】
目录
1.交会法的定义与原理
2.交会法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交会法的优缺点分析
4.交会法放样数据的处理方法
5.结论
正文
一、交会法的定义与原理
交会法,又称交会定位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或线在地图上确定另一点的测量方法。
它是地图学、工程测量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定位方法之一。
交会法原理基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测量的精度,通过已知角度和距离来计算待定点的位置。
二、交会法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交会法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定位、高度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等。
2.道路工程:在道路工程中,交会法可以用于道路中线的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和道路标志的定位等。
3.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交会法可以用于土地的划分、地形测绘和地籍测量等。
三、交会法的优缺点分析
1.优点:交会法操作简便,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各种地形和环境,尤其是对于难以直接测量的区域。
2.缺点:交会法受初始数据的影响较大,当已知角度和距离的误差较大时,计算结果的精度会降低。
四、交会法放样数据的处理方法
1.数据预处理:对已知的角度和距离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计算精度。
2.交会计算:利用剩余的已知数据,通过交会法计算待定点的位置。
3.数据后处理:对计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检查是否满足测量要求,如有必要,进行多次交会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结论
交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的定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计算精度高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合理选择交会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RTK点放样用CORS有多简便?附全流程,看完你就秒上手用RTK干测量嘛机动灵活快捷是必须滴网络CORS作业就很喜人只需一台主机、一个手簿一个对中杆、一个CORS账号在CORS网覆盖范围内不用架设基站,用单移动站就行了CORS账号还没买的,请点我下单测量设备相比以往的外挂电台1 1携带重量起码减少了30多斤绝对是外出测量作业的“省力法宝”当拿到一个CORS账号,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把CORS账号输入到RTK手簿上?不同品牌的RTK,输入方式略有差异。
譬如,我们需要输入账号、密码、服务器IP、端口、选择接入点……是不是感觉像在做“填空题”一样?太繁琐了,就不能简单点?现在有一种更简单的CORS连接,用起来最省时最省力,那就是秒固定版工程之星,主菜单界面点击“秒”悬浮图标,直达高精度位置服务,快速达到固定解,大大减少了使用者的设置时间。
高精度位置服务轻量便捷,提杆就测用网络CORS作业,干起活来真香!在满足CORS工作条件下,利用它进行工程放样、工程验桩、大比例尺成图的控制、相片(卫片)控制及碎部测量等项目,不但能把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能达到快速、可靠、高效的工作效益。
在进行点放样时,我们不妨试一试RTK网络CORS作业,这方式可以省去我们架设与设置基准站的时间和麻烦,开机就可以作业。
点放样的作业流程,我们需要进行连接CORS→新建工程→求转换参数→输入点数据→放样的操作。
连接CORS我们将移动站的主机安装到对中杆上,安装托架,夹上手簿。
移动站、手簿开机,手簿蓝牙连接移动站,然后点击“秒”悬浮图标,直连高精度位置服务,登录成功后,返回主菜单,达到固定解。
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称→确定→点击“目标椭球”,选择相对应的坐标系统→点击“设置投影参数”,修改对应地区的“中央子午线”值→确定。
求转换参数求转换参数至少有两个已知控制点,我们先通过“点测量”,测出两个控制点的大地坐标,然后再进行求转换参数。
利用RTK进行点放样和曲线放样【摘要】本文对利用RTK进行点放样和曲线放样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进行点放样;工程实例;曲线放样1.利用RTK进行点放样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是通过其特征点在实地上表示出来的。
如建筑物的中心、四个角点、转折点等。
因此点放样是建筑物和构筑物放样的基础。
用RTK 进行点位放样同传统放样一样,需要两个以上的控制点,但不同的是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距离或方向来放样定点,或用全站仪用两点定向后放样定点,而RTK是用2~3个控制点进行点校正,就可在无光学通视(电磁波通视)的条件下进行点位的放样,这是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
2.点放样工程实例2.1测前准备获取2~3个控制点的坐标(如果没有已知数据可用静态GPS先进行控制测量),解算或用相关软件求出放样点的坐标,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2.2站的架设将基准站架设在较空旷的地方(附近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压电线等)架设完后安装电台,连接好仪器后开启基准站主机,打开电台并设置频率。
2.3建立新工程开启移动站主机,待卫星信号稳定并达到5颗以上卫星时,先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设置相关参数: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2.4输入放样点打开坐标库,在此我们可以输入编辑放样点,也可以事先编辑好放样点文件,点击打开放样点文件,软件会提示我们是对坐标库进行覆盖或是追加。
2.5测量校正测量校正有两种方法:控制点坐标求校正参数和利用点校正。
第一中方法,利用控制点坐标库(即计算校正参数的一个工具)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利用A,B这两个已知点来求校正参数,那么我们必须记录下A,B这两个点的原始坐标(即移动站在Fixed的状态下记录的这两个点的坐标),先在控制点坐标库中输入A点的已知坐标之后软件会提示你输入A点的原始坐标,然后再输入B 点的已知坐标和B点的原始坐标,这样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
第二种方法,利用校正向导校正,此方法又分为基准站在已知点校正和基准站在未知点的校正。
工程测量学角度交会法放样数据工程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其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交会法放样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数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放样点的精确坐标,从而实现对工程实体的精确控制。
交会法放样的基本原理是:在地面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点,测量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和设计图纸,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得出放样点的精确坐标。
在实际操作中,交会法放样可分为纵断面放样、横断面放样、平面放样等类型,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在工程测量学中,交会法放样的应用尤为重要。
例如,在道路工程中,通过交会法放样可以精确地放出道路的中心线、边线、曲线等关键点,以确保道路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在水电站工程中,交会法放样可以用于大坝、溢洪道等建筑物的放样,以确保建筑物位置的准确性。
此外,在建筑工程中,交会法放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放样高层建筑的轴线、墙体、柱子等。
然而,交会法放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首先,测量数据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减小误差对放样结果的影响,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交会法放样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如何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是工程测量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将交会法放样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放样,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尽管交会法放样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交会法放样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放样精度。
此外,交会法放样在实际应用中还受到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有时无法满足特殊工程的需求。
为了提高交会法放样的精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方法。
首先,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技术,以减小测量数据的误差。
其次,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和方法,如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等,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计算精度。
《道路丈量坐标计算系统(交点法)》简介⑴ 采纳资源管理器界面种类进行设计,数据依据“工程、曲线、计算表”三级进行组织。
能够成立数个工程,每个工程包含数个曲线,每个曲线又包含若干计算表。
构造清楚,便于丈量资料的计算、储存、管理。
⑵ 关于一个曲线,能够依据不一样需要,计算不一样的点位坐标(如中桩、边桩),产生一个相对独立的计算表,而不需重复输入曲线交点坐标、半径、和缓曲线长等资料。
⑶能够计算出中桩、边桩随意点的坐标。
软件供给中桩、中桩+左右侧桩、中桩 +左侧桩、中桩 +右侧桩四种计算表种类,能够依据实质需要进行选择。
⑷ 能够计算法线方向及随意方向边桩的坐标。
⑸ 计算出中桩的切线方向角,便于您进行其余的计算。
⑹ 能够利用“坐标查问”窗口针对一个曲线或一项工程进行某一桩号的坐标查问,而不需成立计算表,灵巧方便。
⑺ 已知一点的坐标,能够利用“桩号查问”窗口进行桩号查问。
利用此窗口能够计算出此点对应中桩的里程以及到中桩的距离,这样能够用于高边坡、挡土墙、地道净空的检查。
⑻ 计算坐标时,桩号输入供给手动输入和自动输入两种方式。
自动输入方式能够自动产生整桩号以及固定距离的左右侧桩;自动输入后还可以够进下手动输入状态进行改正,以合适您的特别需要。
⑼ 能够对桩号自动输入的起讫点进行设置。
⑽ 计算表产生后,能够输入置镜点、后视点坐标,能够计算出现场放样数据。
置镜点、后视点也能够从控制桩表中进行选择。
⑾ 每一项工程都有一个独立的控制桩表。
翻开控制桩表后能够进行控制桩的增添、删除等操作。
⑿ 拥有极强的纠错能力,能够对您输入的数据进行自动检查,对错误数据给出提示。
⒀计算结果能够导出,能够用Excel 软件进行编写或用于往丈量仪器的传输;也能够自动生成精巧报表,并能够进行打印预览或打印输出。
《道路丈量坐标计算系统II (积木法)》简介⑴软件采纳 Windows界面风格进行设计,界面友善,易于理解。
软件供给下拉菜单、快捷键、工具栏三种操作方式,操作方便、快捷;⑵能够进行标准曲线、 C 型、 S 型、卵型曲线等随意复杂形式的线形坐标计算;⑶ 不单能够计算随意点的平面坐标,并且还可以够计算其标高;⑷ 经过设置能够自动计算全线随意区段的整桩号或固定间距的中桩及边桩坐标;⑸能够计算法线方向及随意方向边桩的坐标;⑹ 软件自动办理竖曲线及路面横坡,能够计算任一桩号的标高及路面横坡;⑺ 经过设置,能够计算出路基顶面、底基层、基层、路面等各施工层的标高,并能打印出标高计算表,能够直接用于路基、路面施工中的标高控制;⑻ 能够依据实测坐标反算出该点对应的桩号及与中桩的距离,也能够计算出该点的设计标高及实质与设计的高差,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检查;⑼ 自动进行路面加宽数据的计算。
基于RTK技术下交点法放样路线中线加桩
李仕东;慕春歌;窦守连
【期刊名称】《中外公路》
【年(卷),期】2006(26)6
【摘要】在利用RTK技术放样公路中线时,经常遇到一些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放样加桩点的情况。
此时,事先设计出的坐标用不上或事先未设计,放样数据需在现场计算,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在基于RTK实时坐标测量功能下,根据加桩人员的“意图”,提出了一种在现场实测两点构成一直线,建立其方程,结合公路中线方程,求得构成直线与路线中线的交点坐标,即加桩点坐标,很好地解决了路线中线放样中加桩测设精度低的问题。
【总页数】3页(P156-158)
【关键词】RTK技术;放样;交点;加桩;坐标
【作者】李仕东;慕春歌;窦守连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菏泽市公路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3
【相关文献】
1.GPS—RTK技术在油气管道中线桩放样上的应用 [J], 杨善文
2.基于RTK技术的特殊中桩点放样方法 [J], 李仕东;周庆坡;窦守连;陈英军
3.GPS RTK技术在矿井井筒十字中线基点放样中的应用 [J], 王兵
4.haGPS—RTK技术在油气管道中线桩放样上的应用研究 [J], 乔龙
5.GPS-RTK技术在道路中线放样中的应用及优势关键思路分析 [J], 孙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距离交汇法放样步骤
(1)计算测设数据,即根据两点坐标计算出的两点水平距离。
(2)分别以控制边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控制点到测设点计算出的水平距离为半径画圆弧,两个圆弧的交点可以看做是测设出的点位。
测设结束后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与设计长度比较,其误差应该在限差内。
以两个已知控制点为中心,分别以目标点与两已知控制点的距离为半径划圆,交会点即为要求目标点(注意方向二选其中一个)。
这种方法称为距离交会法。
在水平位移监测中,距离交会法可以用于检测基准点或工作基点、测定观测点坐标和设置临时测站。
在煤矿生产实际中,井巷的施工中心线常采用距离交会法来平移中线点,即方便快捷又能保证中线的准确性和质量。
距离交会法对海上动态定位进行误差分析也有很大的意义。
1 / 1。
在平面模式下选择工具下的roadlink,开始
会出现roadlink平面视图,文件菜单下选择新建道路
在出现菜单下输入道路名称和起始桩号
点击确认
会出现水平定线菜单,用交点法PI,选择插入,按顺序输入交点坐标,每插入一次点击应用,直到输完所有坐标,点击关闭;
输入完毕后,选择PI1,根据曲线、螺旋线曲线螺旋线,螺旋线螺旋线,输入各种参数
如上所示,曲线只是输入半径,曲线长度会自动算出,如果和实际参数有出如,改过来就行了。
如果是螺旋线曲线螺旋线,只是输入半径和出入螺旋线的长度即可(一般出入螺旋线的长度一定一样)。
最后输入完毕,点击应用,关闭;会出现如下图形。
在道路菜单下的选项中可以设置起始桩号和桩号间距
最后把数据上传到手簿中。
在文件中选择导出
选择道路定义到测量设备
点击确定
选择survey controller on com1,手簿上选择连接PC机,即可,然后在手簿中可以查到道路名称,在放样中选择放样道路就可以了,这只是中桩放样,边线放样是在中桩的基础上有一个偏移测量,输入偏移量即可,按只是放样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