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
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件,乙产品256件。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解答:分配率=62400÷(220×120+256×100)=1.2(元/元)——当定额费用是1元时对应的实际费用是1.2元甲产品分配费用=220×120×1.2=3168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256×100×1.2=30720元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表2-2 20XX年8月31日金额单位:元丁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7×12+9×14)=21000分配率=83100÷【34400+21000】=1.5(元/元)——每一元定额成本对应的实际成本为1.5元。
丙产品分配费用=34400×1.5=34400×1.5=51600元丁产品分配费用=21000×1.5=21000×1.5=31500元或=83100-51600=315004.某企业本月共耗费原材料72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10800元。
其中,基本车间生产甲、乙产品共领用6000千克;辅助生产车间消耗600千克;行政管理机构消耗600千克。
当月生产甲、乙产品分别为1200件和800件,单件甲、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3千克、1.5千克。
要求:(1)对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耗用量比例法进行分配;解答:分配率=(6000×1.5)÷(1200×3+800×1.5)=1.875(元/千克)甲产品分配费用=(1200×3)×1.875=675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6000×1.5-6750=2250元(2)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3;(3)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第二章1.编制会计分录:(1)借:生产成本——甲 77000——乙 33000贷:原材料110000(2)借:制造费用 10000贷:原材料 5200应付职工薪酬 3400银行存款 1400(3)借:固定资产 3700贷:银行存款 3700(4)借:长期待摊费用 18000贷:银行存款 18000借:制造费用 1000贷:长期待摊费用 1000(5)借:管理费用 15000贷:银行存款 15000(6)借:销售费用 9000贷:银行存款 9000(7)借:生产成本——甲7700——乙 3300贷:制造费用 11000借:库存商品——甲 78700——乙 36300贷:生产成本——甲 78700——乙 363002.⑪应计入成本费用=77000+33000+10000+18000+15000+9000=162000(元)⑫本月应计入成本费用=77000+33000+10000+1000+15000+9000=145000(元)⑬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77000+33000+10000+1000=121000(元)⑭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77000+(10000+1000)×70%=84700(元)本月应计入乙产品成本费用==33000+(10000+1000)×30%=36300(元)⑮本月完工甲产品成本=84700―30×200=78700(元)本月完工乙产品成本=36300(元)第三章1、解:(1)材料定额消耗量:A 产品:425×50=21 250(公斤)B 产品:525×25=13 125(公斤)(2)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31252125012375+=0.36(3)各种产品分配的材料数量:A 产品:21 250×0.36=7 650(公斤)B 产品:13 125×0.36=4 725(公斤)(4)各种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A 产品:7 650×20=15 3000(元)B 产品:4 725×20=9 4500(元)2、动力费用分配率=(5000×0.3 )÷(45000+30000)=0.2甲产品应分配动力费用=45 000×0.2=9 000(元)乙产品应分配动力费用=30 000×0.2=6 000(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 0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6 000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 100制造费用 2 250管理费用 1 800营业费用 600贷:应付账款 21 7503、工资费用分配率=300004500084000+=1.12甲产品应分配生产工人工资=45000×1.12=50400(元)乙产品应分配生产工人工资=30000×1.12=33 600(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0 4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33 600——辅助生产成本 6 000制造费用 8 000管理费用 12 000营业费用 5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115 0004、借:制造费用 10 000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 500管理费用 3 000贷:累计折旧 14 5005、(1)按30日计算工资率,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日工资率=30280=9.33(元) 应算出勤工资=9.33×(19+9)=261.24(元)应算病假工资=9.33×2×90%=16.79(元)应付工资=261.24+16.79=278.03(元)(2)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应扣缺勤病假工资=9.33×2×10%=1.87(元)应扣缺勤事假工资=9.33×1=9.33(元)应付工资=280—1.87—9.33=268.80(元)(3)按20.92日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算月工资日工资率=280÷20.92=13.38(元)应算出勤工资=13.38×19=254.22(元)应算病假工资=13.38×2×90%=24.08(元)应付工资=254.22+24.08=278.3(元)(4)按20.92日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应扣缺勤病假工资=13.38×2×10%=2.68(元)应扣缺勤事假工资=13.38×1=13.38(元)应付工资=280﹣2.68﹣13.38=263.94(元)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时,按出勤日数算月工资比较缺勤日数扣月工资多算9.23(元)(278.03﹣268.80),这是由于8月份日历日数31天比30日多一日所致。
1【单选题】下列属于产品成本核算首要程序的是( C )。
A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B确定成本项目C确定成本计算对象D确定成本计算期2【单选题】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进行成本总分类核算时使用的是( C )。
A主营业务成本B管理费用C生产成本D库存商品3【单选题】企业的生产费用是指( B )。
A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B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耗费C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耗费D企业在产品生产中由工艺技术过程直接引起的各项费用4【单选题】“凡是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发生,都不应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此说法是为了( C )。
A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线B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线C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线D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线5【单选题】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 D )。
A实际成本计价原则B成本分期原则C合法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多选题6【多选题】下列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是(ABD )。
A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C期间费用D燃料及动力7【多选题】关于费用界限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制造费用应计入生产费用B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应计入产品的成本C凡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D资本性支出能计入产品成本费用8【多选题】在进行成本总分类核算时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主要有(AD )。
A制造费用B销售费用C财务费用D生产成本E管理费用9【多选题】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DE )。
A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的费用界限B应计入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界限C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D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E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10【多选题】成本核算的原则主要有(ABCDE )。
项目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填空题1.为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贯彻原则。
正确地核算和。
2.企业只有按照和,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及时地计算产品成本。
3.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和的分类。
4.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两类。
5.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和。
6.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 )。
A.外购动力费用' B.制造费用C.工资费用 D.折旧费用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有( )。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C.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D.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旧费4.为了及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做好的各项基础工作不包括 ( )。
A.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B.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C.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工作D.定额的制定和修订5.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可以不进行 ( )项目中费用界限的划分。
A.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B.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的界限C.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D.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6.为了保证按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应负担的费用,必须将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正确地在 ( )。
A.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B.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C.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D.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7.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 )。
A.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 C.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C.确定成本计算对象D.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8.在成本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是贯彻了会计核算的( )原则。
A.历史成本B.权责发生制C.配比D.重要性9.下列各项中,不计人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 ).A.直接材料费用B. 辅助车间管理人员工资C.车间厂房折旧费D.厂部办公楼折旧费10.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是指 ( ).A.全体职工的工资和按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B.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C.计人成本的原材料节约奖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11在企业已经设置了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的情况下,不能再设置的总账科目是()。
成本会计第二章练习一、名词解释1. 成本核算2.费用要素3.产品生产成本项目4.制造费用5.销售费用6.管理费用7.财务费用8.直接生产费用9.间接生产费用10.直接计入费用11。
间接计入费用12.基本生产13。
辅助生产二、判断说明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并说明理由)1.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2.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3.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应该也可能绝对正确地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4.制定和修订定额,只是为了进行成本审核,与成本计算没有关系。
5.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始记录,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
6.制定厂内计划价格是为了分清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管理业绩,并加速和简化核算工作。
7.为了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厂内价格应该在年度内经常变动。
8.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9.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属于费用要素。
10.折旧费用和工资费用是产品成本项目。
1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节约、合理。
12.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
13.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是产品成本项目。
14.如果工艺上耗用的燃料和动力不多,可以将其中的燃料费用并入“原材料”成本项目,将其中的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15.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6.计入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17.计入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18.直接生产费用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计入费用,间接生产费用多数情况下是间接计入费用。
19.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全部生产费用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
第二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职能和分类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仅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1、成本会计起源于()。
A.英国B.美国C.日本D.中国2、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oA.《成本会计原理与实务》B.《制造成本》C.《工厂会计》D.《成本会计》3、成本决策的前提是()=A.成本预测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计划4、在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本职能是()。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核算D.成本分析5、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订成本计划的依据,且在成本会计中居中心地位的职能是()o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核算D.成本分析6、强调以“实际费用”作为成本计算基础的成本会计制度是()oA.实际成本制度B.作业成本制度C.目标成本制度D.标准成本制度7、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的成本计算模式是(A.全额成本计算模式B.作业成本计算模式C.目标成本计算模式D.实际成本计算模式8、以成本动因作为间接成本分配基础的成本会计制度是()。
A.实际成本制度B.作业成本制度C.产量成本制度D.标准成本制度二、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有多个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的主要进展表现在()oA.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的计算方法B.确立了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C.制造业采用分批成本计算法或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D.建立了成本会计组织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的主要进展表现在()。
A.建立标准成本制度B.完善预算控制方法C.成本会计在各行业广泛应用D.形成完整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的主要进展表现在()oA.开展成本预测和决策B.实行目标成本计算C.实施责任成本计算、推行质量成本核算D.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形成完整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4、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oA.成本预测与决策B.成本计划和控制C.成本核算D.成本分析与考核5、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成本会计分为()oA.实际成本制度B.估计成本制度)C. 计划成本制度D. 标准成本制度6、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成本会计分为(A. 全额成本计算模式B. 实际成本计算模式C. 变动成本计算模式D. 标准成本计算模式7、 按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分类,成本会计分为()。
《成本会计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1. 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耗费,应通过()账户核算。
A. 基本生产成本B. 辅助生产成本C. 制造费用D. 管理费用2.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应计入()。
A. 制造费用B. 管理费用C. 生产成本D. 销售费用3.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若不便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应借记()。
A. 制造费用B. 管理费用C. 销售费用D. 财务费用4. 用于产品生产、照明、取暖的动力费用,应计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项目。
A. 直接材料B. 制造费用C. 直接人工D. 燃料及动力5. 按实际成本计价,下列方法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不包含的是()。
A. 个别计价法B. 先进先出法C. 后进先出法D. 加权平均法6.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 5000 千克,单价 20 元,原材料费用分配率为 20 元/千克。
甲产品产量 100 件,乙产品产量 150 件。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为()元。
A. 20000B. 30000C. 10000D. 400007.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应计入()。
A. 基本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管理费用D. 销售费用8.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是()。
A.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B.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C. 生产工人的工资D.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9. 分配加工费用时所采用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指产品()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 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B. 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C. 所在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D. 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之半10. 采用约当产量法,如果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投入和加工进度不一致,应分别()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A. 按 50%B. 按投料进度C. 按完工程度D. 按定额比例11. 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
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单选题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销售费用”D、“基本生产成本”2、在不设“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在发生时,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销售费用”D、“基本生产成本”3、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基本生产成本”B、“管理费用”C、“制造费用”D、“辅助生产成本”4、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销售费用”D、“财务费用”5、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时,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属于()。
A、直接计入费用B、间接计入费用C、间接生产费用D、制造费用6、基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借记()。
A、“基本生产成本”B、“管理费用”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7、在计件工资制度下,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A、是直接生产费用也是直接计入费用B、是直接生产费用但属于间接计入费用C、是间接生产费用也是间接计入费用D、是间接生产费用但属于直接计入费用8、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应该是()。
A、1年以内B、1年以上C、2年以内D、视情况而定9、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10、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消耗性材料的费用,应记入()。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基本生产成本”11、对受益期与支付期不一致的费用,采用分期摊销或预提的方法进行处理,是贯彻了会计核算的()。
A、重要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权责发生制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费用,按照其用途进行分配,可能记入的会计科目有()。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销售费用”D、“基本生产成本”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