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短歌行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38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诗三首》中的《短歌行》,该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解析和鉴赏。
具体章节为教材第二单元《古代诗歌欣赏》中的第二节《短歌行》。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短歌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短歌行》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受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豪放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和鉴赏《短歌行》,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短歌行》朗读音频、诗歌解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短歌行》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 朗读:带领学生齐读《短歌行》,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特点,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从意境、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对《短歌行》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5. 实践情景引入:以《短歌行》为例,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短诗。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短诗,讲解其创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短诗的创作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首短诗,并进行互评、修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短歌行》2. 板书内容:a. 诗歌结构:四句一首,每句七字。
b. 韵律特点:平仄对仗,韵脚押韵。
c. 主题:豪放情怀,热爱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韵律特点,创作一首以“秋日”为题材的短诗。
2. 答案示例:金风送爽秋意浓,枫叶红于二月花。
露珠晶莹滴落叶,夜幕降临思故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诗三首》学习要点《短歌行》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诗歌的主旨是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曹操深得《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精髓,将慷慨悲凉之情,贯于纯正质朴的语言之中。
或借古以讽,化而用之,或托物遣兴,古为今用。
诗歌意境深远而优美,风格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二、诗歌简析: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
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
“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
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
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
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自《诗三首》中的《短歌行》,诗歌描绘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感慨和追求。
诗歌中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追求的执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自然景物变化为线索,引发学生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
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4.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艺术效果。
5. 创作练习:请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短篇创作。
6.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短歌行》板书内容:自然景物变化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人情感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短歌行》。
2. 请学生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并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运用创作。
3. 请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以《短歌行》为启发,进行一篇人生感悟的短文写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短歌行》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诵、解析、创作等环节,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古代诗歌,比较其与《短歌行》在意境、主题、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是《琵琶行》、《长恨歌》并称唐代“三大名篇”的其中一篇。
全诗由十个二句联组成,语言纯朴,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2.学习《短歌行》的基本知识,如题目、形式、结构等;3.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鉴赏方法;4.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5.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歌鉴赏及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2.了解《短歌行》的基本知识通过介绍《短歌行》的题目、形式、结构,引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思考。
3.诗歌鉴赏(1)音韵特点:用最简单、最朴素、最自然的语言,缀合韵脚,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2)运用词汇:如“天上人间”、“金戈铁马”、“万里长城”等,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易。
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像呼喊着自己的人生。
(4)意境营造: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意象,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都让读者产生了画面感,而且情感交流十分丰满。
4.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们自己阅读完《短歌行》之后,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如何自如之发展?如何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音韵特点、词汇运用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诗三首》中的《短歌行》,出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短歌行》的全文解析,诗歌背景介绍,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歌行》的全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2. 掌握《短歌行》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特殊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短歌行》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短歌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短歌行》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特殊句式,以及诗歌的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生: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诗三首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歌行》。
2. 背景介绍: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词语解析:讲解《短歌行》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特殊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5. 意象分析: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6.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短歌行》的鉴赏题。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类似的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短歌行》2. 重点词语:生僻字词、古汉语特殊句式3. 意象分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4.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1)意象: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修辞手法:如“对仗”和“拟人”,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课后阅读:让学生课后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诗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