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下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
第四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保健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
第二章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保障第五条未成年人享有与其身心发展和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权利。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教育制度。
第七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权利,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健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第八条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身体安全的保障,禁止虐待、遗弃、剥夺未成年人的生存权。
第九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国家鼓励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第三章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第十一条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养、教育、保护和监督的责任。
第十二条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权利,国家对失去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给予必要的救助。
第十三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教育资助制度,确保未成年人的平等受教育权。
第十四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工作权利,国家对符合年龄、条件的未成年人提供劳动保护,严禁非法雇佣、剥削未成年人。
第十五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对虐待、殴打、遗弃、强迫拐卖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治。
第四章违法行为的预防和处理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国家制定特定的刑事法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对于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教育、矫治等措施,帮助其重新健康成长。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第十八条对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监督责任,由有关部门负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在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备受重视。
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批社会教育机构,幼儿园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于近年颁布了《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了幼儿园在保护未成年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通过对该法律内容进行解读,深入探讨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期更好地保障幼儿园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权益。
一、法律目的和适用范围《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幼儿园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受到伤害和侵害。
该法律适用于所有我国境内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以及托幼机构。
二、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 幼儿园未成年益的保护《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教育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具体而言,幼儿园应当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及时有效地告知未成年人和家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保障未成年人的知情权;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需求,加强未成年人的参与性,保障未成年人的参与权。
2. 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管理《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保护未成年人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问题。
幼儿园应当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还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和处理未成年人在幼儿园的问题和矛盾。
3. 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理《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侵害未成年益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违法处理规定。
对于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等一系列惩处措施,保护未成年益不受侵害。
三、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和作用《幼儿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加强。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知识结构这一课与学生关系最密切。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什么是受教育权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1.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我国公民受教育的主要内容:的义务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受教育既是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2.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特征普遍性九年义务免费性教育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施行普及义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务教育的法律国家的职责保障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国家社会的职责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职责家庭的职责国家采取各种法律保障:——可靠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物质保障:——物质基础的受教育权师资保障:——重要条件3.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1)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义务青少年要(2)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自觉履行务教育的义务受教育义务(3)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法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许多人士认为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创新。
我国目前25岁以上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25—64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1998年—1999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大约是它的15倍。
土尔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印度为3.2%,菲律宾为4.2%,而美国是5%。
学校的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条例学校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公私立学校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
第三条原则学校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章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第四条生存权与发展权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五条受教育权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得因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背景等原因歧视未成年人。
第六条的人格尊严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七条隐私权与荣誉权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荣誉权,不得公开或者泄露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荣誉信息。
第三章教育保护措施第八条安全教育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
第九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定期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十条网络保护学校应当加强网络管理,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引导其健康上网。
第十一条校园欺凌防治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治机制,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规行为处理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学校应当及时制止,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三条法律责任追究违反本条例,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生效时间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解释权本条例的解释权归教育部所有。
---这份《学校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条例》草案旨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权益,确保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隐私权和荣誉权等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教育保护措施,包括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护和校园欺凌防治等,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本旨在详细阐述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注释。
以下是对各个章节进行细化说明的内容。
第一章未成年人基本权益保障本章主要介绍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健康权等。
同时,对这些权益的具体保障措施和责任主体也进行了详细描述。
第二章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保护在这一章节中,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如人身自由、人身安全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个别情况下的特殊保护措施。
第三章未成年人知情权保护本章主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知情权,即未成年人在接受医学、教育、婚姻等方面应获得的知情权利。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知情权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并对违反该权益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追责。
第四章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在这一章节中,对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保护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包括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处分和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第五章未成年人教育权保护本章主要涵盖了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的保护措施和义务。
法律明确规定了教育机构和监护人的责任,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第六章未成年人健康权保护在这一章节中,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权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的医疗保健权、心理健康权和环境卫生权等。
第七章未成年人参与保护本章节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在参与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涵盖了未成年人的参与决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并对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利进行了具体规定。
第八章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及处罚在这一章节中,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及相应的处罚进行了详细说明。
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进行了细致规定,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章未成年人保障工作机构和人员本章主要介绍了相关保护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附件:1. 未成年人保护法2. 未成年人婚姻法3. 未成年人教育法4. 未成年人医疗法5. 未成年人福利法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生存权:指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包括食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与保护。
民法典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民法典的正式施行,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了更为全面的保护。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是国际共识,而我国《民法典》第一编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其中包括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和受保护权等权利。
在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方面,民法典规定禁止未成年人从事危险活动,禁止未成年人参加淫秽、暴力等不良行为。
此外,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民法典也作出了特别的规定。
比如对于未满8周岁的儿童,其民事行为一般不能产生法律后果,他们的法律行为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校内外围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教育是未成年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就在去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条例》,其中针对学校内部的学生权益保护作出了明细的规定。
比如规定学生在学校内应该享有安全的课堂环境,应该有保障的饮食和住宿条件,应该有公平的考试机会等。
当学校未能保障学生权益时,学生或者他们的监护人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人民政府或者相关社会组织提出申诉。
除了在校园内,未成年人在校外也受到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的义务。
在不得已时,发现未成年人遇到危险的人应当及时报警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但是,现实中,仍有一些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
在家庭环境方面,一些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比如存在“打骂教育”和“溺爱教育”等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侵害其合法权益。
在社会环境方面,还存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
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它包含了六大保护措施,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大保护措施。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基本保障责任,要求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条件。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有权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全面的发展机会。
第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保障责任,要求确保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节,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禁止虐待、忽视、残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并要求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保护。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身体虐待和性侵犯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些保护措施旨在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四,保障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受保护的责任,要求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面临危险、遭受伤害或受到侵犯时,可以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援助。
第五,保障未成年人的参与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了未成年人参与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并要求对未成年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尊重和重视。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有权参与社会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要求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这包括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
总结起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措施分别是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保障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
这些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第十一课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有进学校学习的权利;学校、家长、社会也有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2、初步了解义务教育制度,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必须按国家规定接受义务教育。
3、知道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即使是身体残疾也有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4、知道国家每年都要为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经费,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辜负国家、父母、老师的期望,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有进学校学习的权利;学校、家长、社会也有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发思考
1、同学们,当你们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有没有想到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不让你上学了你该怎么办?家住农村的小芳就遇到了这样的伤心事:
二、上学读书男女平等
1、指名读后讨论
2、大家讨论得很好。
听听法博士是怎么说的吧!(出示P54法博士的话,指名读)
3、有了法博士的指点,你知道该怎样说服小芳的爸爸了吗?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凡”意味着所有,“应当”意味着必须,那么什么叫“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规定的年限又是几年呢?)
4、知识窗”
a) 指名读
b) 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是什么?(重点理解“义务”二字:国家有提供教育机会的义务,适龄儿童有接受教育的义务,适龄儿童家长有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的义务。
这种
教育带有强制性。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强制孩子们接受教育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5、出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儿童受教育的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祖国。
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保卫者。
)
三、残疾人也有权上学
1、可是对于张海迪、桑兰这样的残疾人,她们也能接受义务教育吗?
2、学生自学相关内容
3、哪位法博士、小法官能给我们讲讲?
四、不能把淘气的学生赶出课堂
1、出示P55卫卫的事例。
2、指名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卫卫上课调皮,老师又不能赶他出教室,那其他同学的受教育权不是受到侵害了吗?(让学生明白,扰乱课堂纪律,最吃亏的其实是自己。
)
4、如果我们想到国家为了保证我们受教育的权利付出了多少代价,我们就更清楚该怎么做了。
(出示“知识窗”及“小小论坛”、“法博士”)
5、看了这些,你想对卫卫这样的孩子说些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己的受教育权了解了多少?
2、你打算怎样珍惜国家法律赋予你的这项权利呢?
六、活动延伸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国家在教育方面投资的情况和国家为教育事业制定了哪些特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