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一览表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1
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信息及技术成熟度自评价表
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指对实现2020年专项预期目标具有重要贡献并且研发难度大的技术,重点面向目前在专项中尚未完全突破或尚未开展、存在重大技术瓶颈以及可能制约专项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专项中尚未开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只对基线状态和预期状态进行填写和技术成熟度(以下简称TRL)评价。
技术成熟度评价可参考参照表1-3的评价准则。
附表2中的技术产品已达到的逼真度、试验环境已达到的逼真度的说明主要适用于工业类技术,其他类型技术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填写。
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信息及技术成熟度自评价表
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指对实现2020年专项预期目标具有重要贡献并且研发难度大的技术,重点面向目前在专项中尚未完全突破或尚未开展、存在重大技术瓶颈以及可能制约专项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专项中尚未开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只对基线状态和预期状态进行填写和技术成熟度(以下简称TRL)评价。
技术成熟度评价可参考参照表1-3的评价准则。
附表2中的技术产品已达到的逼真度、试验环境已达到的逼真度的说明主要适用于工业类技术,其他类型技术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填写。
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信息及技术成熟度自评价表
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是指对实现2020年专项预期目标具有重要贡献并且研发难度大的技术,重点面向目前在专项中尚未完全突破或尚未开展、存在重大技术瓶颈以及可能制约专项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专项中尚未开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只对基线状态和预期状态进行填写和技术成熟度(以下简称TRL)评价。
技术成熟度评价可参考参照表1-3的评价准则。
附表2中的技术产品已达到的逼真度、试验环境已达到的逼真度的说明主要适用于工业类技术,其他类型技术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填写。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1、系统软件2、支撑软件3、中间件软件4、嵌入式软件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7、图形和图像软件8、金融信息化软件9、地理信息系统10、电子商务软件11、电子政务软件12、企业管理软件(二) 微电子技术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3、网络技术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四)通信技术1、光传输技术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3、无线接入技术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5、软交换和VoIP系统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五) 广播电视技术1、演播室设备技术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实现交互式控制的服务端系统技术。
3、信息保护系统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媒体整体版权保护的系统技术。
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7、光发射、接收技术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10、IPTV技术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产项目除外。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1、半导体发光技术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七)信息安全技术1、安全测评类2、安全管理类3、安全应用类4、安全基础类5、网络安全类6、专用安全类(八)智能交通技术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兴领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与人的智能互动。
为了实现物联网的顺利发展,有几个关键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一、传感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各种传感器,它们能够感知并采集环境中各种数据。
传感技术包括温度传感、湿度传感、气体传感、光照传感等多种类型,通过这些传感器,物联网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二、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依靠各种通信技术连接海量的设备,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交互。
目前主要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LPWAN)等。
这些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还能将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处理和存储。
三、云计算技术物联网中,海量的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用于处理这些数据。
云计算可以将数据在云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同时,云计算还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四、安全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和数据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因此安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物联网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设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措施。
通过这些安全技术,可以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不正当访问。
五、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中的大规模数据处理通常需要依赖云计算来实现,但有时也需要在设备本地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响应。
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在设备附近的网关或服务器上进行数据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网络负载。
边缘计算技术能够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性能,适用于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
六、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物联网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决策和优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智能识别,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附件1:关键性实用科学技术目录一、林业类技术,推荐技术依托单位自治区林科院:1、核桃优良新品种及繁育技术推广环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是核桃的最佳适生区,面向三地州推广核桃新品种“新新2号”、“温185”等,在新疆核桃主产区建立一定规模标准化良种采穗圃,建立完善的苗木繁育体系,面向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推广品种纯正的优良种苗,提高我区核桃栽培良种化程度,全面提高核桃品质和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加强标准化栽培管理,通过使用良种、合理密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组装配套综合栽培技术,推广、普及核桃高效栽培技术,引导广大果农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走科技致富之路。
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使核桃园丰产高产、增加收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
按照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州自然条件不同,确定核桃主栽品种,每个地州选择1—3个主栽品种(如“新新2号”、“温185”等),采用良种核桃穗条、接芽对现有实生低产劣质核桃进行嫁接改造。
通过嫁接改造能迅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核桃资源,增加产量、改进品质、为农民增收,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3、红枣良种繁育技术推广根据南疆各地州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确定适生红枣主栽品种1—3。
建立良种红枣采穗圃,通过示范园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不断改良红枣品质,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推广红枣直播育苗技术,生产优良红枣种苗推广应用于生产,实现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的转变,为红枣产品增产、品质优化,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红枣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强化红枣标准化栽培管理,推广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以及枣棉、枣粮套种直播栽培模式,全面应用组装配套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
全面实现果粮双丰收。
5、巴旦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推广我院近年选育巴旦杏良种和引进新品种,根据各产区生境条件、市场需求确定优良主栽品种,相应配置授粉品种,授粉品种必须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亲和力强,且散粉时间长的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不超过3个。
附录1 国际关键技术清单《国际关键技术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是美国关键技术研究所在汇集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8份技术预测报告后,在对近年来各国技术预测方法、准则、具体技术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应优先发展的技术汇集而成的。
这八份报告是:①国家关键技术报告──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1995年3月;②获得新的优势:美国未来优先发展的技术──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0年1月;③新兴技术预测──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1996年1月;④通过预测走向成功:面向21世纪的战略──英国科学技术办公室,1996年;⑤创新与技术政策工作组报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年9月;⑥德国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德尔菲报告──德国联邦研技部,1995年;⑦到2020年日本的未来技术──日本科技厅、国家科技政策研究所、未来工学研究所,1995年;⑧2000年法国工业关键技术──法国工业部,1996年。
《清单》中关键技术的定义采用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的有关概念(见第一章概论中的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
《清单》以美国第三个国家关键技术报告(1995年发表)的分类方法作为框架结构设计,按技术领域、技术类别、技术子类和专项技术与应用四个层次划分(见第二章预测类型中的技术分类体系)。
《清单》选择了8个技术领域,这8个技术领域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1)信息和通信;(2)环境质量;(3)能源;(4)生命系统;(5)制造;(6)材料;(7)运输;(8)其他(金融、海洋、建筑、空间)。
8个技术领域包括38个技术类别,130个技术子类,375个专项技术(表1)。
从表中看出,信息与通信产业在技术子类和专项技术的数量上都排列第一,说明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未来全球技术发展的一个最重要领域之一。
《清单》中包括上述八份报告中所有的技术项目,它们都是对各国未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关键性的技术。
e十大重点支持领域表
1.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2. 生物科技:包括基因编辑、生物药物研发、生命科学研究等。
3. 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与推广。
4. 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5. 环境保护技术:包括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的研发与推广。
6. 医疗健康技术:包括医疗器械、医疗影像、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7. 新材料技术:包括碳纳米管、柔性显示屏、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
8. 航空航天技术:包括航空器研发、航天器研发、导航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9.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10. 城市交通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系统、高速铁路
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综合能源的九大关键技术目前综合能源的九大关键技术前言:当信息技术革命与能源转型携手一次次打破传统能源服务的壁垒时,综合能源服务走进了大众视野,并逐渐成为了未来能源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前期能源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到能源传输与转换过程中的智能调控与存储,再到需求侧的数字化管理与能效优化等等,将能源领域的各行各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并对经济,环保,就业等诸多方面益处良多。
这其中供给侧能源设备与技术的选择,不仅是综合能源服务的底层环节,更是复杂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石。
本文将从综合能源服务的能源供给侧切入,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些该领域的关键设备与技术。
在之后的综合能源关键技术系列文章中,将对下文提到的九大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展开介绍,涉及包括技术原理简介,技术发展及成熟度,技术优势分析,技术经济性,政策现状背景,具体项目案例以及国内外发展对比在内的不同单元。
一.冷热电三联供CCHP作为传统热电联产CHP的扩展,冷热电三联供CCHP不仅可以满足发电需求,同时释放的热量将成为副产品被回收利用,作为空间加热,水加热以及空间冷却的热源。
CCHP由燃气发动机,发电机,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组成。
燃气发电机肩负产热和产电功能,而废热将被输送到吸收式冷却器中,利用此产生冷却能。
该技术常常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设备,而吸收式制冷机产生的电能与废热之比可以通过变化来满足特定的要求。
图1:冷热电三联产CCHP功能图与独立的供热与电力系统相比,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不仅提高了能源效率,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燃料和能源成本,因而更具有经济效益。
而CCHP与例如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也进一步促进了能源转型,同时通过二氧化碳减排为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做出贡献,潜力不容忽视。
二.电池技术Battery近年来电池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仅在2019年上半年,世界各国对电池技术的投资就超过了14亿美元。
目前,电池领域中,不同类别的电池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
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2016智能制造十大核心技术所谓(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
使得企业的竞争要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之前的材料、能源两种资源为核心转变为材料、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为核心的竞争,从而产生了两种生产力,即以传统的材料和能源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力和以信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这三种资源、两种生产力合在一起,形成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
1、赛博物理系统CPS:即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CPS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2、人工智能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3、增强现实技术AR:即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及支撑文件一、总体要求以“科技支撑引领全省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紧扣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品及生物医药七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凝练重大科技任务,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扎实推进攻关行动,解决一批制约我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推动新时代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通过实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撑我省重点产业迈向中高端。
到2025年,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400项以上,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装备400个以上。
其中,在电子信息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30项以上;在智能工厂、智慧农业等领域形成10个以上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在清洁能源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20项以上;在物流装备、高原农机装备等领域开发先进装备20个以上;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开发重点新产品100个以上;在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领域突破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20项以上。
三、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一)新材料产业聚焦“先进基础材料”、“战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绿色综合利用”四大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全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先进基础材料。
重点支持高性能低成本硅锗储能材料、电子锡焊料、微电子封装用高性能导电胶材料研发,开发一批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应用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先进产品;重点支持高性能铝铜钛锌材料精深加工,推动部分技术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推动传统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向下游中高端应用领域延伸。
战略新材料。
以战略新材料研发为导向,持续推进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
一、30项关键共性技术:根据浙江各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及其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屮的地位,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趋势,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重点,突破30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具体的产业或行业技术创新重点和关键共性技术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开发以系统级芯片为重点的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嵌入式软件、软件中间件、信息化支撑软件、信息安全及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下--代网络、光通信产品、宽带接入设备、智能网系统为代表的网络及通信产品;开发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音视频监控产品、流媒体应用技术产品及数字摄录放产品;开发光电子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子产品。
关键共性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开发应用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技术。
(二)医药工业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定向合成、手性合成、生物工程等新型药物,开发药物的质控技术;开发屮药提取、浓缩、杂质控制等新技术;开发仿制药物的工艺创新、晶型创新和剂型创新的新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生化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开发针对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系统、艾滋病、慢性乙肝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类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一批生物工程原料药;开发新型药用辅料和医疗器械。
关键共性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手性合成技术;新型辅料的开发生产应用技术。
(三)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开发高档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微纳电子材料、信息传输线等电子信息新材料,工程塑料, 纳米材料和其它特种新材料;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磁性材料、合金材料、包装材料、氟(硅)等化工材料等领域里取得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
(四)化学工业技术创新重点开发氟精细化学品、高端氟聚合物,有机硅单体、硅油、硅橡胶、硅烷偶联剂;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和生物农药新品种以及农药新剂型;开发高效催化剂,各类新型助剂,高档颜料、染料、涂料和农药、医药屮间体;开发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学品、粘合剂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