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检测临床意义共73页
- 格式:ppt
- 大小:9.15 MB
- 文档页数:1
临床分析中的血红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及氧运输能力。
血红蛋白测定是临床分析中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主要有静脉全血法和静脉血液检测法两种。
1. 静脉全血法静脉全血法是通过抽取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样本,并将其放入血红蛋白计测仪中进行测定。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并且能够提供准确的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2. 静脉血液检测法静脉血液检测法是将受检者的静脉血液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
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一些,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和设备,但其结果也较为准确。
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诊断和鉴别贫血血红蛋白测定是检查贫血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判断患者贫血的程度,并进一步分析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等因素引起的。
2. 评估肺功能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后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它是氧在血液中的运载者。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间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判断氧供需平衡是否正常。
3. 监测治疗效果某些疾病和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比如,放化疗期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的;而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可能意味着治疗效果好转。
4. 预防运动员滞纳症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载能力直接影响运动员的体力,因此,对于参与高强度体育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的测定尤为重要。
可以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调整和干预,预防运动员滞纳症的发生。
5. 预测预后在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常常与预后结果有关。
例如,肿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往往与预后不良有关,而血红蛋白水平的恢复则可能表明治疗效果良好,预后有望改善。
三、血红蛋白测定的误差及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测定在实践中可能会受到一些误差的影响,这些误差可能来自操作失误、设备问题、标准品质量等多个方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
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常的重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英文名称:MCHC。
化验介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大细胞性贫血(MCV)94~160fl(>94fl) ,(MCH)32~50pg(>32fl),(MCHC)32~36%
正细胞性贫血 (MCV)80~94fl ,(MCH)26~32pg,(MCHC) 31~3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72~80fl(<80fl),(MCH)21~25pg(<26fl) ,(MCHC)31~35%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MCV)50~80fl(<80fl) ,(MCH) 21~25pg(<26fl) ,(MCHC)24~30% (<31fl)
正常参考值:
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红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检测人体血红蛋白组成的方法,通过分离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可以对一些血液病和遗传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其临床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电泳可以检测出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变异,从而诊断和区分各种血红蛋白病。
比如,可以分辨出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2. 确定携带者和患者: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帮助鉴定携带血红蛋白基因变异的人群,比如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
3. 预测疾病进展:通过观察血红蛋白电泳的结果,可以评估一些血红蛋白病的预后和疾病进展情况。
比如,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可以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4. 确定输血治疗方案: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帮助确定输血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一些血红蛋白病患者来说,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可以指导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血型选择。
总的来说,血红蛋白电泳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各种血红蛋白病,评估预后和疾病进展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红蛋白检验方法及应用研究摘要: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测定对许多疾病的预防、确诊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所以研究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学上非常重要。
本文对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考察和分析了目前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并指出了其在临床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血红蛋白,检测,临床,应用血红蛋白在人体内部是复杂运输氧气的一种蛋白质,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对人体健康程度有重要影响,而对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数值变化及其背后代表的人体健康指数的变化极为重要,下面对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医学方面的意义进行分析说明。
1,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检测在各国体检项目中都非常常见,对其进行检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和判断血液方面是否有疾病。
本文另辟蹊径,从血红蛋白增多和减少以及糖化的角度来进行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
1.1更好地把握检测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不管血红蛋白含量是增多还是减少,其都反映了被检测者在身体健康指数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被检测者身体健康情况。
血红蛋白增多主要原因有病理性增多和生理性增多两种,其都是与被检测者是否患有疾病以及生存环境有关。
对血红蛋白的病理性增多来说,它又可被分为两种:先天性和后天疾病导致,前者是由脏方面的先天疾病和血管畸形对造血功能造成的影响引起的;后者则主要是因为一些疾病和身体损伤的影响,如由腹泻、烧伤、等引起的身体脱水而造成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不正常增多,还有一些癌症以及肾脏方面和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造成红细胞生成素异常增多,使血红蛋白呈现病理性增多。
这两种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现象都说明机体处于受损状态,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对生理性增多和减少来说,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如饮食结构中某些微生物缺乏或者过多,天气炎热或者寒冷导致出汗量的变化而引起人体含水量变化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变化等。
这些都反映了生存环境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对于改善生存环境、改善居民身体素质都有指导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细胞分析是一项常用的化验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血细胞分析中常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的含量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老年人的正常范围略低。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此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2.红细胞(RBC)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异常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为男性(~)×10*12/L,女性(~)×10*12/L,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略高。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缺氧状态,如心肺疾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减少则与失血、溶血等有关。
3.白细胞(___)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量为(~)×10*9/L,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白细胞数量较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对于炎症、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血小板(PLT)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凝血状态。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或放疗后等;血小板增多则与炎症、感染等有关。
5.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是指未成熟的红细胞,其数量的增加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
正常范围为%%。
6.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血液总容积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的正常范围为~0.50L/L,女性的正常范围为~0.48L/L。
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出红细胞的大小、含量和浓度。
MCV正常范围为80~100fl,MCH正常范围为27~34pg,MCHC正常范围为320~360g/L。
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你知道吗?生活中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积极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以打造健康的体魄,尽可能避免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血清学检测手段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式,其主要原理可以理解为通过分析血液中不同血液成分具体含量,鉴别检测者的实际情况。
血红蛋白作为血液成分中重要的物质之一,通过分析检测者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检测者机体状况,及时发现检测者出现的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血红蛋白你了解?血红蛋白(英文全称:Hemoglobin,英文简称:Hb)是人体血液中最为重要的组分之一,其主要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等。
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分析检测者是否出现贫血及其他血液性疾病。
以贫血为例,可以根据外周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分析患者贫血等级,根据血红蛋白从高到低可以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
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水平120g/L~15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水平135g/L~170g/L;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170g/L~200g/L。
(1)成年男性贫血不同等级血红蛋白水平:轻度贫血90g/L~135g/L(不含)、中度贫血60g/L~90g/L(不含)、重度贫血30g/L~60g/L(不含)、极重度贫血<30g/L。
(2)成年女性贫血不同等级血红蛋白水平:轻度贫血90g/L~120g/L(不含)、中度贫血60g/L~90g/L(不含)、重度贫血30g/L~60g/L(不含)、极重度贫血<30g/L。
(3)新生儿贫血不同等级血红蛋白水平:轻度贫血120g/L~144g/L(不含)、中度贫血90g/L~120g/L(不含)、重度贫血60g/L~90g/L(不含)、极重度贫血<60g/L。
健康人血红蛋白浓度在一天之中在不同的时间其水平有一定的变动,在上午8点时血红蛋白浓度最高,下午8点则血红蛋白浓度最低。
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重大,不可忽视!血红蛋白浓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为通过该项指标分析检测者具体病情提供科学参考。
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鉴定血红蛋白的结构及其变异。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重要的蛋白质,它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因此对于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和变异需要及时进行鉴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血红蛋白电泳通过电泳技术将血红蛋白分离出来,并根据其电泳迁移速度进行分类,进而鉴定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
常见的血红蛋白变异包括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快速诊断这些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血红蛋白电泳还可以用于甄别携带血红蛋白突变基因的人群,例如在婚前检测中,可以检测出双方是否携带相同的血红蛋白变异基因,以避免后代患有遗传病。
总的来说,血红蛋白电泳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血红蛋白相关的疾病,指导治疗和预防。
- 1 -。
血红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承载着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功能。
血红蛋白电泳作为一种可以检测血红蛋白变异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一系列血液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红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异常。
血红蛋白异常是指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功能异常。
常见的血红蛋白异常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根据它们在电泳胶上的迁移距离,可以确定血红蛋白异常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指导临床诊断。
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一类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异常。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及早发现血红蛋白病的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由于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还是其他原因,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等。
根据血红蛋白电泳的结果,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红蛋白电泳还可以用于检测血红蛋白变异的携带者。
一些血红蛋白异常是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的,携带者在基因上存在突变,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检测出这些携带者,及早进行干预,避免疾病在后代中传播。
血红蛋白电泳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鉴别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异常,早期发现和监测血红蛋白病,评估贫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以及检测血红蛋白变异的携带者。
通过血红蛋白电泳的应用,可以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引言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1. 血红蛋白(Hb)
-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用于输送氧气至组织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的异常可以指示贫血、出血等疾病。
2. 白细胞计数(WBC)
- 临床意义: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参与对抗感染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用于判断感染、炎症等疾病的状况。
3. 血糖(GLU)
- 临床意义:血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高血糖可提示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低血糖可指示胰岛素过多或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疾病。
4. 尿素氮(BUN)
- 临床意义:尿素氮是代谢产物,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高尿素氮可表明肾脏损害,低尿素氮则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情况。
5. 总胆固醇(TC)
- 临床意义:总胆固醇是评估血脂代谢和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
高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6. 肌酸激酶(CK)
- 临床意义:肌酸激酶是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酶类,其水平的异常可以反映肌肉损伤或心肌梗死等情况。
结论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的常用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和肌酸激酶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提
供临床医生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参考文献
(如果有的话,按照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及意义1. 介绍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血液中的氧运输能力和身体的代谢状态。
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可提供有关患者贫血、缺氧和其他相关疾病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2.1 血红蛋白计数法血红蛋白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血液样本的离心分离,将红细胞与血浆分开。
然后,使用特定试剂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溶解,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测量的反应物。
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物的吸光度,从而确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2.2 血红蛋白电泳法血红蛋白电泳法是一种通过电泳将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分离并测量其比例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鉴定并定量患者血液中的异常血红蛋白,如血红蛋白变异和缺陷。
它在诊断遗传性血液疾病和血红蛋白病时非常有用。
2.3 血红蛋白检测试纸法血红蛋白检测试纸法是一种简便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通常用于初步筛查。
使用这种方法时,将一小片试纸沾取患者血液。
试纸上的特定试剂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使试纸显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
通过比较试纸颜色和预设标准,可以估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
3. 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3.1 评估贫血和缺氧血红蛋白测定可以提供关于贫血和缺氧的重要信息。
通过测量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确定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和氧运输能力。
这对于诊断和监测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非常有帮助。
3.2 诊断遗传性血液疾病血红蛋白电泳法可以鉴定患者血液中的异常血红蛋白。
这对于诊断遗传性血液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等,非常重要。
及早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接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3.3 监测疾病治疗效果血红蛋白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贫血、缺氧和其他相关疾病。
尿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尿中血红蛋白(Hb)的检测通常指尿隐血试验。
2、健康人血浆中大约有 50mg/L游离血红蛋白,但尿液中无游离血红蛋白。
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
若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 时血红蛋白可随尿液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
因此,溶血时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取决于3个因素:血浆内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二、检测方法尿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众多,目前应用广泛和简易方法是试带法,还有单抗胶体金法、湿化学法等。
各种方法既能与完整红细胞反应,也能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一般认为血红蛋白0.3mg/L 相当于红细胞数为5~10个/μl。
1、试带法试带法的原理:试带法为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过氧化物酶法。
常用的色素原有邻联甲苯胺、氨基比林和四甲基联苯胺(TMB)等。
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催化H2O2作为电子受体使色素原氧化呈色,借以识别微量血红蛋白的存在,其呈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
试带法目前广泛使用的尿液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尿液血红蛋白的筛检试验。
不同试带灵敏度有所差异,一般为 0.15~0.30mg/L,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
但在高蛋白、高比重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此时结果只反映血红蛋白的量。
试带法的假阳性:尿液中含有易热性触酶、尿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
试带法的假阴性:尿液中含大量维生素C或其他还原物质、过量甲醛、大量亚硝酸盐(反应延迟)。
2、免疫法采用胶体金标记抗人血红蛋白单抗,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标本血红蛋白,测定的灵敏度为 0.1~0.2μg/ml,特异性强,只与人血红蛋白反应,不受动物血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影响。
操作简便快速,以阴阳性表达结果,费用较高,适用于排除干扰的验证,可作为确证试验。
临床分析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的临床分析在临床实践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缺陷等。
对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标进行临床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血红蛋白的意义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血液中起到携带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关键作用。
血红蛋白指标是评估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临床分析血红蛋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进而确定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2. 血红蛋白指标的临床分析方法常用的血红蛋白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1)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质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一般在120-160g/L之间。
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贫血。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一般在4.0-5.5×10^12/L之间。
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通常会低于正常范围。
(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
对于贫血患者,MCV 的值可以用来判断贫血的类型。
MCV低于正常范围通常表示缺铁性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了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
当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时,意味着红细胞的体积变异性增加,可能提示某些肾脏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
3. 血红蛋白指标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的临床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贫血类型的判断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的数值,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如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平均红细胞体积也偏低,则可能为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及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将血红蛋白中各正常成分或异常成分分离,以便进一步鉴定或定量测定。
用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CIEF)和区带电泳(CZE)可分离出十几种Hb变异链,有作者采用CZE法对正常人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样品在pH 11.8碱性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分离,分离的速度很快(<8分钟),两者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1]。
对胎儿红细胞处理后,分离其血红蛋白,可分离出α、β和γ几种球蛋白链,如采用低pH 3.2的缓冲液,虽然分析时间延长,但变异体的分辨效果更佳。
显然CE技术对鉴别诊断血红蛋白病起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受检300例均为门诊进行婚前检查或前前检查人员。
其中男60例,女240例,年龄22~35岁,平均为29岁。
1.2 方法电泳槽中的阳极注入 pH9.1的Tris缓冲溶液,阴极注入 pH8.6的巴比妥缓冲溶液,要求两极液面尽量成同一水平。
把醋酸纤维素薄膜裁成4cm×12cm大小,浸入薄膜浸泡液中10min左右,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浸泡液,把薄膜粗面朝上,贴在电泳槽支架上,用两层纱布搭桥,不接通电源,自由平衡5min。
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2~3μ浓度为1 80~100g/L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盖玻片边缘(盖玻片长约1cm),把血红蛋白液用盖玻片印在醋酸纤维素薄膜靠阴极一端约1.5cm处(薄膜下衬一片干燥滤纸,吸去多余的血红蛋白液),同时用正常人血红蛋白液作对照。
接通电源,平衡5min,电压调至150V,电流量约为0.2mA/cm簿膜宽,电泳15~20min。
电泳完毕后,取下薄膜条,置于氨基黑10B染色液里染色10min,取出,用漂洗液漂洗,换液数次,直至薄膜条洁白为止。
2 结果在pH 8.6或pH 8.8电泳时,正常人的血红蛋白A及血红蛋白A2都向正极方向泳动,血红蛋白A在前,血红蛋白A2在后。
但血红蛋白F与血红蛋白A的位置很靠近,难以准确地分离和定量,可作1min碱变性试验,来测定血红蛋白F。
XXXX医院血红蛋白(HGB)检验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高2、生理性减低3、病理性升高4、病理性减低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结果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升高或降低与红细胞数量变化呈一定的正相关。
1、生理性增高:以下情况不是疾病,例如高原地区居民和新生儿血红蛋白往往偏高。
如果引水太少或出汗太多,排出水分过多也可导致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在此时化验血常规可能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的现象。
2、生理性减低: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会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
这些属于生理性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者有贫血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患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肿瘤等也可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内分泌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等。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各种急性创伤失血、大手术后的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血红蛋白电泳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临床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一系列遗传性血液病。
它是通过分离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蛋白质,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与可能存在的异常蛋白质之间的差异。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快速诊断一些血液病,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和其他一些血红蛋白异常疾病。
血红蛋白电泳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不同的血红蛋白峰,包括正常成人红细胞中含量最高的HbA、少量的HbF和一些不同形式的异常血红蛋白,如HbS、HbC、HbD、HbE等。
由于不同的血红蛋白类型对疾病的表现和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所以该技术非常有价值。
血红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异常可导致不同种类的遗传性血液病。
例如,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引起的,而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是由HbS突变引起的。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类型,医生可以快速确定病人的疾病类型,并将其与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2. 疾病预测:血红蛋白电泳可以被用于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
例如,如果在胎儿或婴儿期检测出HbS阳性,则可能表明该患者将来可能出现镰状细胞贫血。
通过早期的预测和干预,可降低患病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3. 疾病治疗和监测:对于已经被确诊为有血红蛋白异常的患者,血红蛋白电泳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异常,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如输血、骨髓移植、药物治疗等。
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可以有效地监测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临床检查技术。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遗传性血液病,还可以进行疾病预测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和应用这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