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 格式:docx
- 大小:8.79 KB
- 文档页数:2
运用拟人修辞的诗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亦作书衮仪所藏惠崇画二》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6、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宋·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芙蓉向脸两边开修辞手法
“芙蓉向脸两边开”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拟人化为朝向人脸两侧开放的姿态,生动地描写出了荷花的动态之美,使人感觉如临其境。
除此之外,这句诗也用了衬托手法。
荷花是一种色彩艳丽的花,这里用来衬托人物的美丽和优雅,更显人物面容娇艳动人。
同时,这句诗也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荷花比作人脸,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的美丽和娇艳。
以上是对于这句诗修辞手法的解析,仅供参考。
在赏析诗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时代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和用意。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鸭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拟人绝句漫兴 1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2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4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5 肠断春江欲终点,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6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7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8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9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二.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一首诗一.《咏柳》这首诗采纳了比方、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
二.头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了一个借喻来描绘杨柳的整体形象。
刚刚绽出的嫩叶,泛着绿光,远远看去,不是像一树绿色的玉石吗?“妆成”原来用于写人的动作,特殊指女子的装扮。
用在这里就使柳树具有拟人化的颜色,把柳树写成了一个缀满珠玉的少女了。
三.其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又用了一个比方,把万千柔条比作纷披下垂的丝带。
两句合起来,简直把柳树写成风姿绰约的美人了。
四.第三句“不知绿叶谁裁出”写叶,没有正面去描绘叶的状态,而有意设问:“不知绿叶谁裁出”,引发读者自己去吟味,下面生出一层新意来。
柳叶尖尖,说是“裁出”来的,似乎一律是人工的制作,共纤巧整齐之态,仿佛可见。
五.最终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又用了一个比方,这个比方的背后又暗含着比拟。
说春风像剪刀,那肯定是“春天”这个巧匠手执利剪细心地把柳叶剪得那美了三.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几句人生的句子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胜利的欢快。
拟人的诗词及赏析诗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而拟人的诗词更是将抽象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古代诗词中,拟人的手法被广泛运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和具有鲜明的个性。
本文将以拟人的诗词为主题,探讨其赏析和意义。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事物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使其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古代诗词中,拟人的手法被广泛运用,不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抒发人的情感,都可以通过拟人的手法来增加诗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比如在李白的《将进酒》中,“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的“白马”被赋予了流星般的速度和灵动的形象,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生气和活力。
拟人的诗词不仅可以赋予事物生命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中的“楼台”和“帘幕”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梦幻和禅意。
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词更加具有表现力和内涵。
拟人的诗词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来增加诗词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比如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草”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诗意和趣味。
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诗人可以将平淡的事物赋予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情感,使得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拟人的诗词是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非人事物生命和情感,使得诗词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人的诗词不仅可以赋予事物生命和情感,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拟人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加诗词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因此,拟人的诗词在古代诗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诗词中,拟人的手法被广泛运用,不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抒发人的情感,都可以通过拟人的手法来增加诗词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修辞手法"白雨跳珠乱入船"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其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 比喻: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雨水打在船上,像是珍珠一般跳跃飞溅的情景。
这种比喻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雨水打在船上的情景。
2. 拟人:白雨跳珠乱入船,将雨水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出雨水的活泼和顽皮。
这种拟人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3. 对比:白雨跳珠乱入船,与之前的静谧和安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雨水的活泼和顽皮,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雨水的力量和美好。
综上所述,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让读者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雨水打在船上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一、含比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拟人: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设问: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反问: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含有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1.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
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7.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8.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10.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11.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2.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使其具有人格化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拟人修辞的诗句: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5.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7.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这些诗句将自然景物或动物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句子有哪些1. 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诗句有哪些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诗句:1、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解释:前两句把柳树拟作美女,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解释:杨花、榆荚”相比“草树”的确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华的人。
作雪飞又把杨花榆荚比作飞雪。
2. 含有比喻也有拟人的句子有哪些一个含有比喻也有拟人的句子月亮从云朵中露出了她的笑脸,好像一个害羞的少女。
还有个更美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再给你一个:春风拂过,花儿笑了,红红的,像一团火。
小花吮吸着雨憨,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像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
运用拟人、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拟人诗句】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夸张诗句】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赠汪伦》)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比喻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写愁的比喻诗句】:1、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
——赵嘏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5、萧萧江上荻花秋,作弄个离愁。
半竿残日,两行泪珠,一叶扁舟。
——张孝祥《眼儿媚》6、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颀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8、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9、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下面是具体分析:
1.对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中,“锄禾”与“汗滴”相对,“日当午”与“禾下土”相对,形成了工整的对偶句。
这种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2.拟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中将每一粒粮食都拟人化,说它们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
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
3.对比:全诗通过“锄禾日当午”与“粒粒皆辛苦”的鲜明对比,展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场景,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种对比手法使读者对农民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总之,这首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偏难的修辞手法的诗句一、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一、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修辞手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1.拟人:诗人把秋风拟人化为“怒号”、“卷”、“三重茅”。
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具有更强烈的动作性和感情色彩,表现出风势之凶猛和自然力量之强大,使读者更能深入体会到自然灾害的严峻。
2.比喻:诗中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冷似铁”是比喻修辞,把布被的冷感比喻成铁板般的冷硬,表达了天气的严寒和生活的困苦。
3.摹色:诗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中,“墨”是摹色修辞,用黑色来形容云彩的颜色,表现出天气的阴沉和即将到来的黑暗。
4.对偶:诗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是对偶修辞,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表达了两个相对的意思。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更易于记忆和传播。
总的来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修辞手法多样,通过拟人、比喻、摹色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情感丰富、意义深远。
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诗句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一、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含有修辞手法的诗句一、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拟人、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拟人诗句】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夸张诗句】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赠汪伦》)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比喻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写愁的比喻诗句】:1、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
——赵嘏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5、萧萧江上荻花秋,作弄个离愁。
半竿残日,两行泪珠,一叶扁舟。
——张孝祥《眼儿媚》6、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颀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8、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9、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修辞手法“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诗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写出了春风的活力之美。
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裁”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裁”字赋予了“春风”人的情态,呈现出景物的动态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其原文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比喻拟人同时运用的句子大全1. 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诗句有哪些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诗句:1、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解释:前两句把柳树拟作美女,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解释:杨花、榆荚”相比“草树”的确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华的人。
作雪飞又把杨花榆荚比作飞雪。
2.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个两个1.比喻: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可爱的小花猫在我稿纸上画下了一朵朵小梅花3.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5.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6.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难道我会不知道?7.反复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8.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篇一: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凉州词(后两句)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望
(三四两句)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篇二: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拟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cn#upavuuqfl 2014-11-12
【篇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毛泽
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拟人手法的
运用使得梅的形象更生动活泼.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拟人的手
法烘托了玉门关的场景,更加引人且富有艺术渲染力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
词人为农家感
到由衷的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
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
诗人用拟人手法丰富了词的
意境,并且更加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李贺《箜篌引》之“芙蓉泣露香兰笑”。
拟人使得场景更加富有浪漫
主义色彩。
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
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