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第六章 语用学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张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 6pragmatics一、定义1.语境Context 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It'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it's a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of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it aims to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do we do when using language?"The concept of causatives performatives,the locutionary act,the illocutionary act,the perlocutionary act and the5categories of illocutionary act suggested and formulated by J.R.Searle constitute the speech act theory.3.叙述句Constatives Constatives are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and are thus verifiable and it bearing the truth-value.;4.行为句Performatives Performatives are sentences that did not state afact or describe astate,and are not verifiable.5.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A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uttering words,phrases,clauses.it'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lexicon and phonology.6.言外行为Illcotionary Act An il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s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7.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Perlocuationary Act is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it's the consequence of,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8.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 It refers to asentence and is agrammatical concept,the meaning of asentence is often studied as the abstract intrinsic property of the sentence itself in terms of predication.9.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 It refers to asentence as what people actually utter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it becomes and utterance and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is actually uttered.10.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It's proposed and formulated by P.Grice,a pragmatic hypothesis,is about that the participants must first of all be willing to cooperate,otherwise,it would not be possible for them to carry on the talk.11.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ccording to P.Grice,it refers to the extra meaning not contained in thutterance,understandable to the listener only when he shares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r knows why and how he violates intentionally one of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P.话语的言外之义是说话人通过故意违反某一准则而获得这种听者能懂的暗含之意。
Chapter 61.pragmatics:自测:Pragmatics treat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as something intrinsic and inherent. (T/F)术语:pragmatics语用学解释:语用学处理的是语言的实际意义,是在应用中的意义,而不是固有的意义。
术语: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语用学是研究某一语言的言者是如何利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
解释:Pragmatic analysis of meaning is first and foremost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writ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reader. Analysis of intentional meaning necessarily involv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at people do through language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Intended meaning may or may not be explicitly expressed. Pragmatic analysis also explores how listeners/readers make inferences about what is communicated.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说者或作者要交流的是什么,听者或读者读到的是什么。
并且根据语境分析要表达的意义。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语用学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
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
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Vs.Utterance Meaning):1)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1)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1. 概述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语用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交际意图、言辞行为、场景适应、语用推理和言语间关系等。
2. 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是指说话人使用语言表达时的意图和目的。
在语用学中,我们常常会分析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以理解他们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的含义和目的。
交际意图可以通过直接问句、反话、暗示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研究交际意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
3. 言辞行为言辞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所实现的特定行为。
根据语用学的观点,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着言辞行为。
例如,当我们说“请帮我关一下窗户”时,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请求行为。
言辞行为可以分为直陈陈述、承诺、威胁、命令等不同类型。
4. 场景适应场景适应是指说话人根据语境和交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而交际环境则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情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适应自己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5.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我们通过语境和常识对言语进行的推理和理解。
在语用学中,我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还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隐含的意思。
通过语用推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言辞,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6. 言语间关系言语间关系是指多个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常会使用多个句子或言语来表达连续的思想和意思。
通过理解这些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言语间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
结语通过学习语言学语用学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掌握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社会交际。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语言学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兴趣。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目录1名词定义2名词概述3语用差异▪语境▪思维▪联想▪语法▪语言▪文化4学术交叉5相关理论6言语行为7学术研究▪词语层面▪语句层面8问题思考9日常运用1名词定义编辑语用学(pragmatics)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语用学yǔyòngxué[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