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二章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40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价值规律政治经济学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商品交换中的价值交换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劳动交换,即一定量的一种商品可以替换同等劳动时间的另一种商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商品交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协调作用。
通过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市场能够实现商品的价值交换,并且通过供求关系来平衡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
然而,价值规律在现实中并不总是完全成立,因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如供求关系、生产成本、货币政策等。
同时,市场失灵和垄断力量也会导致价值规律的破裂。
因此,政治经济学家们在探讨价值规律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以及市场环境中的各种制度和规则。
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和规律,旨在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政治力量和利益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调整和管理经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应用一、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济学流派,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价值论、价值规律、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等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应用1. 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现代应用。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应该处于其价值的水平上。
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可以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科学的价值标准,并且促进价格与价值的合理统一。
2. 剩余价值理论与劳动力价值Marx's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emphasizes that the value of labor is the ultimate source of wealth. Modern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labor has a decisive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sperity. On the one hand, modern society advocat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respect for labor and emphasizes the dignity and value of lab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loitation of labor is still common in the modern world, and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criticizing this phenomenon.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喊?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能够不瞧上面两本书注重:原理及其表达方法〔文字组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全然咨询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要紧任务。
3.怎么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开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实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什么原因讲劳动的二重性学讲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讲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根底。
〔2〕从劳动二重性动身,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根底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讲。
〔4〕在前面三点的根底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存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开展的角度对制造价值的劳动的新熟悉。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能够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全然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刻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只是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考虑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全然动身点:资源如何配置和财宝如何分配。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商品经济。
3.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5.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7.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
8.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③4.③5.②6.③7.①8.③9.④10.②11.③12.③13.④14.②15.③16.④17.①18.④19.②20.④21.④22.①23.②24.④25.①26.②27.①28.④29.②30.②31.④32.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⑤2.①④⑤3.④⑤4.①②④5.①②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⑤8.①②③④⑤9.②③④10.①②11.①②12.②④13.②④⑤14.③④15.①②④⑤16.①④17.②③④18.①④⑤19.③④⑤20.①②21.①②③22.①②③④⑤23.①②24.①②③④25.①②③④⑤26.①②27.①②③28.①②③④29.①②③④⑤30.①②③31.①②③④四、填空题1.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自然社会3.劳动劳动时间4.个别劳动劳动必要劳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程度5.小大6.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7.少小8.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社会劳动9.价格10.货币 W-G-W11.价格价值12.供求关系价值规律13.社会资源商品经济14.物质承担者内容或基础表现形式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6.观念现实金属货币和金属制品贵金属的自然形态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五、简答题1.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
第⼆章商品和货币 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产的有⽤劳动产品。
2、商品⽣产:是以交换为⽬的⽽进⾏的⽣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化为不同部门和⾏业的分⼯。
6、使⽤价值:是物品的有⽤性或效⽤,即物品能够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产⼀定使⽤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与⾃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切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个别劳动时间:是⽣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产者各⾃花费的劳动时间。
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平的⾼低程度。
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定⽂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18、劳动⽣产率:指劳动的⽣产效率或能⼒。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
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私⼈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产者的劳动是按照⾃⼰私⼈的利益和要求所进⾏的,其劳动具有私⼈性质。
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一、名词解释题1.商品经济2.市场经济3.商品4.价值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劳动生产率7.货币8.价值规律二、单项选择题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①一定有价值②一定没有价值③有交换价值④不一定有价值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①使用价值②商品的效用③供求关系④价值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①有相同的效用②使用价值大小相等③都有价值④能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①体力劳动②具体劳动③抽象劳动④脑力劳动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活劳动和物化劳动6.价值的实体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体本身③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③生产过程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物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9.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是()。
①具体劳动②抽象劳动③生产关系④劳动生产率10.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1只绵羊=2把石斧,或件上衣,或斤粮食,或=1克黄金,或一定量其他商品,属于()。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1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交换中,1只绵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石斧的()表现出来。
①价值②价格③使用价值④交换价值12.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①使用价值②交换价值③劳动④价格13.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①商品的质量②商品的供求关系③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大小④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货币的本质是()①带剩余价值的价值②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③商品的交换媒介④流通的手段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第2章商品和价值一、商品及其内在矛盾1.商品经济(1)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①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②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
(3)商品经济的特征①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
商品生产者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
②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
③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
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由此推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并关心社会需要。
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
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②市场经济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
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指自给自足经济,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4、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或比例由价值决定)7、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8、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性:两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属性。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9、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4)两者对立统一关系:a统一性: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对立性: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体现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0、商品价值的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1、商品价值的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计算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决定商品的价值量1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技术(3)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5、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2)总和的或扩大的(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本身有价值)16、货币:商品交换的媒介,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具有5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五)价值规律18、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3)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