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案例版)(第2版)(张欣,马军)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02 KB
- 文档页数:6
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概念:1、生长:包含形态(细胞组织量,大,重的增加)、化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边花)生长2、发育: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的不断分化与完善过程,包括“身”(体格体力)“心”(心理情绪行为)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3、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二、体格发育指标:1、纵向测量:身长:指人体的高度(三岁前卧位测,三岁后立位测)*出生平均50cm,周岁平均75cm2、横向测量:头围:头的最大围径(从眉毛最高处绕后脑勺枕骨最高处)*2岁前测量最有价值三、生长发育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连续性: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是量的积累,伴随着功能的成熟①生长的轨迹现象:指按遗传潜能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婴儿期、童年期、青春发动期)②赶上生长:一些引起的生长迟缓的因素被解除时,集体会出现向原有生长轨迹靠拢的倾向2、阶段性:不只是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①发育关键期②发育年龄分期和发展任务:按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将儿童期分为胎儿,婴儿,幼儿,学龄期,学龄,青春和青年期四、生长发育的程序性1、动作语言发育和线性生长规律:①头尾发展率: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②向心律:7岁始,足-小腿-下肢-手-上肢,自下而上,四肢远端到躯干2、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①!一般型:各种体格发育指标,婴幼儿期、青春期快速②!淋巴系统型:淋巴器官儿童期生长很快,在青春期达到高峰,成年期为一半③!神经系统型:仅一个生长突增期,6岁左右达90%④生殖系统期:几乎停滞至青春期迅速加快⑤子宫型:出生后迅速变小,至青春期后恢复且迅速增大第二章:儿童少年体格发育一、体格发育的阶段变化(身高体重为代表)1、第一生长突增期:出生50cm→第一年75cm→第二年85cm(成人一半)出生3000g→4~6月6000g→2岁12000g2、相对稳定期:增长持续而稳定3、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期生长突增):*身高:5~10cm/年→10~14cm/年(男>女)*体重4~7kg/年→8~10 kg/年4、生长停滞期:身高生长逐渐停止,体重也一般停止明显增长二、体型发育(按个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三胚层相对优势):1、内胚层体型:有身体圆胖、消化器官发达等特征2、中胚层体型:身体健壮,骨骼肌肉发达3、外胚层体型: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三、脑发育1、生命早期:胎儿期的后三月和出生的头两年称为“大脑发育加速期”。
儿少笔记绪论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年的青年,年龄0~25岁2、儿少卫生学的重点对象: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
3、儿少卫生不同于其他卫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4、儿少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生长(growth):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
前者指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大小、重量上的增加;后者则主要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
2、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身、心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属质变。
3、成熟(maturity):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里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4、研究儿少生长发育的目的:①用生长发育水平反映儿少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监测其变动情况, 反映发育规律;②根据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探究各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③各种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学校卫生监督、学校卫生政策,都需要儿少生长发育数据作依据;5、体重=体脂肪+瘦体重(去脂体重)6、【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包括积极的、消极的内外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7、体格发育指标(一)、三类指标1)纵向生长: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2)横向生长:围长:胸围、头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径长:肩宽、骨盆宽、胸廓前后径、左右径…3)量的生长:体重、体液量、体脂肪、瘦体重…4)体格发育派生指标:又称体质指数。
生长发育最常用指标:身高、胸围、体重若干重要指标的生物学含义身高: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
体重:人体各部分组织重量之和。
第一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或最大限度,环境条件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遗传所赋予的生长潜力的发挥,最后决定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
第一节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
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族和种族两方面。
一、遗传的家族影响1.遗传的家族聚集性在家族性遗传潜力实现的过程中,遗传倾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逐步表达的,越接近成熟遗传潜力表达得越充分。
2.遗传的家族性倾向人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血压等指标在家族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即遗传的家族性倾向。
人体的成年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
二、遗传的种族影响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的体型、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
例如:▲同样生活条件下长大的欧裔和非裔的美国儿童,其成年身高的平均值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腿长明显超过前者。
▲不同生活条件下长大(美国和台湾)的亚裔儿童,美国的生活环境与美国白人相近,但其身长却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儿童,而和在台湾本土长大的亚裔儿童相近。
▲骨龄研究也证实,亚洲各国儿童(日本、中国、朝鲜)在青春期骨骺愈合的速度显著超过非裔和欧裔的美国儿童。
这种青春期的骨龄增长加快现象,据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和黑种人的主要原因。
▲初潮年龄不同少数民族存在差异。
如对共同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和回族女性的初潮年龄进行比较,用现状调查法所得的黎族女性初潮年龄均值为13.62岁,回族女性为15.08岁。
三、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1.遗传的基因分子研究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多个等位基因、功能基因团共同实现。
如控制身高、生长速度、生长突增、生长轨迹的基因都不同,调控机制复杂。
2.遗传的大样本调查提供遗传信息小儿出生时身高与父母的关系不明显,两岁后获矮个基因的儿童增长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低限,获高个基因的儿童增长值处于正常范围的高限。
儿童少年卫生学一、名解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属量变,一般可分为形态变化和化学生长两方面。
2、发育(development):身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和行为的成熟。
属质变。
3、成熟(maturity):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4、头尾发展规律(principal of cephalocaudal development):在婴幼儿期,粗大动作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
即所谓的头尾发展规律。
5、青春期(adolescence/puberty):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6、生长轨迹现象(growth canalization):是指群体儿童少年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将按遗传潜能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7、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是指一旦障碍生长的疫病因素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该年龄速度的方式生长,从而不同程度地赶上正常生长轨迹的现象。
8、身高速度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以身高为代表,生长速度在童年期较平稳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1~2年后达到高峰,称为“身高速度高峰”。
9、近视(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
10、弱视(amblyopia):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小于等于0.8,且通过屈光矫正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称为弱视。
11、始动调节(initial regulation):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过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2、学习负荷(learning load):是指学习时脑力工作的强度和时间。
儿童少年卫生学绪论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任务(目的):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出生至发育成熟为止成长中的一代(0—25岁)。
重点对象:7—18岁(中小学生,儿童期,青春期)。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内容: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②疾病预防(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儿童少年伤害预防控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防);③心理卫生(儿童少年心理疾病防治;学校心理卫生工作);④教育过程卫生(脑力劳动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⑤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⑥学校建筑设备、学习用品卫生;⑦学校卫生监督。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生长发育的意义:1.探讨生长发育的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
2.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其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长: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及全身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发育: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属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
成熟度:某一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包含了生长。
2.发育是生长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3.发育可以替代生长,但生长不能替代发育。
身体成分:1.脂肪成分;2.瘦体重两者青春期之前差别不大青春期之后:女性:脂肪成分增加(雌激素)男性:瘦体重增加(雄激素)单纯性肥胖:由营养过剩所致,肥胖者的身体由脂肪C上升,或C体积增加,或两者情况都有,导致体内脂肪成分增加,与其他成分失去正常比例,体重明显高出正常范围。
1少儿卫生学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重点对象:中小学生群体重点研究对象群体是:童年期、青春期。
两大基础学科: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跨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体育学、体质人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性科学2胎儿-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手的精细动作遵循近侧发展律;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3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几个年龄期)1婴儿期(0-1岁)2幼儿前期(1-3岁)3幼儿期(3-6岁)4童年期(6-12)5青春期(10-20)6青年期(18-25)。
4.自胎儿4个月开始起至出生后1年称为第一生长突增期在青春期早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持续的3年左右称为第二生长突增期5性早熟的分类;真性、假性、部分性。
1.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理功能水平:是指机体新陈代谢的水平以及各器官系统的效能。
3.运动素质: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他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
4.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
6.优势法则:当人们从事脑力和体力活动时,在大脑皮层各有其当代表的区域,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有关的大脑皮层区域是否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
7.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5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
8.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与此相关神经环路即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
9.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方式?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3.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5.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儿童少年卫生学(下划线为本科期末重点)绪论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是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7-18岁)。
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1、正在旺盛生长发育2、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3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童年期及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教育过程卫生;残疾儿童卫生。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
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包含了生长;成熟maturity:指生长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的水平。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3、程序和时间性的协调4、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的生长轨迹现象growth canalization:是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个体的生长轨迹与遗传、疾病等因素有关。
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当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受到疾病、营养、心理应激stress等因素作用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解除,机体表现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并具有生长发育强烈的倾向。
追赶型生长的意义:积极:为那些生长发育受障碍的儿童提供了赶上正常的机会。
消极:体重过快的赶上生长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成人疾病相关联。
关键生长期critical period: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一旦不能抓紧时间治疗,这些器官、组织即便出现赶上生长,也往往是不完全的。
绪论一.概述1、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临床医学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诊断、治疗疾病;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预防疾病。
2、儿少卫生学的目的:研究正在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
目标:保护、促进儿童少年健康3、儿少卫生学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三大特点:a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b在学校接受教育 c集体生活(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还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
(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4、儿少卫生学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中小学群体(7-18岁儿童少年,即儿童期与青春期)年龄范围:0-25岁,即出生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内容1、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特点及规律: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研究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及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从而提出预防干预建议。
(2)生长发育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3)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2、疾病防治(以学生为主体)(1)预防儿童少年常见疾病(包括新发传染病)(2)成年期的早期预防(3)儿童少年伤害预防控制(4)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3、心理卫生(1)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表现(分学龄期和青春期两部分)(2)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4、教育过程卫生(1)与学习有关的卫生(脑力劳动卫生):活动特性、变化、规律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作息制度卫生(2)与体育课有关的卫生:预防和正确处理运动性创伤(3)与劳动相关的卫生5、学校建筑设备卫生、学习用品卫生设备:学校选址、布局、采光、照明、课桌椅学习用品:书、笔、美术用品、涂改制品6、学校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健康教育=知+信+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政策干预+社会支持三者关系: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学校艾滋病/性病预防教育7、学校卫生监督对学校环境、教学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三.儿少卫生学相关学科(1)基础学科: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2)跨学科:教育学、发展心理学、临床精神病学、行为学、体育学、人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性科学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意义:a探讨生长发育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b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C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生长发育概念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