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税制——简化讲义版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7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实行了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法律关系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权力分立模式主要包括财政立法权、财政行政权和财政司法权,运用经典的三权分立模式进行权力制约。
一、财政权限的划分(一)立法权为了体现国家对财政立法的重视,德国对财政关系立法权限作了明确的规定。
德国基本法专门开辟独立章节( 第十章) 为财政规章,对联邦和州的公共开支、税收立法权、税收分配、财政补贴和财政管理等基础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联邦和地方议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在允许的立法权限下实施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立法。
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宪法,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依据宪法分别在各自的范围内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目前,德国财政制度安排的相关立法权限包括联邦财政一般原则、立法权联邦专属、财政立法权、联邦竞合财政立法权、地方专属财政立法权和政府授权立法等五种形式,从而保证了联邦和地方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指导下针对实际情况所享有的灵活多变的立法权限。
在1969年基本法的修改确立了德国联邦层级财政立法的主导地位。
同时,根据德国邦州竞合财政立法权和地方专属财政立法权,德国各州议会在特定情况下享有立法权限,发挥补充立法的作用。
除了联邦立法主导地方立法补充以外,德国还允许政府授权立法的特殊情况。
根据《基本法》第80条第1项规定,联邦政府联邦部长或州政府可经法律授权颁布行政法规。
但是此法规必须规定授权内容目的和授权范围。
(二)行政权作为联邦制国家,德国的财政行政级次分为联邦、州地方三级。
根据以上立法原则,德国将本国的财权和事权在三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
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均拥有独立权力。
财政管辖权在三级政府中加以分配,并且各级政府均独立设置财政管理机构,拥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和职能。
联邦财政行政管理的行政主体是联邦财政部。
作为第一级财政行政权行使机构,联邦财政部具体由办公厅、预算司、国有财产司、信贷司、税务司、私营化司、欧盟事务司等多个司局单位组成。
德国的税种所得课税所得课税一、个人所得税(一)纳税人德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无限制纳税人和限制纳税人。
在德国境内拥有住所的称无限制纳税人,就其国内外的全部所得缴纳所得税;在德国非定居者称为限制纳税人,仅就自己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课税范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分类所得、综合计征的办法。
个人所得征税对象包括七种所得:(1)农业、林业所得;(2)营业所 得;(3)独立劳动所得,主要是自由职业所得;(4)非独立劳动所得,包括工资、退休金等;(5)资产所得,包括利息、分红等;(6)租赁所得,指不动产 和各种权力的租赁所得;(7)其他所得,指终身劳保津贴、投机行为所得、出租动产所得。
(三)税率德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 率,起征点单身为年收入4536马克,已婚者为9072马克。
非限制纳税义务人缴税适用税率在22%-56%之间;限制纳税义务人缴税适用税率在 25%-56%之间。
(四)征收方法德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年度为历年制,采用个人申报法。
但对工资、股息等所得刚采用源泉课征 法。
纳税人在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的10日前预缴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
二、公司所得税(一)纳税人公司 所得税的纳税人也分为无限制纳税人和限制纳税人两种。
其划分依据是法人的业务管理所和总机构所在地。
凡在德国境内的公司、产业合作社、财团及公共团体,不 论其性质是国营、私营还是国家同私人合营,均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课征公司所得税;凡总机构和业务管理所不在德国境内的,仅就其在德国境内的所得课征公司所 得税。
(二)课税范围公司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公司企业经营所取得的利润和股息、利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等;某些公司如公 益事业、公共事业、福利企业等取得的所得可以免税。
(三)税率公司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
非限制纳税义务人的公司纯利润总额按 50%税率征收,已分配利润按15%征收;限制纳税义务人和其他法人,税率为49%。
一、德国税收制度概述1.1 德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德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税收制度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税收政策调整1.2 德国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财政收支平衡原则1.3 德国税收制度的构成直接税间接税其他税收二、德国直接税制度2.1 德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扣除项目与优惠政策2.2 德国公司所得税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政策2.3 德国遗产税与赠与税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政策三、德国间接税制度3.1 德国增值税制度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政策3.2 德国关税制度关税种类税率结构进出口税收政策3.3 德国消费税制度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政策四、德国其他税收制度4.1 德国社会保险税制度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社会保险项目与优惠政策4.2 德国地方税制度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4.3 德国环境保护税制度纳税人范围税率结构环境保护政策与目标五、德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挑战5.1 德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全球化背景下的税收竞争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5.2 德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个人所得税改革公司所得税改革增值税改革5.3 德国税收制度面临的挑战税收负担问题国际避税与税基侵蚀问题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的税收问题六、德国税收法律体系与税收征管6.1 德国税收法律体系宪法对税收的规定税收法律的层次结构税收法规与行政规章6.2 德国税收征收与管理机构联邦财政部德国联邦中央税务局地方税务局6.3 德国税收征管流程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务审计与争议解决七、德国税收国际合作与税收协定7.1 德国税收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与执行税收信息交换协议G20/OECD税收透明度议程7.2 德国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协定德国与其他国家税收协定的类型税收协定的优惠内容税收协定的签订与更新流程7.3 德国税收协定的实践案例与发展中国家税收协定的案例与发达国家税收协定的案例八、德国税收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8.1 德国税收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税负分析税收政策对企业投资与创新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支持8.2 德国税收对个人的影响个人税负分析税收政策对个人收入与消费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发展的支持8.3 德国税收制度对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影响税收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税收政策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影响税收制度对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影响九、德国税收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9.1 德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税收制度调整以应对财政压力税收政策适应全球化与数字化发展的需要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性9.2 德国税收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应对国际避税与税基侵蚀的策略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税收制度改革中的公众参与与沟通策略9.3 德国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意义德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德国税收制度改革的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十、总结与展望10.1 德国税收制度的特点与成就德国税收制度的优势分析德国税收制度在促进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0.2 德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未来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实现税收制度现代化的目标与策略10.3 对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启示德国税收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情况、税种构成、税收法律体系、国际合作与税收协定、以及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第6章德国税制一、术语解释1.个人所得税:在德国有永久性住所或者在在一个公历年度以内在德国至少连续居住6个月的个人被视为居民个人,需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就其来源于德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公司所得税:也称法人税,其法律依据是德国的公司所得税法。
凡登记注册地和管理控制机构地在德国境内的公司或其他法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缴纳公司所得税;登记注册地和管理控制机构不在德国境内的,但是其相关收入却与德国境内有着实质上的联系关系的公司,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在德国境内所得缴纳公司所得税。
3.工商税:缴纳公司所得税的法人,只要按照德国商法典建立商业账簿,并且有做帐义务,那么所有收入均被视为工商经营所得,须缴纳工商税。
4.土地税:德国地方政府每年向在其管辖区内的房地产所有者,就其拥有的农林业、私人以及企业地产征税土地税,它属于乡镇地方税、物税,其税收收入主要由德国各地方支配。
二、填空题1.直接税间接税联邦税州税地方税三级两级共享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收益税流转税烟草税关税证券交易税资本转移税2.个人所得税法税收通则和单行税法相结合税收通则单行税法三、判断题1.×正确答案:缴纳公司所得税的法人,只要按照德国商法典建立商业账簿,并且有做帐义务,那么所有收入均被视为工商经营所得,须缴纳工商税。
2.×正确答案:团结互助税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附加税项。
3.√四、问答题1.简述德国税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颁布了真正的所得税法;1900年德国开征遗产税;1916年引进商品销售税(1918年该为周转税);1920年将所得税纳入联邦税制,使联邦收入大为增加。
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税制进行多次改革和完善。
50年代联邦德国逐步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等税种税率,1958年实行夫妇各自按收入份额纳税,1968年德国引入增值税。
德国税法体系介绍【摘要】德国税法体系是一个严格规范的体系,包括多个税种和税务机构。
在德国,税法按照不同的税种进行分类,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税法的立法过程经过严格的程序,确保税法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德国税法的税制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适度的税率和完善的征管制度上。
税务机构和征管体系高效运作,确保税收的及时征收和管理。
德国税法体系的影响体现在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德国税法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德国税法体系具有严密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实施机制,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德国税法体系、税法体系介绍、分类、立法过程、主要税种、税制特点、税务机构、征管体系、影响、未来发展、特点、总结。
1. 引言1.1 德国税法体系介绍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税法体系也备受瞩目。
德国税法体系在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税法体系的分类、立法过程、主要税种、税制特点以及税务机构和征管体系,以揭示德国税法体系的全貌。
德国税法体系根据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目的,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直接税主要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而间接税则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德国税法的立法过程经历了严格的程序和程序,确保税法的公正与合理。
德国税法的主要税种涵盖了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国家的税收需求。
德国税法的税制特点在于注重公平与公正,推行分配原则和能力原则,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德国税务机构和征管体系高效而严格,确保税法的执行和征收。
德国税法体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德国税法的发展将朝着更加完善和规范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
总结德国税法的特点,正如其所言,是一套成熟而完善的税法体系,对国家的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税收知多少?一张图探个究竟!目标投资国的税收体系一直是企业进军新市场之前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对于德国而言,其税收体系与国籍并无直接关系。
与之相关的,是你在德国哪个区域工作、居住,以及你的公司注册在哪个区域。
如果纳税人的居住地或惯常居留处在德国,则其需要按无限纳税责任条例缴纳税收,其在世界各地的收入都需纳税。
然而,对那些非常住德国的投资者,他们只需按有限纳税责任条例,对他们来自德国的收入缴纳税收。
同样,这一规则也适用于公司。
下面通过德国税收体系图,详细了解下。
正常来讲,德国的税务体系包含了两大种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顾名思义,指的是应当纳税的人实际承担的税负,如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公司税。
间接税指的是纳税义务人转嫁税负,比如增值税向生产者和分销商征收,而经济上最后由消费者来承担。
1. 企业税一般来说,在德国分两个层次征收企业税。
第一层面是所得税,包括公司所得税(Körperschaftssteuer)和个人所得税(Einkommensteuer),由联邦州的管理部门征收,其中公司所得税面向“资合企业”【股份公司(AG)和有限责任公司(GmbH)】征收,而个人所得税面向“人合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征收;第二层面是营业税(Gewerbesteuer),面向所有类型的公司(包括资合企业、人合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征收,是由公司所在的各城镇政府征收。
1.1 资合企业(股份公司AG和有限责任公司GmbH)的税收•公司所得税(Körperschaftssteuer)德国公司所得税为15%。
公司所得税采用全国统一税率,按照公司应缴纳所得额的15%征收。
所有德国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所有外国企业在德国常驻机构,均须缴纳公司所得税。
•团结互助税(Solidaritätszuschlag)团结互助税是全国统一固定税率的企业税收, 企业需要在企业所得税应缴纳税额的5.5%缴纳团结附加税。
一、概述:德国是高税收国家,其税收制度严谨、周密、细致。
德国税收立法采取了税收通则和单行税法相结合的立法方式,其税收结构非常复杂,按税收来源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1],按征税机构分为联邦税、州税、地方税。
德国实行以联邦、州、地方三级或两级共同征收的共享税为主体的分税制[2]。
共享税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工资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联邦专享税包括:关税、消费税(石油税、咖啡税、盐税、香槟酒税)、保险税、团结附加税等;各州的专享税包括:土地购置税、遗产(赠予)税、机动车税、啤酒税、赌场税、火灾防护税等;地方专享税包括:工商税、土地税、娱乐税、饮料税、养狗税、猎钓税、赛马税等。
按税种主要分为三类:(1)所得税类: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工商税、附加税等;(2)财产税类:遗产(赠予)税、土地税等;(3)流转税类:增值税、土地购置税、保险税、关税等。
下文将对上述三大类中的主要税种给予详细介绍。
二、所得税体系(一)个人所得税(Einkommensteuer)1、主要特征个人所得税是德国最重要的所得税种之一,其法律依据是德国《个人所得税法》。
德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了分类综合所得税立法体系[3],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坚持了量能课税原则(Leistungsfähigkeitsprinzip)[4],对纳税人的不同来源收入实行综合计算征收,又坚持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所列举的特定收入项目按照特定方法和税率课征。
从稽征技术角度上看,它还对工资以及资本所得采取了源泉扣缴[5]的形式,方便实用,有利于减少偷漏税。
2、纳税主体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为自然人。
纳税义务进一步区分为无限纳税义务及有限纳税义务。
如果自然人在德国有住所或无住所,但有常规居所且居住六个月以上,则负无限纳税义务,应以其世界范围内收入纳税(两国间有双边税收协定的例外);若自然人在德国境内既无住所,亦无常规居所,只须对其在德国境内的,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列举的境内收入纳税。
德国税法体系介绍摘要:根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税收执法人员首先应该是一个社会人,在执法的过程中同样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并且要学会自我保护,免得出现执法犯法的现象。
关键词:税务行政执法;自我保护;税收征管法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
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所以目前的税收法律在税收实践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税收任务问题、法律规定含糊或不明确等等。
那么作为税收行政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实践中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根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税收执法人员首先应该是一个社会人,在执法的过程中同样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并且要学会自我保护,免得出现执法犯法的现象。
所以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也应懂得自我保护,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税收检查工作环境。
那么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如何实现自我保护呢,笔者认为,税务执法人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增强对税收执法法律依据的理解税务行政执法的依据是税收法律,税收法律不是一部单独的法律,而是法律体系。
这个法律体系也不仅仅是带有“税”字的法律构成,而且还包括其他一些不带“税”字的法律。
税务行政执法如果离开其他相关法律来理解带“税”字的法律,那是很难贯彻到位的。
例如,某税务机关于2005年11月11日对某纳税人采取了税收保全措施,纳税人于11月12日上午9时缴清了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于11月13日下午3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如果按照旧《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当是在24小时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那么该税务机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则超出了规定的时间界限。
现行《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将税务机关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的时限由24小时改为一日,那该税务机关于11月13日下午3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是否属于立即解除了保全措施呢?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一日”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