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次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为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第二次是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时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巨变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以下是对这三次巨变的简要描述: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事件。
在清朝衰落、外国列强侵略和内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
这次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后续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崛起。
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工人和农民的组织和动员,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
3.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三次巨变,由邓小平发起并实施。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并开放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三次巨变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带来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而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巨变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巨变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并以推翻清朝的君主制为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民主权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派系和军阀混战不休。
国家的治理陷入瘫痪,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变得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相互对抗,军阀混战不休。
这种局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中国的巨变并没有就此停止。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1949年,这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次巨变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入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重塑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
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和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转变为邓小平,邓小平提出了\。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变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分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三民主义成为探索民主独立道路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辛亥革命也由此成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三位站在时代前列只一的伟人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党领导人民实施“一五”计划,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完成“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换。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2次巨变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第三次巨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