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44.75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索

发表时间:2016-03-04T09:22:18.5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喻菊华[导读]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经验,包括遵循有缓有急,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原则,通过心理状态评估后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 430022

摘要:总结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经验,包括遵循有缓有急,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原则,通过心理状态评估后,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应用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非语言交流,消除依赖心理。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等方法,以减轻冠心病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

随着冠心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由心理因素引发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对4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实施程序和措施,通过与患者互相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6例冠心病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给46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一般处理,给予适当心理护理。

1.2结果:经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后,46例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一)心理护理干预:

2.1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时遵循以下原则:

2.1.1有缓有急:患者在入院48H内焦虑水平较高,一般情况下,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焦虑、恐惧、抑郁、依赖药物、悲观、绝望[2]

2.1.2有的放矢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多接触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如对冠心病知识不了解导致的焦虑,对其进行有关知识的解释和教育,对住院感到不适应者,对其讲解住院环境及探视方面的知识。

2.1.3与抢救同步心理护理可以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情况允许时,可以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扼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既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之目的,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自己作为患者的角色。

2.2 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实施程序的应用:

2.2.1 心理状态评估护士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采用观察法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严重心理失衡得到重点调控,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其他方法全方位收集患者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确定其基本心理状态,早期大多数患者都会为患上冠心病而感到恐惧,就多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出现症状原因,实施操作目的,是让其很快适应作为患者的角色,并消除因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2.2.2 心理问题的确定及原因分析在对患者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因为个体遭遇疾病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的强度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往往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类型及对冠心病的认知,只有了解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方矢进行心理干预。

2.2.3选择适宜对策干预:对策选择得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比如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故常不配合护理,有求死心态,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

2.2.4 观察干预效果并制定新的方案:对干预效果的评定,应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其中有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主观体验,以及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

2.3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2.3.1 稳定患者情绪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救治,同时这类患者情绪反应强烈,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稳定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稳重,使患者产生对治疗信心,稳定情绪。

2.3.2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如患者在胸痛时,能主动为患者解除痛苦,增加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

2.3.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应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帮着患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为客观合理的认知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健康心理。

2.3.4加强非语言交流对危重患者不愿或不能说话时,看到他痛苦呻吟时护士应用语言加手势以确定其不适,并告诉患者“我正努力去办”以解除患者的焦虑,使患者放心。

3讨论

3.1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恐惧心理,指导病人合理自我暗示,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消除负性情绪。[3] 3.2心理问题一旦确定,应采取有效应对方式,除了应用常规的评估方法外,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人格类型、主观体验、年龄大小、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CAD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给予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逐渐接受现实树立信心。[4] 3.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积极因素。

3.4重视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主观的安静状态可以逐渐产生安详和幸福的感觉,这样可以抗衡焦虑。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防止了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2]滕显茹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31—0272—02

[3]同莲蔡晓莲心血管药物术后急性低血压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56—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