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4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译文及赏析《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是由秦观所创作的,这首词表面上看是怀念昔日青楼旧好的词,实际上应是怀念同时遭贬谪的友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风流子·东风吹碧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宋代:秦观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译文春天的风,吹得遍野碧绿绿的,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本该好好欣赏一番,但此时的我,只不过一贬客,奔波在赴杭州的水路里。
看到吐露着未开的蓓蕾,柳树焕发出嫩绿的新芽,这无边春色却闹的人一番着恼。
是因为心里乱了!乱得连春色也恼起来了。
一路回首北国,只见云雾暗淡,东望征程,又是江水悠悠,没个尽头,怎么能让人痛快起来呢。
半山的斜晖,两岸笼罩的暮霭,驾着一叶扁舟,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
不管眼见的还是耳听的,都让人心烦。
在城门口相互携手,共同回忆过去的欢愉,扬州的往事浑似梦境一样。
谁能体会到我在南郊的道路上回望你所在的方向时内心思念你的愁苦?我想来,天再长,地再久,也总有个尽头的时候,可我的恨却怎么也消不了啊!我想把这恨说给别人听,可担心别人也会被愁坏的。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注释东风二句:意犹《望海潮》其三:“东风暗换年华。
”行客:行人,出外作客之人,游人。
《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
”唐李顾《题綦毋校书别业》诗:“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花间集》卷十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沧洲:水滨,隐者所居。
《南史·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
酬ch óu 曹c áo 侍sh ì御y ù过ɡu ò象xi àn ɡ县xi àn 见ji àn 寄j ì【唐t án ɡ】柳li ǔ宗z ōn ɡ元yu án破p ò额é山sh ān 前qi án 碧b ì玉y ù流li ú,骚s āo 人r én 遥y áo 驻zh ù木m ù兰l án 舟zh ōu 。
春ch ūn 风f ēn ɡ无w ú限xi àn 潇xi āo 湘xi ān ɡ意y ì,欲y ù采c ǎi 蘋shu í花hu ā不b ù自z ì由y óu 。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注 释】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
侍御:侍御史。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
此指曹侍御。
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
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
“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春思诗原文赏析春思诗原文赏析春思诗原文赏析1春思诗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
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
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古诗简介《春思》是南北朝萧子云所作的一首乐府诗。
赏析/鉴赏《春思》是萧子云所作的一首叹春惜春、喻扇喻情的乐府诗。
在南朝齐、梁时代,萧子云的诗,比较清浅明丽,流露性情。
此诗前四句,写得十分随心所欲,却把女人春思的环景描绘得非常到位:春风荡漾入深闺,春花飘飞落妆台;池荷才露尖尖角,杨柳已绿垂窗檐。
接下来,诗人直奔主题:竹柏异心君自改,团扇入秋妾方嫌。
谁能春思怜故素,终为班姬泣新缣。
怜故素,泣新缣,诗虽终而言未尽!这首诗题为“春思”,抒写的是春日里的怨情。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春日来临,她触景伤情,既责怪前夫,又暗自为命运悲叹。
前四句描写春景。
“春风荡罗帐”,视线由室外引入室内。
室内,只有弃妇孤单的一人。
其景象恰如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情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⑷。
”(《凤凰台上忆吹箫》)次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见梳妆台上日渐凋零的瓶花,在春风吹拂下,片片飘落。
萎败的春花,空荡的罗帐,弃妇房中呈现的是一派清冷萧瑟的景象,接着,她将目光转向室外:远处,“池荷正卷叶”——荷叶已将尖尖角伸向池面;近处,“庭柳复垂檐”——庭前,绿柳成瘾,正垂挂在房檐前。
“余花”、“池荷”、“庭柳”,表明节令已是暮春。
春将归去,芳菲渐歇,寡居独处的弃妇心中怎能不倍觉惆怅呢?后四句即是弃妇在伤感情绪的驱遣下,自诉不幸。
她首先想到的是故夫的轻情薄义。
“竹柏君自改”,弃妇以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口吻,义正辞严地谴责故夫:我之遭到抛弃,全是以为你改变了竹柏的忠贞之性。
“团扇妾方嫌”,转从自己的一面立论,说明自己是不甘于被抛弃的下场的。
“团扇”,用汉朝班婕妤《怨歌行》的典故:“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绝句漫兴》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
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
从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诗人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强艺术效果。
作品原文绝句漫兴九首[唐]杜甫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二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其五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其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作品注释①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其一②眼见:眼见得。
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
③无赖:谓春色恼人。
江:指浣花溪。
④遣:排遣。
深:很,太。
造次:匆忙,仓猝。
⑤丁宁:再三嘱咐。
其二⑥手种:自己亲手种植。
⑦野老:杜甫自指。
⑧恰似:正是。
得:句末助词,唐人口语,相当于“呢”。
⑨夜来:昨夜。
其三⑩茅斋:指草堂。
故来频:故意频频飞来。
其四破:突破。
其五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其六无堪:无可人意的景致。
其七糁(sǎn):散。
雉子:雉的幼雏。
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
凫:野鸭。
其八香醪(láo):美酒。
其九不作意:没注意。
作品译文其一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刘禹锡原文: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1)苔:青苔。
(2)前度:前次。
译文玄都观偌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来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看题诗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
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
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
居十年,召至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
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
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上一首一样,此诗仍用比体。
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
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
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
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
“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
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前首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
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
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移动版] 作者:李白李白《清平调》(三首)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清平调三首①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
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
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红艳:指牡丹。
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⑥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⑦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写作背景】: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
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
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注释: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
侍御:侍御史。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
此指曹侍御。
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
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
“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
”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
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译文: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鉴赏: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小诗。
风景十分优美,情思却抑郁苦闷,渗透着牢骚不平。
内容与风格的不协调,使这首诗透出一种意蕴难申的特殊风味。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
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
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
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为我们呈现了一曲冷到骨髓,静到幻灭的短歌离骚,让人读之深感其情。
柳公短短20字,让我读到了刻骨的苍凉,仿佛走近了一场生命的悲歌,读来字字千斤,每个字都是冰封玉裹,凉透心神,这字句不管落入谁的心中,都会掷地有声,引起一阵钝痛。
这种感觉让你不敢轻易的形容,因为它不同于屈子行至汨罗江畔的长歌当哭,不同于阮籍的穷途末路,大恸而还,这些泪和痛在柳公这里已经风干了,沉淀了,大劫大难过后的,是不悲不恸,无情无绪。
于是诗现于纸端,呈现的是雪景,投射的是心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开中国的文人史,与柳公有同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面对浩劫,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光有悲痛,也许只会引来片刻同情,能流传千年,痛彻古今的,只剩那些具有悲剧精神的人格,因为它内含崇高,幸好柳宗元是其中的一个。
读《江雪》,心中有痛,却区别于哀,有悲,却无怜。
此诗刚入眼帘,便觉得寒气逼人,像极了柳公彼刻的遭遇和心境。
也正是这种经历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性格,使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意境。
学术界对《江雪》一诗早有了深入探讨,存在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清高孤傲说”、“佛禅说”、“政治批判说”、“希望援引说”、“抗争说”,在此不赘述。
受以上观点启发,笔者认为这首诗可以透视出诗人被贬后那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意境美,在这里,笔者将对其意境美进行尝试分析。
一、初为贬谪人:苍凉孤寂之美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但凡好的诗放在面前,眼前都会自然的现出画面,王昌龄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吟出口,一幅苍凉壮美的图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再无可替换之句,《江雪》读来让人也有类似的感觉。
一个“千山”,一个“万径”,如此辽阔的空间围绕在老人的眼前身后,填充这千山万径之中的是茫茫的天空,皑皑的江雪,除了灰色的树枝与偶尔露出的石色外,真是天地一色,这正符合了柳公的艺术风格,灰、白两色是主色调。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翻译及赏析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朔方将领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原文]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祖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
今不忍人无冠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译文]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
郭子仪第三于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
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贿赂,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
官吏不能干涉。
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依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
白居易《晚桃花·一树红桃亚拂池》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晚桃花·一树红桃亚拂池》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前言】《晚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
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而感情深切。
【注释】⑴亚:通“压”。
⑵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⑶寒地生材:这里指出身寒门的人才。
校:通较,比较,较为。
⑷春深:春意浓郁。
⑸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翻译】一棵盛开的红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
因为旁边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开放得要晚些。
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现这里有一棵花树,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可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偏僻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通常晚嫁,是被恶劣的环境给埋没了。
可怜鲜艳的桃花在这不见天日的地方寂寞地度过春天,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花回去欣赏。
【鉴赏】这首诗题为《晚桃花》,它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
首联“一树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先勾画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
满树桃花,红艳似火,它的枝桠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松遮盖,它虽然远离百花又开放得较晚,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次联“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是从首联描写转人三联议论的自然过渡。
诗人感叹,这美丽的花只因偶然的机缘才被人发现,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红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个投闲置散的人,就不会知道在这“竹遮松荫”的幽静之处,还会有艳丽动人的桃花。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早春诗》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早春诗》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春诗》原文及赏析1早春诗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
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
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古诗简介这首优美的早春之曲,出于《荆楚岁时记》的宗懔之手。
宗懔初仕梁,后入北周。
诗篇虽然犹带齐梁锦色,但却缘情而发,思致清晰,深沉婉转,已然异于当时南方盛行的绮靡轻巧诗风。
赏析/鉴赏全篇紧扣早春着笔,以诗人特具的敏锐感受力,捕捉新春气息,谱入清词丽句。
“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
”昨暝,即昨晚。
诗的开篇,写昨日瞑色方临,春风乍起,一夜之间,春色已来天地。
这还只是泛叙,不见出奇。
读到第二联感到有点意思了,“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这一联出语天然,确实朴中见拙,虽为平行的句子,而上下句又含有因果关系。
由于第一声春莺巧啭,催开了郊原的数重花树。
鸣啭一两声的黄莺,这里起了催花使者的作用;“数重”与“一两”,在量的多少上也有意夸大,构成反差。
更有特色的图景,是第五、六句,“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
”熟谙荆楚岁时习俗的作者,给我们描摹了一幅新春风俗画。
画面上出现了初蝶、新梅,这就未免令人疑真疑幻,特别那散落新粉的初飞蛱蝶,栩栩穿花,真蝶呢,还是彩蝶?“剪彩”句写得明朗一些,那是彩花。
按《事物纪元·岁时·彩花》:“《实录》曰: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汉王符《潜夫论》已讥花采之费;晋新野君传家以剪花为业,有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剪梅若生之事。
按此则是花朵起于汉、剪彩起于晋矣。
”又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
“”散粉成初蝶”,亦无非剪彩制成之翩翩蝴蝶也。
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及赏析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代: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sao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译文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注释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
侍御:侍御史。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sao人:一般指文人墨客。
此指曹侍御。
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
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sao人,有无限潇湘之意。
“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
”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
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创作背景《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此诗作于地点不祥,确年不详。
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踞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其中必有难言之隐。
赏析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
“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sao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
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sao人”本能够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零陵早春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零陵早春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零陵早春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欲采苹花不自由”解析
杨军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写道:“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对于这首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作,各家的诠释并无太大分歧,例如:“欲来苹花不自由”——……意思是说,您寄来这样美好的诗篇,照理应该用同样美好的来酬答.可惜我职务拘身,想采苹花送您也办不到,实在十分抱歉.假如再挖深一层,也许还有这个意思:远谪南州,心情不好,所以也写不出好诗来.(《唐诗小札》245页)再如: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杨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蒋采苹先生重彩画艺术初探 [J], 尚峰亦
2.蒋采苹与中国现代重彩画 [J], 夏硕琦
3.周显欣:欲采苹花不自由 [J], 衣露申
4.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柳宗元在湖南 [J], 黄泽梁
5.蒋采苹作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赏析及译文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赏析及译文《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下面是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赏析及译文,快来看看吧!原文《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得:使。
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春风:代指君王。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或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天的一日,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评析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
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
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赏析这首诗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原文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蘋花一作:苹花)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创作背景:《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此诗作于地点不祥,确年不详。
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过象县,踞离柳州的治所马平县(今柳州市)并不很远,但二人只能以诗相互赠酬交流情谊,其中必有难言之隐。
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注释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
侍御:侍御史。
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
此指曹侍御。
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
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
“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
”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
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