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6
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实际问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实际问题。
这是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相应的题目。
所谓“列分式方程”,就是指我们把问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的形式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是利用比例关系或者速度=路程÷时间的公式来建立方程。
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解方程的方式求出问题中所需要的未知量,例如距离、速度、时间等。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解题方法1. 情境分析在解决行程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清楚问题中的情境。
我们需要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需要我们对应的物理常识和数学知识。
例如,如果题目中提到了速度和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列分式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2. 建立方程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情境分析,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具体的形式取决于情境和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方程中的未知量的数量和已知量的数量,并采用合适的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解方程求解当我们建立好方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求解,以得到未知量的具体值。
解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化简、代入等等。
我们需要在实际问题中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获得最终的解答。
三、例题解析例题1某辆汽车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两个小时后停车,这辆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公里?分析:该问题中已知速度和时间,需要求距离,可以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即路程=速度×时间。
解题步骤:1.设汽车行驶的距离为x公里,则原方程可以表示为x=70×2;2.输入计算器中,得到x=140;3.该辆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是140公里。
例题2某火车由甲地开往乙地全程800公里,已知该火车前80公里的路程是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中间500公里的路程是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最后剩下的路程是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这列火车全程行驶了10个小时,问该火车最后一段路程的长度是多少公里?分析:该问题中,前80公里、中间500公里和总路程是已知的,最后的40公里是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小学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一、熟记公式:①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②路程=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解设未知数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解答。
一、简单倍数间的行程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3倍。
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2.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4千米,比骑车速度的2倍少22米。
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数量关系式: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开动小脑筋想想!960千米 6小时相遇A B甲车 1.5x x 车乙1.5x 千米/小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960: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 千米/小时。
6x +6×1.5x =96015x =960x =641.5x =1.5×64=96答:甲的速度是96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64千米/小时。
例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例3.甲乙两地间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例4.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 的A 、B 两地相向而行,3h 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 ,求甲、乙两人的速度?2.同地同时反向而行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一、熟记公式:①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②路程=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解设未知数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解答。
一、简单倍数间的行程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3倍。
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2.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4千米,比骑车速度的2倍少22米。
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数量关系式: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1.5倍。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960千米6小时相遇开动小脑筋想想!A B甲车 1.5x x 车乙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 1.5x 千米/小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96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6×1.5x=960,解法如下: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 1.5x千米/小时。
6x+6×1.5x=96015x=960x=641.5x=1.5×64=96答:甲的速度是96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64千米/小时。
例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完整)五年级利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需要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s、v、t来表示这三个量,其中s=vt。
当我们遇到相向而行的问题时,可以使用基本公式:s1+s2=vt,其中s1和s2分别表示两个人或车行驶的路程,v表示两个人或车的相对速度,t表示两个人或车相遇的时间。
同样的,当我们遇到同向而行的问题时,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我们可以设甲车的速度为v,那么乙车的速度就是1.5v。
根据基本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方程:960=(v+1.5v)×6,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甲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120千米/小时。
另外,如果我们遇到追击问题,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公式来解决。
例如,如果甲、乙两车自西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开出,问几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我们可以设乙车追上
甲车的时间为t,那么根据基本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方程:
72t-48(t+2)=0,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t=4.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练来巩固解方程的能力。
例如,如果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560千米的两个车站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我们可以设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v,那么根据基本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方程:560=(68+v)×4,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为98千米/小时。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会解析简单实质问题的数目关系,提升用方程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培育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相向运动中的两个物体速度和、相遇时间、行程之间的数目关系,会依据此数目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质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提升采集信息、办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提升采集信息、办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理解行程问题的结构特色,能依据速度、时间、行程的数目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课难点 :创建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解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材解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这种问题有时若用算术法解,需要逆思虑,思想难度大,简单出现错误。
假如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表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
【教课方法】创建情境、知识迁徙、自主研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1 / 6一、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
复习:我们学过相关行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行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行程=速度×时间。
时间 =行程÷速度速度 =行程÷时间今日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行程问题。
小李和小陈绕 320 米的操场跑道漫步,两人背向而行,小李每分钟走45m,小陈每分钟走 35m,问两人几分钟后相遇?指名学生回答,集体校订。
320÷ (45+35)=320÷ 80=4(分钟 )答:两人 4 分钟后相遇。
2.复习解决行程问题的公式,课件展现。
速度×时间 =行程行程÷时间 =速度行程÷速度 =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行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行程二、情境导入1.教师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 4.5 km.周日清早 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观察图,并谈谈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引学生观察,并思虑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 4.5 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 200m。
应用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一、学习目标:1.借助表格,分析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设未知数,能正确地列出方程;2.利用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3.体会利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型.二、学习过程(一)环节一:温故知新问题1:一列火车的速度为120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则行驶路程为千米;问题2:一列火车t小时行驶了480千米,则火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问题3:一列火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行驶480千米需要小时.(二)环节二:探索解题例题甲、乙两地相距960千米,高铁通车后火车进行了大提速. 甲地到乙地的火车提速后的运行速度是提速前的2倍,并且提速后比提速前提前4小时到达. 那么提速前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分析:方法1:(直接设)(1)设.(2解答过程:(3)等量关系:,方程: .方法2:(间接设)(1)设.(2)列表:解答过程:(3)等量关系:,方程: .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三)环节三:分析悟题问题1:观察直接设后,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你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方法1:设. 解答过程:方法2:设.(提示:这里有几个未知量?可否考虑引入一个辅助量?)解答过程:问题2: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四)环节四:合作创题问题1:请你对原题目进行修改,使得960这个条件能用上。
小组合作讨论,改编题目,并尝试列出方程。
(五)环节五:小结深化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六)环节六:学习检测1.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154页,练习第1题,尝试用多种方法求解.2. 请以方程450450151.2x x-=为模型,编写一道应用题;并与你的同伴交流.。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一、熟记公式:①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②路程=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解设未知数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解答。
一、简单倍数间的行程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3倍。
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2.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4千米,比骑车速度的2倍少22米。
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数量关系式: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960千米6小时相遇A B甲车 1.5x x 车乙开动小脑筋想想!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 千米/小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96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6×1.5x=960,解法如下: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千米/小时。
6x+6×1.5x=96015x=960x=641.5x=1.5×64=96答:甲的速度是96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64千米/小时。
例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列方程解行程问题教师版列方程解行程问题一、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三要素:1.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有未知数)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经整理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2、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行程问题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时间=,速度=(注意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行程问题解决方法:画图分析法4、常见的行程问题中的类型直线型的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1、同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100x+140x=480x=2答:2小时后相遇2、先后相遇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1小时之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快车开出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1+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2+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1+100x+140x=480答:小时后两车相遇。
3、同时不相遇(相距)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一列快车同时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140公里,几个小时后两车相距60公里?情况一:相遇前相距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情况二:相遇后相距慢车的速度×慢车的时间+快车的速度×快车的时间-相互距离=总路程解:设x小时后相遇 [这个x小时同时是慢车的时间也是快车的时间] 100x+140x-60=480答:小时后相距60公里慢车速×时间1+慢车速×时间2+快车速×时间2=总路程总结:慢车速×时间+快车速×时间= 总路程相遇慢车速×时间+ 快车速×时间±相互距离= 路程相距速度差×时间差=路程差同时出发先后出发列方程: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65千米.(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之后,两车相距620千米,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3)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出x小时相遇,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x小时之后快车追上慢车,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5)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x小时之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40千米,则由此条件列出的方程是____.(2)追击问题1. 同地不同时的追及问题A、B两地相距31千米,甲从A地骑自行车去B地,1小时后乙骑摩托车也从A地去B地.已知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28千米.问乙出发后多少小时追上甲?慢者行驶的路程+先行的路程=快者行驶的路程解:设乙出发后x小时追上甲。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一、熟记公式:①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②路程=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解设未知数为x❖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或验算,解答。
一、简单倍数间的行程问题。
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3倍。
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例2.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4千米,比骑车速度的2倍少22米。
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1.相向而行同时出发到相遇时甲、乙两人走的路程和为路程。
数量关系式: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例1.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960千米6小时相遇开动小脑筋想想!A B甲车 1.5x x 车乙 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千米/小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车行的路程+乙车行的路程=总路程(960千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 +6×1.5x =960,解法如下: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 千米/小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 千米/小时。
6x +6×1.5x =96015x =960x =641.5x =1.5×64=96答:甲的速度是96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64千米/小时。
例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
第6课时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提示:
初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即使隐蔽一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算术方法解决都不太困难。
相反地,学生会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写的字太多,太麻烦,会以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一般都会存在的心理障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示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科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一、.
1、学生说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来表示其关系
2、练习
①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_米;
②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③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分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延续新知,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续性、关联性】
二、探究学习
1. 出示例题示意图。
教师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
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指名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甲每小时行?千米1463千米乙每小时行87千米
上海北京
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两车相遇时,一共行的路程和北京到上海的距
3. 7 离有什么关系?小时两车走完了全程。
小时相遇就是回答:
⑴77 ⑵一共行的路程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路程。
4. 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可能出现:
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1463千米
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1463千米—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
甲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1463千米
5.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87×7+7x=1463
609+7x=1463
7x=1463-609
7x=856
x=856÷7
x=122
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
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x=1463—87×7 或(x+87)=1463
6. 汇报时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间相等关系。
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
【设计意图:相遇问题是本节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本环节通过多媒体
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展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心态下去学习,去思索。
既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又巧妙地分散了难点,使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90页试一试。
2、聪聪和明明兄弟两人决定每天早起跑步,明明每秒跑4米,聪聪每秒跑6米,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3、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14千米,经过4小时后与乙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1、(7+ x)×32=480,x=15,2、(4+6)x=100,x=10
3、(14+ x)×4=120,x=16
四、达标反馈
1、食堂买进面粉175千克,比玉米面的3倍还多25千克,食堂买进玉米面多少千克?
2、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两个修路队从山的两边开一条长1314米的山洞。
一队每天开8.8米,二队每天开8.6米。
一队先工作了3天,剩下的由两个队一同开。
开通这条山洞前后一共用多少天?
答案:1、3 x+25=175,x=50,
2、(37+ x)×5=465-120,x=69,69-37=32(千米)
3、(8.6+8.8)x=1314-8.8×3,x=74,74+3=77(天)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画“线段图”来描述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生:我知道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生:我还知道了解应用题时要找准等量关系。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等量关系不仅要学会用文字语言描述,也要会用图形来描述。
【设计意图:概括总结使学习能对每学完一种类型的应用,找出其特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90页练一练3、4题。
答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相遇问题,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参与较积极,学习效果良好。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展示,能使学生在快乐积极中简单明了地分辨它们间的变异,轻松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突破重点,对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本节内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起到了事半功
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