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2019生长发育
- 格式:pptx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3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体重的增长〔理解〕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儿科临床中多用体重计算药量和静脉输液量。
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2.头围的增长〔理解〕头围: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m。
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一年前三个月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缓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
3.头颅骨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周龄闭合。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一般1-1.5岁闭合。
4.牙齿〔理解〕牙齿:6个月下中切牙,9个月上中切牙及上侧切牙,12个月下侧切牙,18个月上下第一乳磨牙,2岁上下单尖牙,2岁半上下第二乳磨牙。
大多于三岁前出齐。
(出牙数量=月龄-4~6)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理解〕小儿肥胖症:是指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第三章儿童保健1.合理喂养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推荐以富含铁的米粉作为首次添加的食品,辅食的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免疫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尽早接种。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脱水的症状和体征(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kg体液的减少。
2019中西医医师《儿科学》模拟题1(A1型题)1、婴儿每日需糖量为A、6~8g/kgB、8~10g/kgC、10~12g/kgD、12~15g/kgE、15~18g/kg答案:C解析: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占总热量的50%~60%,每克糖产热17.2 kJ,婴儿需糖量每日10~12g/kg,2岁以上小儿需糖量约每日10g/kg。
2、母乳喂养早吸吮的最合理时间是A、出生后30分钟内B、出生后1~2小时C、出生后2~6小时D、出生后6~24小时E、出生后24~48小时答案:A解析:母乳喂养的方法: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满月前坚持按需喂哺,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
3、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尤以下列何脏最为突出A、肺、肾B、脾、肾C、肺、脾D、心、脾、肾E、肺、脾、肾答案:E解析: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故曰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肾常虚”。
4、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A、肺脾B、肝肾C、心肾D、肝脾E、肝肺答案:A解析:小儿时期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所患疾病最为多见,因此,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A。
5、下列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医家是A、李东垣B、吴鞠通C、张景岳D、刘完素E、张从正答案:B解析: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
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6、小儿常用内治法中利水消肿法之阳水常用方剂是A、实脾饮B、真武汤C、五苓散D、十灰散E、防己黄芪汤答案:C解析:利水消肿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致水肿者。
今天为大家带来《儿科学》第一部分——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数据非常多,且零碎、难以记忆,然而又是考试重点,需要反复多次学习。
另外首先说明:基础知识整理的推文中,绝对重点的内容以红色粗体标出,相对重点的内容以黑色粗体标出。
一、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
受精后前8周为胚胎发育期。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至出生28天。
其中,第1周为早期新生儿期。
婴儿期:从生后满28天至1周岁的时期,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注:此为北医第4版对婴儿期的定义,人卫第9版规定婴儿期为出生至1周岁,即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考试时以此为准)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前的时期,此期智能发育加快。
易发生意外事故,同时也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入学前的时期,为智能发育最快的时期。
传染病明显减少,免疫性疾病、外伤、食物中毒、龋齿、弱视等发生率相对增大。
学龄期:进入小学以后到青春期前的时期,一般是自6~7岁至11~12岁,为学习的重要时期。
(以上“m”代表月,“y”代表岁数,下同)实际上老版本的教材上数据是“3、6、9、12”,但近几年做了修改。
可记住出生时的平均体重(3.25kg),后三个即为 3.25不同时段身高增加速率亦不同:0~6个月:增长2.5cm/m6~12个月:增长1.5cm/m1~2岁:增长1cm/m2~12岁:增长6~7cm/m头围非常生动地诠释了“前3个月生长的指标≈后9个月生长的指标”这一规律。
4. 胸围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两者近似相等(46cm)。
胸围≈头围+年龄-1。
5.上臂围可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cm,>13.5cm表示营养良好,<12.5cm表示营养不良。
6. 骨骼囟门闭合早,警惕小头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
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从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两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因些,生长发育通常相提并论。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格生长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
这些生理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常数。
(一)体重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
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个月体重(kg) =3十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 =7十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十2×年龄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85%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长)身高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一般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以量床测量,称身长。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1~2cm。
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 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体重的增长〔理解〕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儿科临床中多用体重计算药量和静脉输液量。
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2.头围的增长〔理解〕头围: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m。
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一年前三个月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缓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
3.头颅骨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周龄闭合。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一般1-1.5岁闭合。
4.牙齿〔理解〕牙齿:6个月下中切牙,9个月上中切牙及上侧切牙,12个月下侧切牙,18个月上下第一乳磨牙,2岁上下单尖牙,2岁半上下第二乳磨牙。
大多于三岁前出齐。
(出牙数量=月龄-4~6)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理解〕小儿肥胖症:是指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第三章儿童保健1.合理喂养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推荐以富含铁的米粉作为首次添加的食品,辅食的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免疫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尽早接种。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脱水的症状和体征(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kg体液的减少。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一、A11、一岁小儿头围测量为36cm,应考虑哪种疾病A、营养不良B、脑积水C、脑发育不良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E、佝偻病2、生理性体重下降,至多久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A、7~10日B、7~14日C、10~14日D、10~21日E、14~21日3、1岁小儿头围测量为54cm,应考虑哪种疾病A、营养不良B、脑积水C、脑发育不良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E、佝偻病4、2岁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体重增加A、1kgB、1.5kgC、2kgD、3kgE、4kg5、1周岁小儿的平均身长为:A、50cmB、60cmC、90cmD、85cmE、75cm6、下列有关脊柱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B、1岁以内脊柱增长快于四肢C、6个月后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D、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E、脊椎3个自然弯曲出现后即被韧带固定7、关于头围的说法下述哪项是错误的是A、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B、头围测量自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C、头围增长越快提示脑发育越好D、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E、头围过小可见于脑发育不全8、小儿生长发育,下述哪项是错误的是A、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有阶段的过程B、各系统的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C、淋巴系统发育于青春期前达高峰D、不同年龄段生长速度不同E、生长发育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无个体差异9、关于脊柱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有关B、3个月左右出现颈椎前凸C、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D、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E、出生时即有颈椎前凸10、关于小儿粗细动作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2个月能抬头B、6个月能独坐C、8个月会爬D、9个月能独走E、12个月能独走11、1岁小儿,不正确的是A、体重9kgB、能独走C、头围46㎝D、能爬台阶E、出牙6个12、2~12岁小儿,计算公式为A、身高=年龄×2+8(㎝)B、身高=年龄×2+12(㎝)C、身高=年龄×2+10(㎝)D、身高=年龄×7+75(㎝)E、身高=年龄×5+75(㎝)13、小儿头围,正确的是A、出生时平均34cmB、3个月时平均42cmC、6个月时平均46cmD、1岁时平均48cmE、2岁时平均50cm14、2周岁小儿应达到A、乳牙16个B、身长87cmC、头围40cmD、身长90㎝E、身长75cm15、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A、体重8.5kgB、身长73cmC、乳牙4颗D、头围48cmE、能推车走几步16、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的是A、前囟最晚闭合的年龄为10个月B、后囟一般闭合的年龄在出生后2周C、颅缝一般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D、腕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E、前囟增大重者可延迟至2~3岁才闭合17、9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应有A、8个B、9个C、10个D、11个E、12个18、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正确的是A、是一个连续平均的过程B、年龄越大发育越快C、婴儿期发育最快D、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E、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19、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原出生体重的A、9~12%B、5~10%C、3~9%D、3~5%E、4~6%20、1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是A、体重7kg、身长65cmB、体重8kg、身长70cmC、体重9kg、身长75cmD、体重10kg、身长80cmE、体重11kg、身长85cm21、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6~8周B、3~4个月D、1~1.5岁E、2~2.5岁22、小儿体重在1岁时每年增长约A、2kgB、4kgC、6kgD、9kgE、12kg23、语言的发育三个阶段的顺序是A、发音、理解、表达B、理解、表达、发音C、表达、理解、发音D、听觉、发音、理解E、模仿、表达、理解24、下列有关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描述是A、由下到上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25、小儿后囟闭合一般应在A、3~4B、4~6C、6~8D、8~10E、10~1226、小儿前囟闭合量迟的年龄是A、10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27、2~12岁儿童平均身长(cm)推算公式是A、身高(cm)=年龄×7+75B、身高(cm)=年龄×5+70C、身高(cm)=年龄×6+80D、身高(cm)=年龄×7+80E、身高(cm)=年龄×9+8028、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是出生体重的A、1%~5%B、3%~9%D、10%~15%E、15%~20%29、生长和发育的表述不正确是A、量和质的发展B、它们之间相互联系C、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的过程D、组织、器官形态的成熟的过程E、个体在形态和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30、关于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错误论述是A、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过程B、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阶段性C、各系统的发育过程平稳而协调D、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性E、儿童个体生长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轨迹现象二、A21、正常婴儿,体重7.2kg,能独坐一会儿,能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最可能的年龄是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再见”还不懂,其年龄可能是A、3~4个月B、5~6个月C、7~8个月D、9~10个月E、11~12个月3、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最可能的年龄是A、1岁B、2岁C、3岁D、4岁E、5岁4、某患儿所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其身高体重均远远低于同龄儿,为了解其骨骼发育情况,应作下列哪项检查A、血常规B、胸部X线摄片C、肝功能D、腰椎穿刺E、腕部X线照片三、A3/A41、一家长带小孩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该患儿体格检查结果如下:体重10.5kg,身长80cm,前囟已闭,出牙12颗,胸围大于头围。
一、引言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本次实训中,我深入了解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疾病,现将实训心得与收获整理如下。
二、实训内容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分期,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胎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器官系统逐渐形成。
(2)新生儿期:出生后1个月内,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性逐渐增强。
(3)婴儿期:出生后1岁内,婴儿生长发育最快,体格、智能和运动能力迅速发展。
(4)幼儿期:1岁至3岁,幼儿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发展。
(5)学龄前期:3岁至6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相对稳定,智能和运动能力进一步发展。
(6)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逐步完善。
(7)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体格、智能、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快速发展。
2.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环境、疾病和生活方式等。
(1)遗传: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包括身高、体重、智力、性格等。
(2)营养: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充足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
(4)疾病:某些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先天性畸形、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等。
(5)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3. 常见疾病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肥胖症、矮小症等。
(1)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软化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生长发育迟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