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中继段测试施工工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部分
第四节
一、封装前的准备
一、熔接法
刀刃进行清洁,慎防端面污染。
(二)光纤熔接
A熔接机操作注意事项
从光缆束管中取出光纤,清洁干净后实施下列基本步骤:〉接通电源后开机
〉检查
光纤上。
耗)
损耗的同时,请制备好第二号光纤左右端面。
内。
注意拿接线子不要压其上盖,只能拿住接线子两端。
单独盘绕:如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盘处理,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装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
实际盘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序号1
米(抢修
行光缆外护层开剥。
在光缆开剥过程中,随时检查光纤有无受到损伤,
一致;光纤芯径失配;纤芯截面不圆;折射率差;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
可选用与原光缆特性一致的光纤光缆,以求光纤的特性尽量匹配,使模
0.1DB
电电流、主放电时间等)
整理成束,用胶带或专用胶管保护好,安置舒展。
带在金属紧固板上折叠压实,用聚乙烯胶带缠紧。
切不可将余长钢带剪除。
缆聚乙烯管保护,固定卡固定。
第二部分一、光缆开剥工具器材:
三、光纤熔接接续工具仪表及材料:
序
号
1
第四部分共10
附表一:光纤衰减系数及偏振模色散系数参考表光纤类别
附表二:目测不良接头的状态及处理不良状态。
光缆工程施工标准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光缆工程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验收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光纤通信光缆线路工程。
1.2 光缆工程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1.3 光缆工程的施工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光纤通信工程建设的技术政策和标准。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设计文件,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施工要求和技术指标。
2.2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施工环境,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2.3 施工前,应组织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熟悉光缆施工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4 施工前,应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光缆敷设3.1 光缆敷设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确保光缆的线路、长度、接头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
3.2 光缆敷设前,应检查光缆的外观、型号、规格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 光缆敷设应采用专业工具,避免光缆受损。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3.4 光缆接头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3.5 光缆敷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光缆,防止光缆受到外力损伤。
四、光缆固定与保护4.1 光缆敷设后,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光缆在施工过程中移位或受损。
4.2 光缆固定应牢固,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光缆穿越建筑物、杆塔等障碍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光缆受损。
4.4 光缆在桥梁、隧道等特殊环境中敷设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固定和保护。
五、验收与维护5.1 光缆工程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光缆的线路、长度、接头质量等。
5.2 验收合格后,光缆工程应进行维护,确保光缆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5.3 光缆工程的维护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本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光缆的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6.1 施工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光缆施工的安全规定。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028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标准版)光缆线路施工是建设高质量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环节与电缆相比较,光缆质量轻、直径小,给施工带来便利,但光纤直径小、韧性差,又对施工机具、仪表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中继光缆施工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复测、光缆敷设、光缆接续、工程测量,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按以下规定、措施进行保障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一、路由复测路由复测是以施工图为依据进行复核。
通过复测,确定光缆敷设的具体路由位置、丈量地面的准确距离,为光缆配盘、敷设和明确地段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保障措施如下:1、按设计要求核定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中继站站址。
2、丈量、核定中继间的地面距离(管道路由要测出各人孔间距离)3、核定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以及其它障碍物的技术措施及地段,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4、核定“三防”(防机械损伤、防雷、防白蚁)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核定青苗、园林等赔补地段、范围以及对施工困难地段“绕行”的可能性。
6、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7、为光缆配盘、分囤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8、核定、修改施工设计。
9、绘图绘图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核定复测的路由、中断站(光放站)位置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变动。
光缆中继段测试施⼯⼯艺标准光缆中继段测试施⼯⼯艺标准1.施⼯准备1.1 劳动组织1.2 ⼯机具1.3 材料2.操作程序2.1 ⼯艺流程2.2 操作要领2.2.1 测试准备(1)施⼯前应对光缆终端情况进⾏检查,核实尾纤数量、标识、出线顺序等现场情况,安置测试⼯作台,测试电源仪表就位,并根据线路台账,弄清中继段的基本长度。
2.2.2 仪表就位设置(1)将OTDR测试仪表置于⼯作台上,连通电源,仪表预热。
(2)进⾏测试仪表基本测试参数的设置,包括测量模式、测量波长、折射率、测试脉宽、测试范围、处理时间等。
2.2.3 连接测试尾纤将测试尾纤直接连接在ODTR测试仪表的输出光⼝上,并与待测光纤尾纤通过活动连接器连接。
2.2.4 光纤测试选择测量光纤衰减测试菜单,打开激光,向待测光纤进⾏轨迹取样,根据取样轨迹,移动A、B点光标⾄轨迹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始末端,仪表显⽰的两点衰减即为中继段衰减和两点损耗为线路衰减系数。
(1)光缆中继段测试应采⽤OTDR测试A→B⽅向和B→A⽅向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并存储、打印,提供测试的电⼦⽂档。
(2)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其计算式为:ɑ1=ɑ0L+ān+āc mɑ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ā——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km)单模光纤ā≤0.08dB(13101nm、1550nm)āc——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单模光纤āc≤0.07dBL——光缆中继段长度(km)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个数m——光缆中继段内活动连接器个数3.质量标准3.1对测试⼈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按照仪表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进⾏操作。
3.2 测试环境要去⼲净、清洁、⽆尘,环境温度适合仪表要求。
3.3测试光纤弯曲半径不⼩于50mm,测试完毕按顺序复归原位。
4.安全环保事项4.1光纤测试时,严禁将光纤端⾯正对眼睛,以防OTDR发出的激光刺伤眼睛。
第1篇一、工程概述光缆施工工程是指将光缆铺设、连接、调试等过程,以满足通信传输需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标准。
二、施工准备1. 设计文件:工程开工前,必须具备完整、准确的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设备清单、技术要求等。
2.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
3.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工程图纸和施工规范。
4. 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包括光缆、接续设备、施工工具等。
三、施工工艺1. 架空光缆施工(1)杆路架设: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杆路,避开大型建筑物、闹市和开发区。
杆路直线段应尽量保持直线,转角不小于120度。
(2)吊线架设:吊线应选用符合规定的钢绞线,吊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吊线与电杆的连接应牢固,吊线拉力应符合规范。
(3)光缆敷设:光缆敷设前,应检查光缆质量,确保无破损、断裂等问题。
光缆敷设过程中,应保持光缆的松紧度,避免过度拉伸。
2. 地埋光缆施工(1)挖沟: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沟槽的尺寸、深度和走向。
沟槽底部应平整,沟壁应垂直。
(2)敷设光缆:将光缆放入沟槽中,保持光缆的松紧度,避免过度拉伸。
光缆敷设过程中,应避免与沟壁、沟底接触。
(3)回填:回填材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土质,回填过程中,应分层夯实,确保回填密实。
3. 管道光缆施工(1)管道铺设: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管道的走向、尺寸和位置。
管道应保持直线,转角不小于120度。
(2)光缆敷设:将光缆放入管道中,保持光缆的松紧度,避免过度拉伸。
光缆敷设过程中,应避免与管道内壁接触。
(3)封堵:管道封堵材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封堵应严密,防止水分、杂质侵入。
四、施工质量要求1. 杆路、管道、沟槽等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路安全、稳定。
2. 光缆敷设过程中,应保持光缆的松紧度,避免过度拉伸,确保光缆性能。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一、电杆安装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特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于17.5条)。
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内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
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5cm 20055cm10cm O5cm10cm 五5cm10cm 八5cm10cm 九二、拉线安装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 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5、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封尾可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规格及做法详见下表图(单位:mm)、一般情况下制作拉线材料选用镀锌钢绞线,角杆拉线和终端拉线均采用比吊线7、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 时装设两条拉线,每条拉线分别装在对应的线条张力方向的反侧,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30cm-45cm之间;8、一般情况下,在直线段内每隔8根电杆设一处双方拉,每隔16根电杆设一处四方拉;9、地锚钢柄出土长度为300mm,允许偏差50mm,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移不大于50 mm,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10、拉线地锚应按要求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出土点与地面倾斜呈45度。
光缆线路竣工测试(中继段测试)光缆线路竣工测试(中继段测试)1、光特性测试光特性测试主要是对光纤传输光性能的测试。
光特性测试一般包括中继段衰减测试、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测试、光纤接续点的连接衰减测试和多模光纤的传输带宽测试。
由于目前采用的光纤主要为单模光纤,所以光特性测试以前3项为主。
(1)中继段衰减测试光缆线路中继段衰减一般由光纤的本征衰减、光纤接续点的连接衰减和光缆的弯曲衰减组成。
中继段衰减测试的主要方法有剪断法、插入法和后向法3种,其测试方法与步骤同单盘衰减测试。
(2)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测试中继段光缆后向散射曲线的测试方法与步骤和单盘光缆的后向曲线测试方法相同,但曲线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中继段光缆后向散射曲线的分析方法如下。
·观察曲线的全部(全程)有无异常。
当发现可疑点时,应将可疑点及周围区域放大观察.以便于正确判断。
·根据光纤接续情况,抽查核实接续点的连接衰减和接续点的距离。
·测量光纤的线路衰减、长度和部分反射点的反射损耗(或测量回波损耗)。
·按没计文件要求,记录(或打印)测试曲线。
检测结果应将测试数据、测试条件记入竣工测试记录的《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检测记录》中。
·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一般要求记录一个方向上的完整曲线(A-B或B-A),以便于今后维护测量时与之对比。
有条件(或设计文件有要求)时,可记录两个方向的测试曲线(A-B和B-A)。
(3)光纤连接衰减测试光纤连接衰减测试是对光纤接续工件的检验,是竣L技术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光纤链路整体衰减的组成部分,对光纤链路的光特性传输有重要影响。
光纤连接衰减的测量一般采用“四点法”,具体测试方法与步骤如下(以HP8147为例)。
·打开一条已测(或现场测量)后向散射曲线。
·将游标C移动到所要测量的连接点。
·按软功能键“分析”菜单,选择“插入损耗”项,此时屏幕上游标C两侧出现4个圆点(分居游标C的两侧)。
光缆接续及测试项目操作要求和评分办法第一部分操作要求一.光缆接续:(一).光缆开剥:1.光缆内外护套开剥方法不作限制,但不允许伤及松套管。
2.两对接光缆端头各开剥1.5米,左右偏差不超过3cm。
所采用开缆工具、型号及数量不限。
(二).缆芯开剥固定:1.把用于密封接头盒的热缩套管套在待接的光缆上。
2.将缆芯反扭绞方向旋转,松开层绞松套管,露出加强芯。
3.加强芯留适当长度后剪断,剪断填充套管与缆口平齐。
4.将靠近接头盒入缆孔的光缆端口外皮用细砂纸打毛8—10厘米。
5.用钢箍固定缆皮及加强芯支架,缆皮切口应与钢箍内侧相距1厘米。
6.开剥接续所用松套管,套上适当长度(能在盘纤时绕半圈以上)的软管,标明缆内光纤松套管管序,光纤进入容纤盘固定时无明显受力点(只用一个容纤盘)。
7.开剥松套管时所用工具与使用方法正确,不能伤及光纤。
8.用清洁剂或酒精棉球擦去裸纤上的油膏,光纤自由弯曲无明显受力点。
(三)光纤开剥和熔接:1、接上电源,熔接机开机并找到原始复位画面。
2、正式接续前,应做放电试验(操作人员现场说明,裁判员确认、评判)。
3、正式接续前,若要人为减少已开剥的纤芯长度,减去的纤芯长度不得超过15厘米。
4、将待接的光纤套上热缩套管。
5、剥除光纤上的涂覆层,并清洗之。
6、用切割刀制作光纤端面。
7、将已制备好端面的光纤放入熔接机V型槽中,放纤注意平、压、推、纤芯端面不能和V型槽及电极磨擦碰撞,光纤应平整地放在V型槽中,端面离电极位置适中。
8、进行光纤自动熔接。
9、观察接续画面及衰耗估算。
10、取纤、复位。
11、平套上热缩管,调整热缩管位置,使纤芯熔接点位于热缩管中央,无明显的偏位。
12、热熔热缩管,热熔完毕后打开炉盖,散热,取出光纤。
(四)盘纤:1.光纤接续完后,在热缩管上贴光纤序号,并按顺序盘在容纤盘中。
2.接续好的光纤小心理顺,避免扭绞现象。
3.第一圈必须在盘纤槽的外圈最大半径上,其余自由地盘好,但不能造成有微弯现象。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一、电杆安装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公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于17.5条)。
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
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二、拉线安装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5、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封尾可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规格及做法详见下表图(单位:mm)、一般情况下制作拉线材料选用镀锌钢绞线,角杆拉线和终端拉线均采用比吊线7、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 时装设两条拉线,每条拉线分别装在对应的线条力方向的反侧,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移30cm-45cm之间;8、一般情况下,在直线段每隔8根电杆设一处双方拉,每隔16根电杆设一处四方拉;9、地锚钢柄出土长度为300mm,允许偏差50mm,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移不大于50 mm,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10、拉线地锚应按要求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出土点与地面倾斜呈45度。
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第一部分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拟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
分公司应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杆路1)路由复测施工单位应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确定杆路路由的具体位置、准确长度以及每根电杆的杆位,确定线路穿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相应保护措施,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在内的敷设总长度,并确定接头的具体位置。
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或巡视的方法,检查复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以及复测单位所采取的纠偏技术措施,出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与实际要求不一致或其他必须变更设计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时,施工单位需现场通知监理单位并通过设计变更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立杆(1)电杆洞深不同土质,水泥电杆的洞深亦不相同,施工时一定按规范要求,不得随意增减深度,防止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
监理按(一)表1规定的技术数据和偏差应小于-50mm的要求检查洞深。
(2)杆距电杆间的距离按设计规定,允许±5m偏差,但不得随意加大设计杆距。
(3)电杆的垂直度利用简易量具检查电杆的垂直度。
直线段的电杆轴心线应上下垂直,其位置应在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水泥电杆杆路的角杆向线路转角点内移100~150mm。
因地形限制而不能内移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4)杆根装置施工时,监理必须及时检查杆根装置的装设。
水泥电杆的杆根装置有卡盘和底盘两种,卡盘用“U”形抱箍固定在距地面400mm处。
杆跟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①直线路由上电杆杆根用的卡盘一般装在线路的一侧,相邻电杆均用卡盘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装在长杆档的一侧。
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新版)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新版)光缆线路施工是建设高质量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环节与电缆相比较,光缆质量轻、直径小,给施工带来便利,但光纤直径小、韧性差,又对施工机具、仪表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中继光缆施工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复测、光缆敷设、光缆接续、工程测量,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按以下规定、措施进行保障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一、路由复测路由复测是以施工图为依据进行复核。
通过复测,确定光缆敷设的具体路由位置、丈量地面的准确距离,为光缆配盘、敷设和明确地段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保障措施如下:1、按设计要求核定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中继站站址。
2、丈量、核定中继间的地面距离(管道路由要测出各人孔间距离)3、核定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以及其它障碍物的技术措施及地段,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4、核定“三防”(防机械损伤、防雷、防白蚁)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核定青苗、园林等赔补地段、范围以及对施工困难地段“绕行”的可能性。
6、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7、为光缆配盘、分囤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8、核定、修改施工设计。
9、绘图绘图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核定复测的路由、中断站(光放站)位置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变动。
对于变动不大的可利用施工图进行部分修改。
光缆施工工艺和质量光缆线路施工是建设高质量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环节与电缆相比较,光缆质量轻、直径小,给施工带来便利,但光纤直径小、韧性差,又对施工机具、仪表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中继光缆施工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复测、光缆敷设、光缆接续、工程测量,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按以下规定、措施进行保障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一、路由复测路由复测是以施工图为依据进行复核。
通过复测,确定光缆敷设的具体路由位置、丈量地面的准确距离,为光缆配盘、敷设和明确地段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保障措施如下:1、按设计要求核定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中继站站址。
2、丈量、核定中继间的地面距离(管道路由要测出各人孔间距离)3、核定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以及其它障碍物的技术措施及地段,并核定设计中各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4、核定“三防”(防机械损伤、防雷、防白蚁)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可能性。
5、核定青苗、园林等赔补地段、范围以及对施工困难地段“绕行”的可能性。
6、初步确定接头位置。
7、为光缆配盘、分囤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8、核定、修改施工设计。
9、绘图绘图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核定复测的路由、中断站(光放站)位置与施工图设计有无变动。
对于变动不大的可利用施工图进行部分修改。
②路由因路面变化等原因变动较大时,应重新绘图。
二、单盘检验光缆在敷设之前,必须进行单盘检验和配盘工作。
单盘检验工作包括:对运到现场的光缆及连接器材和规格、程式、数量进行核对、清点、外观检查和光电主要特性的测量。
能过检验以确认光缆和器材的数量、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文件或合同规定的有关要求。
保障措施如下:根据光缆出厂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及厂方提供的等效折射率用OTDR 测试长度及衰减。
测试长度时,用1310nm 波长进行;测试衰减时,用1310nm 和1550nm 两个波长进行,并测试光缆外护套绝缘电阻。
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及定货合同要求,详细填写测试记录并存储;检查测试完毕后,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包装。
光缆工程施工:吹放、接续及中继段测试5.1光缆吹放示意图5.1.1施工准备机械设备:随车吊1台、工程车2台;吹缆机2套(包括空压机)、光缆拖车2台、硅芯管接续工具1套。
管理人员2名,技术人员7名,工人7名,驾驶员2名。
5.1.2施工程序5.1.2.1施工流程5.1.2.2吹缆施工流程施工前检→路由复测→设备光缆到现场→硅管密封性检测与通球检测→向一端吹缆→盘“8”字→向另一端吹缆5.1.2.3光缆接续流程光缆单盘测试→光缆的开剥→光纤接续→OTDR现场监测5.2重要工序实施5.2.1光缆敷设前检验5.2.2主要器材设备检验:5.2.3光缆单盘检验光缆单盘测试的首要任务是对出厂光缆经运输装卸后的光特性复检,其次要检查包装完好与否。
其中光性能检测包括衰减测试和长度测试。
衰减测试是现场测试的必要检验内容。
长度检验测试的目的是检查长度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同时还可检验光缆在运输途中是否遭受破坏。
检验时,应对每根光缆的测试长度和全部纤长进行比较,如有较大差别,应从另一端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便判断和发现有无断纤,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光缆单盘测试时,要求测试人员在测试记录上标注AB 端标尺,测试完毕最好热缩端头热缩冒;接续工作开始时,先查看光缆有无外伤、进水,并再次确认标尺,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中。
一般,切断光缆端头500mm~1000mm,必要时根据情况可适当多切断一些。
测试结果要记载并交与施工技术主管备案。
5.2.4吹缆机与空压机的检验吹缆机与空压机应确保各部件无故障,并要良好的维护,操作人员要认真阅读各自设备的使用说明。
液压油、机油、三滤要定期更换,更换需按说明书使用厂家认可的产品。
汽油、柴油要保证每天施工时够用。
5.3吹缆路由复测:5.3.1吹缆路由复测应以批准的施工设计为依据。
5.3.2核定硅管路由、敷设位置、中间气吹与光缆接续人手孔位置、间距、硅管长度以及吹缆设备进入现场的道路。
光缆配盘要合理,给每一段将分配的光缆一定要比实际敷设硅管的长一定长度,因为中间吹放人井有盘留,接头处人孔按设计需要预盘留等。
光缆的施工工艺标题:光缆施工工艺详解及实施步骤一、引言光缆,作为现代通信网络中的重要传输介质,其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与精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光缆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
二、光缆施工前准备1. 设计规划:根据实际需求和地形地貌进行光缆路由设计,包括路径选择、接续点设置、管道布放等,并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通信网络建设标准及安全要求。
2. 材料设备准备:按照设计图纸,准备好所需的各类光缆、接头盒、管道、支架、测试仪器等材料设备,并对所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3. 施工环境确认:在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确认无明显障碍物或危险源,同时保证现场具备必要的施工条件。
三、光缆敷设施工工艺1. 管道光缆敷设:首先清理预埋管道,确保内部清洁干燥;然后使用专用工具将光缆通过牵引机匀速平稳地引入管道内,注意控制牵引力,防止光缆受损。
2. 直埋光缆敷设:开挖沟槽并铺设保护管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光缆敷设,同时保持一定的弯曲半径,避免过度拉伸或扭转造成光纤断裂或性能下降。
3. 架空光缆敷设:架设吊线后,利用紧线机等设备将光缆固定在吊线上,确保其张力适中,同时安装防振鞭等防振措施,防止因风力等因素引起的振动损伤光缆。
四、光缆接续与成端1. 光缆接续:采用熔接或机械连接方式进行光纤接续,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光纤接续工艺流程,确保接续损耗满足设计要求。
2. 成端处理:在接续完成后,进行光缆终端盒或ODF架上的光纤成端工作,完成后的光纤应做好标签标识,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五、光缆测试与验收施工结束后,使用OTDR等专业设备对光缆线路进行全面的光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光纤衰减、回波损耗等指标,确保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
经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验收。
总结,光缆施工工艺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敷设、接续、测试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光缆中继段测试方案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 1.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通信工程光缆中继段的全程测试施工。
1.2 编制依据1、《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图纸;4、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确认中继段光缆接续完成并全部符合接续测试指标。
3. 技术要求3.1 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
其计算值为)(0dB m n L c l αααα++=式中 α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α——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α≤ 0.08dB(1310mm 、1550mm) 多模光纤α≤ 0.2dBc α——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 0.7dB单模光纤αc≤ 1.0dB多模光纤αcL——光中继段长度(km)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数m——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活动连接器数3.2 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一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单模光纤α≤0.08dB(1310mm、1550mm)多模光纤α≤0.2dB3.3 对传输STM-4、STM-16的1310nm、1550 nm波长光纤和传输STM-1的1550nm波长光纤,应进行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的测试,测试值应满足下列要求:3.3.1 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STM-1 1550nm,不大于-25dBSTM-4 1310nm,不大于-25dBSTM-4 1550nm,不大于-27dBSTM-16 1310nm、 1550nm,不大于-27dB3.3.2 光缆中继段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STM-1 1550nm,不小于20dBSTM-4 1310nm,不小于20dBSTM-4 1550nm,不小于24dBSTM-16 1310nm、 1550nm,不小于24dB3.4对用于高速率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光纤需要进行偏振模色散(PMD)的测量:偏振膜色散(PMD)的值应小于0.2ps/km。
光缆接续、测试及成端接头技术要求
(1)光缆接头:检验器材、确定接头位置、光缆熔接、铜线及加强芯接续、盘绕固定余纤、复测衰耗、包封外护套、安装加杆套管、安装接头托架或保护盒、安装地线。
光缆堵塞:检验器材、配置堵塞剂、做气闭及绝缘试验。
上述工作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工器具使用费、管理费、利润、税金、其他有关独立费及有关辅助作业的全部费用。
(2)光缆测试包括:光纤特性测试,护层对地测试、障碍处理、记录并整理测试、光缆数字段全程测试、铜导线电器性能测试等长途光缆中继段测试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工器具使用费、管理费、利润、税金、其他有关独立费及有关辅助作业的全部费用。
(3)光缆成端接头包括:检验器材制作活接头、测试衰耗、固定活接头、盘余缆、光缆根部固定等光缆成端接头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工器具使用费、管理费、利润、税金、其他有关独立费及有关辅助作业的全部费用。
1、光纤接续(1)光纤接续。
光纤接续应遵循的原则是:芯数相等时,要同束管内的对应色光纤对接,芯数不同时,按顺序先接芯数大的,再接芯数小的。
(2)光纤接续的方法有:熔接、活动连接、机械连接三种。
在工程中大都采用熔接法。
采用这种熔接方法的接点损耗小,反射损耗大,可靠性高。
(3)光纤接续的过程和步骤:① 开剥光缆,并将光缆固定到接续盒内。
注意不要伤到束管,开剥长度取1m左右,用卫生纸将油膏擦拭干净,将光缆穿入接续盒,固定钢丝时一定要压紧,不能有松动。
否则,有可能造成光缆打滚折断纤芯。
②分纤将光纤穿过热缩管。
将不同束管,不同颜色的光纤分开,穿过热缩管。
剥去涂覆层的光纤很脆弱,使用热缩管,可以保护光纤熔接头。
③打开古河S176熔接机电源,采用预置的42种程式进行熔接,并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及时去除熔接机中的灰尘,特别是夹具,各镜面和V型槽内的粉尘和光纤碎未。
CATV使用的光纤有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工作波长也有1310nm和1550nm两种。
所以,熔接前要根据系统使用的光纤和工作波长来选择合适的熔接程序。
如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选用自动熔接程序。
④制作光纤端面。
光纤端面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接续质量,所以在熔接前一定要做好合格的端面。
用专用的剥线钳剥去涂覆层,再用沾酒精的清洁棉在裸纤上擦拭几次,用力要适度,然后用精密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对0.25m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为8mm-16mm,对0.9m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只能是16mm。
⑤放置光纤。
将光纤放在熔接机的V形槽中,小心压上光纤压板和光纤夹具,要根据光纤切割长度设置光纤在压板中的位置,关上防风罩,即可自动完成熔接,只需11秒。
⑥移出光纤用加热炉加热热缩管。
打开防风罩,把光纤从熔接机上取出,再将热缩管放在裸纤中心,放到加热炉中加热。
加热器可使用20mm微型热缩套管和40mm 及60mm一般热缩套管,20mm热缩管需40秒,60mm热缩管为85秒。
光缆中继段测试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 劳动组织
序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测试员人 1 光缆终端完
2 记录员人 1
成引入配线
3 司机人 1
1.2 工机具
序号名称单位数型号备注 1.3 材料
1 测试车辆 1 运输测试仪
2 工作台、登套 2 OTDR用
3 OTDR 台 1 测试光纤损
4 光电话机部 2 测试联络
5 酒精泵个 2
6 发电机台 2 测试电源
7 稳压器台 2 测试电源保
8 匹配尾纤盘 1 5m/
9 手术剪把 2
10 螺丝刀大号把 2 十、一字型
11 斜口钳把 2
12 兆欧表500V 500M 个 1
序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监测尾缆根 1
2 脱脂棉包 2
3 无水乙醇ml 250
4 棉签盒 1
5 汽油升10
2.操作程序2.1 工艺流程
测试仪表就位预连接测试匹
光纤另一端
准备热设置配尾纤
测试测试
2.2 操作要领
2.2.1测试准备
(1)施工前应对光缆终端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尾纤数量、标识、出线顺序等现场情况,安置测试工作台,测试电源仪表就位,并根据线路台账,弄清中继段的基本长度。
2.2.2仪表就位设置
(1)将 OTDR测试仪表置于工作台上,连通电源,仪表预热。
(2)进行测试仪表基本测试参数的设置,包括测量模式、测量
波长、折射率、测试脉宽、测试范围、处理时间等。
2.2.3连接测试尾纤
将测试尾纤直接连接在ODTR测试仪表的输出光口上,并与待测光纤尾纤通过活动连接器连接。
2.2.4光纤测试
选择测量光纤衰减测试菜单,打开激光,向待测光纤进行轨迹取样,根据取样轨迹,移动A、B 点光标至轨迹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始末端,仪表显示的两点衰减即为中继段衰减和两点损耗为线路衰减系
数。
(1)光缆中继段测试应采用 OTDR测试 A→ B方向和 B→A 方向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并存储、打印,提供测试的电子文档。
(2)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
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其计算式为:
ɑ1=ɑ0L+ān+āc m
ɑ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
ā——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km)
单模光纤ā≤0.08dB(13101nm、1550nm)
āc——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āc≤0.07dB
L——光缆中继段长度( km)
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个数
m——光缆中继段内活动连接器个数
3.质量标准
3.1对测试人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按照仪表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测试环境要去干净、清洁、无尘,环境温度适合仪表要求。
3.3测试光纤弯曲半径不小于50mm,测试完毕按顺序复归原位。
4.安全环保事项
4.1光纤测试时,严禁将光纤端面正对眼睛,以防OTDR发出的激光刺伤眼睛。
4.2要求人眼严禁直视仪表光口,并保证仪表光口清洁。
4.3室外测试时,要搭设临时帐篷。
4.4光时域反射仪(OTDR)等仪器仪表均为贵重设备,应设专人负责。
4.5测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要由专用车辆运输,注意防潮、防震、防碰撞,装卸时轻搬轻放,仪器、仪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保证仪器、仪表的清洁和使用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