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内涵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请从古老地层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历史上生物演化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生命多样性的迅速增加和生命形式的广泛出现。
古老地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这些化石记录了生命大爆发时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奥秘。
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意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发生于约5.4亿年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海洋生物经历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多样化和繁荣,几乎所有现存的动物门类都可以在这个时期的化石中找到。
这一事件对生物演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于我们理解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至关重要。
二、古老地层动物化石的发现1. 三叠纪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在寒武纪地层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动物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当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寒武纪地层中出现了大量的硬壳动物化石,这表明当时硬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其种类和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2. 动物化石的分布和数量古地层中的动物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
这些化石的分布规律和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变化。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中的生物种类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是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这些动物化石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为我们解读生命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和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老地层中动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命大爆发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进而揭示生命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历史的奥秘。
我认为深入研究古老地层动物化石对于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古老地层中动物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证据支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发生。
古地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记录了生命大爆发时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我们理解生命演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意义地球自38亿年前诞生了生命之后,一直保持着一个极其缓慢的进化速度,这也是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众多生物学家坚持“渐变论”的原因。
但是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
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
这就是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为“寒武爆发”。
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
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的祖先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1984年7月1日,在人们苦苦追寻“寒武爆发”的原因时,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了众多古生物化石——“澄江动物群”。
这些远古的化石群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了生物的矿化骨骼,还保存了大量软体组织印痕,如:表皮、感觉器、纤毛、眼睛、肠、胃、消化腺、口腔和神经等,甚至有的动物好像在临死前还饱餐一顿,消化道里充满着的食物仍可辨认,这个惊人的发现被国际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为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开启了一扇宝贵的科学之窗。
“澄江动物群”包括多门类动物化石群动物类型,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动物软体构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以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随着中国科学家们对“澄江动物群”的不断挖掘发现和深入系统研究,探索了脊椎动物、真节肢、螯肢和甲壳等动物的起源,证实了现生动物门和亚门以及复杂生态体系起源于寒武纪早期,挑战了自下而上倒锥形进化理论模型,为自上而下的爆发式理论模型提供了化石证据。
进化论不可撼动,关于寒武纪⼤爆发的科学解释寒武纪发⽣于5.42亿年前【1】,现今⼤多数的后⽣动物门在寒武纪出现,似乎进化速度在寒武纪较快。
然⽽寒武纪的持续时间却是有些难以界定和模糊的,靠谱的估计是持续了500万-1000万年【2】。
然⽽,是不是寒武纪出现了现今⼤多数的后⽣动物门,就代表着现今所有的物种都出现在寒武纪呢?当然不是,⽐如哺乳动物、爬⾏动物、鸟类和昆⾍等等这些常见的⽣物可没有出现在寒武纪。
⽽且在寒武纪的鱼类(海⼝鱼)都和现代的鱼类有很⼤的不同【2】【3】。
寒武纪动物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尔吉斯页岩动物群和中国的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很有可能经历过⽣物爆发事件,⽽由化⽯保存难易程度造成的假象的可能性并不⼤。
寒武纪时期的海⼝鱼在解释寒武纪⼤爆发发⽣原因以前,有⼀点⾮常重要,就是寒武纪以前到底有什么?发⽣了什么?我们先把⽬光放到⼗亿年前。
在前寒武纪时的海洋中,⽣物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些叫疑源类⽣物的化⽯上。
疑源类出现在20亿年前左右,在持续10亿年后发⽣了⼀次辐射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数量上、多样性上、体积上、形状的复杂程度上,特别是棘刺的体积和形状上。
有趣的是,它们在10亿年间发展的棘刺可能表明了防御掠⾷者的需要。
新元古代的其他⼩有机⽣命群体也同样体现出了防备掠⾷者的防护特征【4】。
⽽⼀些其他类别⽣物的寿命也⽀持了掠⾷者在当时带来的⽣存压⼒【5】。
然⽽,通常在前寒武纪时期化⽯出现的⾮常缓慢。
陡⼭沱化⽯在6.35亿年前的陡⼭沱中⽤显微镜可观测到的化⽯,或许代表着早期的两侧对称动物。
⼀些学者认为这些化⽯是动物的胚胎和卵,⽽其中的⼀些化⽯或许是⼀些巨型细菌。
同时⼀些学者指出,这些化⽯其实是真核⽣物的,⽽不是巨型细菌【9】。
然⽽贵州⼩春⾍,被认为是两侧对称的体腔动物【6】【7】,它或许也是仅仅被充⼊物质的⽓泡⽽已。
【8】这些化⽯表明了动物使⽤了最早的“快和硬”策略来对付掠⾷者的证据【10】【11】。
贵州⼩春⾍陡⼭沱中⽤显微镜可观测到的化⽯【9】埃迪卡拉⽣物群随陡⼭沱化⽯群后。
赵冬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阶段性及其对于探讨生物进化院系:物理学系专业:物理学类学号:2011112102姓名:赵冬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阶段性及其对于探讨生物进化的意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认为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史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困绕着进化论等许多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作前寒武纪,在短短的几百万年时间里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出现,而在寒武纪前的更为古老的地层中却难以找到动物化石的迹象,这种现象被古生物学家乘坐“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
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群有:中国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和“凯里生物群”,这些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大量的化石证据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并不是所谓的在一夜之间就出现各种动物,它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其中舒德干教授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生命大爆发”。
他人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内因是:动物界基因组成基本成熟;外因是:海洋中增氧提速,海洋化学条件变化,如磷的增加。
其中我对高肌虫做一些分析。
一.高肌虫在甲壳纲内的地位高肌虫在甲壳纲内的地位一直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
最早描述寒武纪高肌虫化石的是琼斯,由于其形态与豆类介形虫极相似,所以当时直接作为豆石类描述。
而后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尽管添加了不少新属种,但一直被置于介形虫目内。
实际上,现有的高肌虫是一个复合类别,其中绝大多数属种很可能是后来真正介形虫的远祖,另一部分则可能与古甲类或虾类有关。
这两大部分构成高肌虫的主体;此外,少数具有拟生长线的高肌虫是否为泥盆纪以后叶肢介不成功之远祖,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基于高肌虫主要包括两大类很不相同的甲壳动物的事实,霍世诚?舒德干在高肌虫内建立了两个亚目——具腹亚目和缺腹亚目分别代表介形虫和虾类的两只祖先类型。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达尔文理论摘要: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它对达尔文的渐进式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了新的诘难。
本文试图通过归纳近年来古生物学、地质学的发现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解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成因和机制,总结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达尔文理论之间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达尔文理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1前言寒武纪大爆发是不可思议的突发性演化事件,大量的化石证据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挑战。
科学家试图解开这个生物巨变的疑谜,作出种种有趣的猜测。
但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通过研究丰富的化石信息,科学家们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的谜团提出了种种假说。
陈均远研究员提出寒武纪生物突变具有极明显的自发性进化行为的设想;舒德干教授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假说等。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证据确凿、令人信服的解释,科学家们也在继续致力于实地考察和研究,以求早日完全解开“寒武纪大爆发”的谜底。
2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2.1达尔文简介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动摇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2.2进化论2.2.1特创论和目的论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及其成因浅析摘要主要后生动物门类化石在寒武纪初期的突然出现记录了生命史中一个从未有过的快速演化时期,这一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爆发。
15.3亿年前,在一个短暂的瞬间里,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地迅速出现。
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并存的繁荣景象。
这一现象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
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仍有若干困惑值得思考,三十多个不同门类的动物何以在寒武纪同时出现?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寒武纪三十八门同时出现的生物是从瓮安动物渐变进化而来,那么,谁是寒武纪三十多个不同门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寒武纪以来不同门类的动物进化速率何以如此悬殊?寒武纪原始脊椎动物何以出现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原脊椎?这些问题至今仍未解开。
种种谜团在等待着我们揭晓。
关键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起源与演化起源成因描述正文一.从埃迪卡拉动物群到伯吉斯化石动物群古生物学家斯普林于1940年在澳洲南部的埃迪卡拉山脉地区发现了第一个软躯体的后生动物化石,迄今,在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各地都已经发现了这种类型的化石组合即埃迪卡拉动物群。
2其化石最早出现于5. 65亿年前,顶峰期约在5. 6亿年前,其中,最晚出现的化石层位在5. 43亿年。
现已描述的属级化石有40多个,其中大部分为腔肠动物,少数节肢动物以及海鳃类,一些分类不明的遗迹化石。
它们体型奇特,常呈两侧对称的薄饼状和扇形等,大者直径可达一米。
至于它们和现生动物门类之间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以其大而扁平的整个躯体表面吸收营养物质,因而可以归于现存的动物门类,这从而表现出与双胚层动物的可类比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们与寒武纪以后的后生动物门类毫无关系,是与之平行的姊妹群,甚至认为它们根本不是后生动物,而是单细胞生物的聚合体。
不管争论的结局如何,毫无疑问,埃迪卡拉动物绝不是现存后生动物的直接祖先。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是指在地球寒武纪时期(约5.41亿年前至4.83亿年前),生物多样性
突然迅速增加的现象。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物类群,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前身。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学界对于可能的因素有一些猜测:
1. 激变的环境因素: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大陆漂移、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
这些环境改变可能为生物大爆发提供了新的生态位和生存机会。
2. 氧气水平上升:寒武纪氧气水平的上升可能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高氧气水平可以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和繁殖速度。
3. 进化上的突破和创新: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可能是进化上的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积累了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功能,这在寒武纪时期可能突然发生了重要的进化突变。
4. 基因复杂化与演化压力: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可能与基因复杂化和演化压力有关。
基因复杂化可以为生物提供更多的功能和适应能力,因此可能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的快速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具体原因仍然是一个科学问题上的争议,以上只是一些学术界的猜测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科学家们仍在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生物大爆发的特征一、生物大爆发这是一个发生在寒武纪初期的全球重大生物事件。
在此时间段之前,主要生命形式是菌藻类、无壳后生动物类等较低等动物,包括8亿年前结构原始简单的菌藻类、“淮南动物群”(最早的无壳后生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无壳后生动物软体类为主)、“瓮安动物群”(能分泌硬壳和骨骼的后生动物——小壳动物群)等。
然而,到寒武纪初期,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突然涌现且种属繁多,个体较大。
其中,小壳动物群繁盛在寒武纪初始阶段,紧随其后的是澄江动物群。
以我国科学家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县下寒武统最早发现的“澄江动物群”为标志,寒武纪早期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生物诞生事件。
在澄江动物群中,大量出现的生物类群包括:1.裂肢动物;2.叶足动物;3.奇虾类;4.水母状动物;5.触手冠动物及内肛动物;6.鳃曳动物和其他蠕形动物;7.脊索动物;8.古虫动物门;9.其他类群动物如海口鱼、早期后口动物等。
此外,其他国家与地区还发现最早出现的腔肠动物、蠕形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铰腕足动物、脊索动物等20多门80多属。
这些古生物化石,准确标定了生物大爆发的时间底界,科研成果震惊全球。
(澄江动物群画像)二、生物大灭绝由于气候与环境突变等原因,地球上的生物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或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最后导致大量种属的消亡与灭绝。
物种竞争、自然选择引发的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称大灭绝。
显生宙期间,至少发生过五次全球生物大灭绝。
(一)奥陶纪末期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属于地史上第三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该事件导致了当时生物界85%的物种灭绝。
绝大部分三叶虫惨遭灭绝。
其原因复杂,推测主要是全球气候突变所致。
资料表明,此时期发生了全球冰川事件,导致气候变冷,大部分生物物种无法适应,难以生存,直至灭绝。
(二)泥盆纪后期发生在距今3.6亿年前,历经两大高峰,中间间隔一千万年,是地史上第四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该事件导致了笔石、三叶虫等生物物种的灭绝。
地球演化史之寒武纪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大爆发?地球从诞生到如今的46亿年漫长历史中,共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四大部分,其中前三部分40亿年左右的地球演化进程,由于遗留下来的化石不多维达在上期地球探秘做了简析,从本期开始时间的列车来到了显生宙(5.4亿年前——现在),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5.4——2.5亿年前)、中生代和新生代,而古生代下分生物大爆发的寒武纪(5.43—4.9亿年前)、鱼类出现和海生藻类繁盛的奥陶纪(4.9—4.38亿年前)、蕨类植物在陆地繁衍的志留纪(4.38—4.1亿年前)、两栖动物和昆虫出现的泥盆纪(4.1—3.54亿年前)、爬行动物和煤炭森林形成的石炭纪(3.54—2.95亿年前)以及出现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二叠纪(2.95—2.5亿年前)。
本期维达给大家分析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时期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生物大爆发的原因。
地质年代表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Phanerozoic)的开始,名字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因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
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寒武纪”(音读:カンブキ)。
寒武纪古大陆分布图寒武纪时期的地理演化在5.4亿年前,潘诺西亚大陆形成后的6000万年,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
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
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这是一个海洋占优势的世界,而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寒武纪大陆漂移,海洋占优势的世界寒武纪时期的生物演化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在海底栖息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给沉寂地球增添了活力。
试论“关山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的关系早寒武世的动物群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在我国梅树村动物群(宽川铺动物群)、澄江动物群、马龙动物群、关山动物群、凯里动物群这些寒武纪早期的生物组合相继被命名和研究。
其中澄江动物群和凯里动物群更是以其特异的保存方式被众多古生物学家所关注。
为什么古生物学家们对早寒武世趋之若鹜·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道:“为什么整群的近似物种好像是突然出现在连续的地质诸阶段之中呢·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生物早在寒武纪最下层沉积以前的一个无可计算的极古时期就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了,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系统之下没有发现巨大的地层含有寒武纪化石的祖先的遗骸呢·因为,按照这个学说,这样的地层一定在世界历史上的这等古老的和完全未知的时代里,已经沉淀于某处了。
”我们这位伟大的学者对生命的困惑给后世诸多学者引领了一条道路——寒武纪的生命来之何方,追溯早期的生命证据!揭开这个探索之旅帷幕的是美国人Charles D.Walcott,1909年8月底,他在加拿大路基山发现了保存软体附肢的化石,这就是中寒武世(距今5.2亿年左右)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
Cloud于1948年将生命在寒武纪初期同时突然间出现了众多门类的动物现象称之为“Cambrian explosion”。
此概念后被广泛使用。
国内普遍将其译为“寒武纪大爆发”。
1984年,侯先光在我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的发现,就是之后被命名为澄江动物群的化石群,其涵盖了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三叶形虫、抚仙湖虫、等刺虫、吐卓虫、高肌虫以及奇虾类、叶足类、海绵、水母、腕足动物等三十多个门类,所有现生动物门类在澄江动物群中皆有出现。
在其之下的梅树村动物群仅有8个已知的的动物门类。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1000万年间,不仅塑造了所有现生动物的祖先,还创造了诸多已绝灭的门类。
这无疑是寒武纪大爆发最好的诠释。
澄江动物群的发现,掀起了早寒武世生命研究的热潮。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证明温度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达尔文的进化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恩格斯说,“在某一给定的地区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逐渐变化(例如,中亚细亚的变干燥)的情况下,也是一样。
究竟动物和植物成员在那里是否相互压迫,这是无关紧要的;由这些变化决定的有机体的进化过程在照样发生”。
这就是说自然选择有多种因素,但不可能自然选择中的多种因素都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只能有一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那自然选择中的那种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呢?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还没搞清楚。
地球膨裂说认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证明温度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地球膨裂说认为,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正原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只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地球膨裂说认为“雪球地球’冰期后地温急聚升高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正原因。
“雪球地球”理论认为,地球在距今7.5亿到5.8亿年前曾经经历了一次极其严重而漫长的冰河时代——瓦兰吉尔期。
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海洋表面也被完全冻结,液态水靠来自地球核心的热量支持,存在于1公里厚的冰层下。
如果从太空看,地球完全是一巨大的“雪球”。
“雪球地球”假说最早由美国地质学家约瑟夫·可西文克博士1992年首先提出。
“雪球地球”的假说有哪些根据?第一,地球在距今6亿到8亿年间广泛发育了一层或多层称为“冰积岩”的冰川沉积,它代表了全球性的寒冷气候。
最著名的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6亿年左右,几乎在现今所有大陆上都留下了可靠的记录,地质学上称为瓦伦格冰期。
科技日报/2004年/02月/24日/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三位科学家并列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郑千里马波张哲浩云南大学教授侯先光等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喜讯让云南各界欢欣鼓舞。
2月21日,云南各主要新闻媒体都以显著位置、大量篇幅刊登这一新闻,闻讯侯先光等在京获奖的科学家当天下午回昆,所有新闻记者早早的就等候在机场,最早的提前了2个小时,翘首盼望的新闻记者,形成了引人注目的 追星族 !。
本报讯1984年7月1日,当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的科技人员侯先光在云南澄江帽天山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块堪称为 石破天惊 的古生物化石,后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已经调任云南大学任教授的侯先光教授及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的共同领衔,经过近二十年的不停歇的努力,我国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月20日举行的2003年度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他们三人一起并列获得了200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地球大约在46亿年前诞生。
在地球诞生后的40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几乎没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
然而,在此后不超过500万至1000万年的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却产生了生命的大爆发。
达尔文在 物种起源 中也承认他无法解释寒武纪化石突然出现这一事实,同时达尔文还承认这一事实将可能成为否定其提出的生命进化理论的有力证据。
陈均远、侯先光、舒德干三位科学家领衔的科技团队通过对澄江古生物化石的进一步发掘并开展的卓有成效研究证明,现今世界上所有的动物的门都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而且之后再没有产生新的门。
这一时期出现的生命的形状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从星形对称的海星到左右对称的甲壳纲动物,以及具备脊椎雏形的动物等。
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动物化石中,即使不包括现在已经绝灭了的门,所发现的动物的门仍多达20个,而现在地球上热闹非凡的上千万种生物总共才30多个门。
生物大爆发与大灭绝关键词;大爆发,大灭绝,爱护环境。
摘要;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在寒武纪发生了历史上生物最大的一次爆发事件,这一爆发事件无法用进化论来解释,是突发性的。
随着地质变迁,环境改变,地球上还发生了一次次生物灭绝事件,较大的灭绝事件据统计有五次。
分别发生在奥陶纪和志留纪交界期、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的交界期以及白垩纪和第三纪的交界期。
每次灭绝对生物都是极大地破坏。
每次灭绝都使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50%以上。
前言;地球,我们人类生生世世生存繁衍的地方。
到今天,已经45亿岁的地球经历了沧海桑田,她几经风雨依旧哺育着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灵。
在这45亿年中,地球几经剧变,地球上的物种更是经历了多次出现,繁盛与灭绝。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爆发事件要数寒武纪大爆发。
而大灭绝事件则有五次,这五次每次物种的灭亡都十分巨大。
正文;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已灭绝的生物同时出现,它们的面貌与“埃迪卡拉生物群”迥然不同。
这一许多生物同时出现的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这些生物似乎是突然出现的,因为在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三叶虫等丰富多样的化石,而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却未发现任何化石。
“寒武纪大爆发”的多种动物同时出现与达尔文的渐变论是矛盾的。
达尔文在提出进化论时就已经知道这一事件,他的解释是之前的软体动物未留下化石。
但显然这种解释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
寒武纪大爆发的布尔吉斯型生物群现今世界上已发现了9处,全部限于早寒武世和中寒武世。
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宝库在北美大陆和中国有8处发现,其中化石材料最丰富的是1909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被发现的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我国学者于1984年发现的云南澄江早寒武世软躯体化石宝库,内容及其丰富,除保存有栩栩如生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群外,还发现了头索、尾索及脊椎动物。
小壳化石最早出现的时代比三叶虫最早出现的时代早二百万年左右,故被称为前三叶虫时代。
“寒武纪大爆发”与生物进化假说“寒武纪大爆发”与生物进化假说王韵佳,混合班1306,897663606@摘要: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和已经灭绝了的生物化石,突发式地出现于5 .45 亿年前的寒武纪底界附近,这一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大量的化石证据表明,“寒武纪大爆发”是确有其事的,但其原因和内容有很多可能。
本文着重介绍了含氧量变异说、收成原理说和分子钟说三种广为流传的假说,并探讨了从“寒武纪大爆发”中得到的一些生物进化假说。
关键词:“寒武纪大爆发”,化石,起源与进化,澄江动物群1引言距今约46亿年前,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地球诞生了。
而生物圏的进化史则可以追溯到约35亿年前。
从最早出现的没有生命的生物大分子,到最原始的生命蓝藻,再到当今种类繁多、姿态万千的生物五大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我们的生物世界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发展。
从已发现的化石证据来看,生物的进化过程既有渐变也有突变。
一系列寒武纪时期化石群的发现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渐变演变观发起了冲击。
2“寒武纪大爆发”与化石证据2.1 “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总览在生物演化史中,从38 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开始, 到此后经历3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只发现简单的细菌和蓝绿藻,很少出现多细胞动物化石。
但是在短短(相对于生物进化史而言)200~300 万年的时间,包括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乃至脊索动物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和已经灭绝了的生物化石,突发式地出现于5 .45 亿年前的寒武纪底界附近,而在更老的地层却没有其祖先化石的出现。
这一后生动物在较短的地质时期内突然出现和高度分异的事件,古生物学家Cloud形象地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5]这些门类的出现是相当整齐的,可以说得上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论述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内涵作业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
地球距今约有46亿年历史,自距今30多亿年前生物的诞生以来,早期生物的发展极其的简单,且发展缓慢。
大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生命发展史上的空前大飞跃,其结结构较前高级,门类数量较前大为丰富,在这短短的1亿年时间里,生物发展比之前的30多亿年有了爆炸式的发展。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
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
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
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的祖先,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寒武纪之前的生物发展较缓慢,直至元古宙早期发育大量具有真核细胞的菌藻类植物,到元古宙末期才出现了软躯体后生动物群,其中有类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保存下来的印痕化石和遗迹化石称为依迪卡拉裸露动物群。
寒武纪之时,现生生活在地球上的各
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同时存在,而不时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慢慢变来的。
其中,是以发展具有硬体的生物为特征,几乎所有的无脊椎动物门,绝大部分纲都以出现,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中的三叶虫最为发育。
寒武纪生物的形态奇特,和地球上的现生生物极不相同。
最古老的鱼也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归结如下:Ⅰ、在寒武纪之前震旦纪时期所有的古大陆已形成,所以寒武纪时地壳运动相对比较平静的时期,它为生物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
Ⅱ、在寒武纪之前,大气中的氧气不断的增加‘稳定,形成了富氧的大气圈,为寒武纪生物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Ⅲ、寒武纪处于南华纪大冰期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之间的间冰期。
气候相对较适宜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另外,南华纪大冰期之后由于温度的影响,许多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在冰期过后为生物的发展减小了大量的生存斗争。
Ⅳ、寒武纪时期磷的含量较多,为许多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养分,有利于生物的发展。
寒武爆发吸引了无数的古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去寻找证据探讨其起因。
100多年以来的证据产生出解释寒武爆发的两种基本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是一种假象,这是某些达尔文或新达尔主义者所持的观点。
由于进化是渐进的,所谓的“爆发”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记录中发现了早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广泛存在并发展的生物,其它的生物化石群则可能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而“缺档”,造成这种“缺档”的原因是前寒武纪地层经历着热与压力,其中的化石被销毁了。
由于发现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存在大量象细菌和蓝藻这样简单的原核生物,因而这一解释不再有说服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代表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真实事件,科学家从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侯先光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
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7亿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如著名的云南虫)等。
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为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
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距今6.8亿~6亿年之间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云南澄江动物群成了联系布尔吉斯动物群和埃迪卡拉动物群之间的重要环节,随着对澄江动物群研究的深入,埃迪卡拉-澄江-布尔吉斯3个动物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会更加清楚。
其次,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间断平衡”理论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再次造成冲击。
“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不像达尔文及新达尔文主义者所强调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连续渐变积累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
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并非总是渐进的,而是渐进与跃进并存的过程。
地层经历着热与压力,其中的化石被销毁了。
由于发现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存在大量象细菌和蓝藻这样简单的原核生物,因而这一解释不再有说服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代表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真实事件,科学家从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1965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寒武爆发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氧水平这个物理因素造成的。
他们认为,在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含有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并逐渐积累形成的。
后生动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于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还以臭氧的形式在大气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线,使后生动物免于有害辐射的损伤。
生物学家则从生物本身的生态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因为地质学的证据否定了这种氧理论的观点。
大约在距今10亿年至20亿年之间广泛沉积层中含有大量严重氧化的岩石,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存在足够生命爆发的氧条件。
因而生物学家从两个重要事件的出现来探索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即有性生殖的产生和生物收割者的出现。
从化石资料来看,真核藻类大约在9亿年前出现了有性生殖,实际上,有性生殖出现得更早。
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