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修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
TPM设备劣化原因分析与措施(原创)设备使用久了不注意保养维护,很容易出现问题,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
因此需要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但在加强设备保养维护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TPM设备分析,找出设备劣化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设备劣化原因与对策(一)、设备劣化的含义设备劣化又称设备磨损,是指设备降低或部分丧失了自身原有的设计功能。
设备劣化是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把劣化分为性能型劣化及故障型劣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劣化是损坏的开始,损坏是劣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的规律是,眼前的劣化必然伴随着故障损坏的降临。
因此,要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必须对设备的劣化的过程予以关注,及时发现设备劣化倾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故障损坏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设备劣化的分类大家都知道,无论怎样精心操作和维护设备,设备最终都会发生劣化和磨损的。
设备劣化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按引起劣化的原因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两类。
1、设备有形劣化设备在其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都会发生实体的磨损。
这种磨损称为有形劣化,或称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2、设备无形劣化无形劣化,是指由于与原有设备相同的新设备生产出来之后,导致原有设备的价值贬值。
无形劣化,又称无形磨损或精神磨损。
3、设备综合劣化设备在其使用期间,并不是只发生一种劣化,而往往是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同时在起作用。
劣化结果,将引起设备技术和经济价值降低,功能逐渐下降或部分丧失。
设备劣化形式不同,其补偿方式也不同。
有形劣化局部补偿是修理,无形劣化局部补偿是改造,两种劣化的完全补偿是更新。
一般在有形劣化期短于无形劣化期时,适合于修理;反之,则适合于改造和更新。
4、设备绝对劣化和相对劣化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研究设备劣化,可分为技术劣化和经济劣化。
技术劣化是指设备由于物理的、化学的作用使设备技术性能逐渐降低。
经济劣化是指设备经济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分析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电力变电站作为能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运行管理、设备检修以及设备缺陷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运行管理电力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包括传输线路监控、设备运行监控、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
其中,传输线路的监控主要是通过线路巡视、巡检、抢修等方式来实现的,能够及时发现传输线路的问题。
设备运行监控则主要涉及发电机组、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测,通过对各项设备的参数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运行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同时,环境监测也是电力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主要涉及温度、湿度、风力、氧气含量等参数的检测,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也可以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的异常情况。
二、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是电力变电站日常维护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并进行修缮,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检修涉及的设备种类繁多,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测试、清洗、润滑、维修等操作,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记录,保持设备的完整性和可追踪性。
三、设备缺陷管理设备缺陷管理是电力变电站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设备档案和缺陷档案,及时记录设备的检修情况、缺陷情况和故障情况,并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和处理。
缺陷管理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来进行实现,以实现设备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缺陷管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应急响应预案,保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力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都是电力变电站维护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专业的技术管理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供电。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1.机械磨损
这是最常见的劣化形式,这种劣化有规律可循,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基础上,可以早期发现。
减少由于机械磨损而产
生的设备劣化的主要措施是正确操作、加强维护(尤其是润滑),找到
规律后则可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或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改善磨损、
对易磨损的部位要认真严格执行点检标准,早期发现设备隐患。
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
这是电力行业常见的金属劣化表现形式,要从加强金属监督入手,把有关监督内容与点检管理整合,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精密点检。
通过
点检的优化管理,早期预防金属劣化的发生。
3.疲劳裂纹
发电设备的高温高压部件极易产生疲劳裂纹。
裂纹是机械疲劳的
信号,应采取必要措施及早处理。
为了防止和减少疲劳裂纹的发生,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1)减少结构设计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2)要避免金属加工上应力集中的影响。
(3)减少设备操作上的应力,避免机械超载运转、冲击负荷、不均
匀受热和加热(冷却)速度过快等。
4.腐蚀
设备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坏过程称为腐蚀,这在发电厂十分普遍,要从改善机件的原材料入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对易产生腐蚀的部位应加强点检力度,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劣化。
5.绝缘损坏
防止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要从加强包括绝缘监督在内的各项技术监督措施入手,使各项监督与点检管理相整合,把有关技术监督工作和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的设备易劣化隐患。
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应用及诊断一、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
设备劣化包括设备正常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得总称。
倾向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备劣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做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实行状态检修的一种设备管理方式。
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决策(消除劣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下面介绍他的应用及诊断。
二、设备劣化倾向性管理应用及诊断1、各类专业检测诊断:旋转机械振动测试、诊断;风机在线动平衡、振动诊断,现场动平衡分析1)是设备诊断工作中最有效、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可以避免大量的欠维修和过维修。
2)是把握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运行所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将设备状态用量化指标加以反应,为设备状态把握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如:设备受控点模式,就是设备状态诊断的典型案例,为设备倾向管理和预知维修提供了技术依据,取得了明显效果。
3)是判断设备不平衡(可用现场动平衡降低振动)、不对中、接手异常、基础松动、轴承故障、齿轮故障、气流喘振、电机断条、电机转子偏心等故障,是设备诊断工程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某大型烧结主排风机振动剧烈,忽大忽小,不稳定。
经精密诊断,认为:叶轮存在裂纹故障,停机检修时发现裂纹多达4条,避免了毁机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振动传感器/ 检测工器具标定;振动传感器及在线系统标定。
3、润滑油、润脂油、液压油、工艺油、燃料油、绝缘油等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清洗剂、钝化剂等化工产品分析;设备在线用油分析、诊断、铁谱(轴承、齿轮磨损状况)分析诊断。
通过对设备在线用油的油脂分析、铁谱分析、光谱分析,可以把握设备用油、设备润滑及通过油品发现设备本身的一些缺陷,是设备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油浸式变压器(及其它绝缘体)绝缘状态诊断主要是通过对油浸式变压器、充油电缆油的分析、对绝缘油的诊断,了解变压器或电缆内部的状态、固体绝缘的老化趋势以及油品的绝缘特性,判断其内部故障。
设备综合诊断技术讲座设备运行状态的趋势分析与劣化管理主讲人: 谷立臣教授2006年9月1引言设备诊断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①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判断是否处于正常;②积累和建立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库,为维修提供科学依据;③诊断设备异常(故障)的部位、原因和程度;④运行状态的趋势分析与预测预报。
因此,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趋势分析和预测预报是设备诊断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工矿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运行状态的趋势分析和劣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反映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和技术性能的变化,找出其特性和发展趋势,从而确定设备的检测周期和维修项目及时间表。
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往往是利用设备运行的“二次效应”提取状态信息。
典型的二次效应如振动、噪声、温度、磨屑等。
设备诊断工程中常用的是振动的方法,其趋势分析多采用振动的总量、频谱分量和无量纲指标等。
2特征参数的趋势分析2.1振动总量分析机械振动总量值直接反映设备振动状态的程度。
振动总量值可以直接用测点的实测振动值,也可以参照国际标准(ISO )用振动烈度,即2y x z m x y z V V V V N N N ⎛⎫⎛⎫⎛⎫=++ ⎪ ⎪ ⎪ ⎪ ⎪ ⎪⎝⎭⎝⎭⎝⎭∑∑∑(1)式中:x V ∑y V ∑z V ∑,,x y z ——三个方向上测得的振动速度有效值;x N y N z N ——,,x y z 三个方向的测点数目。
图1所示,为某发电厂300MW汽轮发电机组自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时间内各轴瓦振动总量的趋势分析图。
这台机组投人运行时间不长,从状态趋势分析图上看,比较平稳。
续图:2.2分频区的振动总量分析上述总量分析是指在通频带范围内,而实际设备振动能量分布的频段各不相同,因此分频段区域的趋势分析,比较有针对性。
一般将振动频率从DC成分到20kHz范围,分成3个区段进行振动总量的分析。
(1)低频段区域L—DC~1kHz;(2)中频段区域M—1~l0khz;(3)高频段区域H—l0kHz以上。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劣化现象,这些劣化现象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增加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因此,及时了解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设备和节省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多种劣化现象,其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1. 机械部分劣化机械部分劣化表现为设备发出噪音、振动大、传动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摩擦密封件、轴承、减震器等机械部分的损坏有关。
2. 电气部分劣化电气部分劣化表现为信号变差、电路异常和电子元器件老化,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的老化有关。
3. 液压部分劣化液压部分劣化表现为泄漏、声音增大和动作迟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般与设备的液压元件如油管、阀门、缸体等的老化或磨损有关。
4. 热变形热变形表现为设备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时,出现的变形现象。
这种劣化现象主要与设备的材料性能和使用环境温度有关。
设备劣化的预防措施针对设备劣化的表现形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1. 定期保养检修定期保养检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清洁、更换磨损部件和润滑油等,可以避免机械部分、液压部分和其他部件因长期使用而出现的劣化现象。
2. 调整使用环境设备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下运行容易导致劣化现象的出现,因此调整设备的使用环境,保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减缓设备的劣化速度。
3. 更新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定期对设备的技术手段进行升级和更新是预防设备劣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4. 注意运行细节注意设备运行的细节问题,例如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不合理的操作方式等,也容易导致设备出现劣化现象,因此避免这些细节问题可以有效地预防设备的劣化现象。
预防设备劣化的五大方法对策设备劣化预防对策,主要是研究预防劣化(或延缓劣化)、测定劣化和修复劣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防劣化首先从保持现有设备性能的维修活动着手,把保持精度性能的预防劣化放在首位。
磨损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正常均磨损限度内是成一定比例关系的。
图中实线表示平均劣化倾向,而实际的磨损量同实线还有相当距离。
如该零件的磨损使用权限为t毫米,磨损所需要的时间则在最小h1和最大h2之间,与其磨损速度有关,设备本身的好坏,当然是主要因素,但是运行条件、供油情况.循环条件等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劣化,要注意合理操作,保持良好的供油、环境条件(特别是要保持清洁)等。
前者是保证正常运行,后者是日常维修。
一般来说,为了防止劣化,正常运行和日常维修是必要的。
日常维修包括轴承、齿轮等的传动部分,滑动部分的给油,密封垫等,易损零件的简单调换、调节以及污损部位的扫除等。
日常维修大都很简单,但对减少设备劣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PM”的第一步就是从日常检修着手的,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测定劣化日常维护和保持正常运转,虽能控制和廷缓劣化的速度,但劣化仍不可避免。
当劣化发展到某种程度时,设备的基层管理者——一专职点检员就要掌握这种劣化程度,预测和判断劣化趋势,这就是测定劣化。
依据测定劣化结果,决定对其采取预防性维修或事后修理。
这种测定劣化的工作称为点检检查。
这种检查大致分为良否点检检查和倾向点检检查。
良否检查一般适用于性能降低时的劣化测定,例如泵、风机及其他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查。
倾向检查是测定突发故障型劣化倾向,预测管道、塔、槽类设备的壁厚测定,以掌握其减少的趋势,判定预防修理的时间,及时作好准备。
三、修复劣化设备零部件的劣化程度,经过点检测定劣化后掌握其剩余寿命,就可确定修复方法,这就是修理。
修理故然能恢复其性能,但性能不可能与新的时候一样,经过一次修理,设备(零件)的性能可恢复到某一程度,如图9-5所示。
分析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电力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变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以及缺陷管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于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变电运行管理: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数据分析,以及故障处理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进行处理,避免设备的长时间运行在不正常状态下,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2. 设备检修与维护: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清除设备表面的污物和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部件。
这样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 运行数据分析: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设备缺陷管理也是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中的重要环节:1. 缺陷诊断和分类:对于设备的缺陷管理,需要对设备的缺陷进行诊断和分类。
通过对设备缺陷的诊断和分类,可以分析出设备的故障原因,为设备的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2. 缺陷处理和维修措施:对于设备的缺陷,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
对于一些常见的设备缺陷,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和维修标准,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设备的故障。
3. 缺陷管理系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缺陷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对设备缺陷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稳定供电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变电设备运行与检修以及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我们需要不断改进运行与检修技术,完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推进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提供有力保障。
动力厂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办法一、目的:动力厂大部份重要(关键)设备均运行10年以上,部分设备运行时间已超过了20年。
为了加强动力厂设备管理,防止设备劣化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或失效以及设备的劣化加速,切实将故障维修模式转变为预知维修模式,从而延缓设备劣化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努力做到重要(关键)设备零非停,更好的预防和降低因设备事故造成的安全生产影响,为公司各部门、单位输送安全、平稳、高质量的电、水、气,特编制动力厂设备劣倾向管理办法。
二、设备劣化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原有效用的降低及丧失,以及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的降低,都称为设备的劣化。
设备劣化是设备运行的必然过程,要做到不让其劣化是不可能的,劣化后结果表现为:1、设备工作异常;2、设备性能降低;3、产生故障;4、损坏失效;5、与新设的相比较,性能不好、效用不全等现象。
三、设备劣化的分类:设备的绝对劣化(老化)是指设备由于物理的、化学的作用,使它与新设备相比较,技术性能日趋下降;设备的相对劣化又称陈旧劣化,指随时间向前推移,原设备的经济价值逐渐下降,与性能优异的最新同类设备相比,在精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四、设备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1.机械磨损,设备的机构或附件在作相对运动时易产生机械磨损,机构之间的摩擦(含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在正常使用寿命范围内磨损速度较慢,超期使用则磨损急剧加快;2.裂纹,设备工作机构在动载荷的长期作用下或受异常外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纹,是机械疲劳的一种反映;3.塑料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由于年久塑料产生脆性形成脆性断裂,因塑料件受力变形或高温变形产生断裂;4.腐蚀,设备机件大多属金属材质,其因工作环境的介质发生腐蚀,如:水、空气、酸、碱、盐液及其它腐蚀性气体。
腐蚀后部件强度降低,承受各种应力的能力下降;5.蠕变,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设备构件,若长期外加应力,则随时间的增加,机件的塑性变形不断增加,这就是蠕变,产生蠕变会使机件承受负荷的能力下降;6.元器件老化,电气、仪表、计算机设备等劣化的主要表现,电阻值发生变化,绕组断线,电容器漏电或干涸、绝缘的劣化等。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实施(一)基本情况某些设备零部件的故障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如噪声由小到大,温度由低到高,振动数值的急剧变化,润滑液使用过的油中金属微粒逐渐增加,等等。
倾向管理就是对设备零部件的劣化进行数据处理,从中找出劣化的周期,进行预防检修,降低维修费用,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率,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宝钢原料设备的倾向管理工作是从1982年5月开始的。
当时投产的发电煤输送系统设备不多(15条皮带机,水平机长6314米, 3台堆取料机等),到l985年6月,原料设备全面开工(280条皮带机,水平机长49千米,19台堆取料机,10台破碎机,共计400多台设备,设备总重量5.05万吨,电机总容量36727千瓦,电机1182台,等等)。
尽管设备初期故障多,工作量大,但倾向管理工作始终没放松。
1985年10月,在厂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对倾向管理的内容、项目、实施方法作了一番清理、整顿,使倾向管理工作得以推进。
为了搞好倾向管理工作,对全体点检人员进行了培训,深入地讲解倾向管理的定义、内容和做法,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各种倾向管理表格的用法等等。
通过培训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全体点检人员都认识到倾向管理的重要性,因而在工作中主动地按计划实施倾向管理测试,确保了设备运转初期值的测定和设备原始值的收集。
(二)实施实例1.振动测定电动机、减速机油振动测定周期为3个月。
测定仪器为1330数字式振动仪、Wb型轴承检测仪。
判定标准为日方提供的振动值标准(附图9及附图l0)。
测定对象为功率100千瓦以上的基础牢固的设备和关键设备。
不正常的机械振动会加速磨损。
产生振动的原因很多,如轴承、齿轮的磨损,轴承的凹坑,剥落麻点,润滑油中的杂质,紧固件的松动,焊接件的裂纹,等等。
原料场有110台高压电机,如以4—5年为周期分解点检一次,则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
在采用振动位测定值后,就可根据劣化的趋势,提出分解点检计划。
这样,就可按设备的实际劣化状况,延长分解点检的周期,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转率,降低维修费用。
设备维护部设备劣化倾向分析方案一、概念设备的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
设备劣化包括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
倾向管理是为了把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观察其故障参数,实施定量的劣化量测定,对测定的结果进行数据管理,并对劣化原因进行分析,以控制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使用寿命,最经济地进行维修,这样的管理方式称为倾向管理。
二、目的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消除劣化)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三、方法锅炉四管的劣化是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增长,管子由原始的状态向失效状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劣化程度是不同的。
对这个过程进行量化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劣化规律,计算其劣化速度,估算剩余寿命,确定在其彻底失效前需采取的检修手段。
锅炉四管劣化倾向的关键是找到可以“量化”的点,即如何跟踪管子的劣化趋势。
针对管子不同的失效形式,采取合适的检测手段,将其劣化过程用数据表述出来。
辅机设备故障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如噪声由小到大,温度由低到高,振动数值的急剧变化,润滑液使用过的油中金属微粒逐渐增加等等。
倾向管理就是对设备零部件的劣化进行数据处理,从中找出劣化的周期,进行预防检修,降低维修费用,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率,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锅炉专业主要针对受热面和主要辅机设备开展劣化倾向管理,由设备责任点检员采取周报表的方式进行管理分析。
前期首先将锅炉各大风机主轴承、磨煤机小齿轮轴承、磨煤机减速箱、空预器减速箱纳入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后续将针对锅炉各受热面制定劣化倾向管理方案。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周报表”格式见附件。
锅炉作业区201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