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杂交水稻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1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
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
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
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
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
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
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
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
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
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
杂交水稻制种赤霉素施用技术手册赤霉素(九二O)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合成赤霉素最活跃的部位是茎尖、嫩叶、 根尖以及正在发育的种子胚与胚乳,广泛存在于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
1.赤霉素对水稻的作用水稻的一生中,苗期含量很低,100g鲜重不到 0.1ug,移栽后迅速增加,到分蘖盛 期达到高峰,100g 鲜重超过 0.35ug,以后又逐渐下降,至抽穗前营养器官内降至最低 点。
赤霉素对水稻生长、开花结实等多方面有作用,最显著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 和细胞分裂来促进稻株茎节与叶鞘的伸长。
水稻雄性不育系在抽穗期植株体内赤霉素的含量明显低于雄性正常品种, 穗茎节不 能正常伸长,约有1/4的稻穗不能抽出,而出现抽穗卡颈现象,穗颈节节间短是不育系 抽穗卡颈的内在原因。
在抽穗前喷施外源赤霉素,提高植株体内赤霉素的含量,可以促 进穗节间促长,解除卡颈,达到穗粒正常外露,改良异交态势。
在不育系始穗期前后喷 施赤霉素还可以使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提高和花时提早,提高父母本花时相退率,使制种 产量大幅度提高。
赤霉素的施用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最关键的技术。
2.赤霉素喷施技术制种使用的赤霉素有粉剂和乳剂两种。
乳剂可以直接对水稀释喷施,而粉剂不能直 接溶于水,使用前必须先溶于酒精,每 100g 酒精能溶解 5~6g 赤霉素粉剂。
赤霉素的 喷施技术主要包括适宜的喷施时期,用量、次数、对水量与喷施时间等方面。
2.1 喷施时期喷施赤霉素对植株效应,要求低位节间和剑叶节间尽可能伸长少,而对穗颈节间伸 长较多,至少达到穗颈节间与剑叶鞘等长,才能完全解除抽穗卡颈,喷施过早,低位节 间伸长值大,上部叶片、叶鞘伸长过量,导致抽穗卡颈更加严重。
在见穗前 3~6 天, 是赤霉素的危险喷施期。
因此, 确定一个群体的最佳喷施期应以群体中大多数稻穗为准。
最佳喷施时期是见穗5%~10%。
赤霉素喷施的适宜时期在群体见穗前1~2天至见穗50%,不同不育系对“九二 O”反应的敏感性有差异,不育系间喷施“九二 O”的适宜时期还 应有差异。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1. 水稻形态特征水稻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水稻的茎直立,高度在30-200厘米之间,叶子狭长而尖,叶鞘紧贴于茎上。
水稻的根系发达,具有多根性。
水稻的花结为穗状花序,穗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小花呈两性花。
水稻的果实为谷粒,谷粒表面光滑,色泽丰富。
2. 水稻的种质资源水稻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共有60000多种水稻的品种,可以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三大类。
籼稻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地区,适应长日照和高温多湿的生长条件;粳稻主要产于亚洲国家和地区,适应于丰水充沛的气候和环境;糯稻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
3. 水稻的主要培育原则水稻培育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等。
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水稻的育种方法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交育种、杂交育种、同源系选择和分子育种等。
自交育种是指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进行选种和繁殖,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源系选择是指通过多代自交育种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同源系,分子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育种选择和识别。
这些育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5. 水稻的优质育种水稻的优质是指水稻的风味好、口感佳、糙米产率高、淀粉含量低等特性。
水稻的优质主要与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关。
水稻的优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的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选育,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6. 水稻的抗逆育种水稻的抗逆育种是指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和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抗旱水稻是指可以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涝水稻是指可以在涝灾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病虫害水稻是指可以在病虫害侵害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逆性水稻是指具有抗灾性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成就1.原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用了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技术。
普通核不育水稻通过基因工程育成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不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组受局限和两系不育系可能受环境影响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1]。
对环境条件不敏感的核雄性不育系在开花植物中很常见,然而,由于难以大量繁殖纯雄性不育系,其应用受到限制。
科学家想到了基于雄性不育与植株特殊表型之间的遗传关联,提出了多种在不同作物物种中繁殖和选择核雄性不育系的方法,然而,由于表型在植物发育中的晚表达或雄性不育与表型之间的不良联系,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未广泛应用于农业实践。
之后,科学家提出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讨论了获得保持系和纯核雄性不育系的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将与种子颜色基因关联的生育力恢复基因转化到雄性不育植物中,以此来进行区分;另一种策略是将与花粉致死基因相关的生育力恢复基因转化到雄性不育植株中,花粉致死保持系与雄性不育系的异花授粉将产生纯雄性不育种子[2]。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培育出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每个稻穗上约结一半有色的种子和一半无色的种子,无色的种子是非转基因的、雄性不育的, 可用于制种, 因此制出的杂交稻种子也是非转基因的; 有色种子是转基因的、可育的,可用来繁殖, 其自交后代的稻穗,又有一半结有色、一半结无色的种子,利用颜色区分将二者彻底分开, 因此, 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易行。
2.应用成就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在2015年成功创制了普通核不育系Gt1s、繁殖系Gt1S及其第三代杂交水稻。
全国推广第三代杂交水稻1亿亩,可以增产稻谷200亿公斤;中长期内可使世界杂交水稻面积提高5倍以上,使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上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1亿亩第三代杂交水稻生产只需要3000亩繁殖田,能够很好把控。
而且所转3个基因分别来自玉米、珊瑚及水稻自身,它们已经在美国等多个国家被批准使用[3]。
杂交水稻的高产种植技术杂交水稻的高产种植技术如下一、优选良种杂交组合杂交水稻与常规的水稻不同,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品种,需要选用两个在遗传上存在一定差异,并且二者之间的优良性状能够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所以杂交水稻种植前,应当优选良种进行杂交组合,在这一过程中,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对水稻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杂交,从而为后续的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便实现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
二、稻种晾晒消毒处理当杂交水稻选种完毕后,在正式种植前,应当对种子进行处理,这是确保高产目标实现的关键。
具体做法如下:对选好的稻种进行筛选,将其中的草籽、杂质等清除干净,留下颗粒饱满的稻种,并将这些稻种均匀摊铺到室外的空地之上进行晾晒,时间以48~72h左右为宜,通过晒种能够大幅度提升种皮的通透性,从而使稻种具备良好的吸水功能,由此可进一步加快稻种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利于种子发芽。
当稻种晒好之后,可进行集中收集,然后进行浸泡催芽和消毒处理。
在对稻种进行消毒时,可采用1%的生石灰澄清液浸泡,时间控制在48h左右,也可以使用浸种剂进行浸泡,浸种消毒能够降低水稻苗期时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三、适时播种在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对播种期进行合理确定,具体确定时,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所选的水稻品种及其生长特点、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等等。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将每年的3月上旬定为播种期,当播种期确定之后,还应对具体的播种量进行科学确定,通常情况下,以0.75~1.0kg/667㎡为宜,这个播种量对于高产目标的实现较为有利。
根据以往的杂交水稻种植经验可知,秧龄期与产量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当秧龄期持续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水稻早穗,由此会对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杂交水稻种植时,应当对秧龄期进行控制,以25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宜超过30天,如果是早稻,种植时,可通过薄膜进行育秧,以此来培育壮苗;若是晚稻,则可通过露地疏播进行培育。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要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年年获得大量杂种第一代种子的问题。
由于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要用人工去雄杂交来获得大量杂交种子是很困难的。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种子大量是通过三系法来实现的,也有的是通过两系法生产出来的。
三系法即培育和生产杂交水稻必须做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相配套。
这是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推广杂交水稻三十年历史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仍然大量使用。
由于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
雄性不育系水稻外表上与普通水稻没有多少区别,雌蕊正常,具有受精能力。
但雄性发育不正常,套袋自交不结实。
这样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主要用于生产杂交种子,因此,一个优良的不育系应当是不育性稳定,不因多代回交或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温度的改变而发生育性变化。
二是可恢复性良好。
三是便于制种繁殖。
使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能一代一代保持下去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要求花药发达,花粉量多,以利提高繁殖产量。
使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的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
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恢复系要求具备:恢复能力强,杂种结实率80%以上;优良性状多,配合力强,优势明显;便于制种。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少部分用于继续繁殖,大部分用于制杂交种供大田生产使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
保持系、恢复系的自交种仍可作保持系、恢复系。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
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育邮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夏季)可用于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
第一章杂交水稻基础知识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1926 美国琼斯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引起各国科学家重视,并探讨水稻杂种优势表现。
●1958-1968年日本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但未能在生产上利用。
●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水稻大田发现水稻天然杂交株的杂种优势,设想“三系法”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开始在自然变异中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不育系。
●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研究》,提出“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
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到1970年夏培育出C、D系统水稻不育系,但始终没有找到完全保持雄性不育的材料,而无实际使用价值。
●1970年冬李必湖等在三亚发现野生稻败育株,简称“野败”(奇迹之一)。
●1972年利用“野败”与长江中下游的早籼稻多代回交培育出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
长江中下游的早籼品种大多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保持特性(奇迹之二)。
●1973年用已选育不育系与东南亚的籼稻品种测交筛选出雄性不育恢复系,成功地实现“三系”配套,开始探讨杂交稻制种技术。
东南亚的籼稻品种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恢复力(奇迹之三)。
●1978年按行政区划全面恢复和建立国家、省、地、市、县级种子公司,作为政府事业单位承担杂交稻种子生产、销售和管理,杂交水稻种子的经营进入一个半计划经济管理阶段,建立了较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
●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发展过程:1976年“所提、场繁、县制或社制”1979年“地提、县繁、县制”1982年“省提、地繁、县制”1996年“省提、省繁、基地制”2000年后,《种子法》出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司为主体的杂交种子繁育和销售体系。
●1986年袁隆平院士发表《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利用方法:A.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B.两系法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C.一系法或转基因技术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章水稻栽种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概术第二节种植稻的发源及品种种类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色第一节概括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二、我国水稻生产概略三、我国的水稻分区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
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
全国约有 2/3 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 22% 人口的重要保障。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精粮作物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能够经过浇灌、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理土壤温热状况、养分开释速度、田间小天气等,以水克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 3~10 μm,粗纤维含量仅含 2.2 %,固然蛋白质含量 7%~ 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所以,米饭不单仔细可口,并且稻米中各样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汲取率都较高。
其余,稻米的价钱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储藏,稻草、稻壳等能够综合利用,所以,栽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米糠含有 14%左右的蛋白质、 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牲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修板。
稻草除可作牲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shān)。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远景①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
②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④胚芽利用:营养食品、 VB1 、VB6、VE 制剂以及饲料。
山西招警综合备考:公共基础知识之生物科技——杂交水稻提到袁隆平大家一定能想到杂交水稻,没错,今天中公招警考试网带领大家了解的就是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们能够好好掌握,在招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杂交水稻的定义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的研究历史杂交水稻的基本的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学术界某些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由于Henry Beachell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后来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种新方法,比如赶粉等,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
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
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国家863计划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HRDB,以下简称863海南基地),于2000年8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
已在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种质创建、新组合试验示范,转基因植物研究、技术培训,杂交水稻及其他农业生物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繁育技术支持与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杂交水稻田间种植纯度鉴定要求
杂交水稻田间种植纯度鉴定是为了确保杂交水稻的遗传纯度和品种特性,以及保证杂交水稻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纯度鉴定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田间管理要求,在种植杂交水稻的田间管理上,要求严格按照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规程进行,包括选地、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田间环境整洁、无杂草、无杂种等。
2. 种子来源要求,种子的来源必须是合法的,且具有合格的检疫证明和种子产地证明,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品质。
3. 品种纯度鉴定要求,在种植过程中,要对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生长期间的生理特征、植株形态特征、穗长、穗粒数等,以及对杂交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估。
4. 田间标识要求,在田间种植杂交水稻时,要对田间进行明显的标识,标明杂交水稻的品种名称、种植时间、种植面积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监测。
5. 监测和检测要求,在杂交水稻生长期间,要定期进行田间监
测和检测,对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生长势等进行评
估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杂交水稻田间种植纯度鉴定要求严格,需要从种子
来源、田间管理、品种纯度鉴定、田间标识和监测检测等多个方面
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杂交水稻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水稻知识大全(一)水稻种植想高产,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您了解多少?水稻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新的种子。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应着不同的田间管理,因此正确把握水稻的全生育期对我们在水稻生产实践当中有着重大意义。
现整理水稻知识大全,主要分三部分内容:一、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二、水稻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下面就由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的生育栽培基础。
1.1 水稻的生物学特征水稻原产于中国,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属单叶子植物;喜高温、多湿、短日照;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水稻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4.53亿亩,总产2082亿公斤左右, 单产459公斤/亩(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
我国年稻谷消费量在1800亿公斤。
1.2 水稻类型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
粳稻习性相反)。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陆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粘稻含70-80%的支链淀粉外还含20-30%直链淀粉。
而糯稻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
可食性、糊化温度及品质不一样)。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1.3 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常规稻:是相对于杂交水稻而言的。
通过常规育种方法选出基因型为纯合的新品种。
如黄华占。
杂交稻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组合。
杂交稻稻农不能自己留种。
如天优华占。
超级稻一般是指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与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育成的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的品种或组合。
如Y 两优系列。
1.4 水稻种植季节根据水稻种植季节,在生产上,可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
双季稻中第一季种植的叫早稻,第二季种植的叫晚稻。
一系杂交水稻原理嘿呀,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一系杂交水稻的原理,可有趣儿啦。
咱先得知道水稻这玩意儿,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小秘密呢。
正常情况下,水稻是两性花,就是一朵花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这就好比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自己就能完成生孩子(结种子)这事儿。
但是呢,这种自己和自己玩的方式,产生的后代有时候就没有那么优秀啦。
杂交水稻就像是给水稻找个超棒的对象,让它们结合生出更厉害的宝宝。
一系杂交水稻呢,那更是水稻界的“高富帅”“白富美”结合的产物。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东西叫雄性不育系。
啥是雄性不育系呢?简单说,就是有些水稻啊,它们的雄蕊不行了,就像一个男的突然失去了生育能力一样。
这听起来好像是个坏事,但在杂交水稻这里,那可就是个宝啦。
这种雄性不育系水稻不能自己产生花粉,那它就只能等着别人给它送花粉来,就像一个等着被追求的小女生一样。
科学家们就会找那些特别优秀的水稻品种,让它们的花粉去给雄性不育系水稻授粉。
这些优秀的水稻品种就像是带着各种优良基因的“帅哥”。
比如说,有的水稻品种特别抗病虫害,就像一个强壮的武士,能抵抗各种病菌和虫子的侵袭;还有的水稻品种产量特别高,就像一个超级会赚钱的小能手。
当这些优秀的花粉和雄性不育系水稻结合的时候,就好像把这些优良的基因都传递给了它们的后代。
而且哦,一系杂交水稻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能保持这种优良的特性。
不像传统的杂交水稻,第二代可能就会出现性状分离,就像好的和坏的基因又开始打乱重新组合了,有的后代又变得不那么好了。
一系杂交水稻就像是有个魔法一样,能够稳定地把这些好的基因一直传承下去。
你想啊,水稻们就像一个个小生命,它们在田野里默默生长。
科学家们就像是月老,把那些最合适的水稻牵在一起。
每一株杂交水稻的诞生,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爱情故事。
雄性不育系水稻就像那个等待真爱的灰姑娘,而那些优秀的水稻品种就像带着光环的王子,它们结合之后,就孕育出了充满希望的新生命。
这些一系杂交水稻啊,它们承载着太多的期待。
第一章杂交水稻基础知识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1926 美国琼斯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引起各国科学家重视,并探讨水稻杂种优势表现。
●1958-1968年日本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但未能在生产上利用。
●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水稻大田发现水稻天然杂交株的杂种优势,设想“三系法”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开始在自然变异中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不育系。
●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研究》,提出“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
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到1970年夏培育出C、D系统水稻不育系,但始终没有找到完全保持雄性不育的材料,而无实际使用价值。
●1970年冬李必湖等在三亚发现野生稻败育株,简称“野败”(奇迹之一)。
●1972年利用“野败”与长江中下游的早籼稻多代回交培育出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
长江中下游的早籼品种大多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保持特性(奇迹之二)。
●1973年用已选育不育系与东南亚的籼稻品种测交筛选出雄性不育恢复系,成功地实现“三系”配套,开始探讨杂交稻制种技术。
东南亚的籼稻品种对“野败”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恢复力(奇迹之三)。
●1978年按行政区划全面恢复和建立国家、省、地、市、县级种子公司,作为政府事业单位承担杂交稻种子生产、销售和管理,杂交水稻种子的经营进入一个半计划经济管理阶段,建立了较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
●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发展过程:1976年“所提、场繁、县制或社制”1979年“地提、县繁、县制”1982年“省提、地繁、县制”1996年“省提、省繁、基地制”2000年后,《种子法》出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司为主体的杂交种子繁育和销售体系。
●1986年袁隆平院士发表《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利用方法:A.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B.两系法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C.一系法或转基因技术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8年培育出系列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有安农S-1、衡农S-1、W6154S等,开始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研究。
●1995年以培矮64S系列组合的种子生产成功标志着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基本成功,开始大面积种子生产和两系杂交稻种植。
●1996年农业部立项开始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选育中国超级稻。
●1997年袁院士发表《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2000年先锋组合两优培九达到了超级稻一期700公斤/亩的产量目标。
●2004年两优0293达到了超级稻二期800公斤/亩的产量目标。
二、杂交稻的分类1、按水稻的生态类型分:杂交籼稻:种植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一般不感光,为感温型,但在华南稻区有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如博优系列、R3550 系列。
杂交粳稻:主要种植在淮河流域及以北的粳稻区。
杂交糯稻:品种很少,糯优396、糯两优6号2、按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分:三系法杂交稻:利用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特性,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配套,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命名为“×优××”,如T优207。
两系法杂交稻:利用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特性,培育光温敏核不育系,与育性正常的水稻品种杂交选配出两系杂交稻。
命名为“×两优××”、或“两优××”、或“×杂××”。
如八两优100、株两优02、两优培九、培杂山青。
3、按品种的生育特性分:早杂: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做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在105--120天,又分早、中、迟熟。
目前尚未育成早熟杂交早稻,其全生育期在100-105天左右,中熟杂交早稻的组合有香两优68、株两优819、金优706、T优706等,全生育期110天左右,迟熟杂交早稻组合有金优402、株两优99、金优213,全生育期115天左右。
晚杂: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做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在115--125天,分中熟晚杂和迟熟晚杂。
中熟杂交晚稻的代表组合是金优207、丰源优299,迟熟杂交晚稻的代表组合是威优46、汕优46、玉香88。
中杂:全生育期在130天以上,适宜大多一季稻区作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在华南稻区可做早、晚造种植。
中稻代表品种有汕优63、II优838、两优培九、Y两优1号、准两优527,一季晚稻品种如:丰优527、C两优608。
迟熟晚杂的品种既可以作晚稻,亦可以作中稻,有些中杂品种亦可以作双季晚稻。
如汕优63。
4、按亲本分类以母本来分:即1个母本与多个恢复系配组育成的系列组合,三系有威优、汕优、金优、T优、中优、丰(源)优、II优、特优、博优、辐优、岳优等;两系有八两优、株两优、准两优、培两优、Y两优等。
以父本来分:即1个父本与多个母本配组所育成的系列组合的全称。
目前只在三系上有,如402系列、974系列、207系列、46系列、77系列、晚3系列、63系列等。
5、按杂种优势程度分类分为普通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中国超级杂交稻的产量需达到以下指标:在省级及以上品种区域试验中,生育期与对照相当,两年平均增产8%以上,或者百亩示范方验收产量达到下表规定标准。
三、杂交水稻种子生产1、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程序:第一步:亲本的提纯与原种生产第二步:亲本繁殖第三步:杂交制种三系制种生产程序图:两系制种生产程序图:2、三系法与两系法的不同点:(1)涉及的亲本数不同,三系法有3个亲本(水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恢复系),两系法有2个亲本(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恢复系)。
(2)亲本间相互关系不同,三系法3个亲本之间存在恢保关系,而两系法2个亲本之间无恢保关系,可自由配组。
(3)不育系繁殖的方法不同,三系法的不育系繁殖需对应的保持系来繁殖,两系法的不育系繁殖是需在一定的温光条件下可自交结实繁殖。
(4)制种基地与季节的选择安排不同,三系法的选择的范围较广,只需考虑一个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法选择的基地与季节范围窄,需考虑两个安全期(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
(5)防杂保纯技术上的不同,两系法在按照三系法保纯技术的基础上,还有其特有的技术—育性稳定技术和育性监控技术。
3种子生产组织管理方式(1)自制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有两种组织形式:●千家万户的传统组织生产形式,一般以村(或组)为单位组织各家各户进行制种,与公司签订生产合同,共同进行生产管理。
●公司承包土地再组织农户规模生产的形式。
(2)委托代制模式:公司+生产商+基地+农户。
隆平种业的生产商有两类:子公司(系统内)和其他个人或单位(系统外)。
(3)公司+生产商承包地制种,在海南三亚、广西博白等地有生产商承包大片田组织农工为各公司进行制种生产。
4、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构成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成本由收购价格、生产组织管理费用(含收购费用)、生产异常情况的补偿费用、包装运输费用、与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分摊等构成。
(1)种子收购价格的确定指直接支付给生产者(农户)的单位数量种子的费用。
不同类型组合因制种难易、产量高低的差异,收购价格不同。
同类型组合在不同制种基地的收购价格有差异。
(2)生产组织管理费用的构成可分为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公司生产中心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费用开支,包括工资、福利、差旅、办公、用车等以及为种子生产而添置的固定资产(精选机械、水分仪、显微镜、解剖镜、基地生产生活用品等)以及生产许可证办证费、产地检疫费、保险费、种子纯度种植鉴定费用。
●直接费用:对公司来说,自制与代制方式的直接费用的计算是不同的。
代制方式的组织管理费用即为代制管理费,一般在签定合同时有明确规定。
自制方式的组织管理费用即在基地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3)杂交制种可能存在的补偿费用●隔离问题处理的补偿费;●花期不遇时的补产费;●亲本种子含杂超标的除杂费用与补偿;●灾害性补偿。
四、水稻品种特性1、生育特性水稻的生育特性具有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常简称为水稻的“三性”。
●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在最适的短日、高温条件下,水稻仍需经一个最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转入生殖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决定了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区域,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稻区种植生育期有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稻区不同季节种植生育期不同。
某品种是否适宜在某区域种植首先考虑的是品种生育特性。
2、形态特征特性株高和植株整齐度:在成熟期观察,主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的高度即为株高,以“cm”表示,约80—120cm;主穗与分蘖穗植株高度的整齐程度即为植株整齐度。
●株型:紧凑、适中、松散;●叶型:挺、披、展,宽大、细长,内卷、外卷、扭曲、平展;叶色:深绿、绿、浅绿(黄绿);叶鞘色:绿色、紫红色。
●穗型:棒状、扫帚状、锥形、纺锤形、着粒稀、着粒密;●穗颈长:10株的主穗和分蘖穗的剑叶叶枕至穗颈节长度的平均值,以“cm”表示。
●稃尖色和外颖色:稃尖色分无色、紫色、黄色,在抽穗期观察;外颖色分浅黄色、金黄色、棕色、浅紫色、紫色、黑色等,在成熟期观察。
●粒型:分为短圆型、阔卵形、椭圆形、细长形等,大粒(千粒重28克以上,中粒(千粒重24-27克)、小粒(千粒重23克以下)。
●芒:分无芒、有芒,有芒的分为顶芒、1/2芒、全穗芒,芒的长度分为短芒、中芒和长芒),在齐穗期观察。
●穗层形态:叶下禾、半叶下禾、叶上禾。
3、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形状)●有效穗数:由单位面积种植穴数(蔸数、株数)和每穴有效穗数决定;●单穴(蔸、株)穗平总粒数:考查10株每穗的总粒数,计算每穗总粒数的平均值;●结实率;●千粒重。
4、水稻产量构成理论产量计算公式:理论产量=有效穗/亩×穗平总粒×结实率×千粒重/1000000(公斤/亩)实际产量一般按理论产量的8折左右计算。
5、抗性(1)抗病性: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叶斑病等。
(2)抗虫性: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蓟马、叶蝉等。
(3)低温冷害苗期冷害:日平均温度低于10-12℃、最低气温低于3℃连续3天以上时,出现青枯死苗。
幼穗分化中期冷害:日平均温度低于22-23℃,最低气温低于15-17℃,连续3天以上,结实率明显降低。
开花期冷害:籼稻开花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2℃,3天以上,最低温度低于16℃,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
一般指寒露风天气造成的减产。
(4)高温热害开花期热害:在水稻开花期遇日最高温度35℃以上、日平均温度30℃以上天气时,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