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七上第5单元《穆桂英挂帅 选段 猛听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京剧展示课《猛听得金鼓响》课题: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材分析:《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知识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了解梅派京剧的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方法:教法:口传心授学法:欣赏、模仿、表现教学过程:一、回顾:师生演唱西皮流水的京剧片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花旦)《苏三起解》(青衣)(一)播放西皮流水唱段: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师生共唱: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提问:李铁梅属于那个行当?(花旦)(二)播放西皮流水唱段:京剧《苏三起解》伴奏师生共唱:《苏三起解》的唱段提问:苏三属于那个行当?(青衣)师:这两段唱,都是西皮流水的唱段。
(三)回顾戏曲知识:西皮流水(ppt)1、师:下面,我们再来听赏一个唱段,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判断一下它属于什么唱腔板式?生听赏传统京剧剧目《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西皮流水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
生:西皮流水(有板无眼,速度稍快,节奏稍快……)2、教师介绍这个唱段:《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西皮流水提问:这里的穆桂英是哪个行当?(旦行,青衣)生:旦(教师可补充:青衣——正旦,以唱见长,表现端庄、稳重的女子形象,着长衫。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的金谷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二、学情分析这个唱段比较长,学唱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可选择其中的几个乐句来教唱,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能有韵味地演唱这几个乐句即可。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此唱段的前几句。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读准上口字,尖团字。
难点:1.通过欣赏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文化。
2.通过对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学习,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学生喜欢并能有兴趣的参与表演。
3.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教法:讲授,示范,演示法学法:练习,模仿,参与,比较六、教学过程(一)、导课1、以奇激趣T:同学们好,我们来做做热身练习,复习学过的京剧动作。
(收腹立腰手外撑,1指3指做朋友)T:京剧作为国粹,在我国已经产生二百多年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那同学们你们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呢?S: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服装,艺术家,伴奏等方面回答。
(二)、讲授新课1.T:同学们刚刚提到了京剧的行当,那当你们看到京剧中的人物时,是怎么区分是什么行当呢?S:只有旦角是女性角色,其它都是男性角色。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猛听得金鼓响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唱感受京剧(约5分钟)师:以前上课学习的时候,都是听教学范唱,今天呢,老师要亲自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说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一首,我们来比一比,看看是我会唱的多,还是你们知道的多。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较高下呀?(生:敢)好,那我们开始啦……(一)播放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教师演唱。
生: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一个,你们来说一说是什么。
(二)播放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伴奏生:这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
师:又答对了,同学们还真厉害啊,那我就再来一首,听好了。
(三)播放京剧《猛听得金鼓响》伴奏,教师继续演唱。
生:这个没听过……不知道……师:不知道了吧,我还以为得再唱几首呢。
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是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3.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4.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在演唱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老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
正确的带领学生认识国粹,学习国粹,最后让他们有意识的主动接近国粹,让京剧不再被他们排除在外。
3重点难点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2.“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节奏的掌握。
3.学生学唱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导入1.由京胡、京剧导入。
(介绍京胡,与二胡对比)师:我们想想这段音乐属于戏曲中的哪个剧种?2.认识京剧。
师:我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发源于“四大徽班”进京,是我们的“国粹”。
外国人叫它“北京OPERA”。
活动2【活动】新课教学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京剧唱段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同时,它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范唱《猛听得金鼓响》)我发现大家很想对这一唱段进行评价,可是不知从哪里说起对不对?要想评价这一唱段首先得了解一下京剧的基础知识。
1.师: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知识叫做: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两种:西皮和二黄。
西皮一般比较明快高亢、刚劲挺拔;而二黄唱腔一般较为沉郁缠绵、稳健浑厚。
下面我们分别欣赏两个唱段,大家判断一下谁是“西皮”;谁是“二黄”?(播放视频,学生判断唱腔。
)2.师: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逐一介绍行当并图片展示)生:生行包括老生、小生。
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小生扮演的是青年男子角色。
旦:旦行是指京剧中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又有比较细致的划分。
京剧展示课《猛听得金鼓响》课题: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材分析:《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就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得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得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知识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得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得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得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得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得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得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了解梅派京剧得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得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得把握。
教学方法:教法:口传心授学法:欣赏、模仿、表现教学过程:一、回顾:师生演唱西皮流水得京剧片段《都有一颗红亮得心》(花旦)《苏三起解》(青衣)(一)播放西皮流水唱段: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得心》伴奏师生共唱: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得心》提问:李铁梅属于那个行当?(花旦)(二)播放西皮流水唱段:京剧《苏三起解》伴奏师生共唱:《苏三起解》得唱段提问:苏三属于那个行当?(青衣)师:这两段唱,都就是西皮流水得唱段。
(三)回顾戏曲知识:西皮流水 (ppt)1、师:下面,我们再来听赏一个唱段,同学们根据以往得学习经验,判断一下它属于什么唱腔板式?生听赏传统京剧剧目《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西皮流水1/4节拍得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得情绪。
生:西皮流水 (有板无眼,速度稍快,节奏稍快……)2、教师介绍这个唱段:《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西皮流水提问:这里得穆桂英就是哪个行当? (旦行,青衣)生:旦 (教师可补充:青衣——正旦,以唱见长,表现端庄、稳重得女子形象,着长衫。
课题:学唱京剧《猛听得》选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韵味与特有的魅力。
2、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唱腔等戏曲知识3、参与实践,体验京剧念白的特点、做功的特点、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为学唱《猛听得》选段打好基础教学难点:熟练的表演唱西皮流水几个固定句式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国粹艺术不一般---------”小诗导入二、介绍京剧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
京剧用歌舞演绎故事,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
它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
三、京剧知识学习(1)提问京剧行当:学生回答老师详细讲解京剧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2)老师提问: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就是京剧的四大功夫是哪个选项PPT展示问题1、老师讲解唱功、学生观看唱腔视频、学生判断唱腔类别2、老师讲解西皮流水板式几个固定句式3、学生判断所给唱腔的句式特点4、老师讲解念白特点、并示范念白表演5、学生学习念白表演6、学生了解做功特点、老师示范做功7、学生表演做功8、学生欣赏打功视频,总结打功特点。
(3)老师讲解京剧伴奏:文场与武场1、学生欣赏武场视频2、老师讲解锣鼓经的演奏特点,并示范各个乐器的演奏方法3、学生学打锣鼓经(4)最后欣赏唱京剧视频。
初中音乐穆桂英教案1. 通过学习作品《穆桂英挂帅》,感受激昂的音乐情绪,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对此选段的欣赏,并配以小组分享会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戏曲的程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 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梗概、戏曲的程式、戏曲的行当,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激昂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梗概、戏曲的行当。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激昂的情感和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依次歌唱《唱脸谱》《龙里格龙》《新贵妃醉酒》等与戏曲有关曲目的旋律片段,并请学生依次抢答曲名。
学生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这些有趣的曲子都与我们的传统戏曲息息相关,顺势揭示课题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二)整体感知1. 教师通过多媒体完整播放选段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豫剧穆桂英挂帅的戏服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头戴凤冠,凤冠上插翎子,身上穿蟒,外面披披风,下面穿裙子,左手拿剑和旗。
2. 教师再次完整播放选段,请学生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思考该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剧本描写了北宋时,西夏犯境。
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
杨文广在校场比武。
(三)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选段中的角色及其唱腔特点,分析穆桂英的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选段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唱、念、做、打的形式表现选段中的情节和人物。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要求唱腔、动作、表情到位。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演技巧。
3. 学生进行多次练习,直至能够熟练掌握角色的表演。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穆桂英挂帅》故事梗概、戏曲程式和行当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相关戏曲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京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背唱并表演《猛听得》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红头绳等表演道具、丰富的影音资料、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鉴赏对比听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相关选段,欣赏其艺术表现手法、表演手法等,并找相关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资料对比欣赏,分析有什么异同。
二、情景剧编创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2. 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模仿二人的声音演唱《猛听得》。
4. 师:听了他们的声音,你能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感受不同人物的音色特点,并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并通过歌曲了解故事发展情节。
三、情景表演情景设定:《猛听得》。
四、拓展、总结a、回顾学习内容,提升对“京剧”的理解。
b、师小结: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几个主要唱段学完了,可以说中国京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穆桂英挂帅》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的新京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京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中国民族色彩的新京剧,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
京剧旦角唱腔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该课程是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授京剧旦角唱腔,通过具体的唱腔实例,让学生们了解京剧文化和旦角唱腔的特点,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了解旦角唱腔的特点,能够分辨旦角唱腔和其他唱腔;•学习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的唱腔;•能够模仿京剧旦角唱腔的发声方法和节奏。
三、教学内容1. 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艺术。
京剧的流派繁多,其中以“四大名旦”最为有名。
在表演形式上,京剧有戏曲唱腔、念白、杂技、舞蹈和音乐等多种形式,是一种非常综合性强的表演艺术。
2. 旦角唱腔的特点旦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以女性形象为主,代表了婀娜多姿、灵巧敏捷的形象。
旦角唱腔有着独特的特点,表现了旦角的柔美、细腻和刚毅等性格特点。
旦角唱腔一般由高亢的唱腔和缓慢的念白组成,音乐特点是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有着旋律优美、变化多样的特点。
3.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的唱腔《穆桂英挂帅》是京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讲述了穆桂英代替已故丈夫出兵驱赶外敌的故事。
本节课以该剧的一小段《猛听得》为教学例子,学习旦角唱腔的表现方法。
以下是《猛听得》的唱腔:旦唱:猛听得旌旗招展,将士们声势壮大,万众欢呼胜利天下。
念白:兵奉旗、将奉招,奋勇争先致贡献。
4. 模仿旦角唱腔发声学生们可以模仿以上唱腔,通过练习旦角唱腔的发声方法和节奏,提高自己的唱腔水平。
四、课后习题1.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一下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
2.阅读旦角唱腔的特点部分,列举出其中的两个特点并简要说明。
3.尝试学唱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的唱腔,发现自己唱腔时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4.找到一段同学表演的旦角唱腔视频,观看后给出自己的观后感。
《猛听得金鼓响》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京剧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本课的编写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感受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音乐,同时能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所以选取了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片段《猛听得金鼓响》。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透露出这位女将军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教学工具首先,本届七年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京剧的了解很少。
其次,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比较长,再加上初中生开始进入变声期阶段,学唱本课的京剧选段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主要以欣赏和体验为主,从旦角的分类和着装入手,感受服饰的美,让学生能对京剧有初步的认识:京剧是看得见的。
然后进一步领悟穆桂英内心的转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懂得爱国爱家。
教学资源《万疆》片段.mp4 《猛听得金鼓响》李胜素.mp4 老旦.jpg 青衣.jpg 花旦.jpg 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行当——旦。
2、在欣赏和体验中,能感受我国京剧艺术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分析、欣赏、体验,能够初步感受我国京剧艺术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领悟穆桂英内心的转变。
教学方法走进京剧:《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旦:老旦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青衣—————————刀马旦保家卫国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万疆》视频片段。
请学生思考:歌曲融入了什么新元素?(歌曲融入了京剧的唱腔和念白)2、教师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使用学生熟悉的歌手作品来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京剧离我们很近,拉近他们与京剧的距离。
)二、走进京剧(一)京剧行当1、教师简要讲述京剧行当概念及分类。
2、重点分析旦角的分类:老旦、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学唱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使学生能对京剧产生兴趣,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韵味。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京剧行当及表现形式,学习京剧旦角的西皮流水板式。
2.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会演唱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2、【难点】掌握旦角唱腔中西皮流水板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课堂,同学们你们知道那种戏曲种类被成为中国国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京歌,想不想听?听歌曲《新贵妃醉酒》,这是一首带有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同学们喜不喜欢京剧,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唱一首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2、了解京剧的形成。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新贵妃醉酒》入手学习京剧,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二)探究学习1、欣赏京剧经典唱段《猛听得金鼓响》,同学们请思考:(1)京剧中的行当分为哪几种?(生旦净丑)(2)穆桂英是京剧中的哪一种行当?(旦行)(3)她是旦行中的什么角色?(青衣)(4)中国的四大名旦是谁?(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设计意图:由学生收集资料、展示资料,真正做到自主学习,通过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聆听京剧《猛听得金鼓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京剧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唱、念、做、打)(2)京剧的表现形式之一唱——演唱,以二黄腔、西皮腔为主要唱腔。
(二黄腔:唱腔流畅、舒缓抒情,西皮腔: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高亢激昂,中快速节奏)(3)对比欣赏经典的京剧唱段《贵妃醉酒》和《苏三起解》分别属于那种唱腔?(《贵妃醉酒》属于二黄唱腔、《苏三起解》属于西皮唱腔)【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京剧旦角唱腔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介绍京剧,是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严谨的表演规范、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精美的妆容,以及寓教于乐的文化内涵。
旦角是京剧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扮演着不同性格、年龄、身份的女性角色,如文雅女子、花旦、凄婉妇女、性格豪放之女士等等。
其中,《穆桂英挂帅》是经典的历史剧作品之一,剧中猛听得这一段选段是旦角的代表作品之一。
2. 选段介绍《穆桂英挂帅》讲述的是明朝中后期,广西壮族村民为抵制倭寇入侵刘学铭举旗抗金的故事。
旦角选段《猛听得》是该剧中的重要唱段,主要表现穆桂英在听说丈夫战死后的悲痛和惊愕,同时也表现了她不服输、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3. 曲调选段的曲调为倍板,速度较快,表现出穆桂英在惊愕中的心情变化。
旦角在演唱时应该把握好倍板节奏与曲子的韵律感,灵活运用抢板、调板等技巧把握好表演效果。
4. 语言京剧唱腔的语言是包含很多“唱腔词”的。
在选段《猛听得》中,旦角要运用扬音、抑音、拐折、转音、颠声等唱腔技巧形成丰富的音乐表情,并且在唱腔上根据角色心情变化做出相应的抗板、快板、调板表现。
5. 角色旦角穆桂英是该剧的主角之一。
她的形象应该是贤妻良母、英勇果敢,同时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旦角演唱这一唱段的时候,应该能够真正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能在表演中把握好细节和语言、音乐元素的运用。
6. 教学示范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进行示范,老师可以制订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发挥合适的喉头效果、姿势与面部表情,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京剧旦角唱腔的表现方式。
具体的计划如下:•第一步,讲解选段《猛听得》的背景、故事情节,使学生对该选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播放花城粤教版的京剧唱腔《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的视频,并且为学生讲解旦角唱腔的四个要素(节奏、语言、音乐、内涵)。
•第三步,对选段中的唱腔词进行解析,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喉音发声和正确的发音。
猛听得金鼓响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唱感受京剧(约5分钟)师:以前上课学习的时候,都是听教学范唱,今天呢,老师要亲自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说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一首,我们来比一比,看看是我会唱的多,还是你们知道的多。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较高下呀?(生:敢)好,那我们开始啦……(一)播放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教师演唱。
生: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一个,你们来说一说是什么。
(二)播放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伴奏生:这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
师:又答对了,同学们还真厉害啊,那我就再来一首,听好了。
(三)播放京剧《猛听得金鼓响》伴奏,教师继续演唱。
生:这个没听过……不知道……师:不知道了吧,我还以为得再唱几首呢。
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是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不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一起来唱京剧!二、知识拓展了解京剧(约10分钟)(一)了解京剧起源、行当,基本功。
猛听得金鼓响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了解梅派京剧的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二、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的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对身段表现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教法:口传心授学法:欣赏、模仿、表现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唱脸谱》。
熟悉的同学可以一起跟唱,感受和我们平时的歌曲有什么风格上的区别?(问题创设-----此曲你听到了什么音乐的元素?)学生:京剧老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回忆所学的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学生:脸谱,行当,唱腔等等老师:大家说的很好!(了解不少京剧有关知识,那我们先来说说京剧的发展由来说起吧。
)(图片展示)刚才说到脸谱,这是咱们京剧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特点。
你知道哪些脸谱呢?他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 …老师:刚才同学还说到行当。
咱们继续来看都有哪些行当。
(图示)我来考考同学们,根据图片人物选择相应的行当。
(图示)(根据图示选择相应的角色行当。
)说到唱腔,京剧包含了两种主要的唱腔,一是西皮,二是二黄。
(图示)2、学习本课老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传统京剧唱段,请同学们思考这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学生:老师:回答的很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猛听得金鼓响”!(学生读后,教师再用京腔发音读,学生跟)我们这样的读法像京剧里面的吊嗓子,那么我们用“YI ”来试一下。
学生:… …老师:谁能说一下你所了解的穆桂英这个人物。
学生:老师:看来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很扎实。
〔课题〕: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课型〕:综合课〔年级〕:六年级上册〔课时〕:第四单元第四课时〔教具〕:钢琴、音响、多媒体课件等〔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
〔知识目标〕: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风格特点。
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学方法〕: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唱感受京剧(约5分钟)师:同学们,又到了音乐课的时间了,今天这节音乐课呀,我们不学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要……我先不告诉你……师:以前上课学习的时候,都是听教学范唱,今天呢,老师要亲自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说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一首,我们来比一比,看看是我会唱的多,还是你们知道的多。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较高下呀?(生:敢)好,那我们开始啦……(一)播放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教师演唱生: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一个,你们来说一说是什么。
(二)播放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伴奏生:这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
花城版音乐七上第5单元《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
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京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
背唱并表演《猛听得》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
红头绳等表演道具、丰富的影音资料、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鉴赏对比
听京剧《穆桂英挂帅》的相关选段,欣赏其艺术表现手法、表演手法等,并找相关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资料对比欣赏,分析有什么异同。
二、情景剧编创
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
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
2. 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模仿二人的声音演唱《猛听得》。
4. 师:听了他们的声音,你能描绘出他们的形象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感受不同人物的音色特点,并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并通过歌曲了解故事发展情节。
三、情景表演
情景设定:《猛听得》。
四、拓展、总结
a、回顾学习内容,提升对“京剧”的理解。
b、师小结:
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几个主要唱段学完了,可以说京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程,《穆桂英挂帅》是的第一部大型的新京剧,它的诞生标志着京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它的影响下,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闪烁着民族色彩的新京剧,像《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等。
除了《白毛女》,还有更多优秀的京剧需要我们去发觉,今天时间有限,老师不能一一给大家介绍了,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每人课后都看一看其他的京剧,然后在班上开一个交流会,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京剧或者是当中最
喜欢的一首歌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