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过程】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师: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材料一:19C末20C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生: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俄国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
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
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
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生:3.“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生: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①爆发:1917 年 3 月,即俄历2 月。
②意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
【特别提示】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只要看领导阶级,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务。
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第十一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巨大灾难:20世纪上半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深重灾难,国际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创新模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追求民主:亚非拉地区人民觉醒,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运动高涨,冲击着传统国际秩序。
实力易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使欧美强国实力发生转变,美国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改变。
秩序重构:从一战后的国联到二战后的联合国,是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和演变,也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实质是大国间实力的博弈。
第2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爆发1.帝国主义(1)形成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世界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
(2)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两大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高中2017年课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土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土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2.初中2011版新课标①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②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课标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课标没有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与初中相比,增加了对十月革命原因和过程(而不局限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了解,同时突出要求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二、教材分析教材版本课时子目教材内容高中教材新增内容初中教材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前的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足、一战促使各种矛盾激化;二月革命;临时政府继续一战;1.十月革命的背景:新增社会民工党的建立;列宁主义出现及其主要内容;列宁主义的影响。
2.过程:新增四月提纲。
3.十月革命的影响:新增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文部分新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七月事件;列宁的简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和影响;十月革命的意义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苏联的工业化苏联的建立;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苏联工业化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影响;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背景;措施:消灭富农运动、集体农庄建设。
苏联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苏联模式的影响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列宁主义的形成社会民工党的建立;列宁主义的出现及其主要内容;列宁主义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后俄国出现内战;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建立;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经济建设成就;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的表现;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了解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认识其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部编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急剧变化,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果”,又是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因”,其社会主义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
在单元专题中,上承《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格局》,下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绘制时间轴,认识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改革开放。
【学情分析】该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通过三年的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比较系统的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体系,再加上这节课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这给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简单学过相关知识点,再加上近代中国一直在贯彻以俄为师的原则,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突出重难点,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再现历史的教学方法,通过呈现丰富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充分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七单元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是世界史的现代内容。
本单元的重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及影响。
本单元包括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它们之间大的逻辑关系是:第14课与第15、16课是历史因果关系。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22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立意在于通过了解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不足。
本课有三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这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递进关系,即先讲列宁主义的形成,再讲十月革命的胜利,然后讲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第二个子目和第三个子目是重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不足。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7.1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时代”指的是( )A.帝国主义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D.国际共运高涨时期【解析】选A。
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故A与题意相符。
2.二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布尔什维克提出( )A.推翻沙皇统治B.建设社会主义C.“和平”和“土地”的口号D.不劳动者不得食【解析】选C。
人民支持一个政权是因为这个政权的措施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结合当时的背景,俄国人民最渴望的是结束战争和获得土地。
而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和平”和“土地”的口号符合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故选C。
3.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它 ( )A.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史无前例B.引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C.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使世界大战走向结束【解析】选C。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说是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选C。
【补偿训练】“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解析】选C。
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是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非常时期”是指(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选C。
解答本题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特色来理解。
7.1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关键能力·素养形成主题一十月革命【素养探究】1.背景史料一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彼得格勒苏维埃。
苏维埃是在沙皇被迫退位时成立的,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则将注意力放在战争上。
临时政府深受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的影响,想在农民士兵完全分裂前,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编自[美]南森·巴伯《欧洲史》(1)据史料一,分析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略目标及对俄国政局产生的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画线部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可知出现的政治局面;从画线部分“对德国发动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战略目标;根据所学指出影响。
提示:局面: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目标:在前线发动进攻,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前线的进攻遭到失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俄国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史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2)据史料二,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原因。
(史料实证)【点拨】应注意画线部分“落后”“战争”“腐朽”“1905年的传统”等关键信息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国内危机,沙皇的腐朽统治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特点史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1)史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一中画线部分“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结合十月革命的过程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