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经典例子
- 格式:docx
- 大小:37.17 KB
- 文档页数: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书名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存储成本来说,同样大小,同样容量的圆柱形容器要比方形容器更浪费空间,不过可乐一般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放在冰柜里。
冰柜的成本比货架可贵多了,耗电,运营成本也高。
所以牛奶是方形容器节约冰柜的成本,有效的减小了空间,提升了牛奶的收益。
第一部分:解释一个基本原理—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小孩都知道的行动后的收益不低于成本,才会去做。
这时候我们再引出一个获取成本信息的原则,事实上绝大部分场景下,用户是不会知道商家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比如我买手机的时候,是不知道手机的具体成本,甚至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这时候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不确定来做决策。
是不是那种饥饿营销的手机推广,999元购买手机就如此,我们买家是不知道这手机是不是真的值999元,我们只会被他打上的“便宜价格”迷惑。
最能提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手段的肯定就是广告,为啥黄金时期的广告费用能高达上千万,从最直接的成本收益上来说,商家是能收回成本才会去接广告单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都会有小字提示,以实际结果为准,这就表示广告的效果会与实际效果有出入。
这里我们轻松下,看几个作者举的例子。
女士穿高跟鞋会有很多不方便,但另一方面会迫使女士抬头挺胸,屁股后翘,吸引异性的目光,这时候让女性美的成本高于了不舒适的成本,就能让女性愿意选择穿高跟鞋。
冰球比赛选手,不带头盔打比赛能更有效的听到临场指挥,但是受伤的几率也上升了,这时候受伤的成本大于了临场发挥的成本,所以大家一致约定都带头盔比赛。
还有就是目前很多高科技能实现人们科幻的需求,比如无人驾驶,无线充电,但都由于民用成本大于用户购买意愿,所以厂家没有将技术带来商用。
第二部分:供求关系原理—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当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商品就量产,价格就下降,这里还会影响到劳动市场。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的实际案例引言:牛奶和可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它们的销售和生产也是一个经济学中的实际案例。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市场竞争、价格战等方面,探讨牛奶和可乐在经济学中的实际案例。
供需关系:牛奶和可乐的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在牛奶和可乐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销售量。
例如,当牛奶供应量增加时,价格会下降,销售量会增加。
相反,当可乐需求量增加时,价格会上涨,销售量会减少。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多个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销售同类商品的竞争。
在牛奶和可乐市场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产商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就非常激烈。
它们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量。
价格战:价格战是指生产商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方式。
在牛奶和可乐市场中,价格战也是常见的竞争方式。
例如,当一家超市降低牛奶价格时,其他超市也会跟进降价,以保持市场份额。
这种价格战虽然可以吸引消费者,但也会对生产商造成损失。
结论:牛奶和可乐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实际案例,它们的供需关系、市场竞争、价格战等都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生产商需要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经济类的书——牛奶可乐经济学,很多人会很奇怪,经济学又和牛奶可乐有什么关系,其实书名中的“牛奶可乐”是泛指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
比如:我们想当然的认为牛奶的纸盒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
我们常常会认为它们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
这本书就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
而且还要求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
这里我列举部分章节的部分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到经济学折扣、军备竞赛、所有权、市场信号、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书中主要运用微观经济学中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以上现象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解释【机会成本】:假如周杰伦和王力宏在今晚同时开演唱会你有一张周杰伦今晚演唱会门票,注意不能转售,但你也很想去王力宏的演唱会。
王力宏的演唱会票价为1000元,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1200元。
换言之,要是王力宏的票价高过1200元,你就不情愿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
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
试问,你去看周杰伦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不看王力宏的演唱会。
不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1200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王力宏演唱会门票所需的1000元。
所以,不去看王力宏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1200 – 1000=200(元)。
牛奶可乐经济学3引言牛奶和可乐作为常见的饮料,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除了作为消费品外,牛奶和可乐还涉及到一些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探讨牛奶和可乐的价格形成、供需关系以及市场竞争对其产生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牛奶可乐市场的经济学特点。
一、价格形成牛奶和可乐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求关系的平衡点即为均衡价格。
牛奶和可乐的供给方包括生产商和供应商,而需求方则是消费者。
供给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而消费者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产品。
因此,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牛奶和可乐的最终价格。
当供需平衡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达到均衡水平。
二、供需关系牛奶和可乐的供需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往往会增加对牛奶和可乐的需求。
这会引起供给方增加产量以满足需求。
其次是替代品的价格。
如果替代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牛奶和可乐,从而增加对其的需求。
另外,天气因素也会对牛奶和可乐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愿意购买可乐来解渴,从而增加了对可乐的需求。
三、市场竞争牛奶和可乐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其价格和供求关系。
竞争激烈的市场通常会导致价格降低,因为供应商会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
此外,竞争也会促使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以区别于竞争对手,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牛奶和可乐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牛奶和可乐市场通常都是属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特点是市场供应方或市场需求方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使其能够对市场价格有所影响。
在牛奶市场中,大型的乳制品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能够通过调整供应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均衡价格。
可乐市场也面临类似情况,几个大型的饮料制造商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控制着市场价格。
五、市场失灵尽管牛奶和可乐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市场失灵问题也时常出现。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情况。
经济思维小故事
1.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原因:方形容器能比圆柱形容器更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
牛奶需要放在冷藏柜里,运营成本较高,所以方盒子能够节省成本。
而可乐等软饮料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这种架子便宜,不存在空间成本,所以使用圆柱形容器更节省成本。
- 经济思维:这个现象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2.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很少见到劳斯莱斯?
- 原因: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劳斯莱斯的成本很高,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承担得起。
此外,劳斯莱斯的设计主要考虑舒适性和奢华性,而不是高速行驶的性能。
相比之下,高速公路上常见的车辆通常是经济型车辆,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 经济思维:这个故事反映了供求关系和消费者选择理论。
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选择购买商品或服务。
3. 为什么有些餐厅会提供免费的小菜和饮料?
- 原因:这些免费的小菜和饮料实际上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提供一些低成本的附加价值,吸引顾客光顾并增加他们的消费满意度。
此外,免费的小菜和饮料也可以促进顾客消费更多的主菜和饮料,
从而提高餐厅的销售额和利润。
- 经济思维:这个故事体现了“免费经济学”的概念,即通过提供免费或廉价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客户,进而实现商业目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引言牛奶和可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
它们在经济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牛奶和可乐的经济学现象,包括价格波动、消费模式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价格波动牛奶和可乐的价格波动是经济学中常见的现象。
这些波动可能受到供求关系、成本变化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供求关系牛奶和可乐作为大众饮品,其销量受到消费者的需求影响。
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将导致价格波动。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往往会上涨;而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则会下降。
成本变化牛奶和可乐的制造成本也会影响其价格。
例如,牛奶的价格可能会受到饲料成本、运输成本和包装成本的影响。
同样地,可乐的制造成本可能取决于原料成本、生产工艺和包装成本等因素。
这些成本的变化可能会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牛奶和可乐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上存在多个生产商竞争销售相似产品时,价格往往会受到竞争的压力而下降。
而若市场上的竞争相对较弱,则价格可能会相对较高。
消费模式牛奶和可乐的消费模式也是经济学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消费者的决策和偏好对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价产生直接影响。
售价弹性消费者对牛奶和可乐的价格有一定的敏感度。
根据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购买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例如,当价格上涨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量或转向其他替代品;而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量。
品牌效应品牌在牛奶和可乐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
知名品牌通常会有更高的销量和较高的价格。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信任和忠诚度都会影响其购买决策。
季节性需求牛奶和可乐的消费量也可能因季节性需求而产生波动。
例如,夏季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可乐,而冬季则更喜欢牛奶。
这种季节性需求变化也会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市场竞争牛奶和可乐市场的竞争程度也是经济学中的研究焦点之一。
竞争对产品定价、市场份额和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价格竞争市场上存在多个牛奶和可乐品牌,这就导致了激烈的价格竞争。
不同品牌之间常常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争夺市场份额。
牛奶可乐经济学案例一、超市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1. 空间利用的学问。
你看啊,牛奶通常得放在冰柜里冷藏。
冰柜那空间可金贵了,方盒子能紧密排列,一点空间都不浪费。
就像搭积木一样,方方正正的牛奶盒可以整整齐齐地码放。
要是牛奶也用圆瓶子装,那冰柜里就会有好多空隙,多浪费啊。
可乐就不一样啦。
可乐一般放在普通货架上,它不用那么讲究空间利用率。
而且圆瓶子拿在手里特别方便,喝的时候手感好。
你想啊,当你拿着可乐瓶子,圆滚滚的,手指自然地握着,感觉很舒服。
要是可乐也装在方盒子里,喝的时候就会觉得怪怪的,没有那种圆润的手感。
2. 产品特性决定包装。
牛奶需要保鲜,对包装的密封性要求很高。
方盒子一般是纸质或者复合材料的,这种包装能够很好地阻隔空气和光线,延长牛奶的保质期。
而且方盒子可以方便地进行无菌包装技术,能保证牛奶的品质。
可乐呢,它主要是碳酸饮料,里面有二氧化碳气体。
圆瓶子的结构能更好地承受内部的压力。
如果可乐装在方盒子里,方盒子的棱角可能在压力下容易变形,甚至可能会破裂,那可就糟糕了。
二、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1. 供求关系在作怪。
在时尚界啊,女装可比男装花样多多了。
每年的女装款式那是层出不穷,什么复古风、波西米亚风、极简风等等。
所以呢,对女模特的需求就特别大。
就像市场上某种热门商品,大家都抢着要,那它的价格就会高。
女模特就处于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她们的收入就高。
男模呢,男装款式相对比较固定,变化没有女装那么大。
所以对男模特的需求量就没那么多。
就像市场上那种不太热门的商品,买的人少,那生产这种商品的工人(男模特就像生产男装形象的工人)收入也就相对低一些。
2. 视觉吸引力的差异。
女性的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整个时尚产业,很大程度上是靠女模特来展示吸引力的。
女模特穿上漂亮的衣服、戴着精美的首饰,能极大地吸引女性消费者的眼球。
女性消费者看到女模特穿着好看,就会想象自己穿上也好看,然后就忍不住买买买。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书可不像那些板着脸讲道理的经济学著作,它有趣得很,让我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书里讲了好多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好像作者在跟你唠家常一样。
其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说的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咱们平常去超市,估计都没怎么在意过这个事儿。
但作者一分析,嘿,还真有门道。
说是因为牛奶大多需要放在冰箱里保存,而方形的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冰箱的空间。
你想想,冰箱里一格一格的,如果是圆瓶子,那中间的空隙得多浪费啊。
但可乐就不一样了,可乐一般是直接放在货架上,圆瓶子拿着顺手,看着也顺眼,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圆形瓶子相对来说更节省材料成本。
这就让我想起我自己逛超市的经历。
每次走进那琳琅满目的饮品区,眼睛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包装吸引。
那些方方正正的牛奶盒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货架上,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
而旁边色彩鲜艳的可乐瓶子,圆圆的,透着一股活泼劲儿,好像在对你说:“快来拿我呀!”有一回,家里的牛奶喝完了,我奉老妈之命去超市采购。
站在牛奶货架前,我就开始琢磨这方盒子的事儿。
看着那一排排的牛奶,心里还想着书里说的节省空间的道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这时候旁边来了一位大妈,也在挑牛奶。
她嘴里还念叨着:“这牛奶咋又涨价了,这方盒子装的就是不如圆瓶子好看,但实惠啊!”我听了差点笑出声,心想这大妈只看到了表面,没领会到这其中的经济学奥秘。
还有一次,和朋友出去野餐。
大家准备了好多吃的喝的,当然少不了可乐。
朋友从包里掏出几瓶可乐,我第一反应就是:“看,这圆圆的瓶子多适合带出来。
”朋友们都一脸懵地看着我,我就把从书里学到的那一套给他们讲了讲。
结果他们说我:“出来玩还惦记着这些,真是个书呆子!”可我觉得,能把书里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小事联系起来,特别有意思。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周围事物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两种标准下正常运行。
反之,电视和电冰箱则只能在一种标准下运转。
要想在法国用美国冰箱,你必须要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法国220伏的电源转换成110伏。
同样,在美国用韩国电视,也只能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美国110伏的电源转换成220伏的。
为什么这些家用电器不能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到处通用呢?传送220伏的电比110伏要稍微便宜一些,同时也稍微危险一点。
到底采用哪套输电系统,大多数国家都曾进行过相当广泛的论证,而一旦做出决策,国家就会向选中的系统投入大量资金。
因此,指望各国改用统一的供电标准,在近期内是不现实的。
所以,带着电器跨国旅行的人,需要找些办法来保证这些电器能在不同的供电标准下使用。
给所有电器内置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
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内置变压器的额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
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
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
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
铝制易拉罐的生产成本本来可以更低,可为什么人们不那么做?铝制易拉罐的任务是装饮料。
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销售的12盎司1盎司=31.1039克。
——编者注铝制易拉罐,都是圆柱形的,高度(高12厘米)约等于宽度(直径6.5厘米)的两倍。
如果把这种易拉罐造得矮一点,胖一点,能少用许多铝材。
打个比方吧,高7.8厘米、直径7.6厘米的圆柱铝罐,与现在的标准易拉罐容量相同,但能少用近30%的铝材。
既然矮一点的罐子造价更低,为什么人们至今仍使用标准易拉罐呢?由于存在这种错觉,消费者可能不愿意买矮胖易拉罐装的软饮料,觉得它容量小。
可这个解释似乎暗示竞争对手放弃了轻松的获利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只有视错觉这一个原因使得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矮胖易拉罐,那么竞争对手完全可以提供这种易拉罐,并明确指出这种容器的容量和传统易拉罐完全一样。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当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再三和同学确认,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牛奶可乐”怎么会和“经济学”有关系?接触、阅读之后才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就举个例子:你有一张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门票,但你不能转售。
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鲍勃·迪伦也在开演唱会,门票是40美元,当然你可以别的时间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
换言之,如果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不想看了。
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
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你就不能去看迪伦的;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就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
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
所以,你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
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这就是机会成本。
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是40或50美元。
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很惊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像我这样一个不爱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
没错,经济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寻味的。
相信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重视这一点。
也会有更多人会因此喜欢上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2这本书我是用两遍文字阅读模式,三遍语音解析模式,一遍手写笔记模式完成的,不得不说好久不看书的坏处就是:理解能力,总结分析能力都下降了。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可不像那些板着面孔讲道理的经济学读物,它有趣得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例子,让经济学变得通俗易懂。
书里提到的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还真藏着经济学的门道。
就拿我自己逛超市的经历来说吧。
每次走进超市的饮品区,那一排排的牛奶和可乐总是特别显眼。
牛奶大多规规矩矩地躺在方方正正的纸盒里,而可乐呢,则是在圆滚滚的瓶子中。
以前我从来没仔细想过这有啥特别的,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咱先来说说牛奶。
牛奶这东西,一般都得放在冰箱里保存,对吧?那冰箱的空间是有限的,方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比起圆瓶子,方盒子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空隙,这样就能在同样大小的冰箱里放下更多的牛奶。
而且,牛奶一般不会一次就喝完一瓶,大多是倒在杯子里喝,所以也不需要设计成拿着特别顺手的形状。
再看看可乐。
可乐这玩意儿,咱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拿在手里喝,所以瓶子得设计得让人握着舒服,圆瓶子就比方盒子握着更得劲儿。
而且可乐一般都是在常温下卖的,不需要考虑在冰箱里节省空间的问题。
这只是书里众多有趣例子中的一个,却让我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还有一个例子也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酒吧里清水卖得很贵,而花生米却免费?这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觉得酒吧老板太黑了,清水都要卖那么贵。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
想象一下你在酒吧里。
喝了酒,自然就会口渴。
如果清水价格便宜或者免费,那大家可能就光喝水不买酒了。
但清水价格很贵,而花生米免费,情况就不一样了。
花生米是咸的,越吃越口渴,这样你就会想要喝更多的酒。
酒吧靠卖酒赚钱,而不是清水,所以通过这种方式,酒吧就能提高酒的销量,赚更多的钱。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酒吧玩儿。
朋友觉得口渴,想要点一杯清水,一看价格,吓了一跳,最后还是选择买酒来解渴。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35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提交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
这就是此书的'蓝本。
书中有很多经典问题例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
“机会成本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就可以减少我们的成本,提高效益。
产品设计、供求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成本和效益。
阅读此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我们只是忽略了基本的概念,而基本概念往往都是一门科学的基础。
同时,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思考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人生本身就像是一个正弦曲线,有波峰,也有波谷,但始终围绕着一个x轴。
在失意时被批评,于是我们很容易将紧随其后的上升理解为批评带来的效果。
在得意时被表扬,于是我们很容易将紧随其后的降落理解为表扬带来的负面效益。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学习博物经济学是一项很好的学习本领。
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能教会你如何思考,并且让你更聪明。
没有其他学科能像经济学那样充分解释如此广泛的人类行为。
经济学就像一张指路图,它设想了现实中的许多细节,却使你更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
以历史的眼光看,大多数想要学习经济学的人采取的办法都是去大学选修一门经济课。
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些经济课程一般都没办法卓有成效地教人们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恰恰相反,它们还会用成百上千个独立概念把学生吓趴下。
许多概念都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学生们理解不了也记不住,更无从在实际环境中加以应用。
——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H. Frank)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H. Frank) 著罗伯特·弗兰克 ( Robert H. Frank )博物经济学家。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免费提供花生米?为什么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穿校服?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有天赋的那些,愿意把音乐免费共享到网络上,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却反感这样?为什么边开车吃东西合法,但边开车边打手机却不合法?为什么房地产经纪人常带客户看两栋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房子,可其中一栋比另一栋既便宜,环境又好?为什么男装在较低楼层,而女装在较高楼层?机会成本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它事情的价值。
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 克莱普顿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
注意,你不能转售。
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 迪伦( Boh Dylan )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
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 40 美元。
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 50 美元。
牛奶可乐经济学经典例子
牛奶和可乐是大家都熟悉的饮品,它们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饮品,但在经济学中,它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那就是牛奶与可乐的经济学比较。
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供需曲线和市场平衡的基本概念,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竞争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牛奶和可乐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而供给曲线则表示生产者对于商品供应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在这两种曲线交汇的点,就是市场上的均衡点。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上会出现短缺;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上会出现过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牛奶与可乐的市场是如此不同。
对于牛奶的需求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它是相对来说比较“刚性”的。
也就是说,牛奶的需求量并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而明显波动。
这个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牛奶是人们的基本营养品之一,一些人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必须每天饮用一定量的牛奶。
而且市场上的牛奶主要生产商是少数,产量也比较低,因此牛奶的灵活性要比可乐要低。
反观可乐,它的需求曲线就相对比较“弹性”。
在价格较低时,消费者的需求量比较少;而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会急剧上升。
这是因为可乐属于非必需品,生产商也比牛奶多,因此可乐的灵活性就比牛奶高很多。
在市场层面上,这也反映到供给曲线上。
牛奶的供给曲线比较陡峭,这意味着即使市场价格有稍许的下降,供给量也不会有过多的增长;而可乐的供给曲线相对相对缓和,市场价格下降一点,供给量就相应地大幅增长。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在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要认真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情况。
我们还要学会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市场竞争。
总之,牛奶与可乐的经济学例子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客观的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优势,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