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1. 引言1.1 概述【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相比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和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和经营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和作业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资源消耗情况。
这种精细的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领域。
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企业都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更准确地了解成本构成,找出成本的优化空间,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精细成本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营效率,保持竞争优势。
2. 正文2.1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中。
其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
作业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部件或一项服务项目。
成本是与作业相关联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以便准确地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它通过设立作业成本池,将不同的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然后按照作业量或其他相关的基准来分配这些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
通过准确地分配成本到每个作业,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经济性,从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生产计划。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谈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中的运用郑堂明(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0)摘要:本文分别从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的条件、具体运用环节和运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三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工业企业;存货成本;价值链;成本动因存货是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获利能力。
控制好存货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采用传统的方法,存货成本控制范围仅限于制造成本与采购成本,且人们较为关注存货成本结果本身,在以此控制存货成本时,忽视了存货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不利于明确存货成本产生的原因,落实成本控制责任,通过增加增值作业,控制不经济作业,对存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就是要按存货成本发生的动因归集存货成本,分析存货成本构成及其合理性,控制资源的不合理消耗,减少以至消除存货“价值链”上的不经济作业,降低存货“价值链”上高消耗增值作业成本,最终控制存货总成本,而不仅仅是把存货成本计算得更准确。
1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中运用的条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笔者认为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工业企业存货成本进行控制,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1.1对用作业成本法对工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目的定位要准确作业成本法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方法,其核心是以“作业”为中心的新的管理观念。
用作业成本法对存货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仅准确计算成本,而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而形成的作业管理,是通过控制并消除“作业链”上的不经济作业束控制存货成本的。
如果忽略了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将作业成本法只局限于成本计算,不仅未抓住作业成本法的精髓,而且,没有对作业流程的分析、重组,成本信息的精确性也会降低,就无法达到满意效果。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O .10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作业成本法的历史发展作业成本法(A ct i vi t y-B ased-C ost i ng)简称A BC 法,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而最早从理论和实验上探讨作业成本会计是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
1941年,科勒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作业会计的实务主要表现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最早用于非制造业,后来才更多的用于制造业。
尽管作业成本法即使在美英等国也尚属初级应用阶段,但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上升势头。
很多企业受宏观经济衰退的困扰,转向采纳这一务实的工具,以便取得更多的战略、财务和经营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
作为一种决策支持工具,它比传统成本法有着面向未来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尽管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较为复杂,但它保持了许多传统成本法无法可比的优点,并且能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衔接,从而满足了企业内外部各相关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从管理手段上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多媒体信息的共享,使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难度大大降低;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企业内外部共享来自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比保持多个信息系统的成本要底得多;从准则规范的角度看,随着作业成本法的不断改进和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两者间的冲突必然渐渐消失。
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2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一个工厂的制造费用有两个部分,一是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间接费用;二是辅助车间发生的成本,它们都需要经过分配,最终计入产品成本。
分配的方法有个演进过程,最初的做法是直接按人工来分配。
后来,辅助车间成本开始按各自的作业量对生产车间进行分配,这种按每个辅助部门或一个辅助部门的几种不同的作业分别归集成本,然后按受益比例进行分配。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将企业生产活动分解成一系列可计量的单独操作或作业,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摊到相应的产品或订单中,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计算成本和利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带来多个方面的益处,下面将重点讨论其中的几个:1. 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作业成本法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它所生产的各个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全部成本及成本分配。
这使得企业能够更系统地分析成本结构、掌握成本构成和分布,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良生产和管理因素,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2. 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生产成本构成的详细数据,包括各项人工、材料和间接费用等成本。
这些数据是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生产量决策以及平衡成本和效益等决策。
由于成本数据来源于可靠的实际发生成本,因此可以更准确地估算项目或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3. 提高产品竞争力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产品成本,进而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和销售策略。
了解每个作业的生产成本和成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做出更清晰和明晰的决策,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价值并同时控制成本。
这样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快速地调整产品价格、产品增值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4. 综合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综合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润。
企业可以按照所生产的不同产品或订单,分配不同的资源和成本,例如人员、材料和设备。
此外,使用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减少或避免浪费,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确保所有成本都被恰当地分配和使用。
总之,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计算和分配成本,更快速做出决策并了解到生产产出构成。
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利润分析,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追踪、动态反映所有作业活动,确认、计量作业对象成本,对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作业绩效等进行评价。
它以作业为核心,根据资源在企业作业活动流动的过程,确认成本发生的动因,计算最终产品的作业成本。
同时通过追踪、分析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最大限度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增值作业”,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价值。
相对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中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是成本动因,分配标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成本费用的分配基础仅限于产品产量、人工工时等数量分配基础;作业成本则根据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因素确定成本动因,往往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
其次,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通常采用财务变量作为分配基础;而作业成本法分配标准不仅包含财务变量,还包括非财务变量,更关注非财务变量的应用,如测试时间、调整准备次数等。
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控制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分配的因果关系,因此提供成本信息更准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高度自动化时代的到来,间接制造费用急剧增加,传统间接制造费用分配方式严重的扭曲了产品成本信息。
作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引入“作业”的概念,解决了如何分配和管理制造费用的核心难题,在实务界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按照三个步骤循环进行的,依次是作业分析、作业成本的计算和业绩的计量和评价,这三个步骤相互联系,互相衔接。
(一)作业分析为了提升客户的价值,企业需要将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分析、优化各项作业,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具体步骤如下:1.界定不必要作业。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特点进行分类、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作业或作业环节,并针对每个作业或作业环节进行成本核算。
一个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和成品入库等不同的作业环节,针对每个作业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得出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上。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作业成本的标识:首先需要将不同的生产作业或作业环节进行标识,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对象。
2. 作业成本的收集:对每个作业或作业环节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收集,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
3. 作业成本的分配:将收集到的作业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例如按照产量、工时或成本驱动因素等进行分配。
4. 作业成本的归集:将分配到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归集,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5. 作业成本的分析: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作业之间的成本差异和成本结构,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情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发现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分析造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出成本优化的路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服务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
服务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服务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作业或作业环节,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通过作业成本法,服务企业可以了解每个服务的成本情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解析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作者:梁建国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02期摘要:工业企业在社会需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应用新的方法实现对工业企业的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工业企业的新的需求,从而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这是最大化实现工业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
作业成本法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业企业管理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工业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成本管理。
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法,在工业企业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作业分析,将相关的作业进行分类,提高工业企业中增值作业的工作效率,实现对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改进,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一)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我国的不同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细,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准确地将工业企业中的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分配到工业企业的作业、产品、顾客、生产过程和服务中,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而且,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可以为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工业企业的资源。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对成本的计算。
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根本变革,将管理重点由“产品”转变为“作业”。
主要的工作流程是,以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根据工业企业生产作业中消耗的资源情况,实现作业中资源成本的分配,经过一定的累计形成作业成本;然后按照作业的动因将作业的成本对工业企业的产品进行分配,一直到产品成本的最终得出。
(三)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策略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步骤。
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结合工业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
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要以固定的步骤作为基础,进行创新,实现灵活应用,这是发挥作业成本法有效作用的关键因素。
主要的步骤包括作业调研、作业认定、成本归集、建立成本库、设计模型、应用软件、运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不同的步骤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需要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创新,保证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有效作用,提高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且,顾客的类型也不断变化,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功能和类型需求越来越多。
因此,工业企业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准确迅速的反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
针对这些情况,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
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业成本法的兼容性作业成本法的兼容性主要是指可以与目标成本法共存。
根据我国对工业企业中成本管理方法的一项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目标成本方法。
但是,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同时,目标成本法也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继续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只应用目标成本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传统的目标成本法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保证产品价格可以被市场接受,并且企业还可以收获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反复的计算,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合进行复杂成本计算的方法,可以提高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所以,在工业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兼容目标成本计算方法,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经营环境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工业企业对生产经营环境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有效作用,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从产品的特征来看,目前我国一些产品规模比较大和更新比较少的工业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少。
一些工业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设计过程中应用价值工程方法,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相关的产品功能设计和成本投入。
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工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工业企业生产链和价值链的反映,运用过于狭窄,不能上升到对工业企业整个作业链的全面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缺乏作用成本法的管理知识。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仅要针对生产产品,还需要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协调。
一些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方式重视不足,在建设相关信息系统时与其他的部门协调不足,不能贯彻实施作业成本法。
总的来说,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已经逐渐出现了作业成本法运行的环境特征,为作业成本法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但是,从工业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看,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协调或脱节现象,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生产技术的改革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核心也从传统的产品创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生产流程的精简转变为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等相关的生产经营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准确的成本信息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决策、绩效考评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下文主要从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利用管理、存货管理和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决策中的应用作业成本系统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可以为产品提供有效的信息。
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增加时,产品的成本分配会变得更加复杂。
而且产品的多样性会增加产品的间接费用。
例如,监督、检查、产品控制、质量控制和机器维修等费用都会增加。
按照机器设备的运行时间或直接按照生产工人的工作时间对产品的成本费用进行分配,一定会扭曲产品的成本,致使工业企业在进行产品决策的时候出现错误。
例如,工业企业在对产品线进行决策时候,如果觉得小批量的生产产品利润比较高,就会停止正在大量生产的产品的生产。
但是,通过进行成本计算,从作业成本的管理结果可知,小批量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高于大量生产的产品成本,这就会对工业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用作业成本管理可以提高工业企业产品决策的正确性。
(二)作业成本法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货会增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但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一定的存货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采购部门以低成本作为标准,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大批量购货的方法,超出工业企业的需求,就会产生存货;如果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以产品的生产产量为主,会导致产品生产过剩,也会造成存货的发生。
针对这些现象,工业企业应该以整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保证工业企业不同部门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实现存货管理的正确性,在符合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总生产成本,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作业成本法在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优先投资项目的决策考虑,主要是以项目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降低为主要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不属于增值作业的成本信息,帮助工业企业对项目的优先投资进行考虑。
在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对工业企业中和产品质量相关的不同环节进行增值和非增值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增加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减少企业生产中的缺陷成本,实现降低工业企业总质量成本的效果,从根本上对工业企业的质量成本进行改善和优化。
四、总结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成本的计算,节约资源,提高工业企业的工作效率。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在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夏赛莲,赵齐美.论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26).[2]张莹华.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0).[3]季晓露.工业企业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1).[4]李静.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作者单位: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