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原创阅读套题(三)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2.29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1.【答案】B【解析】“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错,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可看出原文是“可能会”。
故选:B。
2.【答案】C【解析】“为了正面证明‘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错。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诗人的语言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先看“无理而妙”。
材料二第一段“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A.“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
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物的角度表现“无理而妙”。
B.不忿:恼恨、嫌恶。
思妇久盼归人,出门眺望,未见亲人,把失望迁怒于啼叫的喜鹊,表现其盼归之苦,无理而妙。
C.花不能“弄”影,此处用拟人手法,暗示有风。
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无理而妙。
D.是现实主义表达,没有突破思维逻辑的语言表达,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故选:D。
4.【答案】①材料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强调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理性精神。
②材料二从逻辑运用的角度强调语言艺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无理而妙”是建立在深邃的逻辑基础上的智慧和能力。
5.【答案】大前提: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小前提:我是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
结论:我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读选文,做习题。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②每一片法国树梧桐的落叶,都像,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1)将下面句子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个金色的小巴掌B.一块彩色的地毯C.两只棕红色的小鸟(2)选文第①②③段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连一连。
第①段________ 雨靴蹦跳图第②段________ 彩色地毯图第③段________ 金色落叶图(3)对选文第②段中的“粘”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粘”字表现了雨下得大,树叶落得很多,地面又脏又乱B. 一个“粘”字表现了地面湿漉漉的,天空还没放睛C. 一个“粘”字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落叶紧贴地面的状态,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答案】(1)B;A;C(2)彩色地毯图;金色落叶图;雨靴蹦跳图(3)C【解析】【分析】(1)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语境及选项理解词语,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A;C(2)彩色地毯图、金色落叶图、雨靴蹦跳图(3)C【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用结合语境的方法理解字义语的能力。
2.课内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①)的声音。
三年级北师大版2021年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真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低头族”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
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
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二: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里人交流,待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从材料里得到的信息是()。
A.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B.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C.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D.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2.“低头族”的现象有哪些?在对的选项后打“√”。
A.在地铁上看手机()B.用平板电脑玩游戏()C.上班路上用电脑上网()3.你想对“低头族”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不少行人。
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
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
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
”他的朋友谈谈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
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消瘦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他对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不满辛辣,不幸与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你的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1)给多音字组词。
露 lòu________ 相xiāng ________lù________ xiàng ________(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2)单纯的喜悦(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人教版三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一)乡间绿阴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
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桃树、李树、杏树……春(束、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印)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3)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的各种树进行了具体描写。
(二)一天下午,担任思品课的校长宣布:“明天早读,对你们进行思品考试。
”第二天一大早,林校长拿了根扫帚横放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等待同学的到来。
第一个到教室的是小梅。
她漫不经心地看了扫帚一眼,微笑着向校长问好,见校长沉默不语,便赶快拿着思品课本读起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小强哼着歌儿,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对门口的扫帚置之不理。
他见校长脸色严肃,忙说了一声“老师早”,马上复习功课。
.不一会儿,刘敏来了。
他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被扫帚绊了一下,差点跌倒了。
他低头一看,怒从心头起,刚想飞起一脚把扫帚踢得远远的,猛地看到校长眉头紧皱,立刻把脚收回,赶紧问好,急忙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全班45位同学(继续陆续)来了44位,教室里书声琅琅,而门口的扫帚依然横着。
最后到的是张坤。
他刚走进教室,看到横在门口的扫帚,连忙捡起来,拿到“卫生角”放好,然后认真地读起来。
校长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
上课铃响,教室里鸦雀无声。
校长宣布:“思品考试结束,只有张坤一人得优秀。
”他见大家迷惑不解,又说:“大家应该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必须从平凡的一件小事做起。
”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特殊特别)的思品考试。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到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
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
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
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同《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材料二在敦煌考察时,领袖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
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
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班级:——-—-——-——姓名:-—-—————-—(一)冒险春天到了。
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 zhā)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ù lòu)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
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
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nán nà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
我若开花结(jiē jié)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
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泥土里。
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泥土()的茎叶()的春天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脆弱( )危险()胆怯()4.用“—-”划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
5.文中谁冒险?它为什么要冒险?-———-—————————-——--—-———————-——---————-—————-——----—-—-—--—-—-——--—--—-——————-—————-——6. 第二颗种子为什么不敢冒险?结果怎样?—--——-——--———-——-—-———--—————---———-—-————-————-————-——————-——————-———-—-——-——---—————7。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哪(né)吒闹海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qián kūn)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搅,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①依仗权势,欺压别人,成为一方霸主。
________②形容做了许多坏事情。
________③形容波浪极大。
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句话是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应该怎么定罪。
②哪吒用两件法宝“乾坤圈”和“风火轮”惩(chéng)治了夜叉和三太子。
③哪吒是想治一治作恶多端的东海龙王父子,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④东海龙王的儿子三太子原来是条小黑龙。
(3)读完短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A. 在海里打闹B. 在海里闹事C. 在海里比武D. 制服海里的霸王(4)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我国还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A.吴承恩 B.罗贯中 C.曹雪芹),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三年级浙教版2021年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真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种辣椒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
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
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
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_____)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骆驼和小马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有一匹小马。
他因为自己跑得快,所以特别骄傲。
一天,小马看见一匹骆驼正迈着缓慢的步子向沙漠走去。
小马觉得很有趣,一阵狂奔来到骆驼面前:“喂,你要到哪里去呀?”“我要到沙漠那边去。
”小马看着骆驼笨拙(zhuō)的样子,再看看广阔无垠(yín)的沙漠,不禁放声大笑起来:“像你这样走得那么慢,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