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辅导(八)
- 格式:doc
- 大小:459.40 KB
- 文档页数:3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品的分类、性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掌握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决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段关于化学品误用导致环境污染或健康问题的新闻报道视频。
•提问:“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化学品?它们是如何导致问题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尝试回答。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迅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1.1 化学品分类与性质介绍教师行为:•利用PPT展示化学品的分类(如农药、化肥、日用品中的化学品等)及其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总结各类化学品的特点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类化学品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简短汇报。
过程点评:•分类介绍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分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
1.2 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原则与实践教师行为:•引入“绿色化学”理念,讲解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基本原则(如替代、减量、循环等)。
•通过案例分析(如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日用品中化学物质超标等),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学生活动:•聆听讲解,理解并记忆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原则。
•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建议或措施。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评价。
过程点评:•案例分析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见解,体现了思维的活跃性。
专题8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同步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营养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可析出蛋白质,再加水可溶解2.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则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CH 2=CH 2+Cl 2→CH 2Cl -CH 2ClB .CH 3Cl+Cl 2光−−→CH 2Cl 2+HClC .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HClD .CH 3—CH 2—Br+H 2O NaOH −−−→△CH 3—CH 2—OH+HBr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5%的酒精比7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B .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C .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D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4.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23Fe O Δ−−−→ +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B .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C .可用Br 2/CCl 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D .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为75.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B .“熔喷布”可制作N95型等口罩,生产“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纯净物C .体积分数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D .牛油、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能发生取代反应B .分子式为C 10H 14的单取代芳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4种C .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个碳原子形成的链状烷烃总共有3种B .有机物都容易燃烧,受热会发生分解C .有机物都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D .二氯甲烷有2种结构:和8.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HI 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图(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聚维酮的单体是B .聚维酮分子由(2m+n)个单体聚合而成C .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D .聚维酮的单体能发生水解反应,也能发生加聚、消去、加成、取代反应9.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B .油脂→水解甘油和高级脂肪酸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 .纤维素→水解葡萄糖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 .淀粉→水解葡萄糖2CO →氧化和2H O (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10.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食盐水、二氧化硫、酒精、氯水的消毒杀菌原理各不相同B .硅酸钠溶液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 .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D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甲制备并检验乙烯B .装置乙煤的干馏C .装置丙除去乙烷中的乙烯D .装置丁提纯乙酸乙酯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液化石油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B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4KMnO 溶液鉴别C .由23CH CH COOCH =-合成的聚合物为[]23CH CH COOCH --nD .能与NaOH 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242C H O 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13.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金属钠表面有气体放出B .金属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C .金属钠在乙醇中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D .金属钠浮在乙醇液面上14.下列对有机物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乙烯基乙炔(CH 2=CH—C≡CH)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 .(CH 3)2C=C(CH 3)2分子中六个碳原子能够处在同一平面上C .2—丁炔分子中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D .CH 3CH 2CH 2CH 3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15.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有机物X()是合成原料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X与乙酸互为同系物B.有机物X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KMnO溶液褪色C.有机物X可使酸性4D.标准状况下,1mol有机物X与适量碳酸钠反应最多放出33.6L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6.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氯乙烷。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有关金属的冶炼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肯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 .肯定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肯定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D .只能用金属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答案】 C【解析】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即:M n ++n e-===M ,发生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如: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也可能是分解反应,如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也可能是其他类型反应,如: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2.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A .金属的化合价高低B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C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D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答案】 B【解析】 金属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而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用胆矾炼铜 B .用铁矿石炼铁 C .烧结黏土制陶瓷 D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 D【解析】 胆矾为CuSO 4·5H 2O ,冶炼得到Cu 的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铁的化合物,炼铁也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烧制陶瓷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 项错误;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的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D 项正确。
4.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的化学还原剂制得的一组是( )A .Na 、Ca 、Mg 、Al 、KB .Na 、K 、Zn 、Fe 、HgC .Zn 、Fe 、Cu 、Ag 、SnD .Mg 、Al 、Zn 、Fe 、Pb 【答案】 A【解析】 A 项中的金属均为活泼金属,通常用电解法冶炼。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1课时 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合理用药[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科学施用化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不科学施用的危害,增强使用化学品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2.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及合理用药的学习,了解常见化学品的分类及成分,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1.合理施用化肥(1)施用化肥的目的:保障农作物增产,减少农作物损失。
(2)施用化肥时需考虑的因素:土壤酸碱性,作物营养状况,化肥本身性质。
(3)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①很多化肥易溶于水,过量施用会造成浪费。
②部分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
③不合理施用化肥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2.合理施用农药(1)施用农药的目的:减少农作物损失。
(2)农药的发展:早期农药有除虫菊、烟草等植物和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等无机物。
现在人们研制出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有机合成农药。
(3)农药的发展方向:高效、低毒和低残留。
(4)不合理施用农药的危害①农药可能会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有生态平衡;可能会引起一些昆虫的大量死亡。
②农药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
③农药会造成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5)长期使用滴滴涕(DDT)的危害①害虫在体内将DDT 转化为DDE ,产生抗药性。
原理:――→-HCl酶(毒性较低)DDT DDE ②通过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1)大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 × )提示 大雨天追肥会造成化肥随雨水流失,浪费且污染环境。
(2)硝铵(NH 4NO 3)可直接作化肥使用( × )提示NH4NO3在受热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3)豆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经常施用铵态化肥(√)(4)石灰硫黄合剂是一种植物杀菌剂,是合成农药(×)(5)化肥、农药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可大量施用(×)提示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作物残留超标等危害。
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工作地重点之一,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当务之急。
下列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提升电解水法提供氢能的技术B .开发将生物质转变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的技术C .研制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D .开发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B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糖尿病人尿糖的含量C .蛋白质溶液可以通过盐析或者渗析来进行提纯D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3.现代生活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的科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 .碳酸钠俗名小苏打,可用作糕点膨松剂B .食物腐败、Fe(OH)3胶体的制备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C .为防止馅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D .榨苹果汁时加入维生素C ,可减缓其在空气中发生颜色变化4.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核能等B .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C .化石燃料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D .电能是一次能源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金属钠B .光照氯气和氢气的混合物生产盐酸C .2SO 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423(NH )SO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2O 反应制取22Na O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 m 的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元凶。
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A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 .PM2.5在空气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气溶胶C .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 .消除或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可减少PM2.5污染7.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型产品不断涌现,在2010年两会初次亮相的用碳酸钙制取的“石头纸”就是其中之一。
下列关于“石头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不溶于水、可反复使用①原材料为矿物质,密度大于普通纸①该产品原料为植物纤维,密度比普通纸小①生产工艺不使用强酸、强碱①该产品韧性大、防潮、可降解,是良好的环保产品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8.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反应为32222KNO +S+3C=K S+N +3CO ↑↑。
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B.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C.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主要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D.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涤纶和合成橡胶都是缩聚反应制得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B.蛋白质完全水解产物为氨基酸C.不能用金属钠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D.不能用米汤直接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3.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蔗糖B.葡萄糖C.蛋白质D.油脂4.下列厨房用品中,其水溶液显碱性的是A.食醋B.橙汁C.食盐D.纯碱5.已知正四面体型分子E和单质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型分子L和分子M(组成E 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图,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E、L均为气态有机物B.上述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C.E是一种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D.上述4种物质中有3种为共价化合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氯泡腾片和75%酒精均可杀灭COVID-19,二者消毒时均表现为强氧化性B.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点、沸点低,主要原因是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C.硫、白磷、臭氧、C60、氩、水等物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D.石油裂化、煤的气化、苯的硝化、胆矾的风化、蜡烛的熔化等过程中都属于化学变化7.下列烃①CH4,②C4H8,③C7H8,④C6H12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分析不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时耗氧量最多的是①B.等物质的量时③和④的耗氧量相等C.等质量时耗氧量最大的是①D.等质量时②和④的耗氧量相等8.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许多化学物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和双氧水杀灭病毒的原理相同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C.醋熏能杀死空气中潜在的新冠肺炎病毒D.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聚丙烯由缩聚反应生成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橡胶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时,通入氢气并加催化剂加热C.含苯环结构且分子式为C6H5Cl的有机物中一个氢被—C5H11原子团取代形成的有机物共有24种D.CH3COOCH2CH3与H218O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有CH3CH218OH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4H9Br有3种同分异构体B.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C.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D.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1.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高一化学基础训练及能力提升练习题(八)化学能与电能基础回顾:1.原电池定义:把转化为的装置。
本质是()反应。
2.形成条件(1)具有两个不同的电极()。
(2) 溶液()。
(3)形成(通过导线或在溶液中相互接触)。
3.原电池的两极负极:电子的一极,一般是活泼性的金属,发生反应。
正极:电子的一极,一般是活泼性的金属或导体,发生反应。
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荷移动方向(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负极:,电极反应式:正极:,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2)电荷移动方向:在右图中标出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5.正负极的判断常用的方法有:(1)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原电池中,e-流出的一极是();e-流入的一极是()。
(2)根据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活泼性较弱的为()。
(3)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移动方向判断。
阳离子向()移动,阴离子向()移动。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反应来判断。
()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现象判断。
溶解的一极为(),质量增加或放出气体的一极为()。
6.燃料电池——例:氢氧燃料电池(1)中性电解质溶液时:负极:正极:总反应:(2)用酸性电解质时:负极:正极:总反应:(3)用NaOH等碱性溶液时:负极:正极:总反应:能力提升:1、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原电池的是()A.2H2+O2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ZnCl2+H2↑D.NaOH+HCl===NaCl+H2O2、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 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4、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A.CH3OH(g)+O2(g)-2e-===H2O(l)+CO2(g)+2H+(aq)B.O2(g)+4H+(aq)+4e-===2H2O(l)C.CH3OH(g)+H2O(l)-6e-===CO2(g)+6H+(aq)D.O2(g)+2H2O(l)+4e-===4OH-5、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其中O2-可以在其内部自由通过。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点燃点燃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C.若H2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H2+2OH--4e-===2H++H2OD.若C2H4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C2H4+8O2--12e-===2CO2-3+2H2O6、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7、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8、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9、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2+(aq)10、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1、将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生电流,称为燃料电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甲烷的电极为正极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C.通甲烷的电极反应式是CH4+2O2+4e-===CO2+2H2O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2-3+7H2O12、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
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
(3)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4)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
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一个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四个选项均为放热反应,但选项D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它不可以用于原电池反应。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该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H2被氧化,在负极(a极)发生反应:H2-2e-===2H+,H+由a极转移到b极,D项正确;O2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b极)发生反应:O2+4H++4e-===2H2O,则电子从a极流向b极,A、B两项不正确;C项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正确。
3、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
该电池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A项错误;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B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C项正确;负极上由于Zn放电,ZnSO4溶液中Zn2+的浓度增大,故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首先根据题意写出电池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用总反应式减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2CH3OH(g)+3O2(g)===2CO2(g)+4H2O(l),正极反应式:O2(g)+4H+(aq)+4e-===2H2O(l),故负极反应式:CH3OH(g)+H2O(l)-6e-===CO2(g)+6H+(aq)。
5、答案:D解析:A项,电极b上通入的空气或氧气,是得电子的物质,故b应为电池的正极。
B项,电子无法通过电解质(即电子只能通过外电路)。
C项,由于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没有H2O,更没有H+和OH-,H2失电子后,与O2-结合起来生成H2O,电极反应式应为H2+O2--2e-===H2O。
D项,C2H4作为燃料气,失去e-后,再与O2-结合,会生成CO2-3和H2O两种物质。
即:C2H4+8O2--12e-===2CO2-3+2H2O。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电池的有关知识。
手机用电池是可充电电池,A对。
铜锌原电池,Cu 为正极,Zn为负极,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B错。
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对。
锌锰干电池,Zn为负极,D对。
7、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电化学腐蚀”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由①②知,均转移4 mol 电子,A正确。
由①知,Fe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H2O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B错。
Fe、Cu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加速腐蚀,C错。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D错。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意在考查考生对金属腐蚀原理的理解和防护措施的应用。
钢管与电源正极相连,则钢管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A项错误;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部不被腐蚀,B项正确;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形成原电池时钢管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C项错误;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D项错误。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其运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装置的判断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从两个原电池的电极可以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关系为:Cd>Co>Ag,则氧化性关系为:Cd2+<Co2+<Ag+,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