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课外阅读中的尝试
- 格式:pdf
- 大小:124.89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怎样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发现语文现象、掌握语文规律、获取语文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从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在起始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确定得大一点,深一点。
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有心人,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师生瞬间的思想火花求疑、求真,从而找到新的课题。
笔者在试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关于阅读的研究性报告心得(通用7篇)关于阅读的研究性报告心得篇1调查报告成功地完成并在全年级交流,我感到无比欣慰。
个性让我受益非浅的是对这次调查的过程,更多让我体会到成功的秘诀。
调查过程中,许多事都不能如愿。
找到了目标,却总是不见人,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就耽误了时刻,因此失去了机会。
得到教训后,我们开始发奋工作,确定目标后,大家开始收集材料,整理数据,时时想着要抓住机会,要抓住时机大干一场。
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便进行采访,采访了学校的领导,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具体资料,然后记好,整理成资料备用,逐渐的,我们的调查报告就撰写出来了,这让我们很高兴,于是把这些全部收好,开始修改、整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就呈此刻我们眼前,之后我们就开始打印了,然后交给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我们的任务也总算完成了。
御下重担以后,迎接我们的又是“心得体会”,认真仔细地回顾整个调查过程,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好处。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这个组的成员互相帮忙,互相鼓励,从来不伤和气,这使得我们进步。
我觉得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受益非浅,这么多人合作起来做一件事是多么地不容易呀。
这次活动不仅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事的重要途径――重在实践,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自己付出发奋才能得到回报,才能得到收获。
只有自己勤动脑勤动手,才能真正感到成功之喜悦,即使失败了,也不好灰心,正因有失败才会有成功,有奋斗才会有结果。
但是最重要的是精诚团结,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其他人来帮忙、支持、鼓励,因此说团结是成功的保证!“坚持就会胜利!”我们凭着团队精神做到了这点。
关于阅读的研究性报告心得篇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寒假的研究性学习终于告一段落了。
在这短短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本人除了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成果以外,还颇有些研究性学习以外的收获。
那是一些经验,一些心得体会。
在研究性的学习中。
我充分地发挥了细密观察和缜密分析推理的能力,因此能够从“头型”出发,来研究高空坠物。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阅读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活动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共同参与、协同作用的过程,但是由非智力因素构成的阅读动力系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中学生的阅读情况作一个调查,作此报告,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一:一、内容提要书香小组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全校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宣传课题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在全校内分发了调查表,并进行汇总,将名人故事在全校进行了宣传,且将读书知识与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进行了宣传,而后撰写了倡议书,全校师生都踊跃的签名。
二、问题提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的重要性所在,但当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能够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吗?即使有时间,家长能否同意孩子阅读所谓的闲书?书店中书籍百科俱全,大家有到底青睐于哪一类?为了解这些情况,并通过这次活动是同学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好读书,读好书,提高大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书香小组决定展开了此次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调查过程a) 在暑假中深入各大书店,采访工作人员,对其中的消费者与阅读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了大多数人所喜爱的书籍,原因等其他相关问题。
b) 开学后不久,小组会制成了一张合13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的调查问卷。
该问卷囊括了对同学们阅读知识的考察和喜爱哪一种书籍的调查。
此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在此次调查的一周后,针对对结果的一些疑问,我们又进行了二次调查,甚至对老师也进行了询问。
此次调查后,再将数据与上一次的数据进行了又一次汇总。
c) 调查中,小组成员搜集网上资料,将名人读书故事于全校内宣传。
为了使同学们方便阅读,我们在资料的中心句上花、画了红线,同学们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受益匪浅,在故事下踊跃签名,决心学习。
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及对策上传: 祝利强更新时间:2013-1-31 17:58:34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
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
如果考虑到这里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笔者曾对任教的初二年级两个班的100位学生作过调查,情况还要不容乐观:文学名著阅读且有计划的同学为零,有空偶尔读的占40%,不读的为60%;只阅读过一部的占20%,阅读过两部及以上的为零,绝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完整的一部文学名著。
笔者所在学校为农村学校,可能城镇学校的情况会好些,但总的说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已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马以鑫教授在谈起这个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普遍患了“拒绝阅读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育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那么,即便是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而课外得阅读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阅读教育其实等于是空的。
一、原因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已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5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5篇)心存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做最差的打算,保持一种心态,将该记得的牢记在心,将不该忘记的忘掉,将能改变的事情进行改变,接受成事实的事情,阳光永远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丽的日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篇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课外阅读作为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学生极其重要,而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小组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为课题,开始了此次研究性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作为高二最后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所以课题的选取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实际,严密审查与论证,确定了此次课题。
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高二学生,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课外阅读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怎样正确处理这个矛盾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我们此次课题的指导老师刘辉老师在开题伊始曾说:“本课题研究可继续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充分依据。
课题设计合理,方向正确,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采访谢校长时他对我们的课题提出了充分肯定:“我们学校课外阅读整体上说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不尽人意,我想你们通过这个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应该组织号召启发大家,在这个一辈子中,每年每人订一份报纸,常年的报纸,应该订一份杂志,自己喜爱的杂志,这是对一个家庭、一个人终生学习的最好的途径,你们做这个研究性学习非常有意义,一定好好地把它做下去!”我想通过此次研究,同学们也会从中有所启发。
二、课题的成员分工及活动步骤:成员分工:我们此次研究性学习小组共有7人,我作为组长主要负责整体规划和报告撰写,邱强强和王瑞负责调查问卷的分发和结果的统计,段宏昭和景浩负责访问校内外老师和书店,刘一帆负责制作幻灯片及对影像资料的处理制作,李思强负责拍照与录像。
270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S年5月第5期国研究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陈福生(沅陵县第一中学湖南沅陵419600)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同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f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
若以这种理念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
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
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除上述三者之外,还涉及到阅读场景(特定时空、特定氛围)第四要素。
阅读场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对文本的情景再现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这一影响首先来自教师,来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调控能力I其次来自学生,来自学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课堂阅读处于一种群体的交流之中.更易激化情绪,诱发灵感,有利于阅读主体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之问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I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语文版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在这方面傲了一次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