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线皮样囊肿合并鼻尖脓肿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157.52 KB
- 文档页数:2
鼻腔囊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鼻腔囊肿因其所在部位和囊肿内所含物质及产生原因的不同而名称备异。
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鼻腔囊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鼻腔囊肿的病因由于先天遗传或发育异常的囊肿有各种面裂囊肿,如鼻翼下面裂囊肿、鼻背中线度样囊肿及瘘管、唇腭裂囊肿、鼻腭囊肿、切牙骨囊肿及鼻前庭囊肿、含牙囊肿等。
其中多由面突在发育过程中于接合或融合之处胚胎残余上度发展而成。
而鼻前庭囊肿也可由鼻腔底的粘液腺腺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
天津二七二医院专家指出至于含齿囊肿则可能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正常的牙滤泡发展而来。
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囊肿(如前所述的鼻前庭囊肿)可因腺管阻塞引起;鼻窦粘膜囊肿分泌型者也由此而来,因而有时又称粘液潴留囊肿或粘膜下囊肿。
鼻腔囊肿的症状由感染刺激引起的囊肿(如发生于上颌骨的牙周囊肿),是由牙根感染或损伤后,根尖肉芽组织发生囊肿样变所致;而发生于上颌窦的粘液囊肿如为非分泌型者,则是由于鼻窦慢性炎症使粘膜下毛细血管壁受损而渗出的浆液积聚于鼻窦粘膜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的假性囊肿,又称浆液囊肿。
此外,鼻窦粘液囊肿也可因外伤.手术、肿瘤炎症等因素阻塞窦口,造成窦内分泌物潴留所致。
1.外部畸形: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
2.眼部症状: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
3.鼻腔检查: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
4.有死牙或龋病,好发于侧切牙。
缺牙或有发育不良乳牙。
5.并发感染可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局部红、肿、痛。
鼻腔囊肿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1.粘液囊肿:经鼻内或鼻外径路摘除囊肿,引流口要通畅。
2.粘膜囊肿一般不须手术,如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可行上颌窦根治径路手术切除。
3.含牙囊肿采用上颌窦清理术,切除囊肿保留上颌窦粘膜。
牙根囊肿则切除囊肿并处理病牙。
用药原则1.该病主要以手术切除囊肿,建立通畅引流。
2.牙源性囊肿尚需去除病牙。
3.手术前后控制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物。
鼻部脓肿病历模板主诉:两侧鼻流涕10年,右耳间断性流脓5年。
现病史:患者于1982年7月开始两鼻流涕,先为清水样涕,继为粘脓性涕,轻度鼻阻塞。
一年后,两鼻阻塞逐渐加重,并有嗅觉减退。
1980年初去奉化县人民医院就诊,发现两侧鼻息肉,而施行双侧鼻息肉摘除术。
手术后鼻塞明显改善。
两年后两侧鼻通气又受阻,左鼻涕多,有时为粘脓性涕,有时为黄脓涕,无臭。
1989年2月施行第二次两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后经多次上颌窦穿刺,右侧上颌窦脓涕仍多。
同年7月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后鼻通气好转。
1990年6月又鼻阻塞,脓涕量较多,嗅觉明显减退。
近半年来鼻阻塞加重,须张口呼吸,记忆力减退。
今年2月经门诊检查,发现左鼻腔又充满灰白色的新生物,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
1987年右耳流脓,经滴药水暂愈,以后常有间断性流脓。
过去史:平素身体健康,幼年曾患“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
1977年曾患过“钩端螺旋体病”经治而愈。
否认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
近年每年接种三联菌苗一次。
系统回顾:五官器:无经常眼红、眼痛、慢性流泪及视物模糊,无反复出血、咽喉痛、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史,无反复牙齿疼痛及张口困难史。
右耳有间断性流脓史5年。
呼吸系:无慢性咳嗽、咯痰、咯血及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史。
消化系:1975年4月上腹部时常隐痛,饭后明显;1978年诊断为“胃溃疡”,经一般治疗缓解。
近半年来上腹仍不适,但无呕吐、呕血及黑便史。
血液系:无经常头昏、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瘀斑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头晕、昏厥、抽搐、意识丧失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肌无力、肢体瘫痪及四肢运动受限,无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及手术史:无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个人史: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
6岁上学,18岁高中毕业后开始工作,曾于甘肃河西居住1年。
1980年调回奉化县任教师。
近年有在桑地赤足劳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