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2015-2016年度江西临川一中高三质量检测语文模拟密卷(三)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9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6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原文表述是“《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2.B 【解析】(“都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表述有不准确,原文有“往往”一词) 3.C【解析】( “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的是“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不是生活琐事)4.B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
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B 【解析】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6.C【解析】不是司马光怀疑,是有人怀疑。
7.(1)(5分)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
(关键字词:“黠”“麾下”“囊括”“根株”各1分,句子通畅1分)(2)(5分)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
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
(关键字词:“谤讪”“因”“攻”“所以”各1分,句子通畅1分)8.“如”“犹”二字是虚写,说明从政立功是一种设想愿望,不是事实。
(2分)表现诗人渴望一遇帝王建功立业、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3分)9.首联中“三月”点明暮春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铺垫;颔联紧承第二句,抒发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2分);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第六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2分);尾联巧妙化用典故,收束全诗,诗旨全出,祝愿钱少阳能遇明君建立功勋,也暗藏李白暮年的雄心壮志(2分)。
10.(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1.(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
(A菊花是因为有善心、同情他才照顾他的生意;C“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与文意不符;E情节并不曲折,作者并没有对人物直接表明态度)(2)①第一次描写:开篇直接点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暗示人物性格;②第二次描写: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秋日午后的慵懒,丑槐的稀疏之态,衬托大宝的无聊;③第三次描写:突出丑槐的丑陋特点,以物喻人的手法勾画出大宝的丑陋嘴脸,蕴含作者的态度。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5届高三压轴卷高三2013-05-31 19:44江西省临川一中2015届高三压轴卷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果屑(xiāo)从(cóng)容精湛(zhàn)恪(kâ)守信用B.作(zuò)弊熨(yù)帖哺(bǔ)育横征暴敛(liǎn)C.抨(pēng)击翩跹(xiān)占卜(pǔ)揠(yà)苗助长D.炮(pào)制骁(xiāo)勇剽(piāo)窃心有余悸(jì)1.B(A果屑,xiâ;C占卜,bǔ;D炮制,p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编纂兰天蔚然成风诙谐幽默B.瞭望重叠杳无音信颗粒归仓C.赝品痉孪心劳力拙知书达礼D.弦律蛰伏人参鹿茸舐犊情深2.B(A“兰天”改为“蓝天”;C“痉孪”改为“痉挛”,“知书达礼”改为“知书达理”;D“弦律”改为“旋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基于丰田NBC平台打造而来的新威驰是一款针对亚洲用户而做的小车,采用了丰田的8A和5A技术,空间并不很。
②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的技术工艺。
③南京楼市成交量继续,显现调整中的“疲态”。
A.宽绰精湛下滑 B.宽泛精致下落C.宽泛精湛下落 D.宽绰精致下滑3.A(宽绰:空间宽阔,不狭窄。
宽泛:涉及的面宽。
精湛:精深。
精致:精巧细致,细密。
下滑:向下滑落。
下落:掉下)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上述睡前应避免吃的食物外,也须注意:忌睡前用脑: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
B.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C.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此前因欠下巨债、工人工资而宣布破产、董事长夫妇失踪,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江西省临川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把数据存在“云”里传统的数据备份办法存在着病毒威胁、硬件损坏、存储设备不稳定等诸多弊病和限制,而且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利用无线上网等方式传输数据的要求。
云存储技术正是迎合了绝大多数用户“安全、稳定、便捷”的第三方存储需求应运而生的。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把设备连接上网,你都可以把重要的数据备份到仿若飘忽在你头顶的“云”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云计算的具体运用。
它是指将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
云存储让用户不用依赖于计算机的内部存储以及单独购买存储设备,只是通过数据的网络上传就能随时使用存储的数据。
云存储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存储和数据的便捷共享。
云存储可以支持多种应用方式,如云备份、云数据共享、云资源服务等,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其他网络服务使用。
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能够大大减少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这是其他装备、软件系统所无法取代的。
自2008年出现云概念开始,云存储就紧随着云计算的步伐,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云储存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件的大容量分享,用户可以把数据文件保存在云存储空间里;另一种是云同步存储模式。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④③②①⑤ D .③⑤①④②试卷第2页,共11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
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B .虽然中央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2015年前两个季度的房价连续“两连涨”,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中国式”调控的局限性也开始被人们质疑。
C .预计于2017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江西省2016届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是外部对你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作用,从而使人产生君子意识。
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观察自己。
它只是教化,没有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
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而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你的行为,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再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你的人格。
孟子说“动容周旋中礼”。
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是你内心究竟怎么样,别人不知道。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状态,我们即称其为“虚伪”。
是一种人格面具,是必需的。
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时自己不同的要求。
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接触的人是很多的,接触不同的人要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身份。
人接触的对象是不断改变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变。
所谓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是多变的。
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但是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来决定的。
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
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
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说先秦礼是盛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整个社会结构和先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于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同时先秦有的一些问题,到了后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礼中没有的情况后代却出现了。
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三次(12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上天不容易,落地更难。
飞船的回收,是事关整个飞行成败的最后一个环节。
回收着陆系统由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装置、伞舱排水和标位等7个子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利用降落伞稳定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运动姿态,减低其下降速度,最后通过着陆缓冲等手段保证航天员软着陆;为返回舱提供闪光和海水染色两种标位手段,研制防止海水侵入主伞舱的装置。
808所的葛玉君推算出一个数据:如果没有着陆缓冲系统,光靠降落伞把返回舱减速到2米/秒的速度,伞的面积必须达到14600平方米。
这样大的降落伞,即使整个返回舱也装不下。
伞系统工作时,先打开引导伞;引导伞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减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
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80米/秒逐渐减到15米/秒。
但是,即便是这样,航天员落地也会被礅个半死,怎么办?在返回舱底部安装一个γ高度探测仪,当飞船距地面一定高度时,γ探测仪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的速度减到1~2米/秒。
γ高度探测仪具有精确测量的功能,它的抗干扰能力强,不论是雨天还是雾天,都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来准确测量距地面的高度。
但γ高度探测仪也十分复杂。
刚在返回舱上应用时,第一批试验下来,葛玉君和队员们全都傻眼了:不仅精度满足不了要求,而且测量趋势还不对。
理论上,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γ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高度也应该越高;反之亦然。
可是γ高度探测仪的实际工作情况却相反。
这样的试验一连做了几个月。
从夏天到了秋天,葛玉君等4人一直住在朱庄试验基地。
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对比着做,可是这两种情况下,γ高度探测仪测出的数据就是不一致。
2016年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试卷语文11.7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勤奋实干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体现首都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B.历史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制定了按土地肥瘠定赋税的轻重,按年成的丰歉定纳粮的多寡。
C.经科学家观测,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二倍。
D.时隔两日,在距离这一地点40公里的林场,又一只野生东北虎出现,并把一村民咬成重伤后死亡。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欺凌绫罗绸缎B.角色倔强诡谲精神矍铄C.暴露披露露怯抛头露面D.笨拙罢黜咄咄相形见绌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②加入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_______出新的社会形态。
③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A.查访派生培育B.查访衍生培植C.察访衍生培育D.察访派生培植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担心失去社会保险。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的工作无微不至,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
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
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
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
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
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递嬗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
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
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
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被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
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
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胡加瑞郑伟民熊国华审题人:刘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
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
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
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
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
老子主张“涤除玄览”。
“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
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
庄子主张“心斋”、“坐忘”。
“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
“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全国百强校】2015-2016年度临川一中高三质量检测语文模拟密卷(三)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书》与《书》教传统戴永新《书》教伴随着《尚书》各篇的产生和传播即产生了,但“《书》教”概念的提出时间较晚,《礼记·经解》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
”《书》教的传统,首先表现为“允迪厥德”的稽古意识。
《尚书》的《尧典》和《皋陶谟》开篇即用“曰若稽古”,其实就明确地表明作者已经具有了鲜明的历史意识。
《虞书》开篇引出尧、舜、禹的言事,莫不反映出其恪尽职守、勤于朝政的崇高品德;《商书》追述了殷人祖先的事迹,《周书》既推崇成汤、文、武等伟大的历史人物,又推崇殷朝中宗、高宗、祖甲等历代贤王。
他们“面稽天若”,“吁俊尊上帝”,“畏天显”,“畏天命”,恪尽职守,勤于政事;选人谨慎。
《尚书》的“曰若稽古”,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其目的即实现皋陶所言的“允迪厥德”,实现“协和万邦”的目的。
又通过“曰若稽古”这种方法,来实现新思想、新观点的推广。
《书》教的传统也表现为“休兹知恤”的忧患意识。
休,美也。
恤,忧也。
虽然这是周公针对用人和理政而发出的感慨,但是“休兹知恤”,时时事事保持“敬”“慎”“恤”“钦”的忧患意识,则是《尚书》用以垂教后世的重要内容。
《尚书》中尧、舜、禹无不以夙夜忧勤的形象出现。
帝尧“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恭谨地立身行事,心忧民事,因此命羲和等人“敬授人时”,恭谨地对待日升日落的自然变化。
《尚书》的《虞夏书》中,为政惟艰的忧患意识已初露端倪。
《周书》中因为政艰难而产生的忧患意识,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并集中体现在诸诰辞中。
“有德惟刑”,因此司法、施刑务必敬慎。
要“敬明乃罚”,“庶狱庶慎”,“敬尔由狱……兹式有慎”,处理每一案件都应轻重适当,而且案情的审理,减刑、量刑、罚金等均要“其审克之”。
周人“监视古意”,夏、殷二朝的相继覆亡,使得他们难以释怀,因此,《周书》充满了“殷鉴”思想。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嗣王其监于兹”,“监于殷,丧大否”。
经过对夏、商二朝覆亡的反思,周人清醒地认识到“惟命不于常”,如何不重蹈夏、殷覆辙,是他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周人重视德治,因此,《书》教传统也是“以德配天”的传统。
《周书》中85次出现了“德”字,大部分出于周公之口,而且多围绕“皇自敬德”“祈天永命”的目的而展开的。
这其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崇拜的延续,同时也显示了周人开始注重人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顺天应民,以达到永固政权的目的。
《书》教之所以形成,应该有赖于史官对史料的选择。
因此,那些被史官认为重要的言行和事件载录以便后世“可覆视也”。
而在传世和不朽观念引导下,史官在保存档案文件时,更多关注那些“可覆视”的,具有垂范或垂教意义的史实,而正是由于此种原因,大量具有教化意义资料保存下来,为《书》教的形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05月26日07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书》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教的产生与《尚书》的传播与发展密切相关,《书》教里的一些意识最早在《尚书》当中便有体现B.《书》教具有传世价值,《书》教当中所体现的用人为政精神,为《尚书》能够推及后世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教化内容C.《书》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境况,不仅表现为古人对天的推崇,还表现出“顺天保民”的天人感应的思想D.《书》教的形成,得益于史官的合理取舍与妥善管理,这不仅保证了其质量,还使大量具有教化功用的资料能流世于今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周书》相比于其他成书,更具有集成的特点,表现为不仅推崇伟岸的历史人物,又推崇历代贤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B.《尚书》所提倡的“曰若稽古”有双层作用,在实现“政通人和”目的时,又推扬用“曰若稽古”的方法提出新思想,新观点C.《周书》中善于总结历代朝廷覆灭的原因,在综合因素后,清醒地通过思辨精神,去避免覆灭的危机,这便是周人“监视古意”的初衷D.《周书》中蕴含着朴素的德治思想,这大体是尊重了古人对天的崇拜,以及出于永固政权的目的,故在社会上推行“皇自敬德”、“祈天永命”的愚民教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虽然《书》教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晚,但《书》教的后世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历代古书,表现出“集成”、“思辨”的特点B.《尚书》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周书》中也有强烈的体现,但相比之下,《尚书》中所表现出的帝王处理方式却缺乏《周书》“有德惟刑”的执行力C.《书》教的传世意义形成过程历经艰辛,一是《尚书》的发展,二是统治者的统治目的的需要,三则是史官们的价值选择,这些都促进了《书》教的发展D.无论是《尚书》还是《书》教传统,在现如今,拿出来漫谈,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稽古”、“忧患”意识的现今意义,“有德惟刑”、“以得配天”的社会建设的现今意蕴雷膺,字彦正,浑源人。
父渊,金监察御史。
膺生七岁而孤,金末,母侯氏挈膺北归浑源,艰险备尝,织纴为业,课膺读书。
膺笃志于学,事母以孝闻。
太宗时,诏郡国设科选试,凡占儒籍者复其家,膺年甫弱冠,得与其选,愈自砥砺,遂以文学称。
丞相史天泽镇真定,辟为万户府掌书记...。
世祖即位,初置十路宣抚司,诏选耆旧使副子弟为僚属,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
中统二年,斡林承旨王鹗、王磐荐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五年,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
至元二年,改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
四年,用兵于蜀,佩金符..,参议左壁总帅府事,师还,升承务郎、同知恩州事。
宪府表荐其能,遂入拜监察御史,首以“正君心、正朝廷百官”为言,又斥聚敛之臣不宜作相。
十一年,加奉议大夫,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闻。
十四年,进朝列大夫、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
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
十八年,转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以母老辞。
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二十二年,丁母忧,去官。
明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
时苏、湖多雨伤稼,百姓艰食,膺请于朝,发廪米..二十万石赈之。
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议存三之一,膺曰:“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
时年六十二,即致仕,归老于山阳。
二十九年,征拜集贤学士。
成宗即位,朝会上都,召诸故老,谘询国政,膺为称首,多所建白。
一日,延见便殿,奏对称旨,赐白玉带环一。
明年,赐钞五千贯...,进秩二品。
大德元年夏六月,以疾卒于京师,年七十三。
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
摘编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B.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C.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D.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书记。
主要执掌府僚的文书等工作,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但北宋后期,掌书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金符。
有两类释义,一是君权受命于天的凭证,二是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信物。
C.廪米。
即指公家发放的粮食,又指官府按月向学员们发放粮食。
D.五千贯。
指旧时的数量单位,一贯为一千钱,通常30吊为一贯,五千贯,即150000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膺年少有为。
在艰苦环境下,雷膺刚满20岁,便通过自己的勤思进取,被丞相召至府中当掌书记。
B.雷膺不畏权贵。
在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后,雷膺提出“正君心,正朝廷百官”的建议,打击了朝臣与丞相,因此与人结下仇怨。
C.雷膺惩恶保民。
元朝刚收回江南地区时,诸将竞相争功,不断残害百姓,雷膺见此状立马下令禁止。
D.雷膺为君重用。
成宗刚即位时,雷膺是第一位被召请的人,并且雷膺死后还被追封为冯翊群公,并赐其谥号。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
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
(2)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8-9题。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宋曾几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8.某诗评家评论此诗道:“纯以气胜,意境亦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5分)9.全词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人与人相交往,一生很快便能度过。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期,天空明朗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在《扬州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道出了“十里长街”转瞬变为“满眼青麦”的叹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高手中村一条黄土小路时隐时现在荒山野岭之上。
那时是夏天,骄阳似火,蝉鸣阵阵。
灌木茅草疯长正盛,唯独不见人影。
此语自然夸张,说时就有两人沿着黄土小道走来。
一东一西,相向而行。
都是爬上了一面大坡,气喘吁吁,汗水涔涔。
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到一颗大树阴里歇息。
荒山野岭上仅有的两个行路人就这样相遇了。
向东去的一个看上去身材瘦小,挑着一副剃头挑子。
向西去的一个是彪形大汉,肩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既在同一棵树下歇凉,就不能不说话。
大汉剜了剃头的几眼后,问道:“老兄,剃头的?”剃头匠眯眼微微一笑:“这还用说吗?”大汉语塞。
半响。
没话找话:“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剃头匠依旧眯眼微微一笑:“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