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北京市邮政行业业务发展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5
2021年我国邮政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邮政行业业务发展情况1、业务收入自2015年起,我国邮政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逐年上升。
2020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增至11037.8亿元,同比增长14.5%。
2021年1-5月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就高达5022.4亿元,接近2016年整年的业务收入。
2、业务总量2015-2020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并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2020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1053.2亿元,同比增长29.7%。
2021年1-5月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为5230.8亿元,同比增加37.3%。
二、邮政寄递服务业务1、业务收入2020年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037.8亿元。
其中,邮政寄递服务的业务收入为406.2亿元,占比3.68%。
2021年1-5月我国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为106.1亿元,与2020年同期几乎持平。
2、业务总量2017-2020年我国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总量整体保持上升状态,由2017年的235.8亿件上升到2020年的255.6亿件。
2021年1-5月我国邮政业务量为162.1亿件,相比2020年1-5月下降10.90%。
从邮政寄递服务的细分种类来看,由于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2015-2020年我国函件、包裹、订销报纸、订销杂志、汇兑的数量都整体呈下降的趋势。
其中,数量最多的均是订销报纸,虽然其数量逐年下降,2020年全国订销报纸数量降至165.6亿份,但其寄递数量依旧遥遥领先。
其次是函件和订销杂志,2020年业务总量分比为14.18亿件、7.15亿份。
三、快递业务1、业务收入受益于我国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收入规模从2015年的2769.6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8795.4亿元。
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高达8795.4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7.3%,占邮政业总收入比重79.68%。
2021年1-5月快递业务收入3925.8亿元,占比为78.17%。
中国邮政国际函件业务发展现状时间:2007-9-20一、基本发展情况2007年1月至4月,在各级邮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邮政国际函包业务发展开了个好头,取得了较好成绩,国际函件实现收入10216万元,同比增长28.84%,占函件总收入的3.65%,完成计划进度35.85%,超过计划进度2.52个百分点。
国际函件累计完成业务量1354.04万件,同比下降0.94%。
从省(自治区、直辖市)情况看,1-4月,国际函包业务收入累计完成同比增幅达20%以上的省市有11个,分别是青海(88.89%)、西藏(44.23%)、上海(39.23%)、重庆(38.53%)、海南(34.09%)、宁夏(31.25%)、河南(30.56%)、湖南(28.42%)、内蒙古(27.66%)、安徽(25.16%)以及甘肃(22.92%)。
二、主要发展特点1、全国国际函包业务首次实现了整体较大幅度增长通过努力,国际函包业务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去年实现了正增长。
今年1-4月,全国国际函包业务收入累计完成同比又增长14.66%,而去年1-4月份全国国际函包业务收入负增长4.23%。
今年1-4月,全国31个省(区、市)中29个实现了正增长,26个单位实现10%以上增长。
充分证明,国际业务不是没有市场,关键在于发展的力度和重视的程度。
2、国际名址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拓展2006年,集团公司和邓白氏国际名址数据公司签订国际名址数据租用合同。
今年上半年,各地积极利用国际名址数据库发展国际商函,成为国际函件业务发展的新亮点。
截至5月9日,共有10个省、市的20个城市下载国际名址,累计使用量达67万条,其中河南、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北京6个省市的使用量超过万条。
数据的使用以会展业、百货零售业、环保化工业、服装纺织业、电子业、运输业、旅游业及外贸行业的客户居多。
3、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业务发展有所突破北京公司利用首都文化中心的优势,下大力气创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灵活制定价格,为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寄发图书征订函1万封,回函55封,用户非常满意;广东深圳局利用与香港的地缘优势,帮助一家房地产公司一次性寄发广告商函10万封,现客户又追加使用20万条;浙江丽水、义乌、宁波局利用侨乡的优势,面向海外的华人企业寄发商函3万封;河南公司靠“经营政府”,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为5个地市的商务局寄发招商商函17万封。
目录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介1.1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1.2中国邮政金融概况2业务发展情况2.1邮政储蓄业务2.2邮政汇兑业务。
2.3代理业务。
2.4邮政金融计算机网络建设。
2.5对公业务3.发展多样化金融产品4.四大优势助推邮政金融发展5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分析5.1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6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6.1探索适合农村的金融业务模式,走好支持“三农”发展这步棋6.2把握城市和农村两大市场。
完成由邮政储蓄机构到零售银行的转变6.3从零售银行转向全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真正把邮政储蓄银行做大做强7实习心得金融学专业实习报告实习地点:中国邮政储蓄实习时间: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8月20日实习性质:将学过的专业金融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弥补专业学习所学不到的东西。
在实习过程中养成工作时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介1.1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期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
回顾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梳理其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8.1.22—1949.10.31):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开办汇兑业务及邮政储金业务。
第二阶段(1949.11.1—1953.8.31):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由邮政系统接管并受人行委托办理个人储蓄、汇兑业务。
第三阶段(1949,9.1—1986.3.31):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
第四阶段(1986.4.1—2006.12.31):全面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由代办转为自办,经批准,着手准备邮政储蓄银行筹建事宜。
前四个阶段取得诸多成果: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系统改造工程取得多项突破;业务发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五位;经营模式由代办转为自办;适时调整经营战略,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
第五阶段(2006.12.31至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邮政储蓄进入了商业银行发展阶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程1898年-1985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月22日开办邮政汇兑。
1910年(宣统二年)派冯农等19人去奥地利学习考察,并做了一些开办邮政储金业务的筹备工作。
1918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
1919年6月,公布《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蓄章程》。
7月1日,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
1930年3月15日,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直属于当时的交通部。
1942年7月,邮政储金汇业局纳入国民党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内,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并列称为“四行两局”。
1949年1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决定,邮政系统接管中华邮政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进行工作。
1950年6月,财政经济委员会指示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并清理结束业务。
邮政对储蓄业务即作为受银行委托而代理的业务来经营,代办银行个人储蓄和非经营性的群众团体的存款等,所收储金额全部转存人民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后又改为按每月存款平均余额付给代理手续费。
8月开办国内汇兑,汇兑业务是依据银行、邮局商定的储汇业务协议书,邮局办理汇兑业务,分真接经营和间接代理业务二种,协议明确,银行办理公款业务,其它一切汇兑,不分对象、不限数额,邮局均可办理,普通汇票规定汇票汇款限额为每张300元,张数不限,但原则上银行应以工商企业汇兑发展为方向,邮局以个人汇兑发展为方向。
195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邮电部邮政总局联合颁发《银行委托邮局代理汇兑合约》后,邮局经办汇兑改为银行委托代理性质,办理汇兑所需成本由银行补贴,为便于汇兑资金调拨,成立邮汇调拨金库。
此协议于1953年1月废止3月,邮局经办的储蓄业务改为代理银行的业务,邮局所收存款全部转存人民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以后又改为按每日平均存款余额付给邮局代理手续费。
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
1959年4月1日进一步改革汇兑制度,由票汇改为信汇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316(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年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投资总额2005 1289.7 458.2 640.12388.02010 4224.2 397.0 2033.06654.22011 3469.4 444.4 2112.4 6026.22012 5062.7 500.5 2690.48253.6变化率(%) 45.9 12.6 27.437.0注:从2012年起,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不仅包括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包括县城的相关投资,下同。
表 2 全国近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构成单位:亿元年度投资总额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2005 1289.7 142.4 220.2368.0 411.3 147.82010 4224.2 290.8 433.2901.6 2297.0 301.62011 3469.4 331.4 437.6 770.11546.2 384.12012 5062.7 551.8 798.1934.1 2380.0 398.6变化率(%) 45.9 66.5 82.421.3 53.9 3.81. 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与2011年相比增长最快的投资是______。
A. 燃气B. 集中供热C. 排水D. 园林绿化2. 2005—201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年均增长量约为______亿元。
A. 838B. 925C. 1256D. 19553. 2005—2010年,全国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平均每年增长______。
A. -1.2%B. -2.7%C. -4.5%D. -7.6%4. 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比重与2011年相比______。
关于集邮市场的专题调研报告2013年9月13日—15日,市场监管司派出专题调研组就集邮市场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有关情况如下:一、调研基本情况为摸清集邮市场的现状,开拓创新做好集邮市场监管工作,市场监管司派出调研组,赴北京、上海、陕西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分别在北京、上海、陕西召开了座谈会,与当地邮政管理部门、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邮票公司、集邮协会进行了交流,了解市场情况,听取相关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到上海卢工集邮交易市场、上海城隍庙集邮交易市场、上海云洲集邮交易市场、陕西高升投资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现场参观考察,并与市场经营者代表进行了沟通。
调研组提前准备了细致的调研提纲,调研期间综合利用座谈交流、查阅档案资料、当面访谈、收集文字图片等方式方法,共召开座谈会4次,拍摄照片27张,收集整理相关文件和图集12份,对北京、上海、陕西的集邮市场经营发展状况及全国的集邮市场行情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集邮市场的现状俗话说“没有集邮,便没有邮市”。
集邮市场起源发端于集邮爱好者的邮品交换,最初,主要表现为路边摊等场外方式,随着参与交易的人员的增加、市场的繁荣,为方便管理,政府有关部门设立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将集邮交易活动纳入场内予以标准。
邮市历经低迷繁荣、繁荣低迷的兴衰更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引导调控、监管治理促进集邮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摆在邮政管理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市场主体情况当前,集邮交易主要分为网上与网下两种形式。
网上的市场主体包括专门从事集邮票品销售、拍卖的网站及淘宝店等。
网下市场主体包括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内经营者及市场外部零散的个体经营者,包括零售的游击商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集邮票品的网上交易非常活跃,带动了部分网站的发展壮大。
北京、上海、陕西各有经许可的市场3家、5家和3家。
表1:北京市、上海市、陕西省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名录序号市场名称市场开办者名称经营者地址许可证编号发证日期1. 北京福丽特玩家收藏品交易市场北京福丽特玩家收藏品交易市场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二十三号6号厂房京集邮许0012012-7-102. 北京西站文化市场北京西站文化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丰台区西客站莲花池东路120号-2(西客站北广场地下一层)京集邮许0022012-7-103. 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31号京集邮许0032012-7-104. 上海卢工集邮交易市场上海卢工集邮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黄浦区局门路600号沪集邮许0012012-4-85. 上海城隍庙集邮交易市场老城隍庙邮币卡市场经营管理公司黄浦区方浜中路265号沪集邮许0032012-4-86. 上海云洲集邮交易市场上海云洲古玩艺术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大木桥路88号沪集邮许0022012-4-87. 上海聚奇集邮交易市场上海聚奇工艺品市场经营管理普陀区灵石路1541号沪集邮许0052012-4-88. 上海宜嘉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许萍长阳路1181号沪集邮许0062013-6-199. 陕西高升投资王少凡西安市西新街20号陕集邮许0012012-1-110. 西安一旺兴邮币卡市场张建兴西安市北大街113号陕集邮许0022012-1-111. 宝鸡收藏家协会收藏品交流市场赵绪田宝鸡市经二路东段168号陕集邮许0032012-1-1其中,上海云洲集邮交易市场属徐汇区国资委、新徐集团所有,上海卢工集邮市场属上海市总工会黄浦区卢工体育场所有,具有国有性质。
2024年邮政年度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总体情况____年,邮政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物流需求持续增加,邮政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
邮政企业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和机遇,积极应对,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业务发展情况1. 邮政快递服务在____年,我国快递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我国快递包裹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我公司加强了快递末端配送能力的建设和优化,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2. 邮政网点服务全国范围内,我公司的邮政网点数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扩大。
通过新建、改扩建和优化布局,我公司的邮政网点已达到可满足大部分地区的邮政服务需求。
同时,我公司积极推进邮政网点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3. 邮政金融服务我公司在邮政金融服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通过与银行合作,我公司推出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资金存储和支付服务。
4. 邮政物流服务我公司积极推进邮政物流服务的发展,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我公司配备了先进的物流设备,并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物流操作的效率、准确度和安全性。
三、优化管理和提升效率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
____年,我公司通过选拔、培训等方式,选拔出了一批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我公司积极推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对邮政快递服务、邮政金融服务和邮政网点服务的监管和评估。
通过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客户满意度的稳步提高,我公司进一步巩固了邮政行业的领先地位。
3. 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邮政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变化,我公司加大了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我公司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邮政快递行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邮政快递服务。
现将2023年度邮政快递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发展情况1. 业务量稳步增长。
2023年,我国邮政快递业务量达到99.5亿件,同比增长14.2%,业务收入达到1165.1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99.5亿件,同比增长14.2%。
2.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全省新建寄递物流服务站580个,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总数达到8486个,7个主要品牌快递服务行政村覆盖率95.4%。
3. 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
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典型项目中,快递先进制造业”入选项目145个,全年形成业务量3.14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5.39亿元、支撑制造业产值1741亿元。
二、服务质量提升情况1. 全面推进“快递进村”工程。
加强农村地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
2. 加强快递服务质量监管。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升快递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3. 优化快递末端配送服务。
推广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三、科技创新与应用情况1. 加快推进快递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
推动快递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2. 加强快递业绿色包装研发与应用。
推广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快递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提升快递物流安全水平。
加强快递物流安全技术研发,提高快递物流安全保障能力。
四、政策法规与行业管理情况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工作要点,推动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2. 加强行业管理。
开展交通强国邮政篇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寄递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场景。
3. 加强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摩托车管理。
2008-2013年北京市邮政行业业务发展情况
2013年我国邮政行业进一步加快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调整战略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业务规模,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2013年全年,北京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与收入均有所上升。
一、北京市邮政业务发展情况
2013年,北京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62.76亿元,同比增长9.61%;业务总量完成163.03亿元,同比增长14.55%。
2008-2013市邮政行业业务发展情况
(一)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函件业务小幅增长。
全年函件业务量完成71550.03万件,同比增长6.44%。
包裹业务略有下降。
全年包裹业务完成586.52万件,同比下降5.5%。
报刊业务有所下降。
全年订销报纸业务完成81969.55万份,同比下降1.44%;全年订销杂志业务完成4694.97万份,同比下降22.74%。
汇兑业务持续下降。
全年汇兑业务完成687.71万笔,同比下降20.5%。
(二)快递业务
2013年北京市快递服务企业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1818.20万件,同比增长70.19%;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2.98%。
快递业务收入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升。
快递业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57.63%,比上年末提高6. 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势头。
2008-2013年快递业务发展情况
同城快递业务量增长显著,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21369.89万件,同比增幅为41.31%;实现业务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幅为38.02%;异地快递业务增势迅猛,异地业务累计完成59429.17万件,同比增幅为86.36%;实现业务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幅为12.39%;国际
及港澳台业务量有所下降,但收入有所增长,国际及港澳台业务累计完成1019.14万件,同比下降4.03%;实现业务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幅24.06%。
快递业务结构基本稳定。
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比例分别为26%、73%和1%,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业务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异地业务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
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其他业务收入占全部比例分别为16%、60%、15%和9%。
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比例继续上升,同城业务收入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异地业务收入比重下降6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与去年持平,其他业务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
2008-2013年快递业务结构发展情况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迅速。
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8833.76万件,实现业务收入22.54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52630.87万件,实现业务收入63.20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53.56万件,实现业务收入8.06亿元。
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35%、64%和1%,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20.2%、67.5%和12.3%,与上年末相比,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2013年北京市快递业务量与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9%与
6.5%,与2012年相比,业务量提升了0.4个百分点,业务收入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二、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机构设备
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3,838处,比上年末增长24.45%。
其中,快递服务营业网点3,826处,比上年末增长25.2%。
全市拥有邮政信筒信箱5785个,比上年末减少3.17%。
全市拥有邮政报刊亭总数2190处,比上年末减少0.82%。
全行业拥有国内快递专用货机18架。
全行业拥有各类汽车1.2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6.37%,其中快递服务汽车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4.33%。
快递服务企业拥有计算机2.8万台,手持终端3.2万台。
(二)通信网路
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5,197条,比去年末减少10.30%。
邮路总长度(单程)141.3万公里,比上年同比增加31%。
全市快递服务网路条数4,219条。
快递服务网路长度(单程)133.3万公里。
(三)服务能力
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4.3平方公里;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0.55万人。
邮政城区每日平均投递3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7次。
人均函件量为34件,每百人订有报刊量为29份。
年人均快递使用量约为38.7件。
年人均用邮支出769.6元,年人均快递支出443.5元。
北京市2008-2013年全市人均用邮支出、快递支出和快递使用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