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草原就是我的家》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词曲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歌词和旋律。
2. 了解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2. 对草原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关于草原的图片、视频,以及草原音乐的介绍。
2. 乐器:吉他、钢琴等。
3. 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草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草原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 新课介绍:介绍草原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
3.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演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5. 歌曲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草原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草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草原音乐。
2. 推荐其他草原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演唱、练习和讨论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发音等方面的表现。
3. 音乐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草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在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
《草原就是我的家》小学音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感受草原的美丽。
2. 教师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
2. 教师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学生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教师教授《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发音和音准。
教学步骤:1. 教师教授《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发音和音准。
3. 学生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草原文化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草原文化的历史、民俗和特色。
2. 学生欣赏草原文化的艺术作品,如民歌、舞蹈等。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草原文化的历史、民俗和特色。
2. 学生欣赏草原文化的艺术作品,如民歌、舞蹈等。
3. 学生参与草原文化体验活动,如草原舞蹈、蒙古族乐器演奏等。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草原就是我的家》歌曲和草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了解蒙古族风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知识与技能:学会感受音乐、模唱旋律,初步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拍击节奏。
(三)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歌曲。
(二)难点:歌曲第三乐句中的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音符(三)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教师通过用动作辅助方法,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
如:甩鞭的过程是由低到高,学生在演唱时根据教师的动作表现来演唱。
又通过自己的边做边唱进一步加深,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教科书、多媒体、打击乐、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快乐第一站——走进草原1.创设情境,律动导入师:“同学们请看,我们骑着马儿跑到哪里来了?生:草原师: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内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声音呢?2.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1)草原之声(2)那达慕大会(二)快乐第二站——欢乐那达慕1.体验模仿,加深了解每年的7、8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热闹的那达慕盛会,有骑马、射箭、摔跤、歌舞等活动,非常热闹。
(介绍蒙古族特有的活动。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参加一次那达慕盛会?2.体验、模仿那达慕活动。
(1)骑马:XXXX XXXX XXXX XXXX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2)摔跤:X- X- X- X-嘿嘿嘿嘿(3)加油:XX XX XX XX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快乐第三站:歌唱草原教师:我们学习了骑马和射箭,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大草原的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一首蒙古族儿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音乐教案【优秀4篇】草原就是我的家音乐教案篇一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就是我的家音乐教案篇二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唱、演、跳、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动作,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与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及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的多元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三、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一、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一)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草原就是我的家》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会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体验歌唱带来的快乐。
3.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2. 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背景及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 完整演唱: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魅力。
6. 草原文化介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10. 课程延伸:教师推荐其他草原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魅力。
11.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2.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
13. 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
14. 课堂延伸: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15.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直观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融入歌曲情境,体验歌唱的快乐。
音乐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主题: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以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为素材,旨在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草原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2.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并能感知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通过合作演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草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音乐课件或投影仪。
4.学生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歌曲欣赏:(15分钟)1.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打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歌曲讨论:(15分钟)1.与学生一起讨论歌曲中的歌词和情感表达,了解歌曲所描绘的草原生活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手法,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合作演绎活动:(20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部分来进行演绎。
可以是歌曲的一段旋律、一句歌词或是创作一段小剧情等,要求表现对草原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场景。
2.组织学生们进行排练和表演,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活动:(10分钟)1.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绎成果,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2.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总结草原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点。
拓展活动:1.邀请一位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或者学习过草原文化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解或交流。
2.组织学生们到草原上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小学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草原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能够听懂并区分草原风情歌曲和其他音乐。
3. 学会演唱草原风情歌曲并能够配合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学生听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2. 歌曲的整体表现力。
教学难点:1. 学生的音乐表现和情感的刻画。
2. 歌曲整体协调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授、听唱、演唱、评价。
2. 听音训练、课堂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为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和景象,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让学生听一段草原上牛羊奔跑的声音,引导学生对草原的声音有所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草原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讲授(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资料、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讲授,引导学生了解草原风情歌曲的来源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感。
3. 扩充学生词汇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
三、学唱(35分钟)1. 演唱老牛哥哥这首歌曲。
2. 观察学生演唱的表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评价(5分钟)1. 评价学生经过训练后的表现,并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体验的能力。
五、作业(5分钟)安排学生在家里反复练习老牛哥哥这首歌曲,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切磋,提高表演水平。
课后反思:本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草原风情歌曲的来源和特点,并学会演唱草原风情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草原的文化和生态环境,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情感的刻画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兴趣性。
音乐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走进草原走近自然人教版《音乐》一年级2册第五单元跳起舞《草原就是我的家》设计理念在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唱、演、跳、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动作,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与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及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蒙古族的多元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三、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一、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一)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1、蒙古的地域、大草原2、蒙古族的风俗3、蒙古人民丰富的生活(善骑马,射箭,摔跤,更能歌善舞)。
(看,这是我们祖国国土的版图,象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图中红色的地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就主要分布在这里。
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骆驼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象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奔腾的马群给草原也带来了生机。
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喜欢骑马、射箭、摔交更喜欢唱歌跳舞,每到节日他们穿上盛装唱歌跳舞来赞美草原、赞美家乡。
(三)舞蹈导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蒙古舞蹈:1、老师自跳,学生拍手伴奏2、师教几个动作和学生一起跳起来(讲解蒙古族几个动作的要领如:硬腕、硬肩、骑马的动作)3、师生一起跳起来二、新课教学(一)、听、蒙古族小朋友骑着小红马向我们走来了(完整聆听歌曲)。
(二)(你听到蒙古小朋友都唱了些什么)读歌词(可用动作提示)(三)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唱一遍。
(四)你们唱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再听一遍(五)如果你们也骑上小马奔驰在草原上,心情会怎样?现在让我们也来试试。
(处理歌曲情绪)(六)下面一起跟琴来唱(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直到唱好(七)这么好听的歌,我看有的同学都忍不住跳起来了,让我们边跳边唱(跟伴奏)三、编创与表现(一)课件出示三个蒙古包(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红色--请你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听清要求:[1] [2] 下一页小学音乐第二册(人音版)《理发师》课题: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内容:1、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2、学会歌曲《理发师》,并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
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快乐的。
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重、难点: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
(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二、新歌教学: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
(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
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33 33 | 44 44 |3 1 |3 1|)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音乐剧表演: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
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
(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行动作表演。
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四、小结本课: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快乐,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教材分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作者为法国的图森。
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
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
“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 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
1950年入中国籍。
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
2/4拍,D宫调式。
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
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
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4.歌曲《小酒窝》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
2/4拍,五声羽调式。
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
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
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
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1、分组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3、常规教育四、新歌教学1、导入: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摇到外婆桥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值唱足。
9、连唱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10、跟唱歌谱五、编创与活动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3 6 5 │3 6 5│3 5 1 6 │5 5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导入: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2、初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板书:快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